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敏感性评价

敏感性评价

敏感性评价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326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农业基础科学、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61715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科学技术与工程、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中国北方第十三届实验动物科技年会、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敏感性评价的相关文献由1123位作者贡献,包括岳前升、唐川、丁亮等。

敏感性评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4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61715 占比:99.56%

总计:61987篇

敏感性评价—发文趋势图

敏感性评价

-研究学者

  • 岳前升
  • 唐川
  • 丁亮
  • 唐亚明
  • 张哲
  • 张慧
  • 张磊
  • 李治平
  • 李荣彪
  • 李阳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建光; 付兰清; 赵国忠; 李斌会; 赵小青; 王安伦
    • 摘要: 古龙页岩油储层压裂过程中将注入大规模外来流体,不同类型外来流体对页岩储层孔隙造成的伤害或改善需要定量评价。针对以上问题,基于二维核磁测试技术实现了页岩不同尺寸孔隙内的流体精确识别;建立了页岩不同尺寸孔隙对外来流体敏感性的定量评价方法;开展了古龙页岩岩心饱和不同类型外来流体前后的孔隙结构测试,定量评价了古龙页岩不同尺寸孔隙对外来流体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酸液对古龙页岩总孔隙度具有弱改善作用,其中对微孔有强改善,对小孔造成弱伤害;碱液对古龙页岩总孔隙度造成弱伤害,且随碱液强度的增加伤害程度先升高后降低,碱液对微孔弱改善,对小孔造成弱伤害;古龙页岩与中性滑溜水作用后微孔、小孔、中孔、大孔的孔隙度基本不变,孔隙结构对中性流体不敏感。研究成果对古龙页岩油储层压裂液体系配方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邬志龙; 杨济瑜; 谢花林
    • 摘要: 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落实生态保护修复与空间优化是促进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南方丘陵山区瑞金市为例,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与最小阻力模型,解构瑞金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其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特点,并提出生态保护修复与空间优化方案。结果显示:(1)瑞金市生态源地共有123.22km^(2),占总国土面积5%,主要为重要山林地和水域,环绕中部盆地呈卫星状分布;(2)潜在廊道119条,生态节点72个,在周边山地呈闭合网络状,但中部盆地廊道单一、节点密集,网络连通性较低;(3)瑞金市是典型的高原型阻力面,中部盆地城镇发展区、沟域经济延伸带、西部工矿挖采点生态阻力高、源地辐射弱,应生态预警与重点修复。瑞金市生态保护修复与空间优化应宏观统筹、分区推进、精细落实,划分生态修复核心区、生态监测预警区、生态保护缓冲区和生态保护重点区,明确空间管控原则、分区推进生态保护,围绕“源地-廊道-节点”落实生态修复。
    • 赵恺; 岳永杰; 贺嵘; 王雅倩; 乌云珠拉
    • 摘要: 以奈曼旗为研究对象,选择干燥度指数、起风沙天数、土壤粉砂含量、植被覆盖度和坡度5个因子为评价指标,将研究区划分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5个等级,对其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2020年奈曼旗土地沙漠化属轻度敏感等级的土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29.7%;高敏感等级土地,占比22.9%;中度敏感等级土地,占比22.2%;不敏感等级,占比15.2%;极敏感等级的土地面积占比最小,为10.0%,奈曼旗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在空间上呈由北向南敏感性递减的分布。2)从自然条件来看,导致沙漠化敏感性出现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植被覆盖度,其次为起风沙天数、干燥度指数、土壤粉砂含量和坡度。3)从土地利用角度来看,人类活动对于土地沙漠化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的大小与耕地和沙地面积呈正相关,与林地面积呈负相关。
    • 张宇飞; 陈缘博; 王超群; 燕超
    • 摘要: 本文针对渤海A油田储层岩性、黏土矿物含量的分析研究以及储层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分析,并针对评价结果分析了该油田潜在的储层伤害情况。随后开展了钻完井液体系优化及储层保护相关研究,确定了最终的作业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优选钻井液暂堵剂后,岩心切片0.5 cm后渗透率恢复值可达96.27%;使用清洁盐水、隐形酸完井液和稠油储层完井液进行储层保护实验时,隐形酸完井液的效果最好,可达96.35%;使用钻井液与隐形酸完井液系列流体污染储层岩心时,渗透率恢复值可达93.23%,说明该套钻完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效果。
    • 薛永安; 王玉洁; 朱婧聪; 李昊辰; 张明媚
    • 摘要: 地质灾害点数量是影响敏感性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某一年份发育灾害点作为样本点时数量较少引起敏感性评价模型适用性不明的问题,以山西省西北部的五寨县为研究区,基于地形地貌、地质因素、人为动力因素和自然因素4个孕灾因素建立评价因子集,选择确定性系数(CF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为单模型构建组合评价模型(CF-SVM模型),利用五寨县2017年53处斜坡地质灾害点,分别采用上述3种模型进行了敏感性评价,同时采用信息量(I模型)和SVM模型构建的组合模型(I-SVM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CF模型、I模型、SVM模型、CF-SVM模型和I-SVM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906、0.855、0.844、0.934和0.891,模型精度均较好。其中,CF-SVM模型分别较CF模型和SVM模型精度增益3.09%和10.66%,较I模型和I-SVM模型精度高9.24%和4.83%,是3种单模型和两种组合模型中评价精度最高和小样本情况下适用性更好的模型;2)CF-SVM模型评价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低敏感区(45.09%)、中敏感区(30.98%)、高敏感区(15.43%)和极高敏感区(8.50%)的面积分别为:627.205、430.873、214.652和118.270 km^(2),所分布灾害点分别占总灾害点3.77%、13.21%、26.42%和56.60%,频率比分别为0.08、0.43、1.71和6.66;3)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极高敏感区主要沿水系走向分布于西部黄土丘陵区和东南部土石山区,而低敏感区由高、中敏感区向外扩展呈全域分布。
