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干热河谷

干热河谷

干热河谷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972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基础科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5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70374篇;相关期刊303种,包括山地学报、生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2高坝工程前沿论坛、2011年环境污染与大众健康学术会议、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干热河谷的相关文献由179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昆、方海东、纪中华等。

干热河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5 占比:1.24%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0374 占比:98.73%

总计:71282篇

干热河谷—发文趋势图

干热河谷

-研究学者

  • 李昆
  • 方海东
  • 纪中华
  • 史亮涛
  • 潘志贤
  • 沙毓沧
  • 杨艳鲜
  • 龙会英
  • 岳学文
  • 王克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邹鹏(文/图)
    • 摘要: 近年来,云南省元谋县元马镇充分发挥"天然温室"的气候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一元谋县果然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到这方热土投资葡萄、蔬菜和经济林果等产业。在该公司的示范带动下,元马镇形成了"协会或合作社或公司+基地+农户"三位一体的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开发干热河谷资源,统一整理土地,加强技术指导,元马镇出产的葡萄每年较早在全国上市。
    • 罗明没; 毛姣艳; 师睿; 李玮; 胡斌; 冯德枫
    • 摘要: [目的]探究人工林恢复过程中的土壤颗粒态碳氮含量变化特征,为研究土壤碳氮动态对人工林恢复的响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金沙江元谋干热河谷天然灌草丛(对照样地,CK)和不同林龄阶段的新银合欢林地(新银合欢幼龄林(SL)、中龄林(ML)和成龄林(LL))为研究对象,研究天然灌草丛和不同阶段新银合欢林地土壤颗粒态碳氮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与天然灌草丛相比,新银合欢林分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颗粒态有机碳(POC)、颗粒态有机氮(PON)、POC/SOC、POC/PON和颗粒态质量比例;SOC和TN含量在成龄林阶段最高,而POC、PON、POC/SOC、POC/PON均在中龄林阶段最高。[结论]新银合欢入侵干热河谷灌草丛会显著改变土壤碳氮动态及其稳定性,成龄林阶段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而中龄林阶段土壤稳定性最低。该研究为综合评价新银合欢人工林在提升干热河谷土壤生态功能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 杨慧菊; 赵冬
    • 摘要: 漫步在云南省开远市西山二台坡国家储备林区,放眼望去,浓郁的绿色尽收眼底。远处的香樟树绿油油的一片,近处的蓝花楹落英遍地,鼻间松树清香阵阵袭来,耳畔鸟鸣悠扬婉转……林场人几十年来对绿色的守望与坚持,换来如今的绿水青山。然而,很少有人知道,60年前,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山场曾经一片荒凉。因为地处干热河谷,这里干旱缺水,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1959年,开远市白土墙国有林场成立。
    • 徐杰; 张亚; 王浩宇; 程琰勋; 徐磊; 瞿镪
    • 摘要: 【目的】查明元谋县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分布特征,从根本上掌握该区土壤的养分问题,得出合理的土地利用及改良建议,提高该地区土地管理和设计技术水平,科学使用土地,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方法】运用传统地球化学、地质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元谋县全域以1.2件/km^(2)的密度采集2368件表层土壤样品,组合成513件分析样品,筛选处理后剩余510组分析数据。运用Excel、SPSS等对数据的特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有关元素异常的数学模型,最后参照有关规范,用GeoIPAS和ArcGIS进行图件制作和成果集成。【结果】元谋县表层土壤中养分元素有机碳(Corg)、氮(N)、磷(P)、氧化钾(K_(2)O)、氧化镁(MgO)、锰(Mn)、钼(Mo)、锌(Zn)、全铁(TFe_(2)O_(3))、铜(Cu)、硼(B)分布均衡,其中,主量元素Corg和N含量整体偏低,二者相关系数R^(2)=0.66,呈显著正相关。中量元素硫(S)和氧化钙(CaO)均衡性低于其他元素且有异常表现,微量元素无异常。养分元素综合等级评价结果显示,丰富区域主要分布于姜驿乡西北部、物茂乡—江边乡—黄瓜园镇—平田乡沿线、老城乡和羊街镇东南部,与元谋县主要农产区的分布情况相符。【结论】Corg和N含量偏低诱因主要有两点:(1)土壤中砂质含量普遍较高,自身保水保肥能力不强;(2)除耕地集中区外,大部分植被荫蔽度较低的地区生物固碳和固氮能力弱。研究区耕地施用CaO比率较高,土壤中CaO含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而导致均衡度偏低,未造成土壤污染和土质恶化。S缺乏程度高与干热河谷区脆弱的生态系统致使土壤中缺少有机硫相关。
    • 窦沛彤; 贺思腾; 高成杰; 李昆; 刘方炎
