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香豆素

香豆素

香豆素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298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4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128857篇;相关期刊435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药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第十七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暨首届安庆市化工新材料产业高峰论坛、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等;香豆素的相关文献由6747位作者贡献,包括霍方俊、阴彩霞、王涛等。

香豆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4 占比:0.85%

会议论文>

论文:5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28857 占比:99.11%

总计:130012篇

香豆素—发文趋势图

香豆素

-研究学者

  • 霍方俊
  • 阴彩霞
  • 王涛
  • 郝双红
  • 魏艳
  • 不公告发明人
  • 周成合
  • 孔令义
  • 孙捷
  • 张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生玲; 常西亮; 孔祥鹏; 成果; 王明亚
    • 摘要: 连续识别型荧光探针能在同一测试条件下连续识别两种离子,使得离子的检测更具专一性,是在普通同类型探针检测功能方面的拓展。设计合成了以7-二乙氨基香豆素为母体、咪唑-2-甲醛为识别基团的一种高选择性的席夫碱型荧光探针CI,用于连续识别Cu^(2+)和焦磷酸根离子(PPi)。探针CI对Cu^(2+)表现出了明显的“开-关”荧光淬灭响应,淬灭率为100%,而形成的配合物CI-Cu^(2+)对PPi呈现明显的“关-开”荧光增强响应。探针CI对Cu^(2+)和PPi的检出限均为0.14μmol/L,其与Cu^(2+)的配位比为1∶1,而CI-Cu^(2+)配合物与PPi以2∶1配位。在pH 5~11的范围内,探针CI和CI-Cu^(2+)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
    • 王东海; 汤建华; 杨晓媛; 于小纬
    •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麻黄-桂枝药对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盐酸甲基麻黄碱、桂皮酸、桂皮醇、桂皮醛、香豆素7种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250 mm×4.6 mm,5µm),流动相为乙腈-含0.1%NH4Cl的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盐酸甲基麻黄碱)、250 nm(桂皮酸、桂皮醇、桂皮醛、香豆素),柱温为30°C,进样量为10µL。结果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盐酸甲基麻黄碱、香豆素、桂皮醇、桂皮醛和桂皮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45.400~567.500,18.050~225.600,4.584~57.300,1.648~20.600,2.836~35.440,11.250~140.700,1.195~14.940µg/mL(r=0.9993,0.9996,0.9995,0.9997,0.9994,0.9993,0.9997,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1%,98.37%,98.14%,98.21%,98.39%,98.96%,98.19%,RSD分别为0.81%,0.77%,1.02%,1.02%,1.15%,0.72%,0.94%(n=6);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测量麻黄桂枝-药对中7种成分的含量。
    • 薛蕾; 徐新; 尹纪臣; 张杨; 王海滨
    • 摘要: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基于香豆素酰腙识别Cu^(2+)的荧光探针L,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探针L对常见金属离子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探针L在乙腈中表现出对Cu^(2+)的高选择性识别,当加入Cu^(2+)后,发射波长由568 nm蓝移至462 nm,溶液由橙色荧光变为蓝色荧光,该过程几乎不受其他金属离子干扰,质谱、Job工作曲线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表明,探针L与Cu^(2+)结合计量比为1∶1.荧光滴定结果表明,探针L对Cu^(2+)的检测限可低至6.90×10^(-8)mol·L^(-1),结合常数为1.32×10^(4)L·mol^(-1).因此,探针L在Cu^(2+)监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黄萌萌; 任红宇; 史久州; 陈继超; 池杏微; 卢雯
    • 摘要: 香豆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产物,同时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和光学活性。阴离子广泛存在于生命体和自然环境中,对人类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开发能够特异性检测某种阴离子的荧光探针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主要总结了近几年香豆素类阴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检测F^(-)、ClO^(-)、ONOO^(-)以及一些其他阴离子的香豆素类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响应机制及在环境及生物体中的应用。为进一步设计与构筑新型阴离子荧光探针奠定基础。
    • 黄玲; 刘洋; 石磊
    • 摘要: 本项工作以7-羟基香豆素荧光团为原料,构建了一种"双波长激发型"pH值荧光探针Cp H。该探针的p Ka值为6.06,其线性检测范围为4.0~7.4,而且还具有光稳定性强、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和可逆性好等优点。
    • 赵明明; 陈国良; 张树祥
