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水利工程>长江流域湖泊的保护与管理研讨会
长江流域湖泊的保护与管理研讨会

长江流域湖泊的保护与管理研讨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南昌
  • 出版时间: 2009-05-26

主办单位: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

会议文集:长江流域湖泊的保护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我国水资源与水环境状况日益恶化,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污染事故频发,水质性缺水的矛盾加剧,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太湖蓝藻暴发的水污染事件,不仅凸现出发展理念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发展模式积累的环境成本已经到了临界点,同时也充分暴露出我国现行水管理体制的种种弊端与问题。在我国,流域综合管理的实施涉及到政府体制改革,法律法规的重大调整和管理机构的重建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解决我国水问题的核心和根本所在。要从立法体系和制度建设、流域管理机构建设和流域综合规划着手,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并充分利用经济手段,通过加强科技支撑等方面进行推进。
  • 摘要:文章从流域的角度讨论湖泊的保护与管理。在我们探讨湿地保护与管理中,尤其是长江中游湖泊湿地保护时,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我们的重视:充分认识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尤其是流域尺度的上中下游的关联性;长江中下游湿地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逆向演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重退化;江西都阳湖控湖工程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难题。
  • 摘要:水华的发生与水体的富营养化密切相关。水华通常是指淡水水体在富营养状况条件下,出现藻类异常增殖,导致水面呈现异常水色的现象。长江流域富营养化现象的治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根据对长江流域不同类型水体富营养状况、水华发生特点、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水华发展趋势的分析,认识到应充分认识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采取行政的、工程的、法律的、经济和科技的手段努力减少目前富营养化状况严重的水体中氮磷含量,改善水文条件,逐步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对目前状态较好的湖泊、水库加强保护,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循环,稳步推进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
  • 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总结了过去各级保护机构开展的保护实践,分析了目前洞庭湖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威胁和管理矛盾,进一步提出了加强科学认识、规划、管理和利用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具体建议。
  • 摘要:文章是一篇关于湿地与鸟类关系的发言稿。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6省市,是中国湖泊湿地最为集中的地方,为沿着东亚-澳洲候鸟迁移迁徙的候鸟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栖息地,是东亚地区越冬水鸟极为重要的越冬地。在本文中笔者指出两次调查结果表明,鸟类在长江中下游分布种类多,数量大,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重要的湖泊湿地应该是湖南的洞庭湖和江西的都阳湖。
  • 摘要:山江湖,是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和流入该湖的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及其流域的简称。根据山江湖发展的三个阶段,总结了工程实施的阶段性成果。此次工程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行动可以概括为“五三五八五”,即:主要目标任务是创建“五大基本体系”和完善“三大科技支持系统”;主要行动是建设“五大研究与合作平台”,实施“八大创新专项”,培育“五大绿色生态产业”。当前,山江湖工程正在紧紧围绕都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近期将重点开展科学考察、平台建设、战略研究、试验示范、宣传与交流等五个方面共20项工作,目标是建立都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大科技支持系统。即: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系统、资源与环境动态监测系统、都阳湖生态经济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 摘要: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科委分别于2007、2008年资助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淀山湖水质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控制措施研究,本文归纳总结了影响淀山湖的主要污染源、淀山湖环境容量有多大、淀山湖藻类演替有何规律、引发淀山湖藻类过度繁殖的关键营养物质是什么、淀山湖的水动力条件对蓝藻生物量有什么影响、应该采取哪些工程或管理措施来控制淀山湖富营养化,优先顺序是什么。
  • 摘要:针对长江流域湖泊的湿地面积严重萎缩,洪涝灾害威胁加剧、湿地生物多样性迅速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泥沙淤积、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的问题,笔者提出了根据服务功能的大小,对区域影响大小,湖泊问题的突出与否,类型上是否有示范作用,定量和定性向结合界定的原则,确定备选保护湖泊名单,选出迫切需要保护的名单,确定保护次序;按照湖体、湖滨带、集水区毛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分区进行保护;按照不同时期,设定不同的目标,根据目标-方案-实施-监测-评估-调整方案的程序进行分期保护;提出湖泊分类和保护治理名录,明确各湖的问题,对湖泊进行功能定位,确定保护次序,制定分类保护和治理总体框架的分类、分区、分期、保护步骤的策略。
