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消落带

消落带

消落带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3年内共计901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植物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4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544979篇;相关期刊230种,包括湖泊科学、生态科学、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2013年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2012年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学术论坛等;消落带的相关文献由2180位作者贡献,包括徐高福、李昌晓、袁兴中等。

消落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4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44979 占比:99.90%

总计:545547篇

消落带—发文趋势图

消落带

-研究学者

  • 徐高福
  • 李昌晓
  • 袁兴中
  • 鲍玉海
  • 贺秀斌
  • 雷波
  • 许文年
  • 余梅生
  • 张晟
  • 洪利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倪波顺
    • 摘要: 消落带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资源,但又极易遭到破坏,因此对消落带的信息提取和利用具有重要生态意义。作者基于三峡水库高、低水位期环境减灾卫星的CCD数据,利用遥感解译开展了三峡水库重庆段消落带信息提取,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点,掌握了消落带消涨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长江三峡重庆段的消落带总面积为77.61km^(2),消落带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万州、忠县、奉节、丰都、云阳、涪陵、巫山、石柱。
    • 邱新媛; 马新; 彭祖浩; 邹昊波
    • 摘要: 文章以生态修复为基础,根据生态修复和消落带相关理论,结合重庆主城嘉陵江岸线景观现状以及设计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修复的视角,对城市滨水区水体的综合治理或重建、滨水绿地的生态修复或重建以及地域历史文脉传承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建设对策与方法。
    • 周火明; 于江; 万丹; 甘国权; 卢阳; 金可
    • 摘要: 干热河谷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难点在于当消落带植被受到长时间淹水与干旱交替双重胁迫时,如何遴选生态修复两栖植物。通过对乌东德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试验段淹没前植被调查、溪洛渡库区和三峡库区典型库岸消落带现存植物种群调查以及查阅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自然演替和植被修复相关文献,结合乌东德水电站水位调度节律和库区干热河谷气候条件,对乌东德库区消落带植被自然演替趋势进行了分析。按照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的消落带生态修复理念,遴选出乌东德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试验植物,提出了在试验段沿海拔高程的植物梯度配置模式:消落带中下部配置以狗牙根、香附子、扁穗牛鞭草等为主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和以苘麻、狗尾草、马唐等为主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消落带上部配置以中山杉、水桦、桑树、秋华柳、银合欢等为主的乔、灌木以及草本植物。
    • 江维薇; 朱颂; 肖衡林
    • 摘要: [目的]调查研究干旱年澜沧江小湾库区消落带植被自然恢复现状,为消落带植被恢复和维护等相关研究提供本底资料和参考。[方法]以2019年消落带典型区域固定样地调查为依托,综合运用无人机遥感、GNSS定位和GIS空间分析,于2020年7月进行干旱年复位调查,绘制研究区消落带植被分布图,定量刻画干旱年研究区消落带植被自然恢复的物种组成、面积、覆盖率、沿地形梯度分布特征,并与2019年非干旱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区消落带统计植物共14种,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中狗牙根、习见蓼、柳叶菜、藿香蓟为优势物种,分别占植被总面积的85.62%,4.22%,3.72%,3.12%。狗牙根在消落带高,中,低段比例分别为50.21%,9.94%,39.85%;柳叶菜有95.53%分布于高段;藿香蓟有54.48%分布于中段;87.22%的习见蓼分布于中段和低段。绝大多数植物偏好生长于25°以下缓坡消落带,而柳叶菜在坡度60°以下均覆盖良好。消落带植被受到地形因子的影响中:最近邻水体距离>高程>坡度>坡向。旱情导致植被年度退化59.75%,集中体现在消落带中下部,习见蓼大量枯萎退化。[结论]消落带上半部相对于下半部植被恢复更稳定,优势物种的稳定性明显优于非优势物种,其中狗牙根和习见蓼耐淹性较好,而狗牙根相对于习见蓼表现出了更强的耐旱性和恢复稳定性;干旱胁迫和淹水胁迫对消落带植被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并且,在干旱年,前者的影响略大于后者。
    • 黄祁聪; 周坤; 罗睿; 先旭东
    • 摘要: 三峡库区消落带因反季节涨落、落差大、面积广等特点,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一直是困扰世界的难题。以重庆主城区长江朝天门大桥段消落带为例,选择适生植物种类和实用工程措施,构建植物群落,开展研究示范实践。从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指数等指标综合评估阶段性试验成效,以期为具有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城市滨江消落带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 先旭东; 赵辉; 王会平