    • 摘要: 香豆素类代表药物华法林作为抗凝剂在临床中一直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治疗窗口狭窄,需要经常监测服用者的血药浓度,给患者的使用带来了很大不便。作用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的新型香豆素抗凝剂的研发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香豆素类化合物作为抗凝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香豆素类抗凝剂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段珍; 吴凡; 闫启; 张吉宇
    • 摘要: 香豆素是来源于苯丙烷代谢途径中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应答逆境胁迫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香豆素生物合成途径以及所涉及的关键酶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并对香豆素目前研究的问题进行总结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香豆素生物合成及其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 金鹏飞; 李敏; 李韶勇; 尹宏权; 唐生安
    • 摘要: 为明确维药多伞阿魏(Ferula ferulaeoides)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和H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计算电子圆二色谱法(ECD)判定新化合物的绝对构型.同时运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在人源乳腺癌(MCF-7)细胞系上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从多伞阿魏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hydroxyl-4-methoxybenzoyl)-2S;-hydroxy-5,9,13-trimethyl-4(E),8(E),12-tetradecatrien-1-one (1),愈创木醇(2),1-(2,4-dihydroxyphenyl)-3,7,11-trimethyl-3-vinyl-6(E),10-dodecadiene-1-one (3),dshamirone (4),2,3-dihydro-7-hydroxy-2S;,3R;-dimethyl-2-[4,8-dimethyl-3(E),7-nonadienyl]-furo[3,2-c]coumarin (5), 3-(2-hydroxyl-4-methoxybenzoyl)-4S;,5R;-dimethyl-5-[4,8-dimethyl-3(E),7(E)-nonadien-1-yl]tetrahydro-2-furanone (6), fukanedone A (7), 2,3-dihydro-7-methoxy-2S;,3R;-dimethyl-2-[4-methyl-5-(4-methyl-2-furyl)-3(E)-pentenyl]-furo[3,2-c]coumarin (8),伞形花素(9),2,3-dihydro-7-methoxy-2S;,3S;-dimethyl-3-[4,8-dimethyl-3(E),7-nonadienyl]-furo[3,2-c]coumarin (10), 2,3-dihydro-7-methoxy-2S;,3R;-dimethyl-3-[4,8-dimethyl-3(E),7-nonadienyl]-furo[3,2-c]coumarin (11), 2,3-dihydro-7-hydroxy-2S;,3R;-dimethyl-3-[4,8-dimethyl-3(E),7-nonadienyl]-furo[3,2-c]coumarin (12), 2,3-dihydro-7-methoxy-2S;,3R;-dimethyl-2-[4,8-dimethyl-3(E),7-nonadienyl]-furo[3,2-c]coumarin (13),2,3-dihydro-7-methoxy-2R;,3R;-dimethyl-2-[4,8-dimethyl-3(E),7-nonadienyl]-furo[3,2-c]coumarin (14),ferulaeone C (15).其中,化合物1为新杂萜类化合物,化合物9是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3、4、5和15表现出潜在的抗肿瘤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5.11,12.98,18.01和12.87μmol/L.
    • 黄思思; 周芊芊; 罗婷; 谢伟全
    • 摘要: 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传统的中草药成分,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近年来,其抗肿瘤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香豆素类化合物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分裂周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抗氧化以及调控多种蛋白和酶的活性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香豆素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 杜康; 陈睿嘉; 李忠; 邵旭升
    • 摘要: 为了提高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的利用率,基于光控释放技术,将呋虫胺(dinotefuran,以下简称DIN)与香豆素类光敏保护基团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7-diethylamino coumarin,简称COU)相连,设计合成了以COU为“笼”的呋虫胺(coumarin-caged dinotefuran,简称COU-DIN)光控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及高分辨质谱表征了其化学结构,并测试了其在420 nm蓝光和太阳光照条件下的光控释放性能、在水中的稳定性及其光控释放前后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e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COU-DIN在420 nm蓝光或太阳光照射下,可快速、高效、定时、定量地释放出呋虫胺,总释放率可达90%,且在水中稳定;COU-DIN在光照前后的杀虫活性差异明显,且光照后对上述3种害虫的LC50值与对照药剂呋虫胺相当。COU-DIN为呋虫胺的可控精准施用提供了新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