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山杉

中山杉

中山杉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9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园艺、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584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现代园艺、安徽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2013年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江苏省植物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沿海生态建设与城乡人居环境等;中山杉的相关文献由299位作者贡献,包括殷云龙、於朝广、华建峰等。

中山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3.5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2584 占比:96.27%

总计:2684篇

中山杉—发文趋势图

中山杉

-研究学者

  • 殷云龙
  • 於朝广
  • 华建峰
  • 宣磊
  • 陆小清
  • 王芝权
  • 王传永
  • 李乃伟
  • 李云龙
  • 杨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阮宇; 胡景涛; 肖国生; 李俊清; 任凭
    • 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研究是生态学的热点,它能够很好地解释植被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n’)能够在三峡库区不同水位高度的消落带上生长,但对它在消落带上的适应性研究较少。按水位高度不同,将消落带171—175 m划分为浅水区(SS)、168—171 m为中度水淹区(MS)、165—168 m为深度水淹区(DS)3个样带及对照组(LS),每个样带内随机选取25—30株中山杉,通过测定树高、叶表宽度、叶厚度、非结构型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机酸含量等功能性状,研究中山杉功能性状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深度水淹区(DS)叶片表现出旱生性状,气孔孔径变小,栅栏组织变厚。消落带171 m以上中山杉的生长状况显著优于171 m以下。中度水淹区(MS)根系中的非结构型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酒石酸、苹果酸及柠檬酸含量高,而深度水淹区(DS)却相反,但草酸含量最高。从功能性状比较看,浅水区(SS),水淹期恰好是中山杉生长缓慢的时期,中山杉的生长周期未受到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功能性状差异不显著。中度水淹区(MS),中山杉代谢活跃,水淹胁迫引发的功能性水平上的变化和反应是可逆的,中山杉能够自我恢复,胁迫在中山杉的自身调节能力极限范围内,植株能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具有较强的生活力。与浅水区(SS)相比,中度水淹区(MS)的植株生长状况明显劣于浅水区,但它们的存活率相似,都较高。而深度水淹区(DS)水淹期6个月,高温期2—3个月,胁迫已造成植株受到慢性或不可逆地伤害,退水后,根系不能较快恢复正常代谢,植株生长周期短,生命力变脆弱,随着水淹次数增加,植株易死亡。植株的高度和大小与中度水淹区(MS)差异不显著,但植株存活率低。
    • 罗忠生; 周琴; 罗坤水; 王丽艳; 曾宣萌; 蒋志茵; 郭奇志
    • 摘要: 为降低育苗成本,提高中山杉扦插成活率,文章开展了大田扦插与容器扦插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扦插季节、不同生根剂、不同扦插基质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扦插时间在6月和9月均可,但以6月为宜;大田扦插采用黄心土+珍珠岩作基质,扦插成活率达60%以上;容器扦插以轻基质+泥炭土+珍珠岩为最佳,扦插成活率达90%以上。因此,大田育苗仅适合小规模育苗户就地育苗,不能满足生产中大规模育苗需求。
    • 李聪聪; 郑欣欣; 潘彪; 石江涛; 於朝广
