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稀土配合物

稀土配合物

稀土配合物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7篇、会议论文137篇、专利文献954100篇;相关期刊292种,包括湘南学院学报、功能材料、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87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2010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2009年中国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等;稀土配合物的相关文献由2869位作者贡献,包括沈琪、薛明强、张洪杰等。

稀土配合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7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3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54100 占比:99.90%

总计:955084篇

稀土配合物—发文趋势图

稀土配合物

-研究学者

  • 沈琪
  • 薛明强
  • 张洪杰
  • 陶栋梁
  • 崔冬梅
  • 徐怡庄
  • 李强国
  • 赵永亮
  • 刘伟生
  • 崔玉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邵可满; 傅桂瑜; 陈素艳; 洪诚毅; 林郑忠; 黄志勇
    • 摘要: 孔雀石绿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三苯甲烷类化合物。孔雀石绿的常规检测方法前期处理复杂、耗时长、需要使用大型仪器等缺点导致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检测。所以研究出一种能够高效、便捷、快速的检测孔雀石绿残留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是一种多孔隙材料,具有特定的识别位点,可以对特定的目标分子进行识别和吸附。稀土配合物在618 nm处发射荧光,孔雀石绿的最大吸收波长是618 nm,二者重合产生荧光猝灭效应,由此研究出了一种稀土配合物分子印迹荧光探针来检测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的方法。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固定稀土配合物并吸附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通过在618 nm处检测其荧光猝灭程度来计算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的具体含量。采用沉淀聚合法,以隐性孔雀石绿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改性二氧化硅为核,稀土荧光配合物Eu(MAA)_(3)Phen为荧光物质,在模板∶单体∶交联剂=1∶4∶10,稀土配合物为15 mg,乙腈60 mL的条件下,制备了一种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对其进行TEM和FTIR的扫描分析验证了已经成功合成稀土配合物分子印迹,检测荧光寿命时发现在未加入孔雀石绿前荧光寿命为1094.11μs,而加入孔雀石绿后的荧光寿命为587.49μs,荧光寿命的减少说明孔雀石绿对MIPs的猝灭属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在验证MIPs的选择性和吸附性能以后,对孔雀石绿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聚合物对孔雀石绿的线性范围为0~20μmol·L^(-1),荧光猝灭系数F_(0)/F与孔雀石绿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_(0)/F=1.008c+0.344(0.1~1μmol·L^(-1),R^(2)=0.991),F_(0)/F=0.587 c+0.570(1~20μmol·L^(-1),R^(2)=0.999),检出限为0.037μmol·L^(-1)(3σ/S,n=9),将其作为荧光探针成功应用于鱼肉中孔雀石绿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5.61%~102.51%范围。说明研究出的稀土配合物分子印迹荧光探针可以便捷、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孔雀石绿的残留量。
    • 王晓玲; 张洪武; 刘道富; 文桂林
    • 摘要: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氮氧自由基-稀土配合物[Dy(hfac)_(3)(H_(2)O)_(2)]·(NITMePy)(1,CCDC:846691,hfac=六氟乙酰丙酮,NITMePy=2-(2-吡啶基-3-甲基)-4,4,5,5-四甲基氧化咪唑啉-3氧化-1-氧基自由基),其结构和光谱性质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2.262(3)Å,b=24.251(5)Å,c=14.229(3)Å,β=91.33(3)°,V=4230.0(15)Å3,Z=4;配合物1由一个[Dy(hfac)_(3)(H_(2)O)_(2)]单元和一个NITMePy自由基单元组成;在[Dy(hfac)_(3)(H_(2)O)_(2)]单元中,Dy(Ⅲ)为八配位变形十二面体构型。
    • 周永辉; 李尧; 吴雨轩; 田晶; 徐龙权; 费旭
    • 摘要: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具有光致发光特性的自愈合水凝胶,解决了光致发光配合物在水相荧光猝灭的问题.通过分子设计,利用共价键将油溶性的含Eu稀土配合物引进水凝胶体系中,发现该配合物在水凝胶体系中稳定存在,不扩散.含Eu稀土配合物具有紫外光致发光的特性,赋予该水凝胶良好的可识别性.同时该水凝胶含有动态硼酸酯键,其快速愈合的特性使该水凝胶在受损后能短时间内修复损伤,为制备可发光水凝胶和可识别生物医用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 辛晓艳; 张雪瑾; 陈凤姣; 王瑜; 杨晨; 乔娜; 石瑛; 王文敏
