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光致发光

光致发光

光致发光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4145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81篇、会议论文247篇、专利文献145526篇;相关期刊604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等; 相关会议149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等;光致发光的相关文献由9381位作者贡献,包括斯图尔特·C·萨尔特、李清山、范希武等。

光致发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81 占比:2.07%

会议论文>

论文:247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145526 占比:97.76%

总计:148854篇

光致发光—发文趋势图

光致发光

-研究学者

  • 斯图尔特·C·萨尔特
  • 李清山
  • 范希武
  • 康奈尔·路易斯·加德纳
  • 刘益春
  • 马书懿
  • 吕有明
  • 李国华
  • 申德振
  • 张吉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明凤; 陈治锴; 赵山山; 陈欢; 宁张磊; 毕剑; 高道江; 白芳
    • 摘要: 四方晶系的钼酸盐是有效的自激活发光材料,但常用的制备方法高温固相法会造成产物团聚不均匀等缺点.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具有良好结晶性且形貌均一的NaLa(MoO_(4))_(2)荧光粉.详细探讨前驱体溶液的酸碱度对晶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当pH>3.5后产品均为纯的四方晶相,且在pH=5.5时呈均匀球状.通过调节NaLa(MoO_(4))_(2)中Tb^(3+)/Eu^(3+)离子的掺杂浓度,可以获得绿、黄绿、黄和红橙等多种不同颜色的光.能量传递过程主要表现为电偶极-四极相互作用.变温荧光测试数据显示铕铽共掺的NaLa(MoO_(4))_(2)具有很好的温度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此荧光粉有望成为具有优异性能的多色可调荧光材料.
    • 罗朝莲; 明俊宇; 王春伟; 颜翌峰; 王亚雄; 廖森; 黄映恒
    • 摘要: 在目前商用白光LED的实际应用中,存在发光色温高、显色指数低及热稳定性差等问题。为了改进白光LED存在的不足,使其更适用于人类生活的需求,本文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CaAl_(4)O_(7)∶Eu^(3+)高温红光荧光粉,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分别对样品的形态、结构、组成元素及分布进行表征,并通过荧光光谱仪对CaAl_(4)O_(7)∶Eu^(3+)的荧光特性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样品为CaAl_(4)O_(7)∶0.02Eu^(3+)。其激发光谱中,在393及464 nm处有两个强光激发峰,分别属于^(7)F_(0)→^(5)L_(6)及^(7)F_(0)→^(5)D_(2)跃迁;在发射光谱中,最强发射峰位于612 nm,为^(5)D_(0)→^(7)F_(2)跃迁的窄带红光发射;最佳样品的发光具有负的热猝灭效应,其在90°C时发射光强度最大,此时积分荧光发射强度为30°C时初始值的114.5%。当测试温度升高至150°C时,积分荧光发射强度仍为初始值的108%;在CaAl_(4)O_(7)∶0.02Eu^(3+)的原型红光LED的电致发光测试中,发射红光比随着驱动电流的增大而增大。CaAl_(4)O_(7)∶0.02Eu^(3+)荧光粉具有优异的高温荧光特性,满足LED对荧光粉的发光热稳定性的要求,表明其在WLEDs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陶广益; 齐鹏飞; 戴宇琛; 石蓓蓓; 黄逸婧; 张天浩; 方哲宇
    • 摘要: 过渡金属硫化物单层具有直接带隙,可产生较强的光致发光,这一特殊的性质使其在光电器件、光电探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只有原子级别的厚度以及存在激子的非辐射复合,其光致发光效率仍有待提高.本文设计了一种金膜-二氧化钛光栅-过渡金属硫化物单层组合结构,可大幅提升过渡金属硫化物单层光致发光效率.利用Purcell效应对自发辐射速率进行控制,得到峰值为3.4倍的发光增强.研究了单层二硫化钨以及单层二硒化钨在设计结构上的光致发光信号,通过实验证实了过渡金属硫化物单层与亚波长光栅耦合结构中光致发光增强的可行性,为二维材料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 王南南; 李继文; 刘伟; 李武会; 张玉栋; 雷金坤; 徐流杰
    • 摘要: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的铝(Al)单元掺杂及铝(Al)、钼(Mo)共掺杂氧化锌(AZO、AZMO)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荧光分光光度计(PL)、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TG-DTA差热分析、激光粒度分析仪、四探针电阻测试仪等测试手段,探究了Al单元掺杂和Al、Mo共掺对AZO、AZMO粉体结构、形貌及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ZO和AZMO纳米粉体为结晶度良好的六方纤锌矿结构。Al、Mo掺杂浓度影响纳米氧化锌粉体形貌、晶体结构及光电性能。随着Al、Mo掺杂浓度的增加,粉体的结晶质量降低,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光电性能先变好后变差。适度的Al、Mo共掺杂可使氧化锌禁带宽度和电阻率达到最优匹配,改善氧化锌的近紫外发光和蓝色发光特性。在掺杂浓度为m(Al)∶m(Mo)=1∶3时,纳米粉体的综合光电性能最佳,禁带宽度为3.392 eV,电阻率为20.3Ω·m,紫外发光峰强度最大,且出现了蓝移。
    • 周永辉; 李尧; 吴雨轩; 田晶; 徐龙权; 费旭
