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第一性原理计算

第一性原理计算

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757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化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6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823981篇;相关期刊241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4中国铸造活动周会议、第六届郑州国际超硬材料及制品研讨会暨庆祝中国人造金刚石诞生50周年大会、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相关文献由226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林、焦照勇、施思齐等。

第一性原理计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6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23981 占比:99.91%

总计:824729篇

第一性原理计算—发文趋势图

第一性原理计算

-研究学者

  • 何林
  • 焦照勇
  • 施思齐
  • 朱梓忠
  • 王军凯
  • 那日苏
  • 马淑红
  • 周铁戈
  • 孟川民
  • 张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付鑫; 郭梓梁; 冯玉乾
    • 摘要: 对二维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进行双边的边缘修饰,构建了4种不同修饰类型的双面神结构。我们利用VASP对其能带结构进行计算,比较分析后得出其能带结构主要取决于边缘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此外,还通过计算得到的不同宽度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的能带结构,发现改变宽度的影响十分有限。
    • 毛禹婷; 孙矗丽; 杜慧芳; 郭伟
    • 摘要: 为了探索合成和稳定聚合氮形式的分子或晶体的途径,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提出了两种基于N_(4)分子合成高能量密度材料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单晶金属表面吸附N_(4)(T_(d))分子;第二种方法是利用结构搜索获取稳定的N_(4)相关结构。提出了P-43m-N_(4)、P_(4)/m-LiN_(4)和Amm2-G/N_(4)三种含有N_(4)分子的晶体,并计算了它们的能量密度、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以及电子结构性质。结果表明,在超高真空和低温条件下,N_(4)(T_(d))在金属表面可以通过失去T_(d)对称而稳定。AIMD模拟结果表明,它们在50GPa、50或300K下是稳定的。通过N_(4)与金属原子形成的配位键,聚合N_(4)可以在高压下合成,并在低温条件下稳定。
    • 张健; 何柳; 姚远; 周小杰; 蒋礼坤; 彭平
    • 摘要: 采用高能球磨制备Ni−25%X(X=Fe,Co,Cu,摩尔分数)固溶体,然后将其掺杂于MgH_(2)体系中。与球磨纯MgH_(2)相比,MgH_(2)/Ni−25%X复合体系初始放氢温度降低近90°C,其中,Ni−25%Co固溶体呈最佳催化效果。球磨MgH_(2)/Ni−25%Co复合体系在300°C、10 min内可释放5.19%(质量分数)氢,而相同条件下,纯MgH_(2)仅释放1.78%(质量分数)氢;更为重要的是,放氢后MgH_(2)/Ni−25%Co复合体系在275°C、3 min内可吸收5.39%(质量分数)氢。MgH_(2)/Ni−25%Co体系优异的吸放氢动力学可归因于其在吸/放氢过程中原位形成Mg_(2)Ni(Co)化合物的催化作用。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掺杂过渡金属原子后,Mg/MgH2体系吸放氢反应能垒显著降低,较好地解释了镍基固溶体催化改善MgH_(2)储氢性能的实验结果。
    • 程婷; 孙禄钊; 刘志荣; 丁峰; 刘忠范
    • 摘要: 以过渡金属为催化衬底的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已经可以制备与机械剥离样品相媲美的石墨烯,是实现石墨烯工业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原子尺度理论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石墨烯生长机理,为实验现象提供合理的解释,并有可能成为将来实验设计的理论指导。本文从理论计算的角度,总结了各种金属衬底在石墨烯CVD生长过程中的各种作用与相应的机理,包括在催化碳源裂解、降低石墨烯成核密度等,催化加快石墨烯快速生长,修复石墨烯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缺陷,控制外延生长石墨烯的晶格取向,以及在降温过程中石墨烯褶皱与金属表面台阶束的形成过程等。在本文最后,我们对当前石墨烯生长领域中亟需解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展望。
    • 李文豪; 谢玉清; 石海征; 芦鹏飞; 任晶
