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14C

14C

14C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原子能技术、地质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7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产业与科技论坛、地质调查与研究、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11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全国中青年辐射防护学术研讨会、全国辐射防护学术研讨会等;14C的相关文献由510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明、姜山、杨海兰等。

14C—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 占比:87.8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1.83%

专利文献>

论文:17 占比:10.37%

总计:164篇

14C—发文趋势图

14C

-研究学者

  • 何明
  • 姜山
  • 杨海兰
  • 何多兴
  • 谢世友
  • 但贵萍
  • 刘克新
  • 夏凯生
  • 庞义俊
  • 张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璐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用于^(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行UBT检查的60例HP感染病例资料,30例患者检查过程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对其他30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综合组),比较两组患者HP检测准确率与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在HP检测准确率指标比较上,对照组比综合组为73.33%vs.9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为(96.70±3.70)分,高于对照组的(78.10±5.00)分,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UBT检测HP感染阶段,推行综合护理方案,有益于提升UBT检测准确度,提升患者满意度。
    • 陈亮; 殷征欣; 刘紫荆; 唐盟
    • 摘要: 为了更好地认识西太平洋暖池区北部卡罗琳海域沉积速率的变化,利用放射性碳测试(14C)、氧同位素及古地磁方法对采自西太平洋卡罗琳地区一根长217 cm的柱状样开展了综合年代学分析。14C数据获取了样品上部44.3 ka BP以来的年代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氧同位素及古地磁相对强度数据建立了该柱125 cm至表层的年代框架,对应为MIS4期(约8万年)以来的沉积。进一步分析发现本柱在126~127 cm处存在明显沉积间断,虽然该处已超出^(14)C测年范围,但古地磁测试结果表明该柱位于布容正极性时期,同时古地磁强度与氧同位素的变化关系为沉积间断以下年代数据获取提供了可信的证据,表明该阶段对应距今13万年至18万年时期。本柱沉积速率在沉积间断前后均较为一致,为1~2 cm/ka。同时对比不同方法获取的沉积速率之间差异后,发现个别层位可能由于较高的有孔虫破壳率,导致14C值存在较大偏差。
    • 万霞; 张海龙; 肖晓彤
    • 摘要: 峡湾是开阔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连接区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峡湾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正发生剧烈的变化。峡湾的特殊地形以及生物地球化学特性使其成为有机碳埋藏和储存的重要区域。研究表明,全球峡湾的平均有机碳累积速率高达54 gC·m^(−2)·a^(−1),有机碳埋藏量为18×10^(12) gC·a^(−1),约占全球海洋有机碳埋藏量的11%,有巨大的储碳潜力。极地峡湾由于存在冰川作用,其沉积有机碳的输入、迁移转化和埋藏呈现与温带峡湾不同的特征。极地峡湾湾内以及各峡湾之间的沉积有机碳来源、组成和累积、埋藏速率均存在空间差异,湾内表现为由峡湾前端向湾口方向的梯度变化;各峡湾之间表现为有冰川的峡湾比无冰川的峡湾有更高的碳累积速率;沉积有机碳组成差异受到淡水和海水输入的影响。厘清峡湾沉积有机碳的来源对认识峡湾有机碳埋藏至关重要,通过测定总有机碳及单体化合物放射性碳同位素可实现对不同来源有机碳的定量估算。全球变暖使冰川快速消融,导致极地峡湾表现出不同的有机碳累积或埋藏特征,而在全球碳循环中,极地峡湾捕获和埋藏有机碳的能力是否能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变得愈发重要。
    • 林明贵
