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6学术年会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6学术年会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6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西安
  • 出版时间: 2016-10-20

主办单位:;中国大坝工程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6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南水北调沙河渡槽U形槽槽身为双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文章从槽身主要设计参数、施工材料、设备及施工流程方面对渡槽预应力施工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就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做了详尽的说明,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线路长、建筑物种类多,工程设计施工、技术难度高.本文简要介绍了中线干线工程建设面临的一些主要技术问题,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应用情况,可为国内外其他大型渠道调水工程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 摘要:由于软岩力学参数低,开挖后变形明显,塑性区深度大,支护措施的设计具有很大难度,把握不好就会造成支护措施的浪费或者出现支护破坏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如何设计合适的支护措施,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通过岩体地质分类系统确定量化的支护时机,通过对软岩隧洞进行稳定计算得到支护方案.该方法只需通过平面有限元计算即可较快地得到支护时机和相应的支护措施.笔者在印尼某水电站引水隧洞中采用本文方法进行了支护计算,说明了该方法在软岩隧洞支护设计中简便、可行.
  • 摘要:通过对陕西省自然水系、水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的剖析,根据水系天然格局,结合陕西省经济社会布局和水利发展规划,提出了以黄河、汉江等重要江河骨干河道为基础,以东庄、王圪堵、冯家山、黑河、安康等重要控制性水库为中枢,依托黄河引水、引汉济渭、宝鸡峡引渭等长距离引调水工程,以"四横两纵"的天然骨干水系为主,以"六横两纵"的人工水系为补充,构建"十横四纵,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相连,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贯通,河湖库池渠相联,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方案.通过河湖库池渠连通,可有效缓解陕西省水资源短缺及地区分布不均的矛盾、改善水生态环境.本文对进一步研究陕西省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针对边坡稳定问题,建立了基于和声搜索(HS)与支持向量机(SVM)的边坡安全系数预测模型.在边坡安全系数预测过程中,HS-SVM充分发挥了SVM收敛速度快、准确率高、全局最优、泛化能力强等优势;同时,采用HS算法对泛化能力、插值能力均较强的混合核函数参数组合进行全局寻优;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LHS)构建和声记忆库,使和声记忆库更具代表性,加快搜索速度.以预测值平均绝对误差(MAE)最小化为寻优目标,通过编写Matlab程序实现HS-SVM对边坡安全系数的精准、高效预测.实例证明,相比于其他算法,HS-SVM不仅具有更高效的计算速度,而且计算精度高,可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 摘要:龙羊峡水电站近坝库岸分布有许多规模大、滑速高、滑距远的滑坡群,为防止滑坡体失稳,造成涌浪危害,必须对近坝库岸滑坡体的变形进行监测.传统的滑坡体监测方法存在人员劳动强度大、观测效率低、安全风险大等问题.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具有24h连续实时监测能力,按照搭载方式分为星载、机载、地基三种,具有数据采集时间短、采集频率高、监测范围广、监测精度高等特点,目前星载雷达的监测精度只能达到厘米级,无法满足滑坡体变形监测精度要求,机载雷达也需要解决与GPS结合的监测精度问题,现有的相关试验表明,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在测距4km范围内监测精度较高,为0.01~0.3mm.近些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露天矿区和滑坡体的沉降变形监测、风力发电机和桥梁的高频振动和位移监测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地基合成孔径雷达获取的数据是视线向的一维变形信息,而不是三维变形信息,直接应用到水电站变形监测还需要解决几项技术难题.本文将结合地基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研究相关的性能试验,解决地基合成孔径雷达性能存在的不足,充分利用地基合成孔径雷达的独特优势,研究解决获取三维变形信息的方法,应用到龙羊峡库岸滑坡体变形监测中,进一步推动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在水电站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推广.
  • 摘要:南水北调沙河梁式渡槽是中线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复杂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按照规模、流量、施工难度综合指标排名世界第一.针对沙河梁式渡槽设计结构、功能使用要求、工期要求等特点,结合现场的施工环境,通过现场生产性试验的验证、分析总结特大U形预制梁式渡槽的关键技术,对特大U形渡槽的预制与架设施工工艺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确定U形渡槽成熟的预制、张拉等施工工艺,同时充分论证渡槽架设方案,明确整体梁式渡槽流水化、机械化、工厂化施工优化方案.
