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渣油

渣油

渣油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333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4篇、会议论文127篇、专利文献1472篇;相关期刊348种,包括炼油技术与工程、石化技术与应用、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76种,包括第十九届全国大型合成氨装置技术年会、中国石油学会第五届石油炼制学术年会、第十六届全国大型合成氨装置技术年会等;渣油的相关文献由4147位作者贡献,包括戴立顺、杨清河、蒋立敬等。

渣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4 占比:52.03%

会议论文>

论文:127 占比:3.81%

专利文献>

论文:1472 占比:44.16%

总计:3333篇

渣油—发文趋势图

渣油

-研究学者

  • 戴立顺
  • 杨清河
  • 蒋立敬
  • 刘涛
  • 阙国和
  • 牛传峰
  • 耿新国
  • 邵志才
  • 刘铁斌
  • 胡长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肖胜玉; 李茂林; 孙昱东
    • 摘要: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渣油沥青质和煤焦油沥青质分子的官能团结构,并通过软件Origin 2018对沥青质红外光谱的氢键区、脂肪族碳氢伸缩振动区和C—O区的吸收峰进行分峰拟合。结果表明:两种沥青质均主要以碳、氢元素为主,二者杂原子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但杂原子官能团的类型基本相同;渣油沥青质中的氢键主要是由苯环O—H与芳香醚键中的O原子、O—H自缔合形成的氢键,而煤焦油沥青质中的氢键主要是苯环O—H与芳香醚键中的O原子形成的氢键;与渣油沥青质相比,煤焦油沥青质的烷基侧链更短。
    • 王雪; 蒋兴家; 崔新安; 申明周; 施振东
    • 摘要: 渣油中的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胶质、沥青质等极性组分中.利用极性组分的带电特性,提出通过施加电场的方式来强化渣油脱金属反应,从而改善渣油性质,提高渣油综合利用价值.针对一种减压渣油,选取正庚烷为稀释溶剂,在电场作用下,考察了剂油质量比、电场强度及电场布置方式对渣油中Fe,Ca,Ni,V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剂油质量比、提高电场强度、采用合理的电场布置方式均有利于渣油中金属的脱除.电场的强化作用促进了渣油中在自然沉降过程中较难析出、沉降的富含金属组分的脱除;在电场作用下,富含Ni、V的重质组分沿电场方向向罐壁移动、聚集、沉降,富含Fe、Ca的重质组分则向静电聚结罐底移动、沉降.
    • 管秀鹏; 田松柏
    • 摘要: 采用Turbiscan稳定性分析仪建立了蜡油掺渣体系稳定性的分析方法。选取3种不同基属的减压渣油分别按不同掺入量与蜡油混合,考察减压渣油种类和掺入量对蜡油掺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蜡油和减压渣油混合体系的不稳定性参数与渣油的种类和混合比例密切相关,表现为随着减压渣油掺入量的增加,掺渣蜡油样品的不稳定性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减压渣油掺入量对混合体系不稳定性参数的影响结果与热重结焦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相同,由此确定了蜡油掺渣体系稳定性的不稳定性参数阈值,进而为催化裂化工艺中进料前掺渣蜡油的混合比例选择提供数据支持。
    • 李茂林; 孙昱东; 刘军; 王泽州
    • 摘要: 将从玉门原油常压渣油和委内瑞拉原油常压渣油中抽提得到的沥青质,分别在渣油体系和十氢萘体系中进行加氢反应,从加氢产物分布、杂原子脱除率、加氢后沥青质缩合程度3个方面综合考察两种沥青质在不同体系中的加氢效果。结果表明:在十氢萘体系中,沥青质加氢的轻质产物收率更高,焦炭收率更低,但杂原子脱除效果较差;在渣油体系中,沥青质加氢的焦炭收率更高,杂原子脱除效果更好,沥青质的缩合程度更高。主要原因是十氢萘对沥青质具有溶解、分散作用,且对加氢过程具有供氢作用,可以改善沥青质加氢产物的分布,并减缓沥青质的缩合趋势,减少焦炭生成;而渣油体系中重组分大分子易缩合生成焦炭,有助于硫、氮杂原子通过生成焦炭的形式脱除。
    • 贾燕子; 曾双亲; 杨清河; 聂红; 赵新强; 胡大为; 邓中活; 韩伟
    • 摘要: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建立了新型高性价比渣油加氢催化剂NATURE制备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根据渣油中残炭前躯物分子结构和反应特点,通过对催化剂孔结构、表面性质以及活性相结构进行设计,开发出高性价比RCS-202催化剂。中型加氢装置评价结果表明,与上一代工业剂相比,新开发的RCS-202催化剂堆密度降低20%,降残炭和脱硫的活性及稳定性明显提升。表征结果表明:与上一代催化剂相比,RCS-202催化剂孔体积和比表面积更高,硫化态催化剂中NiMoS相所占比例更高,反应后催化剂上积炭量更低,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 刘志东
    • 摘要: 以原料渣油和燃料渣油中的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对渣油前处理方法和测定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论述,针对不同渣油金属元素的分析,总结了前处理方法和测定方法,提供选择更加高效便捷、测量准确度高,减少环境污染的方法。
    • 贾燕子; 赵新强; 邓中活; 胡大为; 杨清河; 李坚
    • 摘要: 将大孔最可几孔径和大孔孔体积占比呈梯度分布的3种双峰孔载体制备成催化剂,考察双峰孔对催化剂物化性质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峰孔载体制备的渣油加氢降残炭催化剂相比,由于双峰孔载体比表面积的降低以及单位质量羟基数量的降低,催化剂上金属分散度较低,金属与载体间作用力较弱,硫化态活性相平均长度和平均堆积层数均较高。随催化剂中大孔孔体积占总孔体积比例的降低,催化剂的脱硫和降残炭活性增加。
    • 王朝晖; 陈忠正; 易橡; 杜英
    • 摘要: 跟踪加工原油、渣油性质,筛选性质合适的渣油,先与硬质沥青母粒调合,只能制备出70B沥青;采用多种热固性树脂浅度化改性渣油,未能制备出70A沥青;采用粉末SBR浅度化改性渣油,成功制备出70A、50A沥青,且指标富裕量较大,并分别考察了SBR与渣油、SBR与芳烃油在不同温度、不同配比情况下的互溶效果,以指导今后工业化生产应用。
    • 李延军; 任磊; 李子锋; 申海平; 汪燮卿
    • 摘要: 采用饱和浸渍法制备了4种较高镍含量的接触剂,利用N 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H_(2)程序升温还原、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等手段开展了镍对接触剂物性影响的研究,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试验装置上考察了镍对渣油接触裂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镍对接触剂孔结构影响较小,即使接触剂上的镍质量分数达5.17%,接触剂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也变化不大;接触剂上的镍促进了重油接触裂化反应过程中干气和焦炭的生成,特别是焦炭收率增加更明显,致使生氢因子增加,提高了接触剂的脱氢性能。
    • 马中磊
    • 摘要: 炼油企业的压力非常大,一方面原材料油品质低下,另一方面国家又注重节能环保,需要生产出更加绿色更加健康的油质,在生产过程中又要尽可能的保证不会对空气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截至目前,各个国家将目光转移到质重油方面,渣油加工技术能够带动炼油企业的持续发展,提高收益,提高综合实力,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提高渣油加工技术炼油厂采用渣油加氢技术生产。本篇文章对固定床、悬浮床、浆态床三种渣油加氢工艺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并且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其中,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也运用到很多领域,沸腾床渣油加氢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技术水平的发展,悬浮床对进料性质没有规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