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氢键

氢键

氢键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80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晶体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2篇、会议论文154篇、专利文献535篇;相关期刊654种,包括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等; 相关会议83种,包括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学术讨论会暨全国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第五届全国化工年会、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等;氢键的相关文献由6999位作者贡献,包括牛淑云、李权、刘洋等。

氢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2 占比:75.40%

会议论文>

论文:154 占比:5.50%

专利文献>

论文:535 占比:19.10%

总计:2801篇

氢键—发文趋势图

氢键

-研究学者

  • 牛淑云
  • 李权
  • 刘洋
  • 李阳雪
  • 杨忠志
  • 金晶
  • 刘尊奇
  • 刘文广
  • 李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胡宏志; 刘洋; 刘颖; 徐慧婷; 刘尊奇
    • 摘要: 将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氯化钙、盐酸以一定比例溶入甲醇溶液,通过自然蒸发方式获得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新颖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H_(2)DABCO)CaCl_(4)(H_(2)O)_(2)],以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单晶X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TG)、变温-变频介电等测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能。结果显示,化合物在低温(100 K)和室温(296 K)下空间群为P-1,属于三斜晶系,晶胞内[CaCl_(4)(H_(2)O)_(2)]^(2-)阴离子八面体结构发生变形,尤其是阴阳离子间的氢键相互作用改变,导致所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发生明显的伸缩振动,致使化合物在a、b轴方向上于225~265 K温度范围内产生显著的介电异常现象。
    • 尤雅; 王家铎; 满婷莉; 杨翰文; 赵红昆; 李言; 刘正宇
    • 摘要: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制备了基于三唑衍生物6-(1H-1,2,4-三唑-1-基)吡啶-2-甲酸(HTPA)、乙二酸(H2ox)和不同金属钇(Ⅲ)盐离子的2种结构新颖的配合物,即{[Y_(2)(H_(2)O)_(4)(TPA)_(2)(ox)(NO_(3))_(2)]·1.5H_(2)O}n(配合物1)和{[Y_(2)(H_(2)O)_(4)(TPA)_(2)(ox)_(2)]·4H_(2)O}n(配合物2).通过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的Pī空间群,不对称单元仅包含1个晶体学独立的Y(Ⅲ)离子,表现为具有中心对称的[Y_(2)(TPA)_(2)]双核结构;而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的P21/n空间群,不对称单元中包含2个Y(Ⅲ)离子,由草酸阴离子桥连相邻[Y_(2)(TPA_(2))]二聚体结构单元形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固态光致发光光谱显示,2种配合物具有相似的光致发光性能.
    • 李强; 王林剑; 荆苏明; 何金选; 刘玉存; 刘洋君
    • 摘要: 为研究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ANPZO、LLM-105)和1,3,5,7-四硝基-1,3,5,7-四氮杂环辛烷(HMX)分子间相互作用,对ANPZO/HMX共晶进行了结构优化及频率计算,得到了4种稳定构型,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ANPZO/HMX共晶构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类型及强弱,以及HMX与ANPZO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后对HMX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NPZO/HMX共晶分子间相互作用形式主要为O···H,ANPZO上-NH2的供电子效应使HMX引发键处电子密度更富集;ANPZO/HMX分子间相互作用为闭壳层非共价相互作用,主要为弱氢键和范德华作用,实质是色散吸引作用和静电作用为主导;共晶的分子表面正负静电势区域面积之比与硝基电荷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HMX得到了有效的降感。
    • 蒲玲; 胡子峰; 李萌; 朱佳奇; 丁传凡