    • 摘要: 具有单(纯)色上转换荧光发射特性的发光材料,有望在三维显示、照明、生物成像、促进植物生长以及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等领域得到应用,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玻璃热处理析晶的方法,在稀土离子Yb^(3+)/Er^(3+)共掺的氟硅酸盐玻璃中原位生长出了钙钛矿型的KMnF_(3)氟化物纳米晶体,并观测到了显著增强的高单色性上转换红色发光.采用具有高分辨率的透射电子显微测试分析技术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相结合,研究了稀土离子在KMnF_(3)纳米晶复合微晶玻璃中的掺杂机制,并讨论了稀土离子微观分布和能量传递效应对其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土离子将通过优先取代KMnF_(3)晶体中K^(+)格位的方式选择性富集在具有低声子能量的氟化物纳米晶体中,并由此获得显著增强的上转换发光强度.
    • 蒋根智; 鲁晓刚
    • 摘要: 基于已有的试验数据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如相图试验信息、热力学性质试验数据等),运用Calphad方法与Thermo-Calc软件,重新优化了Cr-W、Cr-Mo和Cr-Ta体系的热力学参数和相图,优化的结果与试验数据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该一系列热力学模型参数可以作为外推建立多组元Ni基合金热力学数据库的基础。
    • 杨顺杰; 李春梅; 周金萍
    • 摘要: 采用确切的Muffin-Tin轨道结合相干势近似方法,本文系统计算研究了0 K下,磁无序及合金化效应影响Co_(2)CrZ(Z=Ga,Si,Ge)合金L2_(1)和DO_(22)相稳定性的规律性及物理机理.研究结果表明,0 K下,L2_(1)相合金晶格常数、体弹性模量、磁矩和弹性常数均与理论和实验值基本吻合;铁磁下合金具有L2_(1)结构,随磁无序度(y)的增大,L2_(1)相能量相对逐渐增大,最终由低于转变到高于D0_(22)相,因此,当y≥0.1(0.2)时,Z=Si和Ge(Z=Ga)的合金具有DO_(22)相稳定结构;随y的增大,L2_(1)相的四方剪切弹性模量(C’=(C_(11)-C_(12))/2)还不断软化,表明无论在能量还是力学角度上,磁无序都有利于3种合金发生四方晶格变形;磁无序影响L2_(1)和D0_(22)相相对稳定性的电子结构机理归因于Jahn-Teller不稳定性效应;对于L2_(1)相Co_(2)CrGa_(1-x)Si_(x)和Co_(2)CrGa_(1-x)Ge_(x)四元铁磁合金,随x的增大,总磁矩均按照Slater-Pauling定律单调增大,C’同时也都变硬,表明Si和Ge掺杂均有利于增强Co_(2)CrGa合金L2_(1)相的力学稳定性,从而抑制了其四方晶格变形的发生.
    • 简小刚; 彭薪颖; 杨天; 胡吉博; 尹明睿
    • 摘要: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了CH_(3)基团在含有过渡金属元素Ti、V、Ni、Mo的孕镶金刚石颗粒硬质合金基底表面的吸附能、Mulliken电荷分布、电荷密度差和态密度(density of states,DOS)等一系列性质,研究Ti、V、Ni、Mo对孕镶金刚石颗粒硬质合金基底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金刚石涂层形核阶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计算结果表明:与CH_(3)基团在WC表面及金刚石表面的吸附相比,Ti、V、Ni、Mo与C原子间有较强的弱相互作用,这使得其对CH_(3)基团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其中Ti>V>Mo>Ni);吸附能力大小与各原子的价电子结构相关,含有Ti元素的表面对CH_(3)的吸附最稳定;CH_(3)基团与Ni原子间更易发生电荷的转移形成共价键,Mo有利于促进CH_(3)基团的脱氢反应;形核阶段适当添加Ti、V、Ni、Mo这几种过渡金属元素将有利于增加形核密度,改善CVD金刚石膜基界面结合强度。
    • 邓旭良; 冀先飞; 王德君; 黄玲琴
    • 摘要: 由于SiC禁带宽度大,在金属/SiC接触界面难以形成较低的势垒,制备良好的欧姆接触是目前SiC器件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因此,研究如何降低金属/SiC接触界面的肖特基势垒高度(SBH)非常重要.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结合平均静电势和局域态密度计算方法,研究了石墨烯作为过渡层对不同金属(Ag,Ti,Cu,Pd,Ni,Pt)/SiC接触的SBH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单层石墨烯可使金属/SiC接触的SBH降低;当石墨烯为2层时,SBH进一步降低且Ni,Ti接触体系的SBH呈现负值,说明接触界面形成了良好的欧姆接触;当石墨烯层数继续增加,SBH不再有明显变化.通过分析接触界面的差分电荷密度以及局域态密度,SBH降低的机理可能主要是石墨烯C原子饱和了SiC表面的悬挂键并降低了金属诱生能隙态对界面的影响,并且接触界面的石墨烯及其与金属相互作用形成的混合相具有较低的功函数.此外,SiC/石墨烯界面形成的电偶极层也可能有助于势垒降低.
    • 王萌; 杨志勇; 王玉; 郑宝兵
    • 摘要: 研究压力下三元钍基硼碳化合物Th_(2)B_(2)C_(3)的力学和热力学性质。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计算了其晶体结构随着压力的变化关系,拟合了Th_(2)B_(2)C_(3)的能量-体积和压力-体积的物态方程,给出了不同压力下弹性常数和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澄清了高温高压环境下Th_(2)B_(2)C_(3)的热力学参量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符合Grüneisen理论模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