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可溶盐

可溶盐

可溶盐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建筑科学、文物考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4048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敦煌研究、考古与文物、文博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第12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2008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区域研讨会等;可溶盐的相关文献由402位作者贡献,包括罗宏杰、赵静、康毅力等。

可溶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4048 占比:99.83%

总计:54142篇

可溶盐—发文趋势图

可溶盐

-研究学者

  • 罗宏杰
  • 赵静
  • 康毅力
  • 游利军
  • 李最雄
  • 周铁
  • 姜波
  • 李辛庚
  • 樊志彬
  • 高智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文华; 韩向娜; 陈熜; 汪筱林
    • 摘要: 新疆哈密地区翼龙化石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哈密翼龙动物群主要埋藏在早白垩世湖相地层形成的雅丹中,富集在风暴沉积层。化石一旦暴露地表,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风化破碎,尤其是见水或受潮后风化更为严重。哈密大海道2号水源地附近的雅丹底部由于地下水和间歇性地表水的作用,发生了严重的盐碱析出导致的强烈风化现象,造成雅丹下部剥落侵蚀和上层雅丹重力坍塌,从下到上不同地层的风化程度差异较大,底部地层的风化最为剧烈。对大海道雅丹地层剖面取样,利用多种分析方法确定每一层的岩性和可溶盐种类,从微观上揭示雅丹风化的机理。偏光显微观察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每一层都含有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矿物组成无较大差异,但粘土含量差别较大。精确的可溶盐种类鉴别方法,包括离子色谱(IC)确定出样品中可溶盐离子含量及种类,拉曼光谱(Raman)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鉴别出样品中的硝酸盐和硫酸盐,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鉴别出氯盐、硝酸盐和硫酸盐。结果显示雅丹各风化层中最底层可溶盐主要是NaCl和Na_(2)SO_(4),第二层是NaCl和CaCl_(2),第三层是NaCl,盐种类/含量的差别是此处雅丹从下到上发生不同风化现象的重要原因。结合大海道雅丹所处的气候地理环境(极干旱高盐碱地区、水源地附近),探讨水盐活动规律并关联风化表现,分析该处雅丹风化原因,内因是每层沉积岩的岩性不同,外因是水和盐(NaCl,Na_(2)SO_(4),CaCl_(2))的共同作用下,强烈的水盐活动造成了埋藏有哈密翼龙化石的雅丹严重化学风化。这一风化机理也可很好地解释哈密翼龙化石及其围岩层受潮后的强烈风化破碎现象。
    • 杨杰
    • 摘要: 文章通过化学与现代仪器结合的方式,检测到龟兹石窟澄板土中可溶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NaCl)、硫酸钠(Na_(2)SO_(4))类。在兼顾可操作性、成本等因素下,选择常温纯净水进行脱盐实验,经7次换水后,电导率趋于平稳,脱盐达最大值。通过本研究,可为龟兹石窟壁画保护修补材料的脱盐提供借鉴和依据,促进科学保护。
    • 孙满利; 梁楚昕; 沈云霞; 尚雪健; 曹张喆
    • 摘要: 西北地区砂岩石窟数量众多,由于岩性条件及赋存环境等原因遭受着严重的盐害。现场调查发现,盐害特征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规律,采样后通过离子色谱法测试可溶盐的含量及成分,结合岩性、环境等因素分析盐害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陕北、陇东地区盐害发育严重,陇中、河西地区盐害相对较为轻微,仅在局部发育;石窟风化层含盐总量分布于0.11%-5.73%,各离子含量差异较大;含盐量影响盐害的宏观表现形态,含盐种类影响盐分的微观结晶形式,其中NaCl、CaSO_(4)结晶形式为片状盐壳,Na_(2)SO_(4)为酥粉状,KNO_(3)表现为絮状结晶;石窟岩体的孔隙率影响盐害发育程度,水分的迁移活动影响盐害的出露位置。研究结果可为砂岩石窟的盐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 耿鋆; 张西营; 郭晓宁; 李雯霞; 高三星保; 王钰; 张海潇; 唐启亮; 陈亮