  • 摘要:根据水利部审查的可研成果,东庄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5.31亿m3,其中保证泾惠渠灌区145.3万亩农灌水量3.18亿m3,保证率50%;城镇生活和工业供水量2.13亿m3.城镇和工业供水对象为西成新区三个新城(空港、秦汉、泾河新城)、铜川新区、三原县城、富平县城及工业区.礼泉、乾县、永寿、淳化等四县地处渭北旱腰带地区,未纳入东庄水库供水之列.根据国内类似工程经验,大型引调水工程建成后达产期一般较长,受天然来水、用户实际需水量、水价等因素影响,供水量持续不能达到设计值,造成工程部分闲置、供水成本进一步升高.本文参考国内引调水的经验,从关中地区配水格局出发,通过纳入礼泉等四个县城为新用户、适当开辟泾西灌区等途径,尽量扩大工程建成后实际供水量,缩短达产期,发挥工程效益;并对供水工程总体布局的规划,以及建成后工程功能的充分发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摘要:乌东德水电站为大型水电站枢纽区工程,其具有边坡高陡、开挖支护范围广、工程量大、工期紧、任务重、干扰因素多、安全风险大等特点,且下层边坡开挖需待上层边坡支护完成后进行,工程高陡边坡施工通常速度慢、难度大,严重制约着下部和相邻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尤其是处于关键线路上的工程边坡(如大坝坝肩、基坑施工)的施工进度,将会对工程整体进度目标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实现高陡边坡高效快速开挖支护一直是工程施工领域的一项重大技术难题.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针对水电工程高陡边坡开挖支护施工特点,依托乌东德水电站缆机平台及大坝坝肩等工程高陡边坡开挖支护施工,研究出了一套成熟的高陡边坡"一次预裂、二次爆破、分层出渣、锁口支护、速喷封闭、随层支护、系统跟进"的高效安全快速开挖支护技术.
  • 摘要:坝后厂房高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电站厂房和上坝公路的安全,其强度参数的取值是稳定性分析的关键,然而参数反演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故有必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瑞典法、摩根斯坦-普赖斯法和简化的毕肖普法这三种常见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最后建议对含土质和呈碎裂、散体结构的岩质边坡,当其滑动面呈圆弧形时,优先考虑采用简化的毕肖普法,并可将其与试验手段相结合,能得到较符合实际的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治理边坡采取"放坡、加固、排水"相结合的措施,效果是显著的,可明显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 摘要:以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移民安置规划为基础,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移民意愿发生变化以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计划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结合水利部对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移民安置规划的审批意见,站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规划实施的角度,从资金分摊原则、资金分摊项目筛选、资金分摊具体方案、资金分摊效果等方面,论述了移民安置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巾如何结合现实情况实现落地,描述了资金分摊方案的关键点,强调了以技术方案协调各利益方关系的重要性,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实施提供了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
  • 摘要:依托东湖电站电缆竖井,研究采用自上而下一次性钻孔,再自下而上反向分层爆破,爆破石渣自落至下部交通廊道,炮烟经爆破孔迅速排走,可实现一天内连续多循环作业的爆破成井技术.该技术能大幅提高成井速度,保证成井质量,施工成本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施工安全性,值得类似工程借鉴.
  • 摘要:漕河大型渡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上的一座大型交叉建筑物,渡槽长度、跨度、规模、引水流量及荷载均为目前国内和亚洲最大的.漕河渡槽体型结构复杂,抗裂性能要求高,施工工期紧张,所以三槽一联薄壁结构大型渡槽预应力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和挑战.针对渡槽设计结构、功能使用要求、工期要求等特点,结合现场的施工环境,通过现场生产性试验的验证、分析总结渡槽的关键技术,对渡槽的施工艺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
  • 摘要:本文论述了通过研究相关的地质资料,确定适用于边坡稳定性量化分析的岩性与结构面力学指标、边坡失稳的主要机制与模式,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工程地质评价;综合考虑边坡的岩性、岩层走向、断层构造的相互关系以及边坡开挖高度等因素,确定边坡的代表性剖面,以较为明确的地质结构面作为边界条件,确定出影响边坡稳定的几组潜在的浅层与深层不稳定滑动面的具体位置;计算分析了边坡运行期在遭遇强降雨、地震等特殊工况下边坡的安全稳定性.仿真模拟边坡的实际开挖方式,对边坡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并对边坡的支护措施进行设计和优化.对以后同类的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加固处理优化设计和研究有实际的借鉴作用.
  • 摘要:广东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人工堆弃物2015年12月20日发生滑坡,破坏性极强,远远超过自然滑坡的滑移距离.本文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对此次弃渣堆积体滑坡的成因做了详细分析,认为堆积体内的水是滑坡的内因,大量的水使堆积物以泥石流的形式向工业园区运移,无序堆积弃渣体积巨大,是滑坡的外力.指出了在恢复山体(如采石场)、修建各类工程开挖的弃渣堆积、尾矿堆积坝等,应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杜绝人为堆积物滑坡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双洎河渡槽段工程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境内,总长度1.8494km,双洎河渡槽一联单跨重约2500t,是采用移动模架施工技术一次现浇成型的世界第一大渡槽.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在国际水利工程——特大型混凝土渡槽建设中,南水北调双洎河渡槽工程为首次应用.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虽已有应用,但桥梁工程无论其梁体规模还是移动模架规模,相较于双洎河2500t特大型渡槽,技术水平具有巨大差别.双洎河渡槽跨越河床、漫滩、鱼塘,基础条件复杂.文章对双洎河特大型渡槽移动模架施工技术的研究、应用进行了总结,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双洎河渡槽工程施工中的难题,而且也是对工程设计理论的验证,对渡槽安全运行非常关键和重要.同时,形成的成果可为后续国内外修建的其他特大型渡槽设计和施工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更好地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特大型渡槽建设水平.