  • 摘要:2003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低水位持续时间延长。持续低水位使生产生活用水、农田灌溉、航运和水产捕捞受到严重影响;鄱阳湖水质恶化、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候鸟栖息地受到威胁。为了改变鄱阳湖枯水期持续处于低水位状态,实现永远保持“一湖清水”的目标,提出了鄱阳湖枯水调节的基本原则:突出主要目的,坚持调枯不调洪;从整体出发,做到江湖两利;以水闸调节枯水期水位,保持生态友好;抓住关键因素,坚持趋利避害;保持工程运用的灵活性,实施适应性管理。同时,规划了鄱阳湖枯水调节工程的地点、规模和运行方式。作为一个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的水利工程,具有改善水环境、保护水生态、维护水安全,改善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和候鸟越冬条件,缓解长江下游枯水期低水位状态,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效益。
  • 摘要:天然状态下的鄱阳湖水随季节变化而丰枯交替,这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生态过程。近两年,由于气候变化、三峡截流等影响,其枯水期提前且延长、水位偏低,造成湿地面积减少、引发围垦、影响供水、渔业生产下降等不利影响。因此,江西省政府拟建鄱阳湖工程,采用“调枯畅洪”的低坝方案,在枯水期控制相对稳定的水位,期望达到供水、灌溉、灭螺、航运、旅游、发电及水产等方面的效益,并作为一揽子项目纳入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只有维持完整的流域生态系统,维护健康的河流和湖泊,通过流域综合管理的手段才能逐步解决这些水问题。
  • 摘要:鄱阳湖,古称彭蠡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文章通过对鄱阳湖的简要介绍,阐述了江西省进一步贯彻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从制度建设、制度实施和制度创新层面大力加强了水资源管理的举措。鄱阳湖流域管理已逐步进入到将水纳入重要资源进行管理的阶段。近几年,围绕确保鄱阳湖“一湖清水”的指导思想,江西省对都阳湖流域的综合管理必须要在将水作为资源管理的基础上,提升到将水纳入环境主要因子来进行管理的高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水环境管理制度。江西水利一定要高高擎起生态大旗,要把水资源管理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纳入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管理的统一体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经济、科技和宣传教育等手段和方式,统筹处理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都阳湖一湖清水从理论上的“应然”到操作层面的“实然”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静态管理目标与动态管理手段有机结合的科技支撑体系,最终实现管理目标从“确保”到“永保”质的飞跃。
  • 摘要:自无锡太湖2007年5月发生了蓝藻事件后,这里就一直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之一。文章针对太湖水环境管理体制与政策中的问题,提出了太湖水环境保护长效管理的对策建议:建立流域性水环境管理体制;加快完善太湖流域立法;完善太湖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和完善上下游联合治污机制;建立健全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加强对治太重大项目的管理,保证工程效益;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推广使用技术;积极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推进公众参与,保障环境权益。
  • 摘要:安庆沿江湿地位于安徽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夹峙于大别山脉与长江干流之间。针对安庆沿江湿地近几年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笔者提出了改变传统湿地管理理念,实现全民共建;退田还湖,构建湖区现代经济发展模式;整治水利工程,畅通长江与湖泊的联系;加强小流域治理,限制地表污染物入湖;消灭钉螺药物与技术上实现创新和突破的措施和建议。
  • 摘要:淀山湖作为黄浦江上游来水水撇之一,是上海市地表水监测重点,共设置了13个水质监测断面。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标准对淀山湖全湖平均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1-2008年淀山湖各功能区水环境质景及各监测项目从优至劣排列,基木上是出水口>湖边>湖体>进水日。文章首先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介绍了淀山湖水质、有机污染指标、富营养化指标总体变化趋势。其次,淀山湖水环境污染成因及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从工业、生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水质监测和预普能力建设、太湖流域统一的水环境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六个方面论述了淀山湖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 摘要:长江流域湖泊地区资源丰富,湖泊作为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规划要立足于全局,保护和利用好湖泊资源。本文详细阐述了湖泊资源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阐明了健康湖泊的内涵,深入分析了流域规划对维护湖泊健康的作用,论述了新时期维护健康湖泊对流域规划的要求,提出了适应维护健康湖泊的要求编制好流域规划的重点。