    • 摘要: 开展环境空气中(14)^C的监测是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的重要内容。本文给出了宁德核电厂周围环境空气中(14)^C的取样与监测方法,分析了2013—2021年间监测结果变化及趋势,对比分析了运行前辐射本底调查结果、对照点监测结果及国内外其他核电厂的监测结果,并与宁德核电厂气态流出物排放量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分析表明,核电厂周围各监测点位空气中C的比活度均值范围为0.229~0.230 Bq/g(碳),其中距离厂址最近的牛郎岗监测点的结果可能受到核电厂排放的影响。分析了(14)^C比活度的年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牛郎岗监测点外,(14)^C的比活度一般在7—9月相对较高。
    • 徐敏; 张浩然; 郭治鹏; 程和平; 易璇
    • 摘要: 本文针对KASKAD程序包在可行性分析、安全评价及入堆靶件辐照产能计算方面的不足,采用精确模型,改进了KASKAD程序包;以VVER堆型为例,使用改进后的KASKAD程序包,研究了基准燃料装载VVER堆芯中的靶件经辐照生产14C的可行性.结果 表明,靶件经辐照后,VVER堆芯主要参数没有明显变化,堆芯安全参数满足设计限值,目标核素14C的活度可达9.48×10-11 Bq.本文提出的在商用压水堆中放置辐照靶件生产放射性核素的思路,在不影响反应堆安全性的前提下,为商用堆开展同位素生产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 曾帆; 郭贵银; 蒋婧; 黄彦君; 上官志洪; 高超; 刘新华; 郭喜良
    • 摘要: 基于湿法氧化法对核电厂产生的放射性废树脂进行前处理,建立了树脂中3 H和14C的测量方法,分析了影响方法回收率的因素,并对国内某核电厂废树脂中的3H和14C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H2O2浓度对方法回收率影响最大,在最优的氧化条件下,方法回收率达96.8%;3H和14C最小可探测比活度分别为41 Bq/g和1.3 Bq/g;14C测量结果与《生物样品中14C的分析方法氧弹燃烧法》(GB/T 37865-2019)的测量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14 C测量精密度为10.2%.对国内某核电厂废树脂进行测量,3H和1C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6 134±640)Bq/g和(2 724±147)Bq/g.
    • 王乃鑫; 李娜; 韩璐; 郭莘; 刘泽龙
    • 摘要: 将煤制乙醇与不同来源的生物乙醇按不同体积比加入到汽油中配制成乙醇汽油.考察了采用加速器质谱(AMS)测定放射性同位素14C丰度区分煤制乙醇与生物乙醇的适用性、测定乙醇汽油中生物乙醇含量的准确性以及在国内外4个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的再现性.结果表明:利用14 C同位素丰度计算生物基含量的方法可以区分煤制乙醇等化石基燃料与生物乙醇等生物基燃料;采用该方法测定一系列乙醇汽油样品中生物基含量,测定值与根据生物乙醇实际添加量计算的理论值的偏差不超过1百分点(绝对值);在4个加速器质谱实验室测定数据的再现性偏差不超过4百分点(绝对值).
    • 苏凯; 胡海; 郑庆云
    • 摘要: 核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在主回路系统中会产生3H和14C核素,部分3H和14C以气体/液态流出物形式排放至环境中,这是核电厂环境辐射的重要源项,因此准确测量3H和14C的活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单纯的3H或者14C的样品,可以通过液体闪烁仪测量其全部能量范围内的计数来确定其活度,但对于3 H/14 C混合样品需要优化各自的能量区域,以减少相互的影响.通过分别测量3 H、14 C源的样品确认最佳测量区间,再通过配制混合源的方式进行实验测量,最终确定了当3 H测量区间为:0.7~13Kev,14 C测量区间为13~130Kev,两者相互影响达到最小化.
    • 亓明丽; 李昭梅; 唐俊森; 魏思雨; 刘明吉; 赵振池; 石书林; Kimikazu Sasa; 沈洪涛
    • 摘要: 为了开展加速器质谱仪(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在14 C测量方面的研究,研制了可采用锌法、氢法、氢化钛法制备14 C样品的装置,该制样系统以石英玻璃为主要结构材料,分为以下三个单元:系统真空维护单元、CO2纯化单元和CO2还原单元.为验证此装置的可靠性,进行了系列14 C样品的制备实验,得到的石墨产率基本达到80%,同时对商业碳粉、树木的含碳量与实验过程中测量区域对应的CO2量进行了线性拟合,结果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对一批标准样品和本底样品进行AMS测试,结果显示每个样品12 C-的引出束流均大于20μA,系列空白样品的测量结果表明,14 C/12 C丰度比平均值为1.061×10-15,样品制备系统稳定且在制样过程中引入的碳污染较小,符合制样要求,现代木头样品的AMS绝对测量值为(9.13±0.05)×10-13,与预期值~9.0×10-13相符合.上述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紧凑,能避免相互污染,高效且便于操作,满足AMS对14C样品的测试要求.
    • 刘圣华; 吕哲; 杨劲松; 杨庆华; 张慧; 于波; 张曼丽
    • 摘要: 虽然Zn/Fe火焰封管法能获得常规量样品(约1 mgC)的低本底高精密度的(14 C)数据,但微量样品(0.5 mgC时,现代碳标准样品OXⅡ的现代碳比值Fm为1.3427±0.0039,本底样品IHEG-Coal的测试年龄为(46192±301)a,显示其测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较可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