  • 摘要:坝体排水系统对降低坝基扬压力和坝体渗透压力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李家河碾压混凝土拱坝排水系统设计,并提出了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借鉴的一些经验.本工程坝基排水采用帷幕后钻孔,坝体排水采用柔性强、开孔率高的塑料盲管,加快了碾压混凝土施工速度,同时也提高了坝体排水孔的成孔率,有效降低了坝基扬压力及坝体渗透压力。
  • 摘要:本文从N-S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出发,建立了三维滑坡涌浪控制方程,使用GMRES算法求解方程,结合RNGk-ε湍流模型采用VOF方法追踪自由表面,基于流体计算软件FLOW-3D模拟库区弯曲河段滑体下滑所引起的滑坡涌浪特性,对涌浪产生后水体的流场结构以及自由液面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初始涌浪高度、对岸爬高、传播和衰减规律与直道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较好地模拟滑坡崩落所导致的涌浪现象,对水库大坝设计及灾害预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随着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等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其并网消纳将面临愈来愈难的局面.通过研究表明,多种类型电源之间互补运行是促进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发展消纳的重要途径.目前,黄河公司已依托龙羊峡水电站建成了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其中光伏电站容量达到85万kW.下一步,将结合黄河茨哈至羊曲河段416万kW,在共和塔拉滩建设400万kW光伏和200kW风电,在拉西瓦电站附近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建设黄河上游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调节控制中心,利用多能互补优势,提出"虚拟水电"的研究,向电网输送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清洁电能.
  • 摘要:某水电站表孔溢洪道混凝土存在表面裂缝、钢筋外露、底板接缝处混凝土脱空、底板混凝土龟裂,以及表层抗冲磨砂浆与混凝土黏结强度较低等缺陷.针对这些缺陷进行了现场修补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制订了全面修补及防护方案.本文介绍了SK单组分聚脲特性及修补和防护方案,并于2009年和2011年分别对该水电站左、右表孔溢洪道底板缺陷进行了修补及表面防护处理,经过2012年连续40d泄洪的考验,至今表孔溢洪道运行正常,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摘要:为了解决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溢流坝段预留度汛缺口在度汛期间造成不能连续施工、占压关键工期的问题,提出了在非溢流坝段预留度汛缺口的思路.通过模型试验及有限元仿真计算分析,揭示了不同缺口布置下的水力学变化规律并研究了下游消能防冲措施,分析了缺口过水面温度应力情况和封堵体快速升高的温控特点.结合工程实例,对窄河谷区重力坝度汛缺口优化调整方案提出了相应的消能措施、下游岸坡防护措施及混凝土温控措施.计算分析和工程实例表明:采用非溢流坝段作为度汛缺口,设计理念先进,通过必要的加强支护措施可保证工程实施效果并获得良好的工期效益.
  • 摘要:辽宁某供水工程21km输水隧洞地质情况复杂,其中2#施工支洞控制段主洞下游8+776.4出现突水塌方.塌方涌水情况发生后,依次采取了管棚支护、排水管导水、塌方空腔回填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止水墙、水泥阻水灌浆等措施,共历时一年多,由于涌水压力高、流量大,以上方法和措施均未起到明显效果.最终采用油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逆水灌浆方法处理,历时一月有余,涌水得到有效彻底的封堵.
  • 摘要:雅砻江是全国大江大河中唯一由单一主体开发的河流,2016年雅砻江流域下游水能资源开发圆满收官,总装机规模达1470万kW,下游"两库五级"流域梯级大坝群已初步形成.大坝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雅砻江公司作为大型国有企业,不但要建好大坝,为我国水电建设事业和西部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更要管好大坝,充分认识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履行大坝安全管理责任.通过分析国内大坝安全管理的各种模式,雅砻江公司按照"流域化、集团化、科学化"发展与管理理念,探索实践了流域集中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的大坝安全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管理规范性和标准化,提升了流域大坝安全管理水平.
  • 摘要:截至2015年底,我国坝高30m以上的面板堆石坝有51座运行超过20年,有159座运行超过10年.面板接缝的表层止水是面板坝防渗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随着工程运行年限的增长,常常出现盖板老化与破损、压条锈蚀与螺栓脱落、填料不密实等缺陷.针对上述情况,开发了以表层止水一体化施工与SK单组分聚脲涂层为核心的面板接缝止水破损修复技术,并在布西、蒲石河、杨庄等面板堆石坝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 摘要:本文结合陕西省宝鸡峡灌区塬上总干渠韦水倒虹除险加固工程、宝鸡峡王家崖水库溢流堰磨蚀破坏及过坝干渠渡槽修复加固工程的具体实例,介绍了粘钢、碳纤维布、UP-2110等新技术、新材料在混凝土修复加固工程中的施工工艺和要求,对类似工程加固方案的确定、施工工艺及专业队伍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摘要:水力振源是三种振源中最主要的振源,过去对于水力振源特性的研究主要依赖于模型试验,运用于计算也过于简化.本文建立了水轮机全流道模型,基于CFD计算软件,对厂房进行了正常工况下的流体计算.重点关注了蜗壳壁面压力脉动的变化规律,根据CFD计算结果拟订了两种水力振源施加方案,利用谐响应算法计算厂房楼板、机礅、风罩等薄弱部位振动的响应情况,认为可根据流体计算结果在蜗壳内壁不同部位施加相应简谐荷载,探讨水电站厂房水力振源精确、合理模拟与施加方式.
