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印度洋

印度洋

印度洋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3579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水路运输、外交、国际关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33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487篇;相关期刊1443种,包括中国新闻周刊、海洋世界、百科知识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2015年第十一届中国海洋论坛、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印度洋的相关文献由326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少才、缪圣赐、杜朝平等。

印度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33 占比:87.04%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96%

专利文献>

论文:487 占比:12.00%

总计:4059篇

印度洋—发文趋势图

印度洋

-研究学者

  • 刘少才
  • 缪圣赐
  • 杜朝平
  • 陈新军
  • 李杰
  • 许柳雄
  • 冯波
  • 陈安刚
  • 朱佛宏
  • 樊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卢姁; 赵艳玲; 张东凌; 张铭; 刘赛赛
    • 摘要: 本文采用赤道β平面近似下的线性化正压扰动方程组,引入约化重力加速度后,得到了赤道驻波异常的解析解,给出了此解的计算结果,并与实际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流场异常复EOF分析的模态做了比较,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赤道驻波异常的模态1,其流场异常在整个大洋为半波,呈一致的纬向流;流场异常在热带大洋中部最大,并向赤道南北两侧迅速衰减,其被限制在赤道两侧约2°的范围内。赤道驻波的模态2,其流场异常在整个大洋为1波,在大洋东、西部纬向流的流动方向相反,流场异常向赤道南北两侧衰减的程度同模态1。赤道驻波异常分别满足南北走向的东、西海岸边条件。决定赤道驻波异常在赤道两侧衰减程度的系数,其仅与约化重力加速度和上层海水标准深度之乘积的平方根值成反比;当该值取得相同时该衰减程度也相同。赤道驻波异常的振荡频率与模态序号及上述平方根值成正比,与热带大洋宽度成反比;模态序号越低,该宽度越大,则该频率越低,相应振荡周期也越长;模态1的振荡周期最长。当取各参数为典型值,并取模态序号为1,再分别取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宽度时,对赤道驻波异常计算的结果表明,其与实际相应海洋上层流场异常复EOF分析中得到的第一模态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相一致;这意味着此复EOF分析第一模态的本质是赤道驻波异常,这也表明该驻波异常在实际大洋中确实存在,并推断该驻波异常是ENSO和印度洋偶极子的形成机制之一。
    • 摘要: 今天,富尔奈斯火山监测站的主任艾琳将带我们一起探索这座位于印度洋留尼汪岛上的火山。
    • 摘要: 陆海新通道中缅印国际联运班列(重庆—仰光—印度洋)4月2日在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首发,这是陆海新通道首次开辟直通印度洋的新线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是由中国西部省份与东盟国家合作打造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各西部省区市为关键节点,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云南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世界各地,比经东部地区出海所需时间大幅缩短。
    • 齐文菁; 李小艳; 范德江; 张辉; 殷征欣; 刘升发
    • 摘要: 基于印度洋东经90°海岭42个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和稀土元素(REE)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判别了研究区现代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并结合水动力格局等要素探讨了东经90°海岭北部区域沉积物输运方式。结果显示,研究区42个表层沉积物总稀土含量(∑REE)为26.37~156.8μg/g,平均值为57.35μg/g,特点是轻稀土含量(∑LREE)高,重稀土含量(∑HREE)低且均一、存在明显的Ce和Eu异常。REE组成和空间分布受沉积物来源控制显著,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Sm/Nd-δEu物源判别图以及判别函数(FD)结果显示,研究区北部表层沉积物的最主要来源是伊洛瓦底江陆源物质,次要来源是戈达瓦里-克里希纳河输入的印度半岛物质,而南部区域则受苏门答腊岛陆源物质影响显著。不同源区沉积物在研究区的输运过程主要受控于热带季风系统驱动下的季节性表层环流以及浊流和风。
    • 徐小龙(文/图)
    • 摘要: 远洋船长周泽彬,我国“嘉宁山”轮远洋货船的船长。2011年“嘉宁山”轮在印度洋遭遇海盗袭击,周泽彬面对海盗临危不惧,带领全体船员英勇抗击,成功击退海盗。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什么是阿布扎比?打开世界地图,将视线投向亚洲与非洲的交界地带,落在那座夹挤于红海与波斯湾之间的阿拉伯半岛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形似一只向东眺望的犀牛头部:背对红海和非洲,面朝阿拉伯海和印度洋,鼻子上还有一只向北竖立的独角,将伊朗的沿海腹地“捅”出一个缺口,也强行让波斯湾的下延部分变得狭窄,形成了弯刀一般的霍尔木兹海峡。
    • 李庆新
    • 摘要: 印度洋是一片连接欧亚非大陆与海洋的热带之海,是东西方古代文明交流的重要场域,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穿洲过洋的重要区段。考古发现显示,早在公元前4000年,印度河文明已经与近东地区有了贸易往来,埃及及两河流域文明,通过红海和波斯湾来到印度洋;通过陆路、海路接驳兼程,印度与遥远的内亚、东南亚建立起经贸联系。印度人很早就了解印度洋的季风,并逐渐懂得利用季风,这些季风成为印度与海上邻国之间跨海航行的船只的助力。
    • 许金电; 靖春生; 蔡尚湛; 林新宇; 高璐
    • 摘要: 本文利用Argo表层盐度、OSCAR海流等数据,基于盐度收支方程的平流输送项来阐述海洋平流输送对热带印度洋表层盐度的调整作用;利用淡水输运量计算公式揭示6条关键断面海洋平流输送对表层盐度空间结构的调整机制。结果表明,海洋平流将赤道西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的高盐水输送到低盐海域的赤道东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将赤道东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安达曼海的低盐水输送到高盐海域的赤道西印度洋、阿拉伯海以及赤道南印度洋海域,起到了调整印度洋盐度基本平衡的作用。断面淡水输运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的强降水中心与低盐中心不重合,澳大利亚西部海域的强蒸发中心与高盐中心不重合的主要原因是水平环流所致;夏季,来自赤道西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的高盐水在西南季风环流的驱动下,入侵孟加拉湾,是导致孟加拉湾夏季表层盐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 寒鲍
    • 摘要: 发生于7000万年前至300万年前的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从根本上塑造了今日亚洲东部的地形,也为中华文明之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最为根本的地质舞台。印度洋板块俯冲下切到太平洋板块的下方,形成的喜马拉雅山与青藏高原,成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以及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
    • 爱德华·阿尔珀斯; 吴静(译)
    • 摘要: 2006年,《美国历史评论》(AHR)以“海洋史”为主题组织了一个圆桌论坛,该论坛的协调人卡伦·维根(K?ren Wigan)热情地评论道:“海洋学术研究似乎已经突破边界,跨越学科,荡入广阔的视野。”1她进一步指出,“AHR论坛关注的是这一新兴学术的一个分支,即采用单一的、或多或少有边界的水域作为其研究焦点或框架。该论坛以著名学者发表的有关地中海、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具有启发性的文章为特色,然而,正如维根教授在脚注中慨叹的那样,‘遗憾的是,同样丰富的印度洋史学却在该论坛中没有被涉及’”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