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立地类型

立地类型

立地类型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503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基础科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4908篇;相关期刊173种,包括防护林科技、华东森林经理、辽宁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三次全国林业血防工作会议、第二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2008年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等;立地类型的相关文献由1192位作者贡献,包括梁守伦、王国祥、邝立刚等。

立地类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0 占比:3.18%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4908 占比:96.77%

总计:15405篇

立地类型—发文趋势图

立地类型

-研究学者

  • 梁守伦
  • 王国祥
  • 邝立刚
  • 雍鹏
  • 张健
  • 朱清科
  • 张志云
  • 曳红玉
  • 李锦荣
  • 杨再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永辉(文/图)
    • 摘要: 通过对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干热河谷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按上、中、下三个坡位及立地类型,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干热河谷的自然环境条件、造林技术、造林植物的耐旱性、植物生理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特殊的整地方式,对天然降雨进行再分配,并针对坡面水土流失的形式和程度,营造出优良的水土保持林,发挥森林多种效益,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干旱制约,控制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满足人民对林产品的需要,实现社会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 马扎雅泰; 赵晨光; 李慧瑛; 张斌武; 谢宗才; 李庆恩; 赵承华
    • 摘要: 结合2014—2017年阿拉善干旱沙区梭梭人工林群落野外调查和GIS技术,研究了立地类型对梭梭人工林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梭梭人工林立地类型质量等级排序为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石质土缓丘陵>石质土低山>砾石质戈壁荒漠。(2)不同立地类型的梭梭人工林成活率和盖度存在显著差异,半固定沙丘显著高于石质低山和石质土缓丘陵,但保存率差异不显著;不同立地类型人工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盖度变化与立地类型质量等级排序一致。(3)梭梭人工林建设增加了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草本层的植物种数量,但是对石质土缓丘陵、石质土低山和砾石质戈壁荒漠的植物种数量无显著影响。
    • 赵艳丽; 郭春秀; 安富博; 赵鹏; 赵赫然; 王飞
    • 摘要: 以黑果枸杞为优势种的天然灌木群落是石羊河下游的重要植被建群种之一,为揭示该地区黑果枸杞种群动态变化特征,探索其生态价值,基于对石羊河下游不同生境黑果枸杞天然种群的样地调查,对其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动态指数、存活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种群均表现为新苗和幼龄个体丰富,中老龄个体少;种群在Ⅲ龄级时死亡率最高,种群亏损率与死亡率保持一致。各样地种群动态指数基本为正值,说明黑果枸杞种群整体处于稳定增长的发育状态。盐碱地、覆沙地和砾石地黑果枸杞的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Ⅲ型,固定/半固定沙地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种群的4个生存函数变化除局部有差异外整体趋势较为一致,各样地中黑果枸杞种群累积死亡率F(t)和危险系数λ(t)在Ⅰ龄级向Ⅲ龄级过渡时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生存率S(t)和死亡密度函数f(t)随龄级呈单调递减的趋势。总体上黑果枸杞种群呈现出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征。
    • 申琳琳; 邓海燕; 林洪; 张港隆; 莫晓勇; 刘丽婷
    • 摘要: 【目的】对江西赣南地区桉树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及质量评价,确定桉树适宜生长环境,为该地区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择30块具有代表性的桉树人工林标准地,调查样地内桉树树高、胸径、林龄等林分因子和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林下植被种类、土壤质地及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原始数据分类及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各调查因子对桉树生长状况的影响,利用数量化理论I建立桉树优势高与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1)林下植被种类、林龄、坡向、坡位、海拔、土壤养分共6个因子与桉树优势树高生长拟合的数量化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830,F适用性检验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2)在各立地因子中,林下植被种类、坡向、坡位对桉树优势高生长贡献率达64.64%,为影响桉树生长的主导因子,其中林下植被种类的影响显著(P<0.05)。(3)30个桉树人工林共划分4个立地类型区,13个立地类型组,19个立地类型,质量评价等级为中及中等以上的桉树人工林占比为40%。【结论】选择林下植被种类丰富、半阴坡或阴坡、上坡位或中坡位、海拔100~200 m的立地环境,采用科学完善的经营管理措施,可更好地发挥江西赣南地区桉树人工林的生长潜力,使桉树在江西赣南地区的发展前景更广阔。
    • 张永正
    • 摘要: 文章以201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基础数据为依据,阐述了蛮汉山林场的森林资源现状、特点以及立地类型,旨在为林场的科学经营和管理提供参考。
    • 江承香; 余官澍; 焦晋川; 刘勇