  • 摘要:针对光伏发电间隙性、随机性、波动性的特点,对电网的安全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基于龙羊峡水光互补项目进行水光互补特性分析,提出协调运行研究的理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水光互补电源拥有比单独运行水电更强的调峰能力,该研究方法在应用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水光互补技术将太阳能光伏资源和现有的水电资源整合为一个电源,不仅优化了太阳能光伏电站的电能质量,还为探索清洁能源的发展模式起到了重大示范作用.
  • 摘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易发特性极大地制约着水电工程梯级电站规划和枢纽建筑物布置,为此本文在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基于AHP和GIS技术的帕隆藏布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研究.通过分析区域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选取灾害点发育密度、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坡度、植被、降雨和地震等7个评价指标建立递阶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并求出各指标综合权重值,在GIS平台中进行运算,得到帕隆藏布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通过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可为地质灾害区域预警、预防提供依据,并为梯级电站规划、枢纽建筑物布置提供技术支撑,评价方法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基于河流健康的视角,同时考虑河流的社会价值和生态完整性两个方面的属性,分别采用引/蓄水量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两类共17个指标,对国内外4种常用的河流环境流量水文综合方法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了不同方法在维持河流健康和保障工程效益两个方面的表现.计算结果表明,4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引/蓄水量差异明显,表明这些方法在社会价值方面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除了5%多年平均流量方法之外,其他三种方法在水质、鱼类栖息地流量和枯水期流量方面表现基本相同,并且与天然状况接近.这些方法对平水期和丰水期流量、河道地形和泥沙输移流量、鱼类自然产卵和洄游流量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5%多年平均流量方法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各项指标的影响最显著,在基本流量和生态过程维持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工程效益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两个方面,深入了解主要环境流量水文综合方法的表现,从而为引水工程和水电工程在环境流量方面的规划设计提供支持.
  • 摘要:2015年4月,云南省移民局发布了《云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纲要》,16个州(市)及滇中新区随后开展了紧张的规划编制和汇总工作,目前,各州(市)正陆续将规划成果上报省局预审.在预审过程中,笔者发现各州(市)、县(市、区)编制的规划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规划目标引领性不强、资金盘子过大、移民参与度不够、基础设施比重大而产业创新不足、效益分析空泛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移民管理机构未能及时从"十一五"、"十二五"定额规划的思路中调整过来,另一方面也是存在资金整合、产业风险等畏难情绪.为破解云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三五"规划的困境,使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充分发挥作用,本文在总结"十二五"实施情况、调研移民产业现状、分析"十三五"水库移民工作面临形势的基础上,从资金使用合理性、移民意愿、项目实施难易程度、地方资金整合力度、效益显著性等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云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三五"规划要紧密结合"扶贫攻坚"和"全面小康"两个重要目标,通过SWOT分析法合理确定规划思路和具体项目,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移民积极性,积极整合资金,使移民和库区、安置区居民同步实现小康.
  • 摘要:根据溃坝社会影响的基本特点,建立以工程等级、风险人口、经济总量、城镇等级、重要设施、文化遗产为指标的溃坝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拟定溃坝社会影响程度的5级评价标准.针对溃坝社会影响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引入集对分析理论,建立基于集对分析的大坝溃决社会影响评价模型,从同、异、反三方面全面刻画溃坝社会影响与各评价等级的联系度,并根据最大集对势原理确定溃坝社会影响程度评价等级.将该评价模型应用于刘家台水库大坝溃决事件中,并与基于模糊灰色理论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集对分析评价模型过程简明、运算量少,且评价结果合理、客观、全面、清晰,为大坝溃决社会影响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摘要:小湾水电站装机总容量4200MW,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94.5m,总库容150亿m3.