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氮氧自由基

氮氧自由基

氮氧自由基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31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298074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云南化工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5全国小儿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湖北省2012纸浆造纸新技术研讨会暨湖北省造纸协会、学会2012年年会、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学术交流会等;氮氧自由基的相关文献由696位作者贡献,包括景临林、孙晓莉、马慧萍等。

氮氧自由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98074 占比:99.94%

总计:298247篇

氮氧自由基—发文趋势图

氮氧自由基

-研究学者

  • 景临林
  • 孙晓莉
  • 马慧萍
  • 许金霞
  • 刘少杰
  • 姜宗慧
  • 廖代正
  • 贾正平
  • 樊鹏程
  • 王玉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王晓玲; 张洪武; 刘道富; 文桂林
    • 摘要: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氮氧自由基-稀土配合物[Dy(hfac)_(3)(H_(2)O)_(2)]·(NITMePy)(1,CCDC:846691,hfac=六氟乙酰丙酮,NITMePy=2-(2-吡啶基-3-甲基)-4,4,5,5-四甲基氧化咪唑啉-3氧化-1-氧基自由基),其结构和光谱性质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2.262(3)Å,b=24.251(5)Å,c=14.229(3)Å,β=91.33(3)°,V=4230.0(15)Å3,Z=4;配合物1由一个[Dy(hfac)_(3)(H_(2)O)_(2)]单元和一个NITMePy自由基单元组成;在[Dy(hfac)_(3)(H_(2)O)_(2)]单元中,Dy(Ⅲ)为八配位变形十二面体构型。
    • 刘雪晨; 曾滴; 周沅逸; 王海鹏; 张玲; 王文中
    • 摘要: 利用氮化碳光催化剂催化生物质选择性转化,不仅扩展了非金属催化剂的应用领域,而且能够缓解化工产品过度依赖于化石能源的现状。2,5-二甲酰基呋喃是生产多种化工产品的关键中间体,本研究将均苯四甲酸二酐引入氮化碳骨架,并利用H_(2)O_(2)进行处理,制备了含有氮羟基的改性氮化碳光催化剂,并探究其在可见光激发下将生物质平台分子5-羟甲基糠醛通过绿色化学的方法选择性地氧化为2,5-二甲酰基呋喃的性能。结果表明:经过H_(2)O_(2)改性的催化剂,在可见光激发下可以产生氮氧自由基,使得底物分子侧链上的羟基选择性地氧化为醛基,避免了在水相光催化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多种活性氧物种引起的开环、矿化反应等副反应。特别是,当光催化剂前驱体中蜜勒胺与均苯四甲酸二酐的比例为1:2时,在400 nm LED光源激发下,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可达到96.2%。
    • 王冰冰; 郭鹏智
    • 摘要: 稳定自由基化合物由于其特有的顺磁性和自旋性,可实现对太阳能电池中激子拆分、电荷分离、电荷迁移、非辐射复合损失等载流子动力学过程的调控,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由于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的自由基种类相对较少,尤其缺乏具有普适性的能优化光伏器件性能的稳定自由基化合物,因此其在太阳能电池中应用的相关研究也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主要综述了目前已报道的稳定自由基在太阳能电池中的主要应用类型,提出了目前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对有机自由基化合物未来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 达清越; 张洁; 张朋朋; 石志群; 马慧萍; 景临林
    • 摘要: 目的:设计合成长链取代的2-(4′-羟基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烷-1-氧基-3-氧化物(HPN)衍生物,以增强HPN的抗缺氧活性。方法:以乙腈为溶剂、碳酸钾为缚酸剂,60°C反应条件下将HPN分别与6-溴己醇、6-溴己酸乙酯和6-溴己烷进行烷基化反应得到3个长链亲脂性HPN衍生物1、3和5;衍生物1在氢氧化钠甲醇/水体系下经过水解反应得到衍生物2;以二氯甲烷为溶剂,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为脱水剂,HPN与己酸进行酯化反应,得到衍生物4。采用红外光谱、电子顺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表征衍生物1~5的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衍生物的纯度,计算油水分配系数(logP值)评估衍生物的脂溶性,并通过缺氧小鼠常压密闭缺氧实验和急性减压耐受实验考察HPN及衍生物1~5的抗缺氧活性。结果:5个衍生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电子顺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分析确认,产率均在92%以上,纯度均在96%以上。衍生物1~5的logP值分别为2.78、2.00、2.04、2.88和3.10,均高于HPN(0.97);在给药剂量为0.3 mmol/kg时均能显著延长常压密闭缺氧小鼠的生存时间,并将急性减压缺氧小鼠的死亡率分别下降至60%、70%、60%、70%、40%。结论:衍生物1~5的合成方法简便,产率较高,且在剂量较小的情况下,仍然表现出类似或优于HPN的抗缺氧活性,其中衍生物5的活性最佳。
