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空位缺陷

空位缺陷

空位缺陷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7538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2006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等;空位缺陷的相关文献由46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林、孟川民、操秀霞等。

空位缺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7538 占比:99.71%

总计:37648篇

空位缺陷—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邓雅丹; 周昆; 黄君; 黄立新
    • 摘要: 在制备过程中,石墨烯的缺陷是十分常见的,这些缺陷对石墨烯的弹性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空位缺陷的位置、形状以及原子缺失率对石墨烯杨氏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空位缺陷的位置对石墨烯杨氏模量有一定的影响,当施加应力方向与边缘缺陷的截面方向相同时,边缘缺陷比中间缺陷使得石墨烯的杨氏模量下降更少;映射横向长条状缺陷、映射纵向长条状缺陷、映射圆孔状缺陷和随机缺陷都使得石墨烯杨氏模量随着原子缺失率的增大而减小。对于映射圆孔状缺陷和随机缺陷,锯齿型石墨烯杨氏模量减小的幅度与扶手型的减小幅度相差不大。对于映射横向长条状缺陷和映射纵向长条状缺陷,锯齿型和扶手型石墨烯杨氏模量的减小幅度相差较大,这与石墨烯的手性矢量方向和条状缺陷方向是否一致有关。
    • 黄立新; 邓雅丹; 周昆; 黄君
    • 摘要: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构建了石墨烯结构模型并研究了含氧官能团和空位缺陷对功能化石墨烯杨氏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含氧官能团及空位缺陷的增多,石墨烯的杨氏模量不断减小,并且官能团和缺陷的叠加作用使石墨烯杨氏模量减幅增大。
    • 张炎; 安立宝; 范青青; 陈韬
    • 摘要: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本征石墨烯、硼掺杂石墨烯、空位缺陷石墨烯、空位硼掺杂石墨烯对Co^(2+)离子的吸附作用。通过计算、分析上述不同石墨烯模型吸附Co^(2+)后几何结构、吸附能、电荷转移量及能带结构的变化,发现本征石墨烯与Co^(2+)虽能发生吸附,但吸附效果差;硼掺杂与空位缺陷使石墨烯与Co^(2+)之间的吸附能增大,并使石墨烯能带产生带隙,显著提高了石墨烯对Co^(2+)的吸附性。吸附后的体系态密度分析表明,三种改性石墨烯均与Co^(2+)的态密度曲线发生明显重叠,表明相互之间发生了化学吸附。其中空位缺陷石墨烯对Co^(2+)的吸附性能最优,其次是空位硼掺杂石墨烯,表明空位缺陷石墨烯和空位硼掺杂石墨烯可作为Co^(2+)的检测和吸附去除材料。
    • 郑翠红; 杨剑; 谢国锋; 周五星; 欧阳滔
    • 摘要: 通过离子辐照产生缺陷,可以非常有效地调控磷烯诸多物理性质.本文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离子辐照磷烯的过程,给出了缺陷的形成概率与入射离子能量、离子种类以及离子入射角度之间的关系,并且应用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计算辐照后磷烯热导率的变化.以缺陷形成概率为切入点,系统地研究了辐照离子的能量、辐照剂量、离子的种类以及离子的入射角度对磷烯热导率的影响.应用晶格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空位缺陷对磷烯声子参与率的影响,并计算了声子局域模式的空间分布.基于量子微扰和键弛豫理论,指出空位缺陷明显降低磷烯热导率的最重要物理机制是空位缺陷附近的低配位原子对声子强烈散射.本文研究可为缺陷工程调控磷烯的热输运性质提供理论参考.
    • 冯金娇; 范雅文; 赵辉
    • 摘要: 为研究不同层数MoS_(2)的光学性质以及缺陷对单层MoS_(2)光学性质的影响,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1~3层MoS_(2)的能带结构、拉曼光谱和光学性质以及具有空位缺陷的单层MoS_(2)的拉曼光谱和光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单层MoS_(2)为直接带隙半导体,而2~3层MoS_(2)为间接带隙半导体.对于1~3层MoS_(2)的拉曼光谱,随着层数的减少,约在380 cm^(-1)处的拉曼峰会发生蓝移,约在400 cm^(-1)处的峰值发生红移.对于含有空位缺陷的单层MoS_(2),Mo空位的拉曼峰出现在369、389和401 cm^(-1)附近,而464 cm^(-1)处的拉曼峰是S空位的标志.为了进一步确定构型的产生,计算出S空位的形成能为2.69 eV,Mo空位的形成能为7.98 eV.对于介电函数的虚部,缺陷单层MoS_(2)与1~3层MoS_(2)的介电函数虚部具有相似的外形,但由于空位缺陷的局域效应,缺陷单层MoS_(2)的介电函数虚部发生略微红移.