工程坝高库大,运行期水工运维巡检范围广,还需重点监控大坝建筑物、汛期边坡及松散堆积体、库区大型变形失稳体的安全运行工况,工作难度大.针对上述水工运维工作难点和关注重点,小湾水电厂开展了水工运维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推行水工运维工作工单管理,利用智能化设备开展巡检消缺,监测自动化重点全面覆盖,开发、建立小湾工程安全监测综合数据汇集平台、大坝监测三维可视化和预警系统、水库地理信息和变形体监测系统、工区排水设施监测和边坡防护网报警系统等各类信息化监控系统、数据分析管理平台.通过上述举措达到对水工运维工作的高效管理、科学指导,实现了对各类水工建筑物进行实时监控分析、越界报警并及时开展检修消缺和应急处置,满足了对高坝大库的安全有效管控,通过不断推进水工管理、巡检和安全监测工作向信息化、可视化和智能化迈进,提升了水工运维管理能力,创新了巨型水电厂的水工运维管理模式,为高坝大库的运行和管理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 摘要:根据前期地勘工作的原位变形与弹性波速测试工作,初步确定拱坝岩体质量分级.施工开挖揭露坝基岩体采用详细地质编录及地震弹性波速测试,基本确定拱坝建基岩体质量波速定量验收标准,同时为建基岩体的固结灌浆优化提供了基础资料.固结注浆处理后,通过弹性波速等综合检测验证及分析研究,认为质量验收定量标准是可行、合理的.本文以李家河水库拱坝岩体质量初判定到最终的确定过程为例,探讨拱坝建基岩体质量验收标准的方法.通过李家河水库大坝建基岩体的质量判定,根据所投入的大量声波测试手段,以及大量资料分析研究,认为岩体质量评价验收是合理的,可作为同类工程参考和借鉴。在国内拱坝工程地质勘察实践中,现场大型岩体强度、变形试验总是有限的,只能取得点上的资料,而岩体声波测试可以控制大范围的岩体风化程度、岩体结构、岩体应力状态、岩体质量,可作为拱坝建基岩体质量定量验收指标,希望能成为今后工程地质勘察中广泛大量使用的方法。
  • 摘要:根据2015年公伯峡大坝渗漏量比往年增大的实际现象,进行了面板堆石坝水下检查工作.主要介绍了水下检查的内容、工艺及结论.根据水下检查结果,对大坝右岸高趾墙周边缝附近面板不同高程的三处混凝土面板破损、止水材料破坏、漏水等缺陷严重部位进行了修补.漏水点水下封闭处理后,堆石坝渗漏量从14L/s降至9.2L/s,达到了预期效果.
  • 摘要:黄河上游龙羊峡一刘家峡河段梯级开发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根据龙羊峡水库监测资料,存在水温分层、下泄低温水的问题.由于目前仅在龙羊峡间断性监测过水温,缺乏梯级水库水温系统观测,因此提出梯级水库群水温系统原型观测方案,以期开展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群联合运行的水温累积影响研究,为后续水电开发水温影响预测及减缓措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支撑.
  • 摘要: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是我国首个采用沥青混凝土进行全库防渗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于199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截至2015年已运行17年.本文通过对上水库沥青混凝土面板进行现场检测和取样检测,研究了面板的老化状况,并通过室内紫外光加速老化试验,研究了封闭层的老化规律.检测结果表明,面板常年裸露区大部分区域的封闭层已经老化脱落,未脱落的封闭层也老化严重.防渗层芯样试验表明,防渗层的防渗性能依然良好,防渗层沥青混凝土的老化主要集中在表层10mm.最后还对如何延缓面板进一步老化提出了建议.
  • 摘要:某河床式电站修建于黄河干流,下闸蓄水后,其含可溶盐基础泄洪闸坝段出现扬压力与排水量偏大、存在白色析出物等问题,在2004~2015年间,先后在该坝段不同范围,采用不同灌浆材料实施了4次帷幕补强处理,并积累了丰富的灌浆处理作用下该坝段原位实测运行性态监测信息.为全面掌握灌浆效果与可溶盐基础的实际演化过程,以补强处理为节点,分时段深入分析了该坝段灌浆处理后沉降量、扬压力、排水中矿物质含量以及排水量等重要监测信息的时变特性与相关性,全面评估了历次灌浆处理对该坝段可溶盐基础产生的影响.
  • 摘要:根据钱塘江中游衢江段航道总体规划要求,衢江航道通航等级规划为Ⅳ级,通航标准为500t级船舶(队).因此,在衢江姚家航电枢纽设计中船闸引航道的水流条件应满足上述船舶(队)航行要求.本文基于水流模型试验与船模试验相结合,对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流速、流态和船舶航行控制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设计方案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水流条件较差,不能完全满足船闸年通航保证率的要求.为此,在模型上对原船闸设计方案下游引航道隔流堤的布置进行了调整优化,使其口门区水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年通航保证率由90%提高到96%,较好地解决了船闸下游引航道船舶(队)通航问题,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 摘要:水库淤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泥沙大量淤积,降低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同时水库淤积引起回水上延,会吞蚀既有农田耕地,影响农业生产及社会和谐稳定.传统的水库、河道淤积测量方法受水流、水深、水位波动等因素影响,存在效率低、精度差等弊端.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4年通过水利部"948"计划项目资助,引进了德国先进的水库淤积探测设备(SES-2000light Plus),该设备是一种轻便灵活、高分辨率、高精度探测水深及水底浅地层剖面的新型仪器.它通过GPS导航定位测船位置,采用设在船下换能器发射不同频率声呐波产生参量阵差频,穿透水底地层层面发生反射来测定水下地层界面的深度.本文介绍了参量阵水下地层浅剖技术及对柴河水库进行淤积探测的应用过程.依据对采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出了柴河水库淤积集中分布区域、淤积厚度和淤积量的探测结果.通过与该库使用传统方法淤积测量结果比较,初步验证探测结果是可靠的.
