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铜离子

铜离子

铜离子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355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6篇、会议论文223篇、专利文献272443篇;相关期刊845种,包括广东化工、广州化工、化工新型材料等; 相关会议178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中国化学会第18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等;铜离子的相关文献由935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伟、常宝志、李东冰等。

铜离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06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223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72443 占比:99.26%

总计:274472篇

铜离子—发文趋势图

铜离子

-研究学者

  • 刘伟
  • 常宝志
  • 李东冰
  • 张有明
  • 李静
  • 林奇
  • 魏太保
  • 满蒙
  • 彭池方
  • 王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郭苏童; 郭宇; 王凌; 李雅欣; 丁育健; 高静锋; 徐海涛; 任天皓; 冯德宏
    • 摘要: 背景:铜离子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血管生成活性及成骨活性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研究和应用正日益深入.目的:总结铜离子在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研究和应用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检索200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铜,生物相容性,抗菌性,血管生成活性,成骨活性,骨组织工程",英文检索词为"copper,biocompatibility,antibacterial properties,angiogennesis,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bone tissue engineering".结果 与结论:①在骨组织领域中,铜离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血管生成活性及成骨活性;在细胞水平上,铜离子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进而影响骨的代谢;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铜离子可通过影响缺氧诱导因子1α通路、ERK1/2信号传导、整联蛋白信号传导、TLR信号传导等从而影响骨的代谢;②当前铜离子血管生成机制、成骨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③对于铜离子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研究或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等情况的发生.
    • 吕雅娟; 史欣荣; 李志英
    • 摘要: 当pH=5.2时茜素红与过量的Al^(3+)反应生成发射橙黄色荧光的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469 nm和585 nm,Cu^(2+)能够使茜素红-铝体系荧光猝灭,且荧光猝灭程度与Cu^(2+)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灵敏的“开关式”测定Cu^(2+)的方法.探究了茜素红-铝-铜体系的最佳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缓冲溶液等因素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Cu^(2+)的工作曲线为ΔF=19.7c+101.2,R^(2)=0.9995,线性为0.2~30μmol/L,检出限0.022μmol/L.该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水中微量铜的检测.
    • 林婉晴; 赵志钢; 杨帆; 刘兆丽
    • 摘要: 利用以C、H、N、O元素为主体的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制备了一种完全可燃的非磷系绿色吸附剂2,2′-(1,4-亚苯双(氮杂二基))二乙酸(PADA),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等对PADA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pH、吸附时间等因素对PADA吸附铜离子的影响及其吸附动力学和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pH对PADA的吸附能力影响显著,pH为4时达到97.5%的最高吸附率;当Cu^(2+)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吸附前pH为4、溶液体积为10 mL时,PADA在12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率为95%。
    • 姚元勇; 何来斌; 张萌; 陈仕学; 吴兰艳
    • 摘要: 为了评价生物质果胶碱化改性在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方面的吸附性能,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纯化豆腐柴叶中天然果胶,并通过碱化作用,制备新型生物质果胶吸附材料,同时对水溶液中重金属铜离子进行吸附试验,考察其吸附率和单位吸附量。然后,通过分析新型生物质果胶吸附材料组分半乳糖醛酸含量及酯化度,探讨其吸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果胶在pH 9的环境中碱化作用30 min时,可获得具有高效吸附水体中铜离子的新型生物质果胶吸附材料,其吸附率和单位吸附量分别达到89.6%(0.10 g)和105 mg/g(0.02 g)。另外,在果胶组分半乳糖醛酸含量和酯化度分析方面,果胶碱化作用未造成半乳糖醛酸分子的丢失,但可促使果胶中羧酸酯的水解,形成对应的羧酸钠盐,提升对水体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 刘衡; 于良忠; 虞泽锋; 李付平; 梁义才
