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温跃层

温跃层

温跃层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7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水产、渔业、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2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19836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热带海洋学报、第四纪研究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八届全国海洋资料同化研讨会暨第二届Argo科学研讨会、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2009年度全国物理声学会议等;温跃层的相关文献由63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胜龙、吴德星、翦知湣等。

温跃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2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9836 占比:99.90%

总计:220055篇

温跃层—发文趋势图

温跃层

-研究学者

  • 杨胜龙
  • 吴德星
  • 翦知湣
  • 倪波
  • 周为峰
  • 张禹
  • 张衡
  • 成鑫荣
  • 戴阳
  • 林霄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洋; 徐继尚; 李广雪; 刘勇
    • 摘要: 作为全球接受太阳辐射最多、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区域,西太平洋暖池区通过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和季风等过程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沉积记录证明,在地质历史时期西太平洋暖池也存在类似于现代ENSO过程的“类ENSO式”变化。而目前类ENSO式变化与冰期—间冰期旋回之间的响应关系和驱动机制及其与东亚季风的关联仍存在争议。本文利用位于暖池核心区的B10岩心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Mg/Ca(质量分数比)和黏土矿物参数重建了暖池区氧同位素8期以来的古气候记录,并结合已有的热带海表温度记录、中国石笋氧同位素和南大洋地区海表温度记录,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冰期旋回中类ENSO状态的演化规律及其与东亚季风的关系,并探讨了暖池区类ENSO演化的驱动机制。结果发现:冰期时,西太平洋暖池区温跃层变浅,赤道东、西太平洋温差减小,同时,东亚夏季风减弱,暖池区降水量相对减少,与现代El Nino时期气候态类似;间冰期时,西太平洋暖池区温跃层加深,赤道东、西太平洋温差增大,东亚冬夏季风增强,暖池区降水量相对增加,与现代La Nina时期气候态类似。频谱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区海表温度的变化具有偏心率周期(96 ka)。冰消期时,低纬度太阳辐射量的增加,增大了纬向上的SST梯度,并使得次表层海水储存了更多的热量,积累的热量会通过调节次表层环流向暖池区的热传输,最终调控赤道太平洋地区Walker环流强度和ENSO活动的长期变化。而冰期时,南大洋地区降温所引起的东南信风和大洋环流异常可能对类ENSO式起到调控的作用。
    • 王勇智; 鞠霞; 杜军; 刘长建; 王德武; 周润生; 薛文静
    • 摘要: 中沙群岛主要由中沙大环礁和黄岩岛组成,其温盐分布对于本区渔业生产、航海保障和水下通讯等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春夏之交的季节转换时期,该海域水温和盐度及其相应的跃层特性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掌握其季节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9年5月(南海春夏季风转换期)中沙大环礁、黄岩岛和2020年6月(夏季风爆发期)中沙大环礁海域大面站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中沙大环礁海域水温和盐度分布特征在夏季风爆发前后具有显著的差异性,2个航次的温跃层分布也呈现出较大不同,2019年5月黄岩岛海域温盐中上层分布与中沙大环礁相似,但底层有所差异,跃层深度也较大。2020年6月中沙大环礁内水体升温较快,各层水温均高于2019年5月,其中以底层水体升温最为显著;2019年5月中沙大环礁内水温水平梯度较大,且随着水深加大水平梯度也越大,2020年6日水平温度梯度逐渐减小。2个航次的盐度分布与水温分布较为相似。结合调查时段的海表热通量变化和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认为,2019年5月中沙大环礁西南部海洋吸热高于东北部,故表层水温西南高东北低;2020年6月至7月环礁西南部海洋吸热低于东北部,故表层水温西南低东北高。由于中尺度涡的作用,中沙大环礁区域局部产生低温高盐或高温低盐水,并导致2020年6月中沙大环礁大部分海域的温跃层加深。
