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极地

极地

极地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1919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海洋学、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22篇;相关期刊553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集邮博览、海洋世界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8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第三届海洋生物高技术论坛、2006中国科协年会等;极地的相关文献由3036位作者贡献,包括范晓鹏、曹品鲁、张楠等。

极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4 占比:57.0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822 占比:42.83%

总计:1919篇

极地—发文趋势图

极地

-研究学者

  • 范晓鹏
  • 曹品鲁
  • 张楠
  • 王如生
  • 窦银科
  • 宫达
  • 帕维尔达拉拉伊
  • 刘安
  • 杨阳
  • 孙友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摘要: 这位手握步枪的女士并不是战士,而是荷兰皇家航空公司(KLM)的一名空乘。这张1959年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商业航空历史上一个特殊片段。60多年前,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完全无法与今天相比,出现故障甚至险情的几率远高于现在,一旦在极地遇险,机组和乘客可能面对巨大的危险,只有特殊的生存装备才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位空乘手持的费尔柴尔德阿玛莱特(Armalite)AR-10自动步枪,便是荷兰皇家航空极地生存装备的一部分,装备中还包括保温睡袋、雪地护目镜、救生斧、雪锯、刀具、捕兽索、渔网和应急食品等。
    • 李春; 关庆龄
    • 摘要: 针对北极地区受北极海域环境低温、作业窗口窄、环保要求高等限制而油气勘探开发装备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对温带平台做适应性改造以满足北极作业需求的评估技术方案,分析极地低温对海洋钻井平台结构、设备及作业环保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建立温带平台极地作业适用性评估技术流程体系,对南海作业的某平台进行评估分析,其原结构满足极地作业环境,防喷器及控制流程优化后,可满足寒带温度作业需求,方案拓展了常规温带平台适用环境范围,可为海洋钻井平台设计及改造理论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 尊敬的海博士:您好,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了全世界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在看一些关于极地的纪录片时,经常会看到一头北极熊孤独地站在一块海冰上,周围全是海水,它无法上岸。所以我想问一下,随着北极冰川的逐渐融化,北极熊该如何生存?它还能捕到猎物吗?
    • 袁东方; 朱兵; 夏寅月; 陈清满; 崔丽娜; 吴浩宇
    • 摘要: 随着南北极考察的深入开展,锚碇观测系统的布放和回收已经成为科考破冰船常态化作业内容。在极地考察作业过程中,锚碇系统的布放作业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回收作业往往受天气、海况、浮冰等条件影响,经常发生各种突发问题,造成无法顺利回收。本文根据多年南北极科学考察锚碇系统科考船回收作业经验,分析了大船、小艇回收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影响锚碇系统回收的主要因素,针对浮冰区锚碇系统回收新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南北极锚碇系统回收的建议和措施,对极地锚碇系统布放和回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陈清满; 夏寅月; 袁东方; 沈悦; 廖周鑫
    • 摘要: 极地考察破冰船航线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南大洋和北冰洋在内的多个大洋,具有长期性和固定性,对于海洋调查研究及许多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海水表层多要素的连续实时观测是海洋调查研究的基础,因此在“雪龙”号表层海水走航观测系统应用的基础上,“雪龙2”号结合国际前沿热点问题,从提高数据准确性、增强系统集成性、提高系统自动化程度等方面着手,设计了一套适合我国现代化极地科学考察的表层海水多要素实时采集系统。经数次极地考察实地检验,系统能较好地满足我国极地考察需求,且运行状态稳定、观测数据准确、维护成本较低。该系统的成功应用,对极区海洋现场观测调查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后续科学考察船的走航连续观测系统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李雪华; 田竞; 张贺; 武岳
    • 摘要: 本文对远程医疗在极地以及海上医疗服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北极地区及海上紧急环境中实施远程医疗的可行性及存在的挑战。为极地救援中使用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 程云
    • 摘要: 本文通过收集极地自然环境资料,研究寒冷环境下水工结构施工安全技术与设备管理,针对性地提出了临时设施、人员防寒、车辆防滑和现场作业注意事项、安全防范措施,以旋挖钻机和吊车施工作业为例,探讨了大型设备在极地施工的可能性。经过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 曹翔
    • 摘要: 为对比分析北斗三号与GPS在极地的定位性能,基于STK软件,分别建立了北斗三号和GPS的仿真星座,并在南北两极选取了四个观测站点,对各站点的卫星可见性和GDOP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北斗三号在极地的平均可见星数比GPS多出一颗左右,北斗三号的GDOP值在南北极维持在“优”的水平,好于GPS,且变化平稳。综合来看,北斗三号在极地的定位性能要优于GPS。
    • 唐尧
    •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者在研究国际体系和国家对外政策时,开始关注地方政府和城市这一次国家行为体,并提出了城市外交相关理论。地方政府参与国家科学外交主要有四种形式:国际友好城市、城市间国际组织、各国城市对外直接交往、城市协作平台。极地科学外交的代表性事件是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美国、苏联等12个国家缔结了《南极条约》,中国则通过极地科学外交实现了极地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上海是中国进出南北极的门户城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参与中国极地科学外交。20世纪80—90年代上海的国家极地门户城市地位基本形成,对外直接交往以人员出访为主。21世纪以来上海的亚洲极地门户城市地位初步显现,对外直接交往的形式日益丰富。在此过程中,上海存在缺乏顶层设计、参与形式单一以及对外直接交往水平不高的问题。以“十四五”和筹备“第5次国际极地年”为契机,上海可以通过建立极地友好城市和构建极地城市协作平台等深入参与中国极地科学外交。
    • 卜德志; 孙霞; 劳齐斌; 矫立萍; 陈立奇
    • 摘要: 极地区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响应和反馈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HBCDs作为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近几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对HBCDs特性及近几年来极地、中低纬度区域HBCDs研究进行了综述,对比分析了环境中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植被和生物等多介质中HBCDs赋存水平,探讨了其异构体在多介质中的浓度分配差异,并对其可能原因给出解释,论证了HBCDs污染防治及其进一步环境行为研究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