    • 摘要: 使用多齿席夫碱H_(2)L(H_(2)L=(E)-N′-(3-乙氧基-2-羟基亚苄基)-3-羟基吡啶甲酰肼)为配体,与Ln(dbm)_(3)·2H_(2)O(Ln=Dy(1)、Nd(2);dbm-=1,3-dioxo-1,3-diphenylpropan-2-ide)反应,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得到了2例新的双核稀土配合物[Ln_(2)(dbm)_(2)(L)_(2)(C_(2)H_(5)OH)_(2)]。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表明:配合物1和2的结构主要由2个Ln(Ⅲ)离子、2个dbm-、2个L2-及2个C_(2)H_(5)OH组成,中心Ln(Ⅲ)离子通过2个μ_(2)-O原子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Ln_(2)O_(2)核心。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Dy离子(Ⅲ)间存在铁磁耦合作用,且1表现出显著的单分子磁体行为。
    • 张贝贝; 乔兰情; 王小艳
    • 摘要: 由于低温固相法是一种绿色的、对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创新性地采用低温固相法来合成组氨酸席夫碱镧配合物,并对其合成条件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差热分析,以证明组氨酸席夫碱与稀土金属镧形成配合物。结果表明:采用低温固相法合成了组氨酸席夫碱镧配合物,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荧光特性。
    • 周俐军; 王冬梅; 滕腾; 姚同杰
    • 摘要: 依托学科优势,将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了含稀土配合物光学树脂的制备及表征系列实验教学,同时将该成果转化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把具体的实验过程录制成短视频,根据不同稀土元素、有机配体、聚合体系、表征项目选择的排列组合,设计了基于互动视频的闯关式的虚拟仿真实验,此实验有效增加学生前沿性、设计性、综合性训练,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摘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大环共轭体系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半导体材料的理论研究”,通过在三明治型卟啉酞菁类稀土配合物单元上连接不同性质和长度功能基团,例如冠醚、烷氧基、氰基、卤素等,在Marcus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分子的重组能,电子的射入势垒,分子间电荷转移过程中交换积分和分子的集聚状态对迁移率影响。
    • 王胜; 黄瑞琴; 王绍聪; 刘峥; 唐群
    • 摘要: 以2,6-二甲基吡啶-3,5-二羧酸(H_(2)L_(1))为主配体,1,10-菲咯啉(L_(2))为辅配体,分别与五水合硝酸镝、六水合硝酸铽及六水合硝酸铕通过水热法合成[Dy_(2)(L_(1))_(3)(L_(2))_(2)]_(n)(1)、{[Tb_(2)(L_(1))_(3)(L_(2))_(2)]·5H_(2)O}_(n)(2)和{[Eu_(2)(L_(1))_(3)(L_(2))_(2)]·5H_(2)O}_(n)(3)三种配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与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3均以稀土离子为金属节点连接配体L_(1)^(2-)和L_(2),形成无限延伸的一维链状结构。
    • 唐洋洋; 李林波; 王超; 杨柳; 杨潘
    • 摘要: 稀土元素独特的4f亚层电子在一定的激发条件下具有丰富的能级跃迁,表现出优异的磁、光、电等性能,但稀土三价离子4f组态内跃迁是宇称禁戒的。将稀土离子引入某些晶格中或者结合有机配体形成稀土配合物,可提高其发光强度。稀土配合物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稳定性较差,将有机配体与无机基质连接制备高性能稀土杂化发光材料,应用潜力巨大。本文从结构组成、发光机理和合成方法等方面详细综述多种无机基质和稀土配合物杂化材料的研究现状,包括介孔二氧化硅、沸石、锂皂石、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二氧化钛等。其次,介绍稀土无机杂化材料在硅太阳能电池、LED发光材料、信息防伪加密发光传感器和生物应用等不同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对稀土无机杂化工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未来应探究稀土离子有机配体和无机基质的微观结构组成及作用机理,研究敏化性能良好有机配体的设计和组装,从而实现稀土无机杂化材料的高效利用和功能化发展,并实现工业化生产。
    • 王洪鹏; 刘安宁; 刘洪基; 王冬梅
    • 摘要: 选用铕离子作为中心离子,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作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phen)作为第二配体,二氧化硅(SiO_(2))作为携载体,利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二元配合物Eu(TTA)_(3)·H_(2)O和三元配合物Eu(TTA)_(3)·phen,利用Stöber方法合成2种SiO_(2)携载的复合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吸收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种铕配合物及相应的SiO_(2)复合物的结构、形貌、荧光性质进行表征分析;通过配合物与复合物的对比,研究SiO_(2)携载对于配合物荧光性能与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配合物携载SiO_(2)后其荧光强度提升到接近2倍,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优于二元配合物的;SiO_(2)携载后的复合物热稳定性得以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