    • 摘要: [目的]比较研究中山杉302(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 302,T.distichum ♀× T.mucrona-tum ♂)与母本落羽杉树皮解剖构造及周皮形成的差异,为中山杉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25年生的同龄中山杉302和落羽杉为研究对象,采用包埋切片技术和组织离析方法观察树皮解剖构造及周皮的形成.[结果](1)中山杉302韧皮部细胞组成类型与落羽杉相同,二者轴向系统均包括韧皮纤维(PF)、筛胞(Se)和韧皮薄壁细胞(PP).中山杉302的细胞排列方式多于落羽杉,其细胞排列方式多数为"PF-Se-PP-Se-PF"和"PF-Se-PP-Se-PP-Se-PF",少数为"PF-Se-PP-Se-PP-Se-PP-Se-PF",偶见"PF-Se-PP-Se-PP-Se-PP-Se-PP-Se-PF";而落羽杉韧皮部细胞排列方式多数为"PF-Se-PP-Se-PF",少数为"PF-Se-PP-Se-PP-Se-PF".(2)中山杉302和落羽杉周皮细胞组成及排列类型相同,均为2层木栓层细胞,1层木栓形成层细胞,1?2层栓内层细胞.(3)中山杉302和落羽杉每年均产生新的周皮,但形成时间及位置不同,中山杉302于8月中旬韧皮部薄壁细胞出现脱分化,8月底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出2层木栓层细胞,向内分生出1?2层栓内层细胞,周皮产生位置距上一年周皮约5?10层韧皮纤维带;而落羽杉7月中旬韧皮部薄壁细胞出现脱分化,7月底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出2层木栓层细胞,向内分生出1?2层栓内层细胞,周皮产生位置距上一年周皮约10~15层韧皮纤维带.[结论]中山杉302和落羽杉韧皮部细胞组成类型相同,细胞排列方式相似;周皮细胞组成及排列类型相同;新生周皮产生时间较落羽杉更晚,产生位置较落羽杉更近.
    • 徐姗; 万山琦; 吴淑芳; 於朝广; 殷云龙
    • 摘要: 对11年生的4株中山杉试验材(中山杉405、中山杉406、中山杉407和中山杉502)及其亲本落羽杉、墨杉(墨西哥落羽杉)的木材密度、结晶度、化学组成和纤维形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初步探索了两株中山杉的制浆性能.研究结果显示:4株中山杉的基本密度0.24~0.33 g/cm3,略低于墨杉(0.33 g/cm3)和落羽杉(0.34 g/cm3).中山杉纤维数均长度和重均长度分别为1.09~1.31 mm和1.52~1.73 mm,介于墨杉和落羽杉之间;纤维长宽比与墨杉相近,明显低于落羽杉.中山杉总聚糖质量分数与亲本相近,均约占木材干质量的60%;木质素质量分数约占木材干质量的31.0% ~33.2%,略低于亲本.中山杉和亲本的灰分质量分数均低于1%,但中山杉的灰分质量分数明显高于亲本.中山杉横切面可见典型针叶材管胞,薄壁细胞呈星散状,早晚材交界处可见大量受伤的树脂道;弦切面呈现单列木射线,由2~22个细胞构成.对中山杉406和中山杉407进行了初步的制浆性能探索,当硫酸盐蒸煮得率为45% ~46%时,浆料的卡伯值约38.蒸煮浆料进行氧脱木质素,木质素脱出率达约64%时,脱木质素选择性较好.浆料再经二氧化氯-碱抽提-二氧化氯(DED)漂白,白度可达75% ~78%(ISO).
    • 郭金博; 华建峰; 殷云龙; 杨颖
    • 摘要: 对'中山杉302'(Taxodium'Zhongshanshan 302')×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ore)回交子代叶片的光合性状(包括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及叶绿素含量(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这些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这7个性状的频率呈正态分布.净光合速率均值为3.91 μmol·m-2·s-1,气孔导度均值为0.23 mmol·m-2·s-1,胞间CO2浓度均值为190.94 μmol·mol-1,蒸腾速率均值为5.17 mml·m-2·s-1,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值分别为0.48、0.16和0.64 mg·g-1;胞间CO2浓度变异系数最小(7.39%),其余6个性状变异系数较大,均在25.00%及以上,以气孔导度变异系数最大(43.48%).QTL定位结果表明:除蒸腾速率和叶绿素b含量外,其余5个性状共定位到8个主效QTLs,包含98个SLAF标记,且这些主效QTLs的置信区间不同.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a含量各定位到1个主效QTL,分别位于1号连锁群(q1-1)和11号连锁群(q11-1和q11-2),各包含25、3和13个SLAF标记,解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5.68%、7.85%和10.95%;胞间CO2浓度定位到2个主效QTLs,均位于6号连锁群(q6-1和q6-2),各含3和1个SLAF标记,解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9.76%~10.70%和0.62%;总叶绿素含量定位到3个主效QTLs,分别位于1号连锁群(q1-2)和11号连锁群(q11-3和q11-4),各包含26、26和1个SLAF标记,解释表型变异率为6.51%~6.64%、9.66%和6.60%.并且,q6-2的加性效应值为正值,其余QTLs的加性效应值均为负值.研究结果显示:这8个主效QTLs的置信区间不同,不存在"一因多效"现象,且这些QTL区间基因主要参与光合性状和叶绿素含量的负调控.