    • 摘要: 目前我国森林受火损情况时有发生,合理进行生态修复,同时森林植被恢复后自身有一定能力抵抗森林火灾发生显得尤为重要。以西昌泸山为研究对象,根据森林培育目标、受火损程度、立地条件等不同选择合适的修复措施,研究提取立地类型主要指标有海拔、坡度、坡向等3个较大尺度因子,将研究区划分为4种立地类型,分别为上部+阳坡+陡坡、上部+阴坡+缓坡、下部+阳坡+陡坡、下部+阴坡+缓坡。在此基础上根据森林火损程度提出了不同的恢复模式进行生态修复。通过科学合理分析立地条件能有效为植被恢复提供指导建议。
    • 张春霞; 冯自茂; 李文鑫; 杨培华; 安向明; 王明杰
    • 摘要: [目的]对陕西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进行了立地类型划分与立地质量评价,以确定油松(Pinustabu-laefornis)适宜的生长环境,为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及油松林生产潜力提升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不同林龄、林分密度、海拔、坡向、坡位、坡度等因子,在陕西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区域设置52个20 mX20 m的样地,调查样地内油松树高、胸径、立地环境因子和林分密度等指标,利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分析各调查因子对油松生长的影响.[结果](1)在陕西黄陵的油松人工林中,油松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但在其生长的20?50年,每10年间油松的生长速率并不相同,其中以30?40年的生长速度最快,而40?50年的生长速度较慢.(2)海拔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最大,坡度和坡向次之,坡位的影响最小.(3)以海拔、坡度、坡位和坡向为主要立地因子,将研究区油松人工林划分为36种立地类型,75%立地类型的立地质量处在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4)建立人工林质量评价模型并对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92.3%样地为中等或者优,说明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生长良好.[结论]黄陵地区油松最适宜生长的立地条件为中海拔、缓坡、下坡位、半阴坡.
    • 李国梁
    • 摘要: 文章在对巴彦淖尔市山地丘陵区林地立地类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分析各立地类型在林地中的分布状况,同时计算不同立地类型乔木林的单位面积蓄积,从而为评价山地丘陵区林地立地质量、确定经营方向和编制林业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巴彦淖尔市山地丘陵区划分为9个立地类型组23个立地类型,其中石质丘陵中厚层土立地类型面积最大(131366.7 hm^(2)),林分单位面积蓄积相对较高(58.97 m^(3)/hm^(2)),高于有林地平均单位面积蓄积(35.41 m^(3)/hm^(2)),其余占比较高的立地类型依次为石质丘陵中厚层土、中山带阳坡薄层土、石质丘陵薄层土、平坡中层土和中山带阳坡中层土,这5种立地类型占林地总面积的73.49%。
    • 宋思梦; 周扬; 张健
    • 摘要: [目的]分析立地类型与龄级对四川省杉木人工林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探讨杉木人工林叶片C、N、P化学计量随非生物环境的协同变化规律,并从养分管理角度筛选最佳立地类型.[方法]遵循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立地分类原则,首先依据地貌将四川省杉木人工林54个标准样地划分为丘陵和山地2个立地类型区,再根据土壤类型各划分出黄壤和紫色土共计4个立地类型组,其中山地区的2个立地类型组还需根据坡向各划分出阴坡和阳坡共4个立地类型亚组,最后依据坡位、海拔与小地形等划分为19个立地类型;根据龄级判断标准,将54个杉木人工林样地林分划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采集各样地杉木叶片并测算C、N、P含量与C∶N、C∶P、N∶P,分析其对立地类型和龄级变化的响应,并对各样地杉木叶片生态化学计量与13个环境因子(地貌、土壤类型、坡位、坡向、海拔、小地形、土层厚度、pH值、土壤容重、土壤全C、土壤全N、土壤全P、土壤全K)和龄级的关系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四川省杉木人工林叶片C、N、P含量及其比值均受立地类型与龄级的显著影响.杉木叶片C、N、P含量和C∶N、C∶P、N∶P平均值在丘陵区分别为527.61,9.86,1.06 g/kg和53.62,498.78,9.32,在山地区分别为544.78,9.51,1.03 g/kg和57.35,527.00,9.20.与N、P含量相反,杉木叶片C含量和C∶N、C∶P均为山地区显著高于丘陵区,2种立地类型区中均为黄壤组显著高于紫色土组,山地区各立地类型组中均为阴坡亚组高于阳坡亚组,且在丘陵坡下部和山地1000~1400m海拔沟槽中较高.随龄级增加,杉木叶片C含量及C∶N、C∶P、N∶P均先降后升,在近熟林有拐点,N、P含量变化趋势反之.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杉木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与13个环境因子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特别是与地貌、土壤类型、坡位、坡向、海拔、小地形等相关性较好.[结论]在山地黄壤阴坡1000~1400m沟槽及丘陵黄壤坡下部杉木叶片有较高的C积累与N、P利用效率,宜施N肥或引入固氮植物以缓解四川省杉木人工林的N限制状况.
    • 吴旭平; 吕勇; 张雄清; 易烜; 朱光玉
    • 摘要: 基于湖南省150块杉木人工林样地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K-means聚类等方法,构建了含立地因子的杉木人工林断面积生长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1)海拔(HB)、坡度(PD)、坡位(PW)、土壤厚度(TH)、土壤类型(TL)对林分断面积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其显著性顺序为TL>TH>PD>PW>HB;2)在8种常用的理论生长方程中,Schumacher(M5)的确定系数最高(R2=0.7636),被选为林分断面积生长模拟的基础模型;3)将不同立地因子组合的107个立地类型(ST)作为随机效应,构建了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其确定系数(R2)提高至0.8951;4)将107个立地类型(ST)聚类为5个立地类型组(STG),进一步构建了杉木断面积生长混合效应模型,其确定系数(R2)提高至0.9202.研究表明:基于立地因子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客观解释了立地因子对杉木人工林断面积生长的影响,提高了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模拟精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