    • 张腾龙; 陈珑佺
    • 摘要: 溶解氧含量是表征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性因素,本文采用碘量法,以季节、深度和水库为变量,对金坑岭水库和通济桥水库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水库中上层水体溶解氧含量随季节变化较为稳定;水库中下层水体由于“温跃层”的存在,溶解氧含量在夏季急剧降低,同时会导致pH降低,锰含量升高,在8~9月份达到峰值,可能会导致“黄水”事件的发生;过低的取水点位和相对稳定的“温跃层”,是导致夏秋季通济水厂进水口溶解氧含量低于Ⅴ类水标准限值的主要原因。可以应用多种方法消除或者减少原水溶解氧含量降低对水厂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 龚发露; 王裕成; 兰佳; 罗纯良; 罗潋葱; 李慧赟; 张如枫
    • 摘要: 为分析千岛湖极端水位变化对温跃层的影响,在水温垂直剖面数据缺测情况下,采用率定后的一维水动力模型DYRESM模拟了不同水位变幅下的温跃层,并设置了极端水位变化情况(情景1)和正常水文条件(情景2)两种情景进行对比分析;基于湖泊分析程序Lake Analyzer计算了两种情景下温跃层表层和底层深度、温跃层厚度和施密特稳定度等。模拟结果表明:情景1水体混合期为2013年11月20日至2014年3月23日,同时段内情景2水体混合期则为2013年12月5日至2014年3月16日;情景1在高水位时,湖体从上到下呈“混合层、温跃层、均温层(30~40 m水层)、温跃层、均温层”的双温跃层结构,同时段内情景2则呈“混合层、温跃层、均温层”的单温跃层结构;情景1与情景2相比,平均水位低2.24 m,施密特稳定度均值低119.19 J/m^(2),可见极端水位变化条件下出现的低水位情况能显著降低水体稳定度。
    • 郑莹莹; 刘树元; 刘虹; 马晨; 江蓉蓉; 阎百兴
    • 摘要: 【目的】探究亚热带亚深型水库的热分层结构、水质响应特征以及形成机制。【方法】对2018年的长潭水库(位于台州市境内)的水温、溶解氧(DO)、pH和叶绿素a的垂直方向变化进行现场测定和实验室测试。然后分析热分层的季节性物理结构特征,探讨其对于水质的影响。【结果】长潭水库在5—6月为3层结构分层期,7—11月为2层结构分层期。相对水体稳定性(RWCS) 8月最高,为521;温跃层厚度8月最大,占水深的85.19%,强度6月最大,为0.70°C/m。DO的垂直方向分布在7—9月呈现3峰特征,10—11月呈现2峰特征。表层水体在5—9月呈弱碱性,其他月份呈中性,底层水体在7—11月呈弱酸性,其他月份呈中性。叶绿素a垂直方向分布在12月、1月和2月以及6月离散性较大,其他月份呈现单峰特征。【结论】长潭水库全年呈现单循环的混合模式,在分层稳定期内呈现了不同于深水型水库的结构特征。亚深型水库特殊的分层结构对于水体中DO、pH和叶绿素a的垂直方向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於思瀚; 黄卫; 韩继斌; 黄明海
    • 摘要: 大型水库建成后由于库区水动力学特性、光混特性、热量特性等发生了改变,水库垂向水温将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对库区及其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常通过采用分层取水措施加以改善.针对控制幕分层取水方法,通过温分层水槽试验,研究了分层水体中设置水温控制幕后,控制幕前水温、流速分布特征以及下泄水温的变化情况.试验考虑了不同热冷水流量比、控制幕距取水口距离、取水口位置和控制幕遮挡率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幕设置后,控制幕上游近幕布区域温跃层厚度减小,温跃层强度增大,水体掺混受到抑制;控制幕下游温跃层厚度增大明显,控制幕促进了控制幕下游水体的垂向扩散,破坏了原水体分层现象;控制幕上游近幕布区域,热冷水流量比越小取水口位置越低,控制幕遮挡率越小温跃层厚度越厚,温跃层强度越小.热冷水流量比增大,取水口位置提高以及控制幕遮挡率增加均会使下泄水温升高.
    • 秦亚超; 高飞; 苏大鹏; 朱晓青; 谢柳娟
