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磁性

磁性

磁性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5279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物理学、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70篇、会议论文261篇、专利文献48259篇;相关期刊1504种,包括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88种,包括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第十一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第四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等;磁性的相关文献由4999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德才、不公告发明人、张云森等。

磁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70 占比:8.09%

会议论文>

论文:261 占比:0.49%

专利文献>

论文:48259 占比:91.42%

总计:52790篇

磁性—发文趋势图

磁性

-研究学者

  • 李德才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云森
  • 肖荣福
  • 郭一民
  • 陈峻
  • 姚杰
  • 李倩
  • 李伟
  • 曾光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丁毅; 万涛; 熊静; 唐琪; 贾洋; 王泰然; 何松松; 王健
    • 摘要: 以硅烷偶联剂改性磁性纳米粒子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为线性聚合物,采用水溶液聚合制备了磁性聚合物吸附树脂,对其结构和镉离子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以及循环再生利用性能进行了研究,FTIR初步表明磁性聚合物吸附树脂具有目标结构单元,磁性聚合物吸附树脂表面粗糙,微孔和沟壑数量较多,镉离子吸附为自发、吸热的熵增过程,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动力学可用与化学吸附相关的准二级速率方程描述,五次循环利用后磁性聚合物吸附树脂镉离子吸附容量达到第一次吸附容量的74.1%。
    • 李大为; 陶玉仑; 李硕; 邱海芳; 朱贵生
    • 摘要: 以有机酸、粉煤灰磁珠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氧化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磁性聚苯胺纳米纤维,对合成的磁性聚苯胺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振动磁强计(VSM)、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揭示了其形貌、结构、成分和磁性能,并使用磁性聚苯胺作吸附剂对铜离子溶液以及刚果红溶液进行吸附-脱附研究,发现一次吸附率均在95%以上。通过吸附动力学对吸附机理进行探究,得出聚苯胺吸附铜离子及刚果红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
    • 戴松利; 梁永超; 马家君
    • 摘要: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过渡金属元素Sc、Cr和Mn掺杂对Mg_(2)Ge晶体光、电、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c掺杂能使Mg_(2)Ge的费米能级进入导带,呈n型简并半导体;Cr和Mn掺杂能使Mg_(2)Ge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在费米能级附近产生自旋劈裂而形成净磁矩,表现为半金属磁体和稀磁半导体,体系净磁矩均来自杂质原子3d轨道电子及其诱导极化的Ge4p态和Mg_(2)p态自旋电子。与本征Mg_(2)Ge相比,掺杂体系静态介电常数增大,扩展了吸收光谱,提升了近红外光波段吸收能力。
    • 曹雷; 朱雨情; 沙鸥; 张丽; 姚佳伟; 周全; 李智凯; 陈地地
    • 摘要: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CoFe_(2)O_(4)@GO磁性复合材料,并对制备的CoFe_(2)O_(4)@GO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以及热分析等表征,研究选择染料氨基黑10B为研究对象,对影响CoFe_(2)O_(4)@GO吸附氨基黑10B染料的参数,如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吸附容量以及样品体积等进行研究,并对洗脱剂类型、用量及洗脱时间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0.05~1.0μg/mL浓度范围内,工作曲线为A=0.3329X+0.0194,R=0.9992,相对标准偏差为1.24%,最低检测限LOD为0.037μg/mL,将该法应用于含氨基黑10B废水中氨基黑10B的吸附与检测,回收率在88.0%~98.8%之间。
    • 王秋玉; 夏潇枫; 徐剑桥; 刘玥乔; 刘汉林; 宋燕西