    • 摘要: 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湖泊,在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作用下大片干涸湖床暴露出来成为重要的粉尘源区,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青藏高原在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重要组成部分,盆地内气候干旱,多风少雨,盐湖众多,盐渍化和盐漠化表土极为发育,是青藏高原沙尘暴频发地区之一.同时柴达木盆地沙尘气溶胶中可溶盐含量较高,这些高含盐粉尘不仅会造成盆地表土盐渍化范围扩大,而且还会通过影响盆地上空云的形成进而对气候产生重要作用.进一步,这些细颗粒粉尘在进行远距离输送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影响到青藏高原乃至全球的气候及生态环境变化.为此,本研究拟对柴达木盆地南部大气降尘中可溶盐组分及时空分布规律开展研究,以期理解含盐降尘对区域盐类资源的富集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柴达木盆地南部大致沿着主导风向自西向东共安置8个集尘装置,并对收集的降尘中盐类矿物和化学成分开展分析,同时结合盆地不同表土类型的可溶盐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及格尔木市、都兰县后向轨迹分析开展进一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降尘中主要的可溶盐成分(Na+、Cl-、Ca2+、SO42-、Mg2+、K+、NO3-、Li+、B3+(B2 O3)、Sr2+等)含量介于2.27%~20.92%之间,其中,Na+、Cl-、Ca2+、SO42-这四种离子占全部水溶性离子的74%~95%,主要以石盐和石膏的形式存在.在空间分布上,可溶性矿物和水溶性离子含量均表现为:在河西八连和巴隆乡含量较高,在诺木洪含量达到最低值.2020年1~4月,盆地主要受偏西气流的影响,并且大部分气流经过位于中东部的一里坪、台吉乃尔湖区和盆地南缘昆仑山北麓.对比研究区表土和降尘化学组分得到,盆地南部降尘中的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于自然表土,Mg2+、K+、Li+、B3+(B2 O3)这些离子在个别采样点明显富集,除了受到附近高含盐表土的影响外,盐湖区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贡献;而NO3-主要受人为污染源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在潜在物源、风动力条件和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下,分布在盆地内的沙漠和盐化草原释放的盐尘仅对局部范围造成影响,并且沙漠对盐尘的贡献相对微弱,而盆地中东部广泛分布的雅丹、盐滩释放的盐尘影响范围较大.此外,本研究还对盐沉积通量、钾盐沉积通量进行了粗略的评估,得到每年降尘至少贡献各类可溶盐组分约为28108多t,钾离子703多t.因此,初步认为大气降尘可作为盐湖成盐物质的补给源之一,具有明显的资源与环境效应.
    • 秦海洋; 汤永净; 邵振东; 谷志旺; 陈智远
    • 摘要: 外界环境干湿交替变化形成的可溶盐溶结循环是导致中国南方清水墙结构风化的重要因素,截止目前尚缺乏系统化的有限元软件可以模拟这一风化程度.为了深入研究可溶盐溶结循环对南方清水墙结构的影响规律,对比分析了水冻融循环与饱和可溶盐溶结循环的作用特点与数学模型,并通过线性关系将二者联系起来.基于此分析,采用发展较为成熟的冻融循环"温度-应变耦合"模型来近似模拟可溶盐溶结循环过程,以期深化研究可溶盐溶结循环对清水墙结构的风化影响.结果 显示,水冻融循环中的环境温度因子与可溶盐溶结循环中的环境湿度因子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且该关系受孔隙比、环境湿度、可溶盐溶解度、线膨胀系数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可溶盐溶结循环次数上升,清水墙外侧逐渐向外位移膨胀,且墙体中部的水平位移(5.8 mm)略大于顶部的水平位移(5.4 mm);墙体膨胀现象由清水墙外侧向墙体内部逐步延伸,且最终趋于稳定;同时墙体外侧的风化程度远大于墙体内部的风化程度,上述成果可用于指导清水墙工程的修缮施工.
