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卡马西平

卡马西平

卡马西平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3284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49篇、会议论文100篇、专利文献325篇;相关期刊778种,包括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民康医学、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80种,包括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2014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年会 等;卡马西平的相关文献由661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成文、高爱社、焦正等。

卡马西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49 占比:87.77%

会议论文>

论文:100 占比:2.88%

专利文献>

论文:325 占比:9.36%

总计:3474篇

卡马西平—发文趋势图

卡马西平

-研究学者

  • 李成文
  • 高爱社
  • 焦正
  • 钟明康
  • 李伟
  • 田新红
  • 肇丽梅
  • 施孝金
  • 焦海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小娜; 张兴文; 王栋
    • 摘要: 以高铁酸钾作为氧化剂对卡马西平(CBZ)进行氧化降解,分别考察了高铁酸钾投加量、CBZ初始浓度、温度和pH对高铁酸钾降解CBZ的影响,并进行了反应动力学计算.采用响应面法拟合了高铁酸钾对CBZ降解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回归方程.实验结果表明,高铁酸钾降解CBZ的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增加高铁酸钾浓度可以有效提高CBZ降解率.提高CBZ初始浓度增加了氧化降解的CBZ总量,但降低了CBZ降解率.升高温度促进CBZ降解.pH是高铁酸钾降解CBZ的关键因素,pH低于7.0时CBZ降解的初始反应速率较高,但降解率比较低;pH高于7.0时CBZ降解的初始反应速率低,但降解率比较高.高铁酸钾降解CBZ的主要反应途径为高铁酸根对烯烃双键的氧化.
    • 李雁
    • 摘要: 目的:研究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在诊疗脑炎后癫痫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炎后癫痫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卡马西平组和丙戊酸钠组各7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卡马西平组治疗总有效率94.37%与丙戊酸钠组治疗总有效率95.7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卡马西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31%明显高于丙戊酸钠组的5.63%(P0.05)。结论: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缓释片在治疗中都能起到满意效果,但是丙戊酸钠缓释片的不良反应更少,对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轻微,患者耐受力高,值得推广。
    • 史敏; 任炳楠; 吴惠珍; 刘平; 吴茵
    •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浓度的方法。方法 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以卡马西平-D10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其中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的浓度。以XBridge BEH C18为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 L/min,柱温为40°C,进样量为2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171.3→126.3(左乙拉西坦)、m/z 237.1→194.1(卡马西平)、m/z 247.1→204.1(内标)。结果 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50、0.2~20μg/mL(r分别为0.997 3、0.998 5),定量下限分别为0.5、0.2μg/mL;日内、日间RSD均不高于10.00%,日内、日间RE均在±4.00%之内,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5.60%~105.00%,平均内标校正基质因子为98.40%~110.00%,稳定性试验的RSD均不高于5.60%。采用该法测得22例患者血浆中左乙拉西坦、卡马西平的浓度分别为3.36~40.90、3.64~9.93μg/mL。结论 所建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卡马西平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灵敏、准确、稳定,可用于癫痫患者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 张树栋; 吴斌; 于海珍; 王琳; 吴兆伟; 张喆; 胡琴
    • 摘要: 目的分析卡马西平原料药的溶解度和渗透性,并比较不同来源卡马西平原料药的固有溶出速率差异,探究影响质量关键点。方法采用μDiss^(TM)型和μFlux^(TM)型光纤药物溶解渗透测试系统,测定卡马西平原料药在不同pH的溶解度和渗透速率,并预测其有效渗透性。利用固有溶出速率压片测试装置考察不同来源卡马西平原料药及卡马西平二水合物的固有溶出速率差异,通过粒度仪、电镜扫描、X射线分析粒径对固有溶出速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卡马西平为低溶解性药物,其溶解度和渗透速率不受pH影响,在pH 5.0和6.5磷酸盐缓冲液中测得有效渗透率均高于美托洛尔,为高渗透性药物。不同来源原料药的固有溶出速率存在差异,分析同粒径大小有关。此外,卡马西平二水合物的固有溶出速率略低于相同介质条件下的卡马西平,提示卡马西平易受环境湿度影响而发生晶型转变,形成二水合物,从而可能导致固有溶出速率下降。结论卡马西平为低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固有溶出速率为影响其体内吸收的主要因素,易受粒度和环境湿度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来源原料药的固有溶出速率差异,可以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 梁艳; 邱敬锦; 刘肖
    • 摘要: 目的:分析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2021年2月就诊于信宜市人民医院的60例额叶癫痫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单次发作持续时间、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对额叶癫痫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方案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其病情发作,效果显著,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有积极意义。
    • 王雷波; 刘清军
    • 摘要: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面部疼痛,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存在多种方式,这也说明每一种治疗方式都不是完美的。其具体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卡马西平是目前公认的一线用药,奥卡西平、巴氯芬、加巴喷汀等二线、三线药物也具有止疼作用,手术主要包括微血管减压术、神经节阻断术以及伽马刀治疗,综述了三叉神经痛治疗各种方式。
    • 卢艳华; 刘青松; 吕越
    • 摘要: 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以电击样短暂突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疼痛呈周期性反复发作,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1]。三叉神经痛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后者因其他病变压迫或侵犯三叉神经所致,有明确病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又称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 李玉平
    •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维生素B12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每日疼痛次数、血清学指标[β内啡肽(β-EP)、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生长因子(N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量表-74(GQOL-74)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每日疼痛次数、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VIP、NGF、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GQOL-74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维生素B12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生命质量评分,改善血清学指标水平,以及降低每日疼痛次数、VA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卡马西平治疗。
    • 王君峰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在巨野县人民医院就诊的癫痫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托吡酯常规剂量治疗,试验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小剂量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血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钙(serum calcium,SC)等水平变化,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及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ALP、SC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治疗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小剂量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确切,对骨代谢影响小,可有效改善癫痫症状,缩短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利于患儿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程佰萍; 马宏业; 刘佳; 张文琪
    • 摘要: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护理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生活质量和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疼痛科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0例为护理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耳穴贴压护理。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生活质量、中医症状评分、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分别为(0.81±0.29)分和(2.99±0.4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7±0.27)分和(3.43±0.92)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9.29±5.46)分和97.22%,均高于对照组的(61.64±6.10)分和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护理有效改善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生活质量和中医症状评分,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理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