    • 摘要: 为研究一种用于去除亚甲基蓝(MB)染料的环保、可循环利用,且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吸附材料,采用溶剂热法结合溶液共混法合成磁性β-环糊精硅胶基吸附剂(m-Fe_(2)O_(3)/β-CD/SiO_(2)),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BET法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通过吸附试验研究吸附时间、溶液pH值、MB质量浓度、温度和共存离子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Fe_(2)O_(3)/β-CD/SiO_(2)对MB的最大吸附容量为80.00 mg/g;其对MB的吸附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有很好的拟合关系,吸附过程是均匀表面的单层化学吸附;经5次吸附-解吸附循环试验后,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为初次吸附容量的71.42%;该吸附剂用于湖水中MB的吸附分离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 肖羽童; 万涛; 谢方玲; 郑燕; 何松松; 王健; 王泰然
    • 摘要: 以聚乙烯亚胺(PEI)改性磁性纳米粒子和锂皂石为物理交联剂,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为化学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制备了磁性锂皂石复合聚合物吸附树脂,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磁性锂皂石复合聚合物吸附树脂具有磁性Fe_(3)O_(4) 的特征衍射峰,锂皂石以纳米片层结构无规分布于非晶态聚合物基体,磁性纳米粒子、 γ -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PTMO)改性磁性纳米粒子及PEI改性磁性纳米粒子分散液的Tyndal效应和磁响应性均较为显著,磁性锂皂石复合聚合物吸附树脂具有较高的耐酸性能,60 min重金属离子吸附趋于平衡,90 min达到吸附平衡,Cu^(2+) 、Cd^(2+) 、Pb^(2+) 的平衡吸附量分别达到238、259和466 mg/g。
    • 刘双; 胡明斐; 李磊磊; 王文珍
    • 摘要: 在溶剂热的条件下,以2,2⁃双(羟甲基)丙酸(Hdmpa)为配体制备了3个新的二维镧系配合物[Ln_(2)(dmpa)_(4)]Cl_(2),其中Ln=Eu(1)、Tb(2)、Dy(3),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这3个配合物是同构的,它们的Ln(Ⅲ)离子通过羧基桥联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组装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镝配合物的磁性研究表明,羧基桥联的Dy(Ⅲ)⁃Dy(Ⅲ)之间存在弱的铁磁相互作用。而铕和铽配合物的荧光研究表明,它们分别展现出了Eu^(3+)的特征红光发射和Tb^(3+)的特征绿光发射。
    • Heesuk Lee
    • 摘要: 现代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即长时间“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这是不健康的。磁性锻炼设备是一种有机的解决方案,可以带来更多的运动。自从居家办公这种形式出现,坐在一个地方的时间就增加了。这将会导致龟颈综合征、肩痛、背痛和不健康的僵硬。使用这款磁性锻炼拉伸设备将对这些情况进行缓解。设计的初衷是设计锻炼设备,以提供带式锻炼和伸展的训练,同时夹在椅背上以方便使用。
    • 胡容; 陈昱坤; 秦齐刚; 唐宏; 雷野; 黄文章
    • 摘要: 目的为解决现有水体除Mn^(2+)技术条件苛刻、成本高、传统吸附剂回收利用难等问题,通过交联反应和乳化反应分别制备了磁性壳聚糖(CMS)和EDTA改性磁性壳聚糖(EDTA-CMS)两种Mn^(2+)吸附剂。方法采用SEM、FT-IY、XRD等对CMS、EDTA-CMS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CMS、EDTA-CMS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Mn^(2+)的吸附性能。结果与CMS相比,在温度为25°C、pH值为6、吸附剂用量为1 g/L、吸附时间为720 min时,EDTA-CMS对Mn^(2+)的吸附率更高;CMS、EDTA-CMS对Mn^(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化学吸附主要控制着吸附速率;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最大吸附容量分别可达95.638 mg/g、119.363 mg/g;循环吸附5次后,EDTA-CMS对Mn^(2+)的吸附率为71.47%,仍高于CMS对Mn^(2+)的初次吸附率。结论EDTA-CMS不仅对Mn^(2+)的吸附效果较好且重复利用率高,是处理含Mn^(2+)废水的潜在可回收吸附剂。
    • 王亚辉; 罗延旭; 刘耀; 田瑞
    • 摘要: 纳米流体是一种新型高效传热工质,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综述了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热物性、磁性纳米流体、复合纳米流体、纳米流体数值模拟。重点介绍了影响纳米流体热导率的因素,讨论了纳米流体导热率的提高机制、磁场作用下磁性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以及纳米流体数值模拟、复合纳米流体面临的挑战性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