    • 郭玉琳; 单爱婷; 张利利; 张雪英
    • 摘要: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了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与卤化物XY(X=Cl,Br,I;Y=CH_(3),CF_(3),CN)间的自由基卤键的结构与性质及卤键间的协同效应.复合物TEMPO…XY中的自由基卤键为较弱的闭壳层非共价作用.当Y相同时,卤键强度按照X=Cl,Br,I的顺序依次增强;当X相同时,随着取代基CH_(3),CF_(3),CN吸电子能力的增强,卤键作用逐渐增强.卤键的结合能与卤原子σhole处的静电势值、O…X键鞍点处电子密度、能量密度值及分子间积分电荷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与双分子复合物中的卤键相比,三分子复合物NCX…TEMPO…XCN中O…X卤键作用减弱,卤键之间存在负协同效应;TEMPO…XCN…XCN复合物中O…X和N…X卤键彼此加强,具有正协同效应.
    • 张天琦; 赵茂旭; 戎梅竹
    • 摘要: 选择性催化氧化醇类化合物为相应的醛或酮是一类重要的官能团转化反应.四甲基哌啶氧化物(TEMPO)是一种含有稳定的氮氧自由基(NO·)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NO·可通过自身的强选择性,在加快醛或酮转化的同时不会过氧化成为羧酸.本文阐述了TEMPO催化体系催化醇选择性氧化反应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详述了过渡金属/TEMPO、非过渡金属/TEMPO、固载化TEMPO等体系催化醇选择性氧化反应的研究情况,并探讨了TEMPO在电催化以及光催化方面的应用.指出将高活性的TEMPO催化体系改进,在发挥其高选择性、高活性优点的同时,克服其本身价格昂贵的缺点,实现催化体系的重复利用,更符合生态、绿色理念,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 梅雪兰; 郭简妮; 杜敏杰; 杨培培; 李倩; 李宗群; 瞿安荣
    • 摘要: 以三氟乙酰丙酮(tfac)为共配体的稀土配合物分别与5-溴-2-羟基苯取代的自由基配体和5-硝基-2-羟基苯取代的自由基配体进行反应,合成3个稀土-自由基配合物[Ln2(tfac)4(NIT-5Br-2PhO)2](Ln=Gd (1),Dy(2))和[Dy2(tfac)4(NIT-5NO2-2PhO)2](3)(NIT-5Br-2PhOH=2-(2'-hydroxy-5'-bromophen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NIT-5NO2-2PhOH=2-(2'-hydroxy-5'-nitrophen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这3个化合物中的稀土离子均通过自由基配体上的羟基氧基团连接为双核的结构.配合物1的直流磁化率表征揭示了Gd(Ⅲ)离子间的反铁磁耦合对其磁行为起主要作用.
    • 杨青青; 王时雨; 薛姗姗; 何炜
    • 摘要: 人在短暂时间之内受到高剂量辐射所导致的疾病称为急性辐射综合症(Acute Radiation Syndrome, ARS).其多发于核辐射事故和较高辐射剂量的放射治疗,可造成神经和血管系统、胃肠道系统和造血系统等损伤.本文通过引入邻二酚羟基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氮氧自由基化合物,并通过细胞辐射损伤保护实验,评价了其对不同剂量辐射损伤和不同给药时机下人胚肝细胞(L-02)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辐射损伤保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两类细胞不同剂量辐射均有较好的辐射损伤保护作用,对4和2Gy中等和低剂量细胞辐射损伤保护具有更好的效果,照射组的细胞存活率比单照组提高10%~ 18%.而且所设计的咪唑类氮氧自由基照射前给药(细胞存活率提高9%~20%)的辐射损伤防护作用优于辐射后给药(细胞存活率提高1% ~6%),为其进一步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实验支持,为研究新型辐射防护药物奠基了一定的基础.
    • 巩萍萍; 郭鹏; 同军锋; 郭鹏智
    • 摘要: 选择2,5-双(三甲基锡烷基)噻吩(TSn)和双(4-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2,5-二溴对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酯(BPTPBr2)作为共聚单体,制备了含氮氧自由基的交替共轭聚合物PBPTP-T.采用核磁共振波谱、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热重分析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表征与分析.然后,制备了具有不同PBPTP-T含量(22.5%,30%和37.5%)的PBPTP-T/碳黑复合电极,并将其作为正极材料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中,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PBPTP-T含量为22.5%的电极,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8.1 mAh/g,经过15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为72.0 mAh/g,容量保持率大于80%,具有优异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表明PBPTP-T作为正极活性材料循环性能优异且稳定,具有一定的电化学应用前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