  • 摘要:向家坝电站采用高低跌坎低流消能,有别于传统的消能方式,在我国水利水电行业中属于首创.自2012年10月下闸蓄水以来,泄洪消能建筑物已安全运行4年.经组织多次专家咨询会,一致认为自泄洪消能建筑物投运以来,向家坝电站运行管理单位通过优化泄洪调度、汛中检查、汛后检修等多种运行管理手段的创新与实践,有效地保障了泄洪消能建筑物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对各在线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消力池内水流流态稳定,消能效果良好,未监测到立轴漩涡;各项监测数据,如底板脉动压力、临底流速等均在设计预期范围内,泄洪对电站自身及周边场地无影响.运行实践证明向家坝泄洪消能方案是合理的,结构是安全的.运行管理单位的创新管理措施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 摘要:结合李家峡拱坝左岸坝肩锚索加固的现状,采用大坝原型加密观测试验成果,并运用间接评价方法和有限元仿真模拟计算,对坝肩预锚超载加固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认为,在左岸坝肩超载加固后,左重力墩表部群锚加固区的径、切向拉应力值减小或拉应力转变为压应力或压应力变大,应力分布有趋于均匀化趋势.结论是超载加固提高了左岸坝肩的整体稳定性.
  • 摘要:流域水电站梯级开发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水生生态特别是鱼类资源的破坏影响将是累积的、不可逆、长期的.本文以池河流域宁陕段水电站梯级开发规划前后鱼类资源的变化情况,分析流域水电站梯级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鱼类保护措施,为同类水电站梯级开发规划鱼类资源保护提出一些借鉴.
  • 摘要:柬埔寨额勒赛工程地处柬埔寨西南濒临泰国边境处,距金边约350km,工程区年均降雨约4830mm.额勒赛流域年平均气温为27.3°C,雨季日均相对湿度极值95%.高温高湿强降雨条件给水电站运行管理带来一系列挑战,分析客观条件,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水电站安全运行.
  • 摘要:去学水电站坝址区出露基岩为大理岩化细晶灰岩,边坡整体稳定。旅游环北线公路施工便道的开挖,扰动了坝址区右岸边坡,便道沿线的大多路段形成了倒坡,对边坡的稳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枢纽工程边坡影响较大的有溢洪道进口边坡和导流洞进口上部边坡。结合边坡现状和施工期及运行期对边坡稳定要求,边坡设计本着少开挖强支护的设计理念,对倒悬边坡采用坡脚回填混凝土支撑以及锚索、系统锚杆和挂网喷混凝土加固处理措施,对防止边坡开挖形成卸荷裂隙和原存裂隙张开,以及防止开挖导致岩体松动后的塌滑起到有效的作用。边坡监测数据表明,边坡位移变化量较小,变化速率不大,无异常突变,目前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 摘要:龙羊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水电站,作为具有防洪、发电、防凌、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的高坝大库,地处青藏高原,年温差大,日温差大,尤其在6~10月水库的水温垂向分布和下泄低温水异于河流水温的现象尤为突出,对库区生态和下游水温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三维数学水环境模型对龙羊峡水库水温展开研究,并模拟水库采用分层取水通过表层取水及底层取水不同方案下的水库水温结构和下泄水温.预测模拟结果表明,采用科学合理的分层取水方案能有效地改善水库泄水温度,并能够最大程度减缓对水生态的影响,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较好协调,同时也能为国内高原地区生态友好型大型水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 摘要: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饮用水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而我们的水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水资源短缺、水源受到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和影响城市发展的瓶颈.如何保护好有限的水资源,维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保护水源地水质不受污染已成为我国水环境保护领域内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陕西省亭口水库水源地为例,结合库区周边环境污染特征、污染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采用科学方法对亭口水库水源地进行技术划分,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 摘要:水利工程中水下的狭小空间基本无法进行检测,目前基本是空白.经过多次的水下检测研究,设计伞式固定支架装置,该装置的研发解决了狭小空间人无法进入、设备进入碰壁等难题,扩大了水下检测的范围及精度.
  • 摘要:针对水库运行期防洪、发电、供水和航运等目标相互影响,调度目标和影响因子相对重要性难以准确判断造成多目标风险综合评价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突变评价法的水库调度多目标风险分析模型,并明确了对于不同功能水库可采用的两种主要评价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评价结果与已有优化调度方案较为一致,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与实用性,可为水库调度多目标风险综合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 摘要:本次研究利用模糊聚类法产状分组将走向、倾向、倾角结合在一起进行坝基岩体的结构面产状分析,探讨了坝址区各部位结构面的立体分布情况,工程实践时对拱坝坝基结构面抗滑稳定性分析具有更加实用的价值;同时对比各勘探平硐内波速分布规律及岩体质量分布规律,结合波速与岩体质量数值相关性,探讨了岩体质量与波速分布的关系,认为在高波速及低波速区,可根据波速进行岩体质量定性分级,而中波速段应结合饱和抗压强度、岩体完整程度等多个指标综合分析.实践中可利用波速与岩体质量的对应关系对岩体质量进行初步判别,选择性地进行室内试验,从而大大提高勘察效率.