    • 摘要: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具有光致发光特性的自愈合水凝胶,解决了光致发光配合物在水相荧光猝灭的问题.通过分子设计,利用共价键将油溶性的含Eu稀土配合物引进水凝胶体系中,发现该配合物在水凝胶体系中稳定存在,不扩散.含Eu稀土配合物具有紫外光致发光的特性,赋予该水凝胶良好的可识别性.同时该水凝胶含有动态硼酸酯键,其快速愈合的特性使该水凝胶在受损后能短时间内修复损伤,为制备可发光水凝胶和可识别生物医用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 谭心; 徐宏飞; 孟可可
    • 摘要: 目的 利用磁控溅射辅助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钛掺杂纳米金刚石薄膜。方法预先通过磁控溅射在石英玻璃基底上沉积纳米钛颗粒,然后使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设备在其表面沉积金刚石薄膜,通过活性氢原子将钛带入含碳生长基团中,从而将钛掺入纳米金刚石薄膜内。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对钛掺杂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化学组成、表面形貌和钛色心光致发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上述实验方法可以将钛掺杂到金刚石薄膜中,进而影响金刚石薄膜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利用XPS对实验中经过MPCVD沉积前后钛元素的键能详细地做了对比分析,预溅射钛的XPS能谱在458 eV和464 eV处出现明显的峰值,符合氧化钛的能谱,而经过MPCVD沉积金刚石薄膜后钛元素的峰值发生了移动,在454 eV和460 eV处,表明钛成键发生了改变;通过Raman检测发现钛的掺入导致G峰的强度增加;AFM表明纳米金刚石薄膜掺钛后表面粗糙度由13.8 nm下降到6.69 nm;通过荧光检测首次观察到了钛掺杂纳米金刚石薄膜在540 nm和760 nm附近的光致发光现象。结论掺杂钛可细化金刚石晶粒,同时会增加石墨相,并降低其表面粗糙度。光致发光光谱表明钛掺杂金刚石薄膜中存在TiV^(0)色心。这为金刚石过渡金属色心的制备提供了研究基础。
    • 刘东榕; 吕晴宜; 李影; 马冰霄; 王闯
    • 摘要: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绿色荧光粉K_(7)SrY_(2)B_(15)O_(30):Tb^(3+)(0.1≤x≤1),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所制得的荧光粉的结构和相关光谱学信息进行了详细表征。结果表明,K7SrY2B15O30体系中掺杂稀土离子Tb3+并没有引起结构的变化;荧光粉K_(7)SrY_(2)B_(15)O_(30):Tb^(3+)的激发光谱的主峰位于265/nm,发射光谱的主峰位于540/nm;对应于色纯度较高的绿光发射,荧光粉K_(7)SrY_(2)B_(15)O_(30):Tb^(3+)中Tb^(3+)离子可以进行完全固溶,样品的最佳掺杂浓度为30%。由此可见,K_(7)SrY_(2)B_(15)O_(30):Tb^(3+)有潜力作为绿色荧光粉应用于LED器件中。
    • 高存津; 任杰; 王纪刚; 刘全校; 李东立; 许文才
    • 摘要: 目的通过对稀土材料发光原理及制备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和分类总结,结合实际应用,阐述其在印刷包装防伪领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产业化应用前景。方法介绍高温固相法、共沉淀法、燃烧法、溶胶凝胶法等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分类阐述基于不同方法合成的发光材料在印刷包装防伪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结论稀土发光材料在现代功能及智能印刷包装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纸币、邮票、条形码等防伪技术手段进行结合,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产业化前景。
    • 陈翠芬; 张铁民; 王梓霖; 高连丛; 苏畅; 王可; 王安琛; 黄忠梅; 黄伟其; 彭鸿雁
    • 摘要: 为了获取高量子效率的硅基光源,利用纳秒脉冲激光在单晶硅片上制备微米级的圆孔形腔阵列,对该样品在高温退火处理后出现的性能进行研究。腔内形成的量子点在波长710 nm附近有很强的光致发光峰。将样品放在1000°C下进行高温退火处理,通过控制退火时间,对比研究退火前后的激发光功率变化的光致发光光谱,可以观察到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的变化趋势。同时,在退火20 min的腔中不同位置测量到光致发光的强度不同,发现腔体边缘的光致发光最强,这可能与腔体边缘上分布了大量的量子点发光有关。最后,采用标准的LED定标方法测量了腔内的最大光致发光外量子效率(PL-EQE)。检测结果显示退火后腔体内的外量子效率可达9.29%。
    • 陈壮; 郝丁成
    • 摘要: 目的基于激光光致发光原理,通过大量实验对有色布料上的尿斑进行激光检验的可行性研究,同时探究影响激光检验效果的因素,为公安工作中有色布料上尿斑的寻找发现与检验鉴定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方法选择激光波长405 nm紫光、445 nm蓝光和520 nm绿光作为激发光源,用ST-2999EMUVR超宽光谱现场物证搜索摄录系统490 nm、515 nm、530 nm、550 nm、570 nm、600 nm、630 nm、650 nm滤光镜作为吸收滤光镜,分别对具有20种颜色的棉布、22种颜色的麻布、24种颜色的涤纶、23种颜色的人造丝绸和13种颜色的绒布,共计百余个实验样本进行尿斑的激光光致发光检验;选择蓝光445 nm激发光和570 nm吸收滤光镜,分别探究稀释尿液浓度5倍、10倍、15倍、20倍以及尿斑遗留时间0 min、5 min、15 min、1 h、24 h、72 h、7 d、10 d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论利用激光可以有效地检验有色布料上的尿斑,检验效果受激光波段、吸收滤光镜波段、布料种类和颜色、尿液浓度、尿斑遗留时间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