    • 摘要: 本文利用失重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散射谱和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碳钢和铜合金材料在磷酸盐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当磷酸盐浓度从75 mg·L^(-1)升高到150 mg·L^(-1)和300 mg·L^(-1)时,碳钢材料的腐蚀速率降低,Q235B和20G的动电位极化曲线上出现钝化区间,但铜合金腐蚀没有得到较好的抑制。当磷酸盐溶液中的铜离子浓度大于1 mg·L^(-1)时,20#碳钢表面出现大量的铜析出,产生了局部点蚀。在磷酸盐溶液中加入铜缓蚀剂TTA,发现TTA不仅对铜材有较好的缓蚀作用,且在与磷酸盐复配条件下,还能有效提高碳钢的防腐能力。流速对20#和T2两种材料的腐蚀速率影响不大。
    • 徐恒山; 巩冠群; 张英杰; 袁飞; 张永霞
    • 摘要: 二价金属离子Cu^(2+)在很多工矿企业周围水源及土壤中存量超标,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传统的药剂及生物处理容易产生二次污染。黄腐酸由性质相似分子团簇构成,具有水溶性好、络合作用强及化学活性高的特点,对环境中Cu^(2+)分布、迁移和生物利用度可以实现高效控制与环保处理,是近年科学研究热点。现代多光谱表征分析有助于揭示黄腐酸与金属离子作用过程构效关系变化、环境效应及重金属离子迁移行为规律,对黄腐酸与Cu^(2+)络合过程特点及作用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综述了近年来黄腐酸与Cu^(2+)络合作用相关基础理论研究,通过红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及差分光谱等方法对黄腐酸与Cu^(2+)络合前后表征对比分析和学科交叉协同研究,探讨了pH、离子浓度以及黄腐酸组分构成差异等对络合过程的影响,揭示了黄腐酸与Cu^(2+)络合作用位点的结构特性及作用规律,羧基与酚羟基等含氧酸性官能团是Cu^(2+)与黄腐酸络合的主要位点,羧基型位点络合Cu^(2+)作用显著,酚羟基型位点有助于增加Cu^(2+)络合物稳定性,含氮官能团也在络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pH值的变化将改变黄腐酸活性位点对Cu^(2+)的亲和力,原因主要与活性位点上Cu^(2+)与H^(+)之间的离子交换以及黄腐酸的静电吸引力有关;不同结构特征的黄腐酸对Cu^(2+)络合效果主要体现在具有不同数量的酚羟基、羧基以及含氮官能团活性位点;溶液中共存Fe^(3+),Mg^(2+)和Al^(3+)等离子会与Cu^(2+)在黄腐酸的活性结合位点上产生显著络合竞争;同时溶液环境中K^(+)和Na^(+)等非强吸附作用离子浓度增加,使得溶液中大量正电荷离子就近进入黄腐酸的电子层而增强电荷屏蔽效应,进而也抑制Cu^(2+)与黄腐酸络合。总结并展望了黄腐酸相关学科技术理论在现代农业、生态修复及环境治理等领域科学应用共存的问题及挑战。
    • 俞凌晓; 吕汪洋; 王刚强; 陈文兴
    • 摘要: 为赋予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织物舒适和抑菌功能,采用多巴胺/聚乙烯亚胺交联共聚涂覆和铜离子配位制备具有亲水及抑菌功能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织物(UHMWPE-PDA/PEI-Cu),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UHMWPE-PDA/PEI-Cu织物的微观形貌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并评价了UHMWPE-PDA/PEI-Cu织物对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培养18 h后,UHMWPE-PDA/PEI-Cu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9%,且与未改性的样品(UHMWPE)相比,UHMWPE-PDA/PEI-Cu织物的水接触角显著减小,其舒适性得到大幅改善。
    • 刘春琦; 马天; 李钊; 代淑娟; 郭小飞; 王倩倩; 赵通林
    • 摘要: 为提升天然黏土矿物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实际应用水平,特别是针对重金属污水的治理,对天然滑石矿物进行机械力化学活化,并考察其对含铜废水的净化性能。系统探讨了行星式球磨机的磨机转速、滑石用量、处理时间、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和铜盐种类等因素对滑石沉淀铜离子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XRD、FTIR等测试手段对滑石及活化样品处理铜溶液前后残渣进行表征,来明晰滑石与铜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球磨机转速为500r/min、滑石用量为2.5 g/L、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为1 000 mg/L时,滑石对铜离子的处理量可达到271.2 mg/g,证实了机械力化学活化可以提高滑石净化含铜废水的处理能力。XRD和FTIR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力化学活化后,滑石矿物的完整结晶被破坏,呈现非晶状态,镁离子和羟基从矿物中脱出至溶液中,提高了溶液p H值,在硫酸根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使铜转化为碱式硫酸铜沉淀从而被去除。该沉淀经简单的酸浸,即可使铜溶出,可作为铜金属资源进行回收。研究表明,机械力化学活化可以切实提高天然滑石矿物的理化反应活性,实现重金属污水净化和金属二次资源回收的双重目的,促进了资源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 莫圣浩; 陈磊; 陈丽娜; 李刚; 曾旭
    • 摘要: 以硝酸铜作为催化剂,应用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制药污泥,研究该方法对COD和V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添加催化剂能有效提高湿式氧化法的处理效果,且在反应温度为260°C,搅拌转数为300 r/min,起始氧气压力为1.0 MPa,催化剂添加量为0.5 g/L,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污泥VS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0%和70%以上。由此,为实现制药污泥的减量化与稳定化提供相关参考。
    • 赵朋飞; 胡金映; 邹从虎
    • 摘要: 选取铜离子浓度为1.0×10;mol/L作为研究对象,而显色剂用量为2.00 mL,通过采用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铜离子吸附前后吸光度的变化来研究壳聚糖对铜离子的吸附效果。在吸附实验中得出:pH约为6,吸附振荡时间为1 h,在温度为25°C时,质量分数为1%,0.6 mL的壳聚糖对20 mL,1.0×10;mol/L的铜离子的吸附率达到了95%左右。同样条件下对电镀废水的铜离子去除率达到94.6%。此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可用于含铜等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