    • 蔡桁; 丁次平; 曹健; 张凌云; 江津凡; 蒋祥娥
    • 摘要: 通过多年引种试验,结果表明中山杉在江汉平原湖区生长快、耐水湿、病虫害少,适合在江汉平原湖区推广造林.本文围绕中山杉的扦插繁殖、造林栽植和抚育管理进行详细介绍,期望推动中山杉在江汉平原湖区的应用和推广.
    • 宣磊; 王芝权; 殷云龙; 华建峰
    • 摘要: [目的]本研究在前期中山杉(Taxodium hybrid'Zhongshanshan')不定根转录组及蛋白组研究的基础上,克隆获得中山杉ThSHR3(SHORT-ROOT3)基因,对其进行表达特性检测及相关功能分析,为深入研究ThSHR3基因在中山杉不定根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中山杉406扦插苗不定根为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ThSHR3基因全长,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半定量PCR和荧光定量PCR分别对ThSHR3进行表达特性检测.通过原生质体瞬时表达检测ThSHR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进一步使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技术验证ThSHR3的蛋白互作情况.[结果]ThSHR3基因的全长为2 019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1 446bp,共编码482个氨基酸残基.ThSHR3蛋白C端较保守,具有LHRI、VHIID、LHRII、PFYRE和SAW等几个典型的蛋白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hSHR3属于GRAS转录因子家族中的SHR亚家族.ThSHR3基因在中山杉不定根发育过程中呈逐渐上升的表达模式.原生质体瞬时表达实验表明:ThSHR3蛋白定位于细胞核.BiFC实验证明:ThSHR3蛋白和GRAS家族另一成员ThSCR蛋白存在着明显互作.[结论]中山杉ThSHR3和不定根发育密切相关,且在中山杉不定根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杨景来
    • 摘要: 本文从苗圃地选择、苗圃规划建设、苗木栽植和苗木管护等方面,介绍了中山杉苗木培育技术,以期为类似地区中山杉苗木规模种植提供参考.
    • 周甫红
    • 摘要: 由于中山杉树型优良、树干挺直,是落羽杉树木的统称,经江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实验多年后成功培植而成,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滩涂造林、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等方面应用的优良树种,具有极其宽广的发展前景.虽然中山杉具有较强的耐湿、耐盐碱、抗腐蚀强度,但也因为中山杉在育苗阶段生长的难度较高,导致了市面上的幼苗出土中山杉售价相对较高,无法更好满足造林的基本要求.而扦插中山杉的育苗技术既可以有效解决用苗需求,同时也可以减少造林成本,全面实现"节本增效".本篇文章根据江苏省扦插中山杉育苗技术的有关要求加以分析,并希望为提高中山杉扦插成活率的合理提高提供一定借鉴.
    • 袁朱润; 潘彪; 石江涛; 李延军; 陈继承; 王新洲
    • 摘要: 以中山杉木材为原料,对其单板进行酚醛树脂浸渍增强处理,再与未处理单板按不同的层合结构复合制成单板层积材,并对其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酚醛树脂通过孔隙结构进入木材内起到增强单板作用;在单板层积材结构中的表层和底层各复合1层浸渍增强单板,或在表层、底层及芯层各复合1层浸渍增强单板的组坯方法增强效果较好,单板层积材力学性能明显增强.经增强处理后,单板层积材的静曲强度和水平剪切强度都满足了结构用单板层积材的国家标准,部分组坯结构板材的弹性模量达到了国家标准结构用单板层积材的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