    • 摘要: 为了研究多肽间的非共价作用,将多肽按摩尔比1∶1混合,待平衡后用电喷雾电离质谱分析多肽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其中部分五肽相互作用未形成非共价复合物,也有部分五肽相互作用容易形成非共价复合物,通过改变五肽的氨基酸序列和加长肽链后,用电喷雾电离质谱分析多肽间作用的变化,研究巯基、氢键和疏水作用对多肽非共价作用的影响。五肽Ⅱ-5(Ile-Leu-Gly-Tyr-Ile)和IP-5(Ile-Phe-Thr-Thr-Pro)相互作用会得到较强的非共价复合物峰,用甘氨酸Gly替换IP-5中疏水支链氨基酸苯丙氨酸Phe形成五肽IP′-5(Ile-Gly-Thr-Thr-Pro),替换含羟基侧链苏氨酸Thr形成五肽IP″-5(Ile-Phe-Gly-Thr-Pro)后,五肽Ⅱ-5分别与IP′-5和IP″-5相互作用,质谱信号均减弱,表明氢键作用和疏水作用在多肽的相互作用中能增强多肽间的非共价结合。五肽AK-5(Ala-Val-Ile-Phe-Lys)和ED-5(Glu-Ile-Cys-Ala-Asp)相互作用无非共价复合物质谱信号,用不含巯基侧链的异亮氨酸Ile替换ED-5中含巯基侧链的半胖氨酸Cys,氨基酸序列变为ED′-5(Glu-Ile-Ile-Ala-Asp),AK-5与ED′-5混合作用,非共价作用增强。另外,增加肽链中羟基和疏水基团,研究肽链加长对多肽相互作用的影响,加长五肽ED-5为九肽ED-9(Ala-Lys-Glu-Ile-Cys-Ala-Asp-Pro-Lys),五肽AK-5为九肽AK-9(Lys-Glu-Ala-Val-Ile-Phe-Lys-Thr-Ile),AK-5与ED-9、AK-9与ED-5仍无非共价结合,表明含巯基的多肽分子间容易形成二硫键,阻碍多肽分子与其他多肽的非共价结合,增强多肽分子间的氢键和疏水作用后,巯基的阻碍作用仍占主要地位。
    • 肖胜玉; 李茂林; 孙昱东
    • 摘要: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渣油沥青质和煤焦油沥青质分子的官能团结构,并通过软件Origin 2018对沥青质红外光谱的氢键区、脂肪族碳氢伸缩振动区和C—O区的吸收峰进行分峰拟合。结果表明:两种沥青质均主要以碳、氢元素为主,二者杂原子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但杂原子官能团的类型基本相同;渣油沥青质中的氢键主要是由苯环O—H与芳香醚键中的O原子、O—H自缔合形成的氢键,而煤焦油沥青质中的氢键主要是苯环O—H与芳香醚键中的O原子形成的氢键;与渣油沥青质相比,煤焦油沥青质的烷基侧链更短。
    • 俞瑞; 彭云贵
    • 摘要: 双功能手性氢键催化剂是不对称催化领域中极为活跃的方向,具有稳定、经济、来源广泛、低毒性等诸多优点,是一类优秀的仿酶催化剂,近数十年来一直是催化领域的热点,在医药、农业、生物等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上都有广泛的应用。手性羧酸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衍生的催化剂能作为传统氢键催化剂与手性磷酸之间的补充。因此,开发含有羧酸结构的新型双功能手性氢键催化剂在研究和应用上都极具前景。
    • 陈小雨; 王振慧; 刘海波; 赵星; 邢安; 范保艳; 刘晓燕
    • 摘要: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受阻酚AO-70/丙烯酸酯橡胶(ACM)和受阻胺GW-622/ACM体系的氢键结构和阻尼性能进行研究。AO-70与ACM的溶解度参数更接近,AO-70/ACM体系更稳定,其相容性优于GW-622/ACM体系。径向分布函数和氢键分析表明有机极性小分子/ACM复合体系中均存在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随AO-70和GW-622含量增多,产生的氢键数目增加,成键概率增大。AO-70和GW-622含量相同时,分子间氢键数量相同,但AO-70与ACM的相容性更佳,AO-70/ACM体系阻尼性能更优。有机极性小分子/ACM复合体系中分子间氢键数量增多,自由体积分数降低,内聚能密度增加,链段更密集,断、成键过程能耗增加,阻尼性能提升。模拟结果可为高阻尼复合材料氢键结构与阻尼性能关系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曾泓钜; 余海溶; 程昌敬; 梁婷
    • 摘要: 利用含苯甲酸(6OBA)和苯乙烯基吡啶(6SzMA)基团的单体分子间氢键作用诱导形成超分子液晶,与交联剂(C6H)混合后通过原位光聚合,在平行取向条件下制备功能液晶聚合物膜,获得有序贯通的传导通道,并应用于无水质子传导,进一步通过H_(3)PO_(4)掺杂实现质子传导性能强化。运用FT-IR、POM、TGA、DSC、2D-SAXS、高分辨TEM和EIS对其氢键、液晶特性、微观结构和无水质子传导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6OBA与6SzMA分子间形成氢键诱导产生近晶相,平行取向条件下聚合后,近晶相层结构固化获得纳米尺度规整排布的有序孔道,在无水条件下170°C时其质子传导率为7.1×10^(-9) S/cm。H_(3)PO_(4)掺杂后以分子簇的形式存在,充足的质子源和增强的氢键网络使得传导性能显著提升超4个数量级,170°C时达到3.2×10^(-4) S/cm。
    • 黄丽琴; 李根薰
    • 摘要: 为了适应新高考,聚焦核心素养,以“氢键的再认知”为例,进行真实问题情境引导下的高三化学深度复习教学。从面膜中精华液的主要成分入手,通过创设情境,设置三个任务:从宏观及微观视角深入分析氢键对精华液各组分水溶性的影响,从结构决定性质视角深入分析氢键对防腐剂和多元醇挥发性的影响,从性质决定用途视角探讨基于精华液黏度优化精华液组分。旨在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深度复习。
    • 牧仁; 那顺; 那仁朝格图; 李重九
    • 摘要: 通过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分析和量子化学计算,探究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乙酸保留时间发生波动的原因。结果显示,乙酸保留时间变化与DMSO体积等量递增呈线性关系,R;=0.99301;根据红外光谱分析得出,DMSO和乙酸之间生成了氢键,以DMSO-乙酸分子的形式通过色谱柱;根据Gaussian09程序计算结果,DMSO电子密度大的部分给予电子,与乙酸之间形成了氢键,而DMSO电子密度小的部分容易获得电子与具有强偶极矩的色谱柱固定液聚乙二醇产生作用力,吸附在固定液上。因此,在上述一系列复杂的分子间作用力的共同影响下,乙酸保留时间发生了波动,且随着溶剂DMSO体积比增加,乙酸保留时间不断延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