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兰素
香兰素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4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503篇;相关期刊334种,包括国内外香化信息、广东化工、化学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广东省造纸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十届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2011中国上海第二届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洗涤用品食品添加剂专题学术论坛等;香兰素的相关文献由2288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华文、毛海舫、陈清等。
香兰素
-研究学者
- 赵华文
- 毛海舫
- 陈清
- 李建生
- 邹炳其
- 丁大康
- 刘端
- 唐凌
- 王朝阳
- 李俊平
- 杜德祥
- 周军学
- 周庆礼
- 韩伟
- 黎源
- 李良龙
- 甘建强
- 邢晨光
- 周永军
- 季卫刚
- 宋旭艳
- 李斌
- 汤建刚
- 罗诚浩
- 陈勇
- 陈朋
- 魏敏
- 付松
- 兰军
- 刘宇
- 章平毅
- 纪红兵
- 胡晓钧
- 许平
- 陈义坤
- 陈杰
- 韦勇
- 严晓娟
- 侯宝红
- 冀亚飞
- 冯民昌
- 周江
- 喻林
- 方建业
- 曾林久
- 汪洋
- 洪炜
- 王凯
- 王昌禄
- 王立志
-
-
唐宏;
王杨;
黄小容;
陈虹洁;
黄承洪
-
-
摘要:
多晶型、共晶、溶剂化物和盐等多种形式是药物的固体存在形式,多晶型的存在直接导致外观、熔点、溶解度等多种理化性质差异化。药物共晶能够在不改变药物结构的情况下调整药物包括吸湿性,溶出速率、稳定性、生物利用度,以及依从性等,达到改善治疗的最终目标。香兰素作为一种天然辅助香料,具有辅助抑菌、稳定剂、共晶形成物等作用,因其与API具有较强的氢键倾向,是共晶制备的常用共晶形成体,被广泛用于药物共晶。基于近年来对香兰素多晶型及共晶的研究进展,分别阐述了香兰素单晶多晶型、制备方法、共晶机理及药物共晶,及其应用。还强调了香兰素作为药物共晶形成物的一些实例,以说明共晶结构对活性药物成分的理化性质、机械性能、生物利用度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本文旨在归纳总结香兰素多晶型及共晶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
-
张立佳;
莫楠;
刘丽君;
高玉杰;
胡雪;
李翠枝
-
-
摘要: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对乳饮料中香兰素进行不确定度评定。通过整个测定过程建立不确定度测定模型来确定影响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并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合成和扩展,最终建立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乳饮料香兰素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结果表明,影响乳饮料中香兰素测定的主要来源为称样量、样品定容、测定浓度、测定重复性和提取回收率,其测定结果为(0.312mg/kg±0.047,K=2)。按引入的不确定度的贡献大小排序,依次为测定浓度(包括由标准品纯度、标准品称量、标准溶液的配制、校准曲线的线性拟合产生的不确定度以及仪器引入的不确定度)、提取回收率、测定重复性、样品定容、称样量,其中测定浓度中的标准溶液的配制分量引入的不确定度贡献最大。该模型的建立为检测乳饮料中香兰素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在日常的检测过程中可利用测量活动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对测量结果的符合性具有重要意义。
-
-
朱永玺;
马永钧
-
-
摘要:
在裸玻碳电极基底上先利用氨基重氮化化学反应接枝修饰谷氨酰胺,再用电聚合法制备了一种聚氨基酸/含铒杂金属氰桥配位聚合物复合修饰电极(Poly(homocystine)/Er(Ⅲ)-Fe(Ⅲ)-WO_(4)^(2-)CyHMCPs/GCE)。以此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用预电解伏安法研究了香兰素的电催化氧化反应的伏安行为,证明香兰素具有的苯甲醛基和酚羟基两个电活性位点均能通过电催化氧化而产生伏安峰,而且这两个峰电位比较相近,测定时易产生相互间干扰。但是,若采用预电解伏安法的原理,以优化的预电解电位及预电解时间参数条件下进行示差脉冲伏安法测定时,即可完全消除其吸附氧化前波的干扰。此时,测得主氧化峰电位值与pH值的变化规律完全符合2e^(-)/1H^(+)转移机理预期;香兰素的示差脉冲峰电流值与其浓度在0.5~30μmol/L区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I_(p)(μA)=-0.0535+0.2511C_(Va)(μmol/L),R^(2)=0.9984,检测限(LOD,S/N=3)为0.054μmol/L,说明此修饰电极能完全适用于电化学法定量测定香兰素含量。
-
-
陈海南;
周建峰
-
-
摘要:
评定UPLC-MS/MS法测定奶粉中香兰素、甲基香兰素、乙基香兰素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测定过程中影响测量值的不确定度因素,根据检测方法建立的不确定度数学模型,进行添加回收测试并计算分析各个标准不确定度的分量。在奶粉的香兰素、甲基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含量测定中当目标物含量为100.0μg/kg时,其结果含量分别为香兰素100.0±7.1μg/kg,甲基香兰素100.0±7.6μg/kg,乙基香兰素100.0±8.4μg/kg,k=2。研究表明,标准溶液称量稀释过程、标准工作曲线拟合、重复性测量和测量回收率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影响比较显著,在检测过程需要多加关注。
-
-
司晓晶;
邓卢辰;
徐鑫;
李丽;
宫霞
-
-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铜掺杂碳量子点(Cu-CDs)的荧光检测方法用于食品中香兰素含量的分析。方法:以抗坏血酸作为碳源,乙酸铜作为金属掺杂剂,通过一步水浴合成法制备性能稳定的Cu-CDs,通过X-射线能谱、红外、紫外、荧光等技术对制备的Cu-CDs进行形貌、元素及光学性能的表征,并研究该碳点与香兰素的猝灭作用。结果:Cu-CDs溶液中C、Cu分布均匀,表面富含氨基、羧基、羟基等官能团,说明其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香兰素对Cu-CDs有强荧光猝灭作用。当香兰素浓度在1~400μmol/L时,与其对应荧光强度的对数值与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045x+0.1934(R2=0.9917),检测限为0.33μmol/L(S/N=3),并应用于香草精样品中香兰素含量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110%。结论:Cu-CDs荧光法测定香兰素的方法成本低、专属性强且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
杨顺兴
-
-
摘要:
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市场监管总局抽检12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通告显示,宁波市郵州姜山妈咪花园母婴用品店销售的,标称澳大利亚乳品工业园有限公司AUSTRALIAN DAIRY PARK PTY LTD生产的淳璀婴儿配方奶粉(0-6月龄,1段),香兰素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
-
李福杰;
齐斌;
徐华亭;
王立梅
-
-
摘要:
采用延流法制备了香兰素(V)交联的壳聚糖/聚乙烯醇/蜗牛黏液(CS/PVA/SM)复合膜,并通过热重分析仪(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CS/SM配比对复合膜光学性能、水蒸气和氧气阻隔能力、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及生物降解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CS/PVA/SM复合膜为可降解的亲水性薄膜,当CS溶液/SM溶液体积比为5/3时,复合膜性能优良,其抗氧化活性为87.51%,其水蒸气透过率比纯CS膜降低了75.16%,不透明度降低了87.74%,拉伸强度提高了16.04%,断裂伸长率提高了28.26倍;随着SM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有所降低;CS溶液/SM溶液体积比为5/1、5/2和5/3时,复合膜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SM的添加使复合膜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和柔韧性,V的添加提高了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抗氧化能力;所制备的CS/PVA/SM复合膜在食品包装领域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
杨敏
-
-
摘要:
为探究香荚兰的生香加工工艺,采用杀青、发酵方法处理香荚兰,试验表明,传统生香加工经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杀青温度75°C,杀青时间30 s,发酵温度50°C,发酵时间48 h,此工艺条件下香荚兰中香兰素含量最高。同时用β-葡萄糖苷酶处理香荚兰,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豆荚中香兰素等4个糖苷水解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酶促生香效果明显,可促进香兰素糖甙等物质的分解,提高豆荚中香兰素的含量,缩短生香陈化时间,具有潜在的生产应用价值。
-
-
陈林林;
郑凤鸣;
范天娇;
张佳欣;
杨茜瑶
-
-
摘要:
香兰素通常包括甲基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是一种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具有香子兰气味而常作为调香剂,起到增香和固香的作用。在需要增加奶香气息的调香食品中被广泛应用,如巧克力、奶粉、冷饮、糖果等。当香兰素的含量足够高时,会引起人的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甚至能够损伤肝、肾等,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凡使用范围涵盖0~6个月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均不得添加香兰素。因此,对各种食品中的香兰素进行监测十分必要。文章综述了香兰素现有的检测方法,主要介绍了电化学法、色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光谱法等在香兰素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及优缺点,以期为开发出更灵敏、高效以及适用性更强的香兰素检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
-
管淑霞;
林新传;
都颖
-
-
摘要:
本文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香兰素、甲基香兰素、乙基香兰素和香豆素的测定》(GB 5009.284—2021)对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香兰素、甲基香兰素、乙基香兰素和香豆素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0.2~25.0μg/mL,香兰素、甲基香兰素、乙基香兰素和香豆素的峰面积均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9,加标回收率为96.1%~108.7%,RSD为1.27%~3.00%,可满足食品中香兰素、甲基香兰素、乙基香兰素和香豆素的检验要求。同时,对市售的多款食品进行4种食用香料的检测,部分检出香兰素与乙基香兰素,都在合格范围内。
-
-
-
-
姚静芳;
穆旻;
张颂培
- 《第十届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香兰素是最早合成的香料品种之一,全球香兰素年总产量近2万吨.我国香兰素产量约占全球的70-80%,其中一半以上用于出口.介绍了以天然提取物为原料的半合成工艺:丁香酚法、4-甲基愈创木酚法,以愈创木酚为原料的全合成法:亚硝化法、乙醛酸法,以及以邻苯二酚为反应原料的合成工艺、对羟基苯甲醛法、对甲酚法等合成工艺。乙醛酸法合成香兰素的开发和利用,对促进国内合成香兰素的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乙醛酸法香兰素工艺技术的推广,不但可以避免采用落后生产工艺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是我国合成香兰素的发展方向,而且随着苯酚法合成愈创木酚工艺的成熟,愈创木酚的价格有望下降,使这一工艺路线就更具优势。
-
-
吴秀珍;
李秀萍
- 《中国化工学会2012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香兰素的缩合反应液中扁桃酸、香兰素和愈创木酚.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采用紫外波长270 nm检测获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较低的检测限.该法方法的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加标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等各项参数表明,能满足生产要求.该方法简单、快速,能有效分离测定3种化合物的含量.
-
-
-
-
-
-
王朝阳;
毛海舫;
方建业;
周勇军
- 《第十届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在乙醛酸法生产香兰素过程中,愈创木酚与乙醛酸缩合产物3-甲氧基-4-羟基扁桃酸需用大量氧化铜进行氧化,氧化铜本身转化成氧化亚铜,生成的氧化亚铜与氧化铜均在反应结束后需要回收.在氧化反应结束后,体系中占比约5%(重量百分比),其粒径分布在0.1~100μM,很难用常规的固液分离方法进行高效回收.采用沉降离心-蝶片离心-膜过滤串联方法高效回收氧化亚铜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回收率达到99.9%以上,在水相中残留的铜小于5Opp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