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型水库

大型水库

大型水库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839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体育、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4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73506篇;相关期刊325种,包括钓鱼、垂钓、河南水产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工程施工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2012年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技术交流会等;大型水库的相关文献由1180位作者贡献,包括邹思全、瞿高兴、刘九等。

大型水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4 占比:1.06%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3506 占比:98.92%

总计:74310篇

大型水库—发文趋势图

大型水库

-研究学者

  • 邹思全
  • 瞿高兴
  • 刘九
  • 刘学知
  • 吴红光
  • 张北宁
  • 牛彬
  • 王国勤
  • 王桥民
  • 罗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清; 黎云祥; 朱广伟; 俞洁; 朱梦圆; 许海; 王裕成; 刘明亮
    • 摘要: 近年来,极端降雨事件在全球发生的强度和频率不断增加,这可能对大型深水水库水体有机碳的时空分布产生深远影响.为探究强降雨事件对千岛湖有机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于2020年5—8月逐月采集了典型大型深水水库——千岛湖100个调查点位水样,分析了千岛湖夏季水体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了强降水过程对有机碳浓度、通量和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20年5—8月千岛湖TOC、DOC和POC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06、1.73和0.33 mg/L,随着强降雨开始,5—7月TOC、DOC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而雨量急剧下降的8月(几乎无雨),浓度也随之显著下降;水平分布上,5—7月有机碳浓度高值在全库的分布范围逐渐扩大,整体具有河流区到湖泊区逐渐降低趋势.②新安江入库碳通量(F_(TOC)、F_(DOC)、F_(POC))约占全库25条主要河流总入库碳通量的69%,降雨期间5—7月总入库F_(TOC)分别是8月的11、36和41倍;5—8月有机碳储量(R_(TOC)、R_(DOC)、R_(POC))平均值分别为44611、38452和6159 t,6月、7月的总入库碳通量均占当月全库水体碳储量的1/5,所占比例分别8月的35和28倍.③DOC和POC浓度与叶绿素a(Chla)、悬浮颗粒物(SS)、有机悬浮颗粒物(OSS)、无机悬浮颗粒物(ISS)、COD_(Mn)和TP浓度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透明度(SD)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研究显示:千岛湖有机碳主要受浮游植物内源生产过程以及外源输入过程共同决定,而这两个过程受水文气象因素的综合影响,强降雨过程是千岛湖有机碳时空变化的关键驱动力;强降雨也是有机碳通量升高的关键控制因子,并且高入库碳通量会对全库水体碳储量产生强烈冲击.
    • 张国真; 赵文武; 李华; 张献宇; 张海成
    • 摘要: 生物浮床又称人工浮床,它是一种以水生植物为主体,以高分子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植物、浮床及微生物的协同作用[1],消减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物质,净化水体的生态技术[2]。应用生物浮床技术净化水体,效果较好。过去传统的方法是物理和化学方法,但都不理想。物理方法为疏挖底泥,引水冲淤等,往往治标不治本;化学方法为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这些方法都易造成二次污染。现采用的生物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规律去恢复自然界的本来面貌,强化自然界自身的自净能力,治理被污染水体。我国于1991年开始推广生物浮床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大型水库、湖泊、城市河道、运河等水域的生态修复,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净化效果[3]。现对生物浮床的构建、组成,浮床植物的选择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内容作介绍,供大家参考。
    • 曹军
    • 摘要: 近年来根据国家生态环保相关要求,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长江中上游重要支流上小水电的清理力度,特别是对于赤水河流域内的小水电要求全面整改清退。但对于个别库容大、装机小的小水电而言,选择简单的“一刀切”拆除方案,可能会衍生一系列难以处理的问题和影响,也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生态修复与水资源利用方面的平衡。文章以圆满贯、杨家园水电站为例,进行了电站拆除影响及综合利用的分析,得出了改造利用优于拆除的结论,为类似的小水电整改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 周海; 张星
    • 摘要: 因传统水库移民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提出加高工程大型水库移民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在设计水库移民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的基础上,根据水库移民户录入服务器组件结构,设计水库移民户录入服务器,完成系统的硬件设计;在软件设计中,通过分析加高工程大型水库的影响范围,给出水库淹没影响范围最低高程的约束公式,构建大型水库影响范围分析模型;结合水库移民安置规划程序的设计,实现大型水库移民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文中水库移民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可以通过减少各项事务响应时间、增大吞吐量满足系统的性能设计要求。
    • 董文鹏
    • 摘要: 水库消落区生态脆弱、人为干扰多、易发生水土流失,影响人居环境、库岸稳定性及临水基础设施安全,是水库运行后必须解决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在对河北省黄壁庄水库消落区进行调查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黄壁庄水库消落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确定了消落区生态修复空间,提出了消落区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
    • 焦亚栋
    • 摘要: 近年来,国家兴修了大量水利设施,修建多座大型水库,更有南水北调、三峡枢纽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为旱涝洪灾防灾减灾、水力发电以及水运等事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帮助,极大地促进了民生环境的改善与发展。然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兴修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问题,需要完整的理论体系作支撑。《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应用技术》一书详细阐释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
    • 张奇伟; 赵树成
    • 摘要: 为响应水利部智慧水利建设的新要求,创建实体工程的线上数字孪生对象,文章以陈蔡数字孪生水库项目为依托,通过BIM+GIS+倾斜摄影等技术手段,对水库建筑、设备进行可视化建模,构建了水库业务问题与决策流程的孪生可视化平台,动态建立映射真实业务的孪生场景,实现与物理工程同生共长的数字孪生水库,旨在为水利行业数字孪生应用提供建设思路。通过搭建孪生工程场景、提升基础设施、建立数据底板、构建专业模型、打造知识图谱、扩展智能应用、完善网络体系、统筹系统集成等8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 黄丰明
    • 摘要: 叶绿素a浓度是反映水体中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最直接指标,该文利用202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对粤东地区6座大型水库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水体中的叶绿素a浓度只与总磷浓度显著相关(P<0.05),这表明粤东地区6座大型水库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主要受磷限制,因此控制水库流域内磷的输入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
    • 邹琳; 刘伟; 蒋定国
    • 摘要: 水库水温是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关注的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众多且共同作用、相互耦合,基于实际监测资料结果分析无法较好区分各因素影响程度和范围。构建简化的模型水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方法分析入流流量、入流水温和气温对水库水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入流条件变化时,入流流量主要影响区域在取水口底板高程以上;入流水温周期性变化条件下,随着周期增加,影响的水深范围增大,最大影响水深在取水口底板高程附近;气温周期性变化条件下,随着周期增加,影响的水深范围增大,当气温变化周期分别为7、30、90 d时,影响水深约为20、25 m和整个水库水深;对β法改进,仅考虑取水口底板高程以上水库库容进行计算,可更为准确地判断坝前水温结构的变化。
    • 苏珅; 陈丽丽
    • 摘要: 大型水库近场区构造不稳定导致水库的泄洪能力降低,通常的分析方法考虑因素不全面,分析数值单一。基于此,提出了点荷载试验下的大型水库近场区构造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利用HMTS系统操作实验,通过非饱和渗流微方程计算非饱和渗流数值,提取地震因素,确定地震对构造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利用水压渗透技术分析水压造成的形变参数,完成力学数值模拟,由此获得全面数值,确定水库近场区的构造稳定性。该研究对于水体稳定性数值分析和工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