  • 摘要:防洪复核是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的重点,也是水库工程除险加固与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浙江省牛头山水库为例,进行设计暴雨计算、设计洪水推求、泄洪能力复核、调洪演算等分析计算工作.通过复核分析,评价牛头山水库防洪安全性为"A"级.
  • 摘要:水电站水工建筑物水下部分常年浸没在水面以下,长期运行会有淤积、表观完整性缺陷等现象,而传统的检测方法(潜水员下潜探查)受作业深度限制、作业时间短、效率低、安全风险较大,对作业环境要求高(如水流、需停机等).多波束声呐探测技术能够有效获取水下检测区域的高密度三维点云图,准确定位缺陷的位置、尺寸及方量,为后续修补施工提供准确的量化数据.本文首先介绍了多波束声呐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作业方法,结合龚嘴水电站消力塘水下检测的工作实践,并将水工建筑物表观缺陷、底板淤积形态等信息融入水工三维模型,为大坝安全运行管理提供了可溯源的三维数字档案.
  • 摘要:水电站放空底孔工作闸门因长期处于水下,承受巨大的水压力、淤砂压力,经受侵蚀、腐蚀等化学作用,影响工作闸门的正常使用,甚至无法使用,对大坝安全造成一系列安全隐患.进入21世纪以来,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电站,因运行时间久远,维护工作艰难,其底孔闸门的现状更是堪忧,加强此类底孔工作闸门定期检查、维护,对存在问题的老旧闸门及时改造、更换,保持闸门系统的良好运行,对确保大坝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些闸门的维护、更新改造工作尚无先例借鉴,本文通过对百花水电站放空底孔工作闸门改造工程进行研究,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造施工方案.建于1966年的百花水电站,其放空底孔工作闸门自投入运行,从未开启,门体锈蚀严重,钢丝绳断股,启闭机无法使用,为保证安全,经多方论证,只能进行改造更换.通过对该闸门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研究施工方案,认真细致地分析存在问题,最终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造施工方案,成功将旧工作闸门吊出、拆除,为顺利完成闸门改造工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解决工程实际困难的同时,亦为今后同类工作闸门改造提供了一定参考意义.
  • 摘要:陡坡后接消力池是底流消能经常遇到的设计形式,对消力池设计通常采用Lb=(0.7~0.8)Lj来计算消力池长度,但是针对陡坡后接消力池,采用此式计算出的消力池长度往往不能满足设计泄洪要求.文章分析了在陡坡后消力池内产生水跃的影响因素,通过量纲分析给出了各因素与η、Lj的函数关系,并结合室内模型试验,运用数值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η和Lj的计算公式,利用实际工程的水工模型试验对所推导的公式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两个公式的计算误差不超过±10%,可对陡坡后消力池设计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通过750kN无黏结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在江苏溧阳电站尾闸室下游边墙滑塌堆渣体加固工程中的成功应用,介绍其滑塌堆渣体围岩条件下设计概况、施工工艺、施工关键技术及差异荷载增量计算方法的应用.通过现场实施后,加固效果明显,有效防止了滑塌堆渣体二次塌滑,大大提高了围岩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确保了施工安全,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经验.
  • 摘要:近年来,由于地震、暴雨等引起的大面积山体、高边坡滑坡等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造成的生命和经济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大坝工程在施工期间的大量开挖,形成了众多不稳定的大坝坝肩边坡和水库岸坡,近坝岸坡的失稳破坏不仅会危及工程本身安全,也会给下游带来不利影响.变形观测是保障边坡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传统边坡变形观测方式效率较低,受气象及外部条件影响较大,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常常因为天气条件影响无法观测,或出现测量引起观测数据误差较大等现象.本文回顾了以往及目前常用的边坡变形监测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结合工程实例,应用GNSS技术进行边坡变形监测,建立了高精度全自动实时变形监测系统,可以达到实时、准实时的高精度观测.文中介绍了基于该技术建立的高精度全自动实时变形监测系统在云南龙江水利枢纽的安装和应用,并结合近期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表明观测结果精度较高,系统大幅提高边坡变形观测数据量,补充原有观测可能遗漏的关键信息,能够满足边坡变形观测要求.
  • 摘要:通过对下坂地电站厂房出口部位高边坡地质现状的详细分析,根据不同的地质现状及部位,分六个区域.经过对六个分区进行研究,对不同区域依据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最终完成了厂房高边坡设计方案.
  • 摘要:探讨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及超声层析成像检测技术联合进行水电站运行期引水隧洞检测的思路及方法.介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及超声层析成像检测技术的系统构成、工作原理、作业方法;鉴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对探测对象的表观形状变化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且能直观反映出水工结构的表观损伤,但无法了解表观损伤在水工结构内部的空间发育情况,而超声层析成像技术可以探查混凝土衬砌内部缺陷,所以提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及超声层析成像技术联合进行水电站运行期引水隧洞检查的工作思路,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面积性普查与超声层析成像技术进行局部详查相组合,两种方法相互补充,互为基础,逐步深入.将联合检查思路应用于某水电站引水隧洞检查项目中,检查结果表明,某水电站引水隧洞混凝土衬砌局部发育有表层裂缝,未发现影响引水隧洞安全运行的结构损伤,检查成果进一步说明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及超声层析成像检测技术联合的思路适用于水电站运行期引水隧洞检测.