  • 摘要: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三峡河段的西陵峡,坝址在湖北宜昌县的三斗坪。三峡水库建成后就是一个水位冬涨夏落,违背自然洪枯规律的特殊湿地生态系统。消落带(区)是指因水库运行方案形成的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库区周边被淹土地周期性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由于库区消落带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生态的脆弱性、人地矛盾的尖锐性和土地季节性整理的复杂性,消落带将出现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开展预研究,深入剖析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产生的原因、机理、分布及其影响,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为科学地制定水库消落带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规划提供依据;对于维护库区生态安全、缓解库区人地矛盾、促进库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紧迫性和董要的现实意义。
  • 摘要: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湖北省湖泊的保护与管理,就相关问题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言献策,根据民进中央安排,民进湖北省委员会安排民进湖北省调研室和民进湖北省科技委员会对我省湖泊保护与管理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湖泊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面积萎缩、环境恶化和管理不善,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解决在湖泊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社会、有关部门入手提出了六点建议。
  • 摘要:洞庭湖区湿地的生态环境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多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负面影响,致使湿地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目前,洞庭湖区湿地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湖区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珍稀物种濒危;泥沙淤积严重,湖泊萎缩,洪水水位升高,调蓄功能下降;水文环境趋于恶化,洪涝灾害日益频繁;血吸虫病盛行,疫区面积有扩展趋势;湿地生态质量下降,功能衰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切实做好洞庭湖水质监测工作,保护湖区湿地水环境;实施退田还湖和生态防护工程,减少泥沙淤积,确保湖泊蓄洪、分洪功能;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强化生态保护的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对湿地保护的立法;优化湖区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流域统一管理,建立跨区域生态管理模式等对策,以期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并向良性方向发展。
  • 摘要:蓄水量大、落差大的地震堰塞湖危害很大,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溃决,形成严重的地震滞后次生水灾,本文利用高速摄影机,辅以桩群定位和示踪纸片的模型试验方法,观测发现溃口的变化是一个逐步渐变,底部为溯源冲刷,两边逐渐溃塌的过程。渗流和面流冲刷相互作用导致溃口形成不规则的冲积扇,体积逐渐变大,向四周延伸,最终形成不规则的梯形冲刷沟。其流场随堰塞体的边界变化呈现出多变性,此结果可为堰塞湖排险等提供理论支持。
  • 摘要:鄱阳湖区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在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下,湖区居民通过围湖造田,不断拓展生存空间,在洪水风险的胁迫下,进行着高强度的土地利用。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给长江中游带来了惨重损失和沉痛教训,多年来围湖造田的弊端深刻显露。洪灾过后,中央政府在长江中游启动了平坑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是湖区水利与土地利用政策的重要转变。鄱阳湖区是实施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的范例区域。文章介绍了鄱阳湖区洪水风险、土地利用的最新动态,并提出了退田还湖的实施需要妥善处理保护耕地与恢复湿地之间的矛盾、双退圩堤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合理的单退圩堤蓄洪补偿制度。
  • 摘要:论文通过分析洞庭湖区目前河网水系水环境的自然特征,辨证论述了当前洞庭湖区水环境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关系,提出一个调整洞庭湖区河网水系结构的综合方案与相应的水利工程措施,认为通过合理调整洞庭湖区水系结构是优化湖区水资源配置,改善湖区人类生存发展环境、保护该地区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 摘要: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目前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重度富营养化的湖泊。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不仅对江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而且对国家生态建设与环境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江西历届省委、省政府对保护生态环境高度重视,提出了成立机构,加强立法,建立健全都阳湖保护管理体系;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切实改善都阳湖生态环境;加强交流,促进合作,不断扩大哪阳湖对外影响的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 摘要:长江目前保留的主要通江湖泊仅为洞庭湖和鄱阳湖,两湖通江不仅对两湖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也对长江中下游及河口地区有十分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区域经济发展及三峡工程蓄水等因素影响,两湖地区在洪水危险没有解除的前提下,水环境污染,季节性缺水问题日益突出,都希望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治理和保护通江湖泊。因此,文章提出了如何处理好长江治理和水资源利用与两湖地区的治理、水资源开发关系,处理好地区经济发展及水资源利用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的策略。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