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潜标

潜标

潜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54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5330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商情·科教文萃、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技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14年度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会学术交流会、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分会2004年学术会议、中国兵工学会第十一届测试技术学术年会等;潜标的相关文献由822位作者贡献,包括田纪伟、秦承志、赵玮等。

潜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330 占比:99.77%

总计:35412篇

潜标—发文趋势图

潜标

-研究学者

  • 田纪伟
  • 秦承志
  • 赵玮
  • 吕云飞
  • 周春
  • 汪嘉宁
  • 王凡
  • 王海斌
  • 张云海
  • 李思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袁东方; 朱兵; 夏寅月; 陈清满; 崔丽娜; 吴浩宇
    • 摘要: 随着南北极考察的深入开展,锚碇观测系统的布放和回收已经成为科考破冰船常态化作业内容。在极地考察作业过程中,锚碇系统的布放作业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回收作业往往受天气、海况、浮冰等条件影响,经常发生各种突发问题,造成无法顺利回收。本文根据多年南北极科学考察锚碇系统科考船回收作业经验,分析了大船、小艇回收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影响锚碇系统回收的主要因素,针对浮冰区锚碇系统回收新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南北极锚碇系统回收的建议和措施,对极地锚碇系统布放和回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旷芳芳; 张俊鹏; 周喜武; 陈航宇; 靖春生
    • 摘要: 本文利用在西太平洋牛郎海山布放的两套锚系潜标获取的长时间海流观测数据,分析了深海的海洋动力环境特征,着重阐释了该海域海流的全水深垂向结构及其低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海流及其变化幅度均在上层最大、中层和深层次之、中深层最小;(2)年平均上,150 m以浅的海流为东向的副热带逆流,150 m以深和中层为西向流;山顶处的近底层海流为较稳定的弱南向流,山底处的近底层海流为西南向流;(3)在山顶和山底,各深度层次的海流在全年均表现出100 d左右的振荡周期;在2000 m以浅,各深度层次的海流振荡的位相基本一致,振荡幅度在表层最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2000 m以深,海流变化的位相与2000 m以浅相反,振荡幅度在4000 m最强。
    • 胡贺岗; 陈永华; 于非; 刘庆奎; 王蓓
    • 摘要: 为实现长期、连续、定点、低成本的上层海洋垂直剖面要素的准实时观测,提出了一种以STM32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为主控器、采用国产温盐深传感器(conductivity temperature depth,CTD)和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ADCP)等仪器进行剖面观测、搭载铱星通信模块或其他通信设备、适用于近海和远海的低功耗水下升降式准实时通信潜标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介绍了潜标的结构组成、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以及服务器接收软件的设计;实现了基于无线双向通信的数据补发机制和对潜标的远程控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刷直流电机(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motor,BLDCM)的堵转保护方法。近海和远海试验表明,该型潜标可以实现海洋垂直剖面要素的连续观测和数据的准实时传输,验证了潜标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稳定性。
    • 杨宇; 杨伟丙; 李宸尧; 蔡颂
    • 摘要: 针对海洋环境监测潜标系统布放回收成功率不高的问题,结合相关文献及专家意见,分析潜标系统布放回收过程潜在风险源,基于模糊故障树分析法获得风险基本事件与潜标系统布放回收事故间的关联关系,并对潜标系统在布放回收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进行定量分析,获得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关键重要度,进而诊断潜标布放回收过程中的关键风险源,从而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潜标系统布放回收成功率。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故障树分析法能够获得潜标系统布放回收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关键风险源;发生概率较高的基本事件均与潜标系统布放阶段有关联;关键重要度较高的基本事件发生概率也较高。该项研究对海洋环境监测潜标系统的设计及其布放回收风险防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杨飞
    • 摘要: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潜标进行入水冲击响应模拟。根据潜标的外形创建模型,并通过包面等一系列处理,对潜标进行了网格划分,确定了其边界条件。对不同入水速度,不同入水角度下潜标的冲击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该研究可为潜标监测系统的结构设计进一步的提升改进提供参考。
    • 周念福; 冯康佳; 周宏坤
    • 摘要: 潜标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长期运行、隐蔽等优点,在海洋环境监测、水声探测和通信等方面广泛应用,而在海流作用下,潜标缆索系统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探测设备偏离预定深度或缆索断裂等.在此应用背景下,针对均匀海流条件下潜标缆索系统建立数值仿真模型,采用有限元法编写计算程序;并以某型潜标缆索系统为例,通过改变浮体形状、浮力大小、缆索直径等,分析了不同参数对潜标系统的影响,仿真结果对潜标缆索系统的设计有一定指导作用.
    • 李楠; 黄汉清; 赵晓
    • 摘要: 综述了水下实时观测潜标系统及其技术进展.以潜标技术为基础,通过水下绞车、自升降通信浮标、水下滑翔机及波浪滑翔器等技术途径,设计了水下实时观测系统方案,探讨了水下数据实时传输关键技术,开展了水下观测数据实时传输功能验证试验,初步实现了观测数据实时/准实时传输.
    • 闫枫; 付平; 熊学军
    • 摘要: 针对深海潜标系统观测仪器,设计了一种径高比满足黄金分割比的电池舱.按照压力容器设计准则,对这一深海潜标系统电池舱进行了选材、强度计算和稳定性校核,应用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对电池舱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确认电池舱满足水下承压20 MPa的要求.应用这一电池舱,可以使深海潜标系统观测仪器具备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 李楠; 黄汉清; 赵晓
    • 摘要: 综述了水下实时观测潜标系统及其技术进展。以潜标技术为基础,通过水下绞车、自升降通信浮标、水下滑翔机及波浪滑翔器等技术途径,设计了水下实时观测系统方案,探讨了水下数据实时传输关键技术,开展了水下观测数据实时传输功能验证试验,初步实现了观测数据实时/准实时传输。
    • 王玥
    • 摘要: 文章设计了一种用于潜标的基阵信号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多路水声信号、传感器信号的并行采集以及网络传输.基阵信号采集系统以FPGA为核心芯片,驱动模数转换电路、以太网光接口电路,并接收干端下发的控制命令.测试数据证明了该设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