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荧光猝灭

荧光猝灭

荧光猝灭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药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4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78669篇;相关期刊376种,包括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发光学报、分析测试学报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2013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等;荧光猝灭的相关文献由355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国文、董川、刘绍璞等。

荧光猝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4 占比:1.51%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78669 占比:98.42%

总计:79928篇

荧光猝灭—发文趋势图

荧光猝灭

-研究学者

  • 张国文
  • 董川
  • 刘绍璞
  • 刘永明
  • 蒋治良
  • 刘里
  • 吴世康
  • 宋功武
  • 刘忠芳
  • 孙绍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邵可满; 傅桂瑜; 陈素艳; 洪诚毅; 林郑忠; 黄志勇
    • 摘要: 孔雀石绿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三苯甲烷类化合物。孔雀石绿的常规检测方法前期处理复杂、耗时长、需要使用大型仪器等缺点导致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检测。所以研究出一种能够高效、便捷、快速的检测孔雀石绿残留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是一种多孔隙材料,具有特定的识别位点,可以对特定的目标分子进行识别和吸附。稀土配合物在618 nm处发射荧光,孔雀石绿的最大吸收波长是618 nm,二者重合产生荧光猝灭效应,由此研究出了一种稀土配合物分子印迹荧光探针来检测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的方法。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固定稀土配合物并吸附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通过在618 nm处检测其荧光猝灭程度来计算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的具体含量。采用沉淀聚合法,以隐性孔雀石绿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改性二氧化硅为核,稀土荧光配合物Eu(MAA)_(3)Phen为荧光物质,在模板∶单体∶交联剂=1∶4∶10,稀土配合物为15 mg,乙腈60 mL的条件下,制备了一种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对其进行TEM和FTIR的扫描分析验证了已经成功合成稀土配合物分子印迹,检测荧光寿命时发现在未加入孔雀石绿前荧光寿命为1094.11μs,而加入孔雀石绿后的荧光寿命为587.49μs,荧光寿命的减少说明孔雀石绿对MIPs的猝灭属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在验证MIPs的选择性和吸附性能以后,对孔雀石绿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聚合物对孔雀石绿的线性范围为0~20μmol·L^(-1),荧光猝灭系数F_(0)/F与孔雀石绿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_(0)/F=1.008c+0.344(0.1~1μmol·L^(-1),R^(2)=0.991),F_(0)/F=0.587 c+0.570(1~20μmol·L^(-1),R^(2)=0.999),检出限为0.037μmol·L^(-1)(3σ/S,n=9),将其作为荧光探针成功应用于鱼肉中孔雀石绿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5.61%~102.51%范围。说明研究出的稀土配合物分子印迹荧光探针可以便捷、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孔雀石绿的残留量。
    • 齐海燕; 黄德敏; 衣同辉; 刘立琨; 刘春彤
    • 摘要: 以生物相容性优异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子色氨酸和苏氨酸为前驱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性良好的蓝色荧光氮掺杂碳点(N-CDs)。采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其结构、组成和光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CDs尺寸均一,平均粒径为4.1 nm,具有与石墨相似的结构;表面含有羟基、羧基、氨基等官能团,亲水基团的存在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碳、氮、氧元素的含量分别为70.8%、8.4%和20.8%;该碳点具有良好的耐盐性和光稳定性,在pH值为弱酸和中性时荧光稳定,荧光量子产率高达87.09%。由于碳点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可与Fe^(3+)发生络合反应使其荧光猝灭,基于该反应建立了检测生活饮用水中Fe^(3+)的分析方法。方法在1~20μmol/L和20~50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36μmol/L。用于瓶装饮用矿泉水中Fe^(3+)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7.3%~107%,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采用HL-7702细胞进行细胞毒性研究,该碳点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成功用于HL-7702细胞体外成像,实现了细胞中Fe^(3+)的可视化。该碳点优异的光学性能使其在分析检测及细胞成像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邓彦; 阎平轩; 赵曼; 吴彤; 于旦洋; 丁茯
    • 摘要: 以苯并咪唑、溴化苄为原料合成苄基官能化氮杂环卡宾配体(Bn-NHC),基于Bn-NHC,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苄基官能化氮杂环卡宾Cu配合物[(Bn-NHC)CuBr].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粉末衍射等手段对目标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结构分析表明:目标配合物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为Pcnb,晶胞参数a=1.4224(16)nm、b=1.998(2)nm、c=1.998(2)nm、α=90°、β=90°、γ=90°、晶胞体积为5.676(11)nm^(3)、单胞中分子个数为41,Bn-NHC中4个氮原子配位一个Cu^(2+)形成四方体零维结构.对(Bn-NHC)CuBr进行了荧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2+)能使Bn-NHC的荧光性显著减弱,可应用于荧光猝灭分析.
    • 孙雪花; 强瑜; 郝都婷; 赵英婕; 赵蓉蓉