    • 摘要: 【目的】揭示红河干热河谷不同恢复群落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红河干热河谷人工恢复15 a的久树Schleichera oleosa群落、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群落、铁刀木Cassia siamea群落、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群落等植物群落和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为对象,采用典型样地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林下草本层植物的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不同恢复群落内,共发现维管植物60种,隶属于20科49属,其中优势科为豆科Leguminosae、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②4种人工恢复群落中,清香木群落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P<0.05)。③4种人工恢复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均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④4种人工恢复群落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均显著低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P<0.05)。【结论】红河干热河谷不同人工恢复群落中,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显著差异。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相比,人工恢复群落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增加林下物种多样性,但不能快速恢复土壤养分。
    • 杨坤美; 向芳; 台梓含; 王运生; 由文智; 喻显涛
    • 摘要: 通过对巧家盆地钻井岩心和河流阶地孢粉样品进行系统鉴定和特征分析,探讨巧家盆地早更新世中期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变化过程。研究区各孢粉样品普遍表现为:针叶树种以暖干、冷干的松属、云杉等为代表,喜湿蕨类植物则主要有水龙骨、单缝孢等,间有阔叶树以及藜科、蒿属等草本植物。孢粉组合显示研究区第四纪气候变化为:早更新世中期暖干、早更新世晚期温暖偏湿-冷偏湿-干冷、中更新世早期暖干-冷偏湿、中更新世晚期凉润/冷干-温暖偏湿、晚更新世以来冷偏湿,代表着一个冷期的到来。从巧家盆地的孢粉组合及其反映的气候变化来看,直至晚更新世仍未发育典型的干热河谷
    • 杨育林; 齐沛森; 杨勇智; 王谢; 尤继勇; 黄兰鹰; 张好; 贺维
    • 摘要: 高效的水肥管理是实现干热河谷牛油果优质高产的主要技术。该文概述了牛油果植物学特征,分析了牛油果对大、中、微量营养元素的需求特性、耐盐特性和水分需求特性,指出牛油果全年可生长,根系脆弱,需要大量的钙养分供应,其灌溉设计的作物参数应取值在0.6~0.8。
    • 金可; 万丹; 于江; 张怡; 刘文祥; 胡月; 赵姹; 郭天雷
    • 摘要: 消落带土壤水分是制约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对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意义重大。本文系统分析了乌东德库区消落带修复试验区土壤含水量分布,探索了土壤水分空间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5月水分含量低于5%,不同试验分区和高程区域土壤水分分布受到微地形、土壤特征、植被类型和植被覆盖度等影响。土壤水分随深度变化的主控因素包括地表蒸发和植物吸水,剖面深度大于50 cm的土壤水分是消落带植物潜在利用水源之一。本研究为干热河谷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研究积累了基础资料,为消落带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 桂伟峰; 温庆忠
    • 摘要: 【目的】研究绿汁江下游区域天然灌草丛群落在同一地理单元中的分布格局与环境变化规律,探索群落分布形成机制,找到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系统整体性修复的重要挟点,提出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办法。【方法】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主成分分析(PCA),以峨山县绿汁江下段灌草丛群落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依据,研究植被分类并分析环境关系。【结果】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显示:854个图斑可划分为19个群丛组65个群丛。PCA排序结果显示:第1轴呈现了土层厚度、雨水截留量、保水能力的变化,第2轴呈现了干热方向的变化。垂直气候梯度灌草丛的丰富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高原面亚热带、干热河谷带、中山南温带。各垂直气候带中都具有典型指示类型。干扰强度大的地区形成了以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 schwerinae、山矾Symplocos sumuntia、萌生栎Quercus spp.、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灌草丛为主的分布格局。【结论】生境过滤和人为干扰是灌草丛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形成机制。通过分析同一地理单元的天然灌草丛群落分布,可了解种群生态幅度和最适生存区。参照群丛组与环境关联关系可判断生态系统中物种所受到的主要生态胁迫。图3表5参34。
    • 王永辉(文/图)
    • 摘要: 通过对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干热河谷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按上、中、下三个坡位及立地类型,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干热河谷的自然环境条件、造林技术、造林植物的耐旱性、植物生理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特殊的整地方式,对天然降雨进行再分配,并针对坡面水土流失的形式和程度,营造出优良的水土保持林,发挥森林多种效益,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干旱制约,控制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满足人民对林产品的需要,实现社会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