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敏感性

生态敏感性

生态敏感性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48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8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82825篇;相关期刊241种,包括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生态科学、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生态敏感性的相关文献由140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照程、王琳、胡希军等。

生态敏感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8 占比:0.53%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82825 占比:99.42%

总计:83304篇

生态敏感性—发文趋势图

生态敏感性

-研究学者

  • 刘照程
  • 王琳
  • 胡希军
  • 郭泺
  • 佘济云
  • 潘竟虎
  • 田国行
  • 何舸
  • 冯长春
  • 吴小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海平; 吕涛
    • 摘要: 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是总体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新源县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和灾害风险评估,基于均方差决策法确定各生态因子权重,对新源县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估,分析灾害风险发生空间特征,提出基于生态思想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结果表明,新源县自2009年三调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均呈现增加趋势,种植园地面积减少,新源县人类活动区生态敏感性适中,适宜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为今后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一定指导和参考。
    • 牛晓楠; 倪欢; 陈国光; 张定源; 张景; 张洁; 吴佳瑜
    • 摘要: 生态保护重要性是表征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重要性程度的综合指标,确定生态保护空间范围是协调保护与发展、保障生态服务持续供给的基础。在明确福建省生态本底和关键生态问题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构建福建省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识别具有重要保护意义的生态极重要地区,能够为优化生态保护策略、划定生态红线和主体功能区划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占福建省陆地总面积的38.94%,生态重要性空间格局基本沿福建省闽西大山带、闽中大山带与海岸带分布,其中生态服务功能极重要区面积为3.96万km^(2),以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为主;生态极敏感性区面积占福建省陆地总面积的9.71%,水土流失是主要的生态问题,占福建省陆地总面积的8.93%,土地沙化极敏感区集中在海岸带附近,与海岸侵蚀极敏感区空间范围基本一致。研究建议,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作为划定生态红线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依据,支撑福建省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态保护,保障和维护生态安全。
    • 徐恩凯; 周梓滢; 胡永歌; 田国行
    • 摘要: 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其生态修复与植物景观营造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带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以郑州市滨黄河区域为例,基于实地调研,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高程、坡度、坡向、用地类型和可视域等特征及其生态敏感性区域分布,结合生态学、风景园林学、林学等学科理论,从生态功能分区、植物空间配置模式、典型生境植物景观营造3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和黄土沟谷四大类生境的规划策略与植物配置方案,为中国滨黄河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 柳书常; 李诗莹; 林欢; 吴小刚
    • 摘要: 生态敏感性作为生态系统面临环境问题所做出反应的程度,能够为区域生态风险防控以及生态安全保障提供决策依据。以厦漳泉闽南三角区为研究对象,选择地形、土壤、植被、水系这四个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rcGIS地理信息分析系统软件和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个生态敏感性因子的权重,得到多个因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闽南三角区极高敏感、高敏感这两种类型的面积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75.66%,因此可以得出整体敏感性较高,区域内有从东南方向至西北方向敏感程度加深的变化趋势。基于研究结果,为闽南三角区的未来规划建设以及生态保护方向提供建议与参考。
    • 姜雨璇; 查小春; 纪惠文
    • 摘要: 秦巴山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敏感。本文选取秦巴山区中部的汉中、安康、商洛3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5个年份的DEM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人口密度数据等,应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熵值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比分析了秦巴山区中部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秦巴山区中部生态敏感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汉台区、洛南县和镇坪县,其中镇坪县在研究时段内均为极度敏感区;2)秦巴山区中部的生态敏感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极度敏感区的变化更为显著,从2000年的12.35%下降至2018年的2.91%;3)基于地理探测器对秦巴山区中部生态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汉中市压力指标人口密度、状态指标高程、响应指标林地最大斑块指数q值较大,对生态敏感性影响较为显著。安康市的距水源距离为生态敏感性压力指标的主导因素,状态指标的主要驱动因子为高程,耕地破碎化程度q值较大,成为安康市生态敏感性响应指标的主要影响因子。商洛市的压力指标人口密度、状态指标高程、响应指标林地最大斑块指数的q值较大,占据主导地位。该研究结果对于秦巴山区中部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张亚忱
    • 摘要: 生态敏感性分析对于区域环境管理和保护、制定区域环境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方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为山西省省级开发区,及时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对其开发建设、生态保护意义重大。本文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水域和土地利用类型5个生态环境因子,运用单因子分析法和加权叠加法,借助ArcGIS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获得示范区的综合敏感性空间分布状况。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了非敏感区、低敏感区、中敏感区、高敏感区和极高敏感区5个区域的分布情况,针对不同敏感性分区提出相应的开发和保护意见,为区域规划工作提供依据。
    • 万松; 范祝连; 邓双; 卞阿娜
    • 摘要: 生态敏感性评价能够为区域的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典型的山地生态城市闽侯县为研究区域,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水域缓冲、植被覆盖指数(NDVI)、土地利用等6个生态敏感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变异系数法来共同确定各指标因子权重,利用GIS技术对闽侯县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闽侯县的总体敏感程度较高,水域和植被是其主要的敏感因素;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不敏感区面积占比分别为10.52%、33.80%、28.92%、18.33%、8.43%。此研究结果为闽侯县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策略和分区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
    • 戴亚南; 陶红; 彭渤; 邬思成; 刘静; 赵亚方; 李晓敏; 陈丹婷; 江春霞
    • 摘要: 生态安全格局对于缓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具有积极意义。以岳阳市平江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平江县土地利用、DEM高程等主要数据,首先进行生态源地分析,发现生态敏感性高的林地及水域可以作为生态源地,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一步确定该县的生态廊道、节点,划分不同层级安全水平区,最后构建平江县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识别生态源地共9片,呈现“两极分布,相对独立”的空间特征;(2)提取生态廊道共35条,生态节点22个,从空间尺度上看,生态廊道集中于北部山地;(3)根据计算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层级的生态安全水平区,由各生态源地向周围扩散。本研究通过对平江县生态安全格局分析,为保护平江县生态安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 岳佳颖; 卢娇阳; 范琳子; 王丹阳; 郑玮锋
    • 摘要: 旅游业迅速发展和景区的无节制开发,使得景区的生态环境、资源受到了威胁。通过对景区生态敏感性分析,提出相应措施来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本文以泰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法的研究方法,选取9个因子进行生态敏感性单因子分析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泰山风景名胜区整体生态敏感性以中、高为主。不敏感区面积为855.75 hm^(2),占比8.08%;低敏感区面积为2174.73 hm^(2),占比20.53%;中敏感区面积为2933.13 hm^(2),占比27.68%;高敏感区所占面积最大,面积为3093.86 hm^(2),占比29.20%;极敏感区所占面积为1537.96 hm^(2),占比14.51%。通过量化分析得出各区域的分布特点及优化建议,并基于生态敏感性提出专项保护策略,研究结果可以为风景名胜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 许晓玲; 董建文
    • 摘要: 山地地貌特点决定了河岸带不仅是水陆交界处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受山洪威胁严重的区域,如何协调防洪安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山地区域河岸带开发中的重大挑战。以福建省汀江长汀县段为研究对象,引用河流景观尺度理论,从生态安全视角分析县域尺度下的生态敏感性与灾害风险性,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在河段尺度下,根据不同功能下的河岸带宽度要求,建立50 m、150 m、500 m多环缓冲区,并结合生态安全格局划分不同缓冲区的河岸带功能,提出优化措施,为维护汀江流域的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山地区域及其河岸带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