  • 摘要:深埋混凝土衬砌隧洞设计中,施工期和检修期的外水荷载,往往决定着混凝土强度等级、衬砌厚度以及结构配筋.国内引水隧洞外压设计时,一般根据围岩类别和地下水的活动状况,选取一定的折减系数对外水压力进行适当折减.实际上,作用于隧洞衬砌表面的外水压力与地下水深度、围岩渗透系数、内水压力、固结灌浆范围以及衬砌开裂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即使同一围岩类别采用相同的折减系数有时也会遭到质疑.另一方面,在高内水压力作用下,衬砌必将发生开裂,传统的面力设计方法已不能真实反映水荷载的作用,也难以真实模拟混凝土衬砌与围岩介质中稳定的渗流场,体力理论能够更好地描述衬砌开裂,渗透系数加大后的水荷载作用.本文基于渗流分析理论,考虑混凝土开裂,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深埋隧洞外压设计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敏感性分析寻找影响外压折减系数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改进混凝土衬砌抗外压能力的工程措施.
  • 摘要:龙滩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进水口高边坡是典型的倒倾蠕变岩体边坡.倒倾蠕变岩体的坡体体积约1288万m3,进水口开挖后,形成最大组合坡高达420m的倒倾蠕变岩体边坡,该边坡是否会发生弯曲倾倒变形、稳定性如何,成为龙滩水电站工程必须解决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之一.本文依托龙滩水电站边坡工程技术难题,对倒倾蠕变岩体边坡破坏机理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一套针对倒倾蠕变岩体边坡的综合分析和治理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指导意义,理论上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摘要:针对辋川河李家河水库枢纽坝址段河道弯曲、河谷狭窄的特点,经技术比较选择了工程的总体布置方案,即碾压混凝土拱坝挡水,坝身表孔和泄洪底孔联合泄洪、引水洞布置于坝体左岸岸边引水、坝后李家河村布置电站的枢纽布置格局.
  • 摘要:文章结合小湾水电站近700m复杂地质高陡边坡开挖支护工程,对开挖爆破施工方法、爆破多项测试、爆破规模及安全控制标准进行研究;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钻孔设备及机具的配套选型、研制、改进及钻孔施工方法及工艺进行研究,有效地解决高边坡堆积体、破碎岩体深孔钻孔难题;针对高陡边坡堆积体,对锚索结构形式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适应破碎岩体、堆积体边坡采用新型的结构形式,达到有效地改善锚索应力分布,减少了锚索长度,降低施工难度;对堆积体、破碎岩体锚索非常规注浆的方法、堵漏及防腐施工技术进行了专项试验研究,有效地解决锚索注浆堵漏施工难题及永久有效防腐难题.总结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适合类似高陡边坡工程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可在其他类似高边坡工程中推广应用.
  • 摘要:为适应新时期特大跨径渡槽的建设,在消化吸收连续刚构桥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桥槽合一"的技术路线,创新性地提出了连续刚构渡槽独特的"变箱变截面箱梁"的主梁构造.在对新型渡槽的结构型式、结构力学与变形性能、施工技术进行充分研究后,在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总干渠的工程背景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渡槽技术在草地坡、徐家湾、河沟头、焦家4座渡槽的建设中得到应用,并于2015年初实现了合龙,监测数据表明结构性能符合设计预期.不仅如此,徐家湾连续刚构渡槽还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开展了充水试验,首考以优异成绩顺利过关.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丰满大坝新坝右岸坝肩开挖时,在复杂的周边环境下实施控制爆破的技术措施和成功经验.通过爆破参数的合理选取、地表覆盖和爆破振动监测等方法,确保了对爆破飞散物、空气冲击波及爆破振动的有效控制,进而实现了对爆破区周边建筑物、老坝坝体保护的目的.
  • 摘要:本文通过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泄洪底洞进口边坡和侧槽溢洪洞进口高边坡处理设计,阐述了边坡常规处理和特殊处理措施.采用锚索加固边坡,可以充分利用边坡岩体的自稳能力,与锚索相互作用,确保边坡安全、稳定.
  • 摘要:小湾700m级高边坡"高清坡低开口、陡开挖强支护、先锁口排水超前"的施工方法创造了良好的效益.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大胆探索新工艺新技术,专题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巨型高陡边坡开挖支护、饮水沟堆积体蠕滑治理、坝肩稳定及加固、坝基卸荷松弛处理、施工质量进度效益的关系优化设计,施工期和永久运行期边坡安全稳定,工程质量优良,施工期间没有发生任何质量安全事故.提前1年实现大江截流,提前2年全部机组投产发电,为我国乃至世界高拱坝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