    • 韩慧芬; 贺秋云; 王良; 秦毅; 雷现梅
    • 摘要: 大多数页岩气井返排液离子及矿化度随返排时间增加而增加,页岩与压裂液作用存在离子交换现象,但对于页岩与压裂液间离子交换的原因以及离子来源研究较少.通过对某区块页岩与压裂液作用后离子类型及含量变化的量化分析,计算出了各种物质对溶液矿化度的贡献率,探索了页岩气井返排液离子来源及离子交换机理,并通过离子强度、总硬度计算,分析了页岩与压裂液作用后胶液的稳定性与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页岩与压裂液作用后会发生离子交换,储层中各类可溶无机盐的溶解及黏土矿物是返排液中离子的重要来源;页岩天然裂缝或孔隙中充填有大量的可溶盐,页岩中水溶性可溶盐含量在页岩中占到了较大的比例;页岩与压裂液作用后胶液的稳定性由表面电荷控制,液体离子强度越大,胶液就越不稳定,矿物质越倾向于聚集进而导致裂缝张度或者孔的堵塞,影响气井产能;在页岩气井优化设计中,要根据页岩与压裂液作用后离子类型、浓度以及胶液稳定性结果对压裂液配方进行优化,尽可能防止液体絮凝沉淀的产生.
    • 刘成; 孙文静; 黄继忠; 任建光
    • 摘要: 可溶盐是石质文物风化的重要原因,其聚集、运移与水密不可分.石窟顶部土层中的盐是云冈石质文物内部盐分的重要来源,因而研究石窟顶部土层中的水盐分布特征对未来减小可溶盐在石质文物内部的聚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云冈石窟顶部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土层的饱和渗透系数、含水率、孔隙比、可溶盐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试,并结合取土位置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研究了云冈石窟顶部土层中水盐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植被覆盖率越高,土体含水量越高;坡度越大,土体含水率越低;土体孔隙比与饱和渗透系数呈线性关系.植被覆盖率、坡度及土体的渗透性能是影响石窟顶部土层水盐分布的主要原因.
    • 苏东黎
    • 摘要: 可溶盐对多孔文物的危害较大,可使文物产生粉化、 脱落、 剥落等多种较为严重的病害.及时清除文物本体内的可溶盐,可以很好地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砖石文物进行脱盐,可以使用敷料贴敷脱盐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实用,可操作性较强,原理较为简单,脱盐效果较好,效率较高.贴敷脱盐法不仅适用于砖石类文物的脱盐处理,也适用于壁画、 陶瓷、 金属等多种类型文物的脱盐处理.这种修复方法遵循了文物保护的最小干预原则和可逆性原则,同时也保障了文物的安全性.
    • 程秋洋; 游利军; 康毅力; 周洋; 徐洁明
    • 摘要: 页岩气藏水力压裂需将大量含溶解氧的水基压裂液泵入地层,但返排率却普遍低于30%,分析水相自吸机理对解释压裂液滤失分布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富有机质页岩沉积于缺氧还原环境,在富氧条件下易发生氧化反应,进而影响水相自吸行为.为此,选取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露头样品,开展大尺度岩样先后自吸蒸馏水、氧化液实验,以及基块、裂缝柱塞岩样氧化前后水相自吸对比实验.氧化液加速微裂缝扩展和新裂缝产生,促进更多可溶盐沿着裂缝析出,水相分布范围较蒸馏水更大.氧化前平行、垂直层理基块柱塞岩样自吸量分别为0.4250和0.4461 g,而氧化后增加到0.4900和0.4978 g,对应的裂缝柱塞岩样自吸量分别为0.9912和0.9500 g,氧化后增加到1.0886和1.0669 g.氧化溶蚀作用使基块柱塞岩样自吸量增长11.6%~15.3%,自吸势提高2.32%~8.26%;裂缝柱塞岩样自吸量增长9.8%~12.3%,自吸势提高22.5%~33.3%,且自吸平衡时间缩短13.68%~20.23%.氧化溶蚀作用对页岩组分的物质净移除效应,扩大了水相赋存空间的同时改善了基质孔隙半径分布、增强裂缝面水润湿性、诱发裂缝萌生与扩展对应降低自吸前缘饱和度,协同作用加速了水相扩散分布并增加了自吸距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