    • 刘朱婷; 连少宏
    • 摘要: 依据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GIS、RS技术,通过计算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长坡度及地表植被覆盖等评价因子,研究了粤东地区崩坎水小流域2011年和2021年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崩坎水小流域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由2011年的2.157减少为2021年的1.958,流域内中度敏感、重度敏感和极敏感区的面积均有所减少,影响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变化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地表植被覆盖因子,其次是坡长坡度因子,总体而言,2021年流域内地表植被覆盖因子增大,坡长坡度因子减小,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随之下降,研究成果可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决策参考。
    • 彭特; 刘健行; 邓传远
    • 摘要: [目的/意义]生态敏感性分析对于生态建设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综合分析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敏感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敏感区提出相应优化建议策略,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今后生态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根据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特征,选取坡度、高程、坡向、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水域缓冲6个因子作为生态敏感性的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到评价因子权重,结合GIS的加权叠加工具完成研究区的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不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重度敏感区、极度敏感区占研究区总面积分别为0.71%、27.68%、35.20%、27.18%、9.23%.可见研究区域敏感性主要集中在轻度敏感到重度敏感,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规划建议.
    • 沈迪; 郭进京; 王志恒; 陈俊合
    • 摘要: 探讨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机理对于辅助区域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为研究区,选取9个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因子,利用信息量模型与热点分析揭示北京市地质灾害空间集聚特征,结合地理探测器探讨其空间分布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极高与高敏感区主要聚集在北京市北部与西部山区,中等及以下敏感区则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堆积平原处;房山区、怀柔区与门头沟区等为地质灾害发生的热点聚集区,通州区、大兴区与朝阳区等为冷点聚集区;土地利用、NDVI、坡度、工程岩组、地震动加速度为北京市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驱动因子,两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地质灾害的解释力均强于单因子。研究成果将为北京市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沈迪; 郭进京; 王志恒; 陈俊合
    • 摘要: 探讨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机理对于辅助区域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为研究区,选取9个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因子,利用信息量模型与热点分析揭示北京市地质灾害空间集聚特征,结合地理探测器探讨其空间分布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极高与高敏感区主要聚集在北京市北部与西部山区,中等及以下敏感区则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堆积平原处;房山区、怀柔区与门头沟区等为地质灾害发生的热点聚集区,通州区、大兴区与朝阳区等为冷点聚集区;土地利用、NDVI、坡度、工程岩组、地震动加速度为北京市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驱动因子,两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地质灾害的解释力均强于单因子.研究成果将为北京市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刘博文; 宫清华; 张沐锋; 郭家忠; 钟军伟; 苟登文; 贾晓强
    • 摘要: 在华南小流域地区,台风引发的强降雨易造成群发性滑坡灾害。强降雨在短时间内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上升是降雨型滑坡的直接诱因。目前对滑坡危险性的评价大多基于滑坡发生时的最大降雨量进行计算,忽略了不同降雨强度对滑坡危险性的影响。为揭示不同降雨强度下的滑坡危险性,以马贵镇深水村为例,采用SINMAP水文-力学耦合定量评估模型,分别对降雨强度为50、100、250、829.7 mm/d时的滑坡危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从50 mm/d增加至829.7 mm/d,不稳定区域面积占比从47.04%减少至21.11%,极不稳定区域面积占比从45.25%增加至72.24%,潜在不稳定区域面积占比在2.97%~4.03%。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测算,得到的ROC曲线下A UC值为0.87,表明滑坡危险性预测与实际滑坡灾害发生情况吻合度较高,可为华南群发性滑坡危险性区域划分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