    • 摘要: 山梨酸钾属于酸性食品防腐剂,能有效地抑制霉菌、酵母菌和好氧性细菌的活性,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并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本研究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性良好的荧光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基于山梨酸钾能有效地猝灭NCQDs而构建了快速检测山梨酸钾的荧光探针.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山梨酸钾浓度在3.0×10^(-5)~1.0×10^(-4) mol/L和1.0×10^(-7)~3.0×10^(-5) mol/L范围内与NCQDs荧光猝灭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5×10^(-8) mol/L.我们已将其用于苏打水及白醋中山梨酸钾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8.25%~102.7%和98.33%~101.8%.
    • 袁仪祯; 杨云裳; 赵玉琛; 张应鹏
    • 摘要: 废水中有机化合物的快速检测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具有荧光特性的铽基金属有机凝胶MOG(Tb)。研究表明,即使存在其他有机化合物,微量的呋喃唑酮(FZD)、甲硝唑(MDZ)、2,4-二硝基甲苯(2,4-DNT)和4-硝基苯酚(4-NP)也能有效猝灭MOG(Tb)的荧光发射,证明MOG(Tb)干凝胶作为一种化学传感器可以有效检测抗生素(FZD、MDZ)和硝基芳香族化合物(2,4-DNT、4-NP)。有趣的是,青霉素钾(PCLP)却能增强MOG(Tb)的荧光。此外,还进行了MOG(Tb)干凝胶的可回收性和水稳定性试验,并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 邓政义; 夏云生
    • 摘要: 研究醋氯芬酸(AC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利用荧光法和紫外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显示,ACE对BSA的荧光猝灭源于静态和动态混合猝灭。295、305、310K温度下,ACE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6.14×10^(5)、3.25×10^(5)、1.75×10^(5) L·mol^(-1)。负值的焓(ΔH)和(ΔS)熵,说明ACE与BSA之间的作用力来源于氢键和范德华力。通过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可知,ACE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1.66 nm,推测出ACE与BSA之间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紫外光谱法结果也表明,ACE诱导BSA构象发生变化。
    • 司晓晶; 邓卢辰; 徐鑫; 李丽; 宫霞
    •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铜掺杂碳量子点(Cu-CDs)的荧光检测方法用于食品中香兰素含量的分析。方法:以抗坏血酸作为碳源,乙酸铜作为金属掺杂剂,通过一步水浴合成法制备性能稳定的Cu-CDs,通过X-射线能谱、红外、紫外、荧光等技术对制备的Cu-CDs进行形貌、元素及光学性能的表征,并研究该碳点与香兰素的猝灭作用。结果:Cu-CDs溶液中C、Cu分布均匀,表面富含氨基、羧基、羟基等官能团,说明其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香兰素对Cu-CDs有强荧光猝灭作用。当香兰素浓度在1~400μmol/L时,与其对应荧光强度的对数值与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045x+0.1934(R2=0.9917),检测限为0.33μmol/L(S/N=3),并应用于香草精样品中香兰素含量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110%。结论:Cu-CDs荧光法测定香兰素的方法成本低、专属性强且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范金波; 麻奥; 闵爽; 邢莉; 吕长鑫; 励建荣
    • 摘要: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超声处理(40 kHz/30 min和50 kHz/30 min)对绿原酸(CG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影响。通过荧光发射光谱来分析CGA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通过同步荧光光谱分析结合CGA后BSA酪氨酸(Tyr)残基与色氨酸(Trp)残基微环境的变化来确定CGA对BSA构象的影响;运用Stern-Volmer方程、Acharya方程等数学方程计算其猝灭常数、结合常数,以及结合位点数;通过焓变与熵变分析分子间作用力。利用华法林(WARF)、布洛芬(IBU)两种蛋白标记物来判断结合位点;利用紫外光谱测定BSA构象变化对比不同超声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频率53 kHz时,CGA对BSA的荧光猝灭效果最为显著,超声处理使CGA-BSA复合物的构象发生一定改变,并对CGA与BSA的结合有增强作用,而不会改变反应的作用力类型。研究结果为超声处理对蛋白质与配体结合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 刘凌飞; 孙慧娟; 崔义坤; 杨振泉; 肖丽霞; 胡钦
    • 摘要: 本工作以葡萄糖为碳源,乙二胺、浓磷酸为氮、磷杂原子供体,通过酸碱中和自放热法制备氮磷共掺杂碳量子点(N,P-CDs)。基于柠檬黄对N,P-CDs荧光的猝灭效应,构建了一种快速灵敏检测柠檬黄的荧光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N,P-CDs对柠檬黄的检测展现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特点,柠檬黄浓度在0.01-10.0μM范围内与N,P-CDs荧光猝灭效率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低至11.6 nM。最后,本工作将该方法用于食品样品中柠檬黄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6.1%~104.9%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s)低于3.3%,结果令人满意。
    • 钱敏捷; 孙慧娟; 何海林; 赵盛燕; 肖丽霞; 杨振泉; 胡钦
    • 摘要: 胭脂红(CRM)作为我国食品工业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偶氮类色素,其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建立快速、灵敏、准确的胭脂红检测方法对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该工作建立了一种基于氮硫磷氯共掺杂碳点(N,S,P,Cl-CDs)的荧光检测法用于食品中胭脂红的快速测定。以葡萄糖为碳源,乙二胺,磷酸,盐酸和硫酸作为杂原子供体,通过酸碱中和自放热法制备了蓝色荧光N,S,P,Cl-CDs。N,S,P,Cl-CDs的荧光通过静态相互作用和内滤效应(IFE)能够被CRM有效猝灭。N,S,P,Cl-CDs对胭脂红的检测展现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CRM浓度在0.01~14.0μmol/L范围内与荧光猝灭效率F0/F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低至9.38 nmol/L。该检测方法最终被用于食品基质中的胭脂红检测,回收率在97.8%~101.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s)低于3.29%,展现出高准确性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该工作所建立的荧光检测方法可实际应用于食品中胭脂红的快速检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