    • 严瑶; 付勇; 钟文富; 何林; 孟川民
    • 摘要: 探寻新的冲击窗口材料是高压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在100 GPa范围内,通过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BaF_(2)晶体的吸收谱以及在532 nm处的折射率.结果表明:(1)压力和结构相变因素不会引起BaF_(2)晶体在可见光区域出现光吸收;氟和钡空位点缺陷的存在将使得BaF_(2)吸收谱的吸收边红移,但这些红移行为不会导致该材料在可见光区域内出现光吸收的现象,由此可以初步推测,BaF_(2)晶体有成为冲击窗口材料的可能.(2)BaF_(2)的折射率在其三个结构相区都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且BaF_(2)的高压相变也使得其折射率升高;钡空位点缺陷的存在将导致其折射率减小,而氟空位点缺陷却引起其折射率增加.
    • 陈文浩; 马洁; 刘会霞; 孙启花; 段海明
    • 摘要: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研究了硼烯-石墨烯异质结中缺陷态对体系电子结构特性的影响.发现缺陷态存在于石墨烯一侧时会破坏异质结结构;但缺陷态存在于硼烯一侧时异质结结构仍然会稳定存在,并且体系电子结构随缺陷态密度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从无缺陷态时的金属特性变为多缺陷态时的半导体特性.常温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验证了相关体系的动力学稳定性.
    • 章铁斌; 张覃; 卯松; 敖先权
    • 摘要: 采用单矿物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和分子模拟手段研究了磷酸对白云石表面吸附油酸阴离子的影响。浮选试验和Zeta电位测试结果显示,磷酸导致白云石电负性增强,可浮性降低。分子模拟结果显示,白云石表面形成CO_(3)^(2-)空位缺陷,磷酸离子与缺陷处的Ca、Mg原子形成桥位吸附,缺陷处剩余的Ca、Mg原子可以进一步吸附油酸阴离子。油酸阴离子和H_(2)PO_(4)^(-)可以共同吸附在白云石表面导致白云石疏水;H_(2)PO_(4)^(-)的预先作用导致油酸根离子吸附能减小可能是白云石可浮性下降的原因。
    • 李炀; 舒小华; 马伟师; 周进文; 白雪; 张倩
    • 摘要: 光催化被认为是解决全球性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光催化剂较低的能量转换效率抑制了光催化的应用。其中,空位作为最常见的晶体缺陷,能够在不引入外来元素的条件下调节光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和表面性质,促进光催化剂的光吸收、电荷分离和迁移以及表面反应。因此,概述并总结了半导体光催化剂中空位缺陷的研究进展。首先讨论了在光催化剂中引入空位缺陷的一些主要手段,包括化学还原、高温处理等常见方法和水解、超声等不常见但有效的方法。其次主要从微观表征和光谱表征两方面介绍了目前识别和量化空位的表征技术,这些技术有助于深入理解空位结构与光催化剂性质之间的关系。随后从光吸收、电荷分离和迁移及表面反应三个方面着重介绍了空位在光催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最后,提出了光催化材料空位缺陷的前景和挑战,空位浓度的可控性、复合改性的联合作用和空位的稳定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这篇综述总结了光催化剂空位改性的有效策略,能为空位缺陷增强光催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付勇; 张莹; 张林; 何林; 孟川民
    • 摘要: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在100 GPa的压力范围内,计算了GeO2理想晶体和含锗、氧空位点缺陷晶体的光学性质.吸收谱数据表明,压力诱导的三个结构相变对GeO2晶体的吸收谱均有影响:第一个相变将导致其吸收边蓝移,而第二和第三相变将使得其吸收边红移.锗和氧空位点缺陷的存在将导致GeO2的吸收边红移,但氧空位点缺陷引起的红移更明显.尽管如此,分析发现,在100 GPa的压力范围内,压力、相变以及空位点缺陷等因素都不会导致GeO2晶体在可见光区出现光吸收现象(是透明的).波长在532 nm处的折射率数据显示,在GeO2的四个相区,其折射率均随压力增加而降低;而且,GeO2的三个结构相变以及锗、氧空位点缺陷都会导致其折射率有所增大.本文预测,GeO2有成为冲击光学窗口材料的可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