    • 摘要: 利用2016年5月5个站位的温盐深(CTD)和海流(ADCP)同步测量资料,分析南黄海西部日照至连云港海域温跃层和化学跃层的日内生消过程及强度变化,探讨深层水温度、盐度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潮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南黄海西部海域在5月已存在日内生消的温跃层和溶解氧(DO)、pH跃层。温跃层厚度为2~4 m,层位水深为4~7 m至7~10 m之间波动,跃层强度最大可达0.80°C/m。DO跃层和pH跃层位于温跃层之下,水深为10~14 m,两者的形成在时间上和深度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且不受温跃层控制。在DO跃层之上,氧浓度在白天都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甚至处于过饱和状态,但存在显著波动,其峰值并不出现在表层(0~2 m),而是位于次表层(2~14 m)。在DO跃层之下,氧浓度低且稳定,约为4 mg·L^(−1),向下呈缓慢降低的趋势。pH跃层表现为垂向上的快速跳变,包括向下的正跳变和负跳变,强度最大值可达0.03~0.04个pH单位。小潮期间,温跃层稳定,强度较大;大潮期间,温跃层强度明显减弱,稳定性变差;这表明潮流的增强对温跃层有明显的抑制和破坏作用。深层水的温度、盐度等参数存在日内周期性变化,与潮位变化同步,是潮流驱动下水体水平对流的结果。
    • 周为峰; 陈亮亮; 崔雪森; 张衡
    • 摘要: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采用2008—2017年全球海洋Argo网格数据集(BOA_Argo)和同期商业渔船渔捞日志数据,分析了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年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围网主要作业渔场温跃层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对影响黄鳍金枪鱼渔场的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拉尼娜年,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随温跃层上界温度的高值区向西收缩而西移,最西至145°E;厄尔尼诺年,东移至165°E以东。拉尼娜年较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东、西侧温跃层的上界深度差拉大,80~130 m上界深度值偏西。温跃层强度整体上呈现西弱东强,温跃层厚度以15°N和15°S为轴线,分别存在一个较厚的带状分布结构,CPUE分布在厚度值120~200 m之间。温跃层上界温度为27.5~29.5°C、强度为0.08~0.13°C·m^(-1)时,CPUE分布密集,温跃层参数中上界温度对CPUE分布的影响最大。且厄尔尼诺年CPUE的东移和拉尼娜年CPUE的西移随渔场所在温跃层的最适参数值而移动。时间因子中年份对CPUE的影响是波动性的,拉尼娜年对CPUE的影响更密切。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在5°N—5°S,150°E—175°E。综上所述,异常气候导致的温跃层变化对于CPUE具有显著影响。
    • 曾德彪; 张醴溪
    • 摘要: 夏季是草鱼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高温频发季节,此阶段草鱼养殖池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由于草鱼的养殖密度大,生长机能旺盛,饵料投喂量的增加,养殖池塘内残饵和排泄物不断增加,导致水质污染严重,水色透明度降低;②藻类、细菌等生物繁殖旺盛;③水体容易出现温跃层、氧跃层等,易使养殖池塘水体产生氧债而缺氧;④伴随高温季节的降雨常使得水质恶化,养殖鱼类出现大量生病或死亡。
    • 郑莹莹; 刘树元; 刘虹; 马晨; 江蓉蓉; 阎百兴
    • 摘要: [目的]探究亚热带亚深型水库的热分层结构、水质响应特征以及形成机制.[方法]对2018年的长潭水库(位于台州市境内)的水温、溶解氧(DO)、pH和叶绿素a的垂直方向变化进行现场测定和实验室测试.然后分析热分层的季节性物理结构特征,探讨其对于水质的影响.[结果]长潭水库在5-6月为3层结构分层期,7-11月为2层结构分层期.相对水体稳定性(RWCS)8月最高,为521;温跃层厚度8月最大,占水深的85.19%,强度6月最大,为0.70°C/m.DO的垂直方向分布在7-9月呈现3峰特征,10-11月呈现2峰特征.表层水体在5-9月呈弱碱性,其他月份呈中性,底层水体在7-11月呈弱酸性,其他月份呈中性.叶绿素a垂直方向分布在12月、1月和2月以及6月离散性较大,其他月份呈现单峰特征.[结论]长潭水库全年呈现单循环的混合模式,在分层稳定期内呈现了不同于深水型水库的结构特征.亚深型水库特殊的分层结构对于水体中DO、pH和叶绿素a的垂直方向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