    • 摘要: 以重庆主城区嘉陵江石门段消落带生态修复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历年涨-落周期淹水后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汛期前示范区内植物种数达48种,在不同时期,各高程内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变化差异不显著,各高程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随高程呈增大变化趋势,植物群落趋于稳定。
    • 张东升; 段晨辉; 郝艳龙; 谢稳春; 邓永芳; 刘正学
    • 摘要: 为了揭示三峡水库消落带优势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种间关系,以三峡水库中、上段过渡区一级支流渠溪河河口附近消落带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参考相邻格子法对研究区样地样方调查基础上,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对优势植物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势物种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鬼针草(Bidens pilos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作为泛化种占总物种数的37.50%,具有分布范围较广、适应能力较强的特点,可作为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干、支流消落带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值>0.50的种对数分别为40、50,生态位重叠值为0的种对数分别为27、13,表明干流优势植物之间的竞争性相对弱于支流。渠溪河河口附近干、支流消落带优势植物之间多为不等宽生态位重叠,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态位共用;少数植物之间呈现出分离生态位重叠,不参与竞争。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具有干支流差异性和高程差异性。优势植物的泛化种与特化种区分与鉴定,对丰富区域性物种组成与生态修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 黄恒粤; 陈垚; 刘臻; 陈人瑜; 袁绍春
    • 摘要: 自三峡工程论证以来,三峡库区水环境研究就已成为热点问题。为探究其多年的研究成果,基于2000~2020年WOS和CNKI数据库中三峡库区水环境相关研究的文献样本数据,利用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年度发文量、学科分布、关键词共现及突现词探测等进行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关于三峡库区水环境研究的论文总体呈现逐年稳定上升的趋势,研究涉及多学科领域知识;(2)香溪河、洞庭湖、时空变化、环境因子、沉积物、澎溪河是当前研究的前沿问题;(3)消落带、富营养化、香溪河库湾、澎溪河、水华、沉积物、浮游植物、重金属、洞庭湖、水质、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动力学、氮、磷、生态系统、环境因子等是该领域的热点内容,主要体现在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研究、三峡库区消落带研究、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影响研究、三峡库区面源污染问题研究、三峡库区沉积物研究等5个方面。基于研究结果,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三峡库区水环境的研究展望。
    • 金可; 万丹; 于江; 张怡; 刘文祥; 胡月; 赵姹; 郭天雷
    • 摘要: 消落带土壤水分是制约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对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意义重大。本文系统分析了乌东德库区消落带修复试验区土壤含水量分布,探索了土壤水分空间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5月水分含量低于5%,不同试验分区和高程区域土壤水分分布受到微地形、土壤特征、植被类型和植被覆盖度等影响。土壤水分随深度变化的主控因素包括地表蒸发和植物吸水,剖面深度大于50 cm的土壤水分是消落带植物潜在利用水源之一。本研究为干热河谷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研究积累了基础资料,为消落带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 阮宇; 胡景涛; 肖国生; 李俊清; 任凭
    • 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研究是生态学的热点,它能够很好地解释植被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n’)能够在三峡库区不同水位高度的消落带上生长,但对它在消落带上的适应性研究较少。按水位高度不同,将消落带171—175 m划分为浅水区(SS)、168—171 m为中度水淹区(MS)、165—168 m为深度水淹区(DS)3个样带及对照组(LS),每个样带内随机选取25—30株中山杉,通过测定树高、叶表宽度、叶厚度、非结构型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机酸含量等功能性状,研究中山杉功能性状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深度水淹区(DS)叶片表现出旱生性状,气孔孔径变小,栅栏组织变厚。消落带171 m以上中山杉的生长状况显著优于171 m以下。中度水淹区(MS)根系中的非结构型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酒石酸、苹果酸及柠檬酸含量高,而深度水淹区(DS)却相反,但草酸含量最高。从功能性状比较看,浅水区(SS),水淹期恰好是中山杉生长缓慢的时期,中山杉的生长周期未受到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功能性状差异不显著。中度水淹区(MS),中山杉代谢活跃,水淹胁迫引发的功能性水平上的变化和反应是可逆的,中山杉能够自我恢复,胁迫在中山杉的自身调节能力极限范围内,植株能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具有较强的生活力。与浅水区(SS)相比,中度水淹区(MS)的植株生长状况明显劣于浅水区,但它们的存活率相似,都较高。而深度水淹区(DS)水淹期6个月,高温期2—3个月,胁迫已造成植株受到慢性或不可逆地伤害,退水后,根系不能较快恢复正常代谢,植株生长周期短,生命力变脆弱,随着水淹次数增加,植株易死亡。植株的高度和大小与中度水淹区(MS)差异不显著,但植株存活率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