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氮化碳

氮化碳

氮化碳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292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5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56981篇;相关期刊192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工业催化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江苏省颗粒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江苏省化工环保技术2014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第12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等;氮化碳的相关文献由6301位作者贡献,包括曾光明、李华明、许晖等。

氮化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5 占比:0.62%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6981 占比:99.35%

总计:57356篇

氮化碳—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冯小童; 谷丽芬; 王乃玉; 蒲巧生; 刘光利
    • 摘要: 碳基复合型光催化剂能够有效克服传统TiO_(2)催化剂吸附能力差和可见光响应差的缺陷。设计并制备了二维微孔碳负载纳米TiO_(2)/C_(3)N_(4)三元复合型光催化剂,探究复合后催化剂物理结构和光电学性质的改进,并用于可见光催化降解对二甲苯和罗丹明B,降解率分别达96.5%和92.2%,其反应速率常数约为工业TiO_(2)催化剂(P25)的7.8倍。该三元复合型催化剂的吸附-光催化协同性能显著增强,归因于类石墨烯结构的微孔碳与光活性纳米粒子的界面效应,促进了反应过程中的光电子传导和污染物富集,同时扩展了材料的光响应范围;引入纳米级氮化碳(C_(3)N_(4))进一步与TiO_(2)在碳片层上结合形成二元半导体结构,能够加速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提高整体材料的光催化活性。
    • 陈玉菲
    • 摘要: 通过水热法将Ti_(3)C_(2)制备成米粒状,并将之负载于氮化碳表面,得到氮化碳/Ti_(3)C_(2)复合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及其Mapping元素分析发现,Ti_(3)C_(2)比较均匀地分散在氮化碳表面。并且该复合材料在可见光激发下具有良好的产氢活性(54.6μmol/h),是未改性氮化碳(18.1μmol/h)的3.01倍。此外,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稳定性。
    • 刘雪晨; 曾滴; 周沅逸; 王海鹏; 张玲; 王文中
    • 摘要: 利用氮化碳光催化剂催化生物质选择性转化,不仅扩展了非金属催化剂的应用领域,而且能够缓解化工产品过度依赖于化石能源的现状。2,5-二甲酰基呋喃是生产多种化工产品的关键中间体,本研究将均苯四甲酸二酐引入氮化碳骨架,并利用H_(2)O_(2)进行处理,制备了含有氮羟基的改性氮化碳光催化剂,并探究其在可见光激发下将生物质平台分子5-羟甲基糠醛通过绿色化学的方法选择性地氧化为2,5-二甲酰基呋喃的性能。结果表明:经过H_(2)O_(2)改性的催化剂,在可见光激发下可以产生氮氧自由基,使得底物分子侧链上的羟基选择性地氧化为醛基,避免了在水相光催化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多种活性氧物种引起的开环、矿化反应等副反应。特别是,当光催化剂前驱体中蜜勒胺与均苯四甲酸二酐的比例为1:2时,在400 nm LED光源激发下,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可达到96.2%。
    • 肖浩春; 丰义兵; 王继刚
    • 摘要: 氮化碳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高热导率、较大的禁带宽度和负的电子亲和势等优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场发射阴极材料。本文在介绍氮化碳的结构、性能以及作为场发射材料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评述了氮化碳薄膜和粉体的制备方法;从优化结构中的sp^(2)簇的数量及尺寸、调控表面形貌、元素掺杂,以及通过与其他场发射材料复合或表面修饰形成多级发射结构等方面,阐述了优化氮化碳场发射性能的方法。最后总结了氮化碳薄膜和粉体分别作为场发射阴极材料仍然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指出将来开展相关研究的重点在于继续优化其场发射性能,以及探索其内部结构、缺陷等对场发射性能的影响。
    • 郑丹丹; 李仪鑫; 毕进红; 方元行
    • 摘要: 基于前沿课题和研究基础,设计了探究微观形貌调控对氮化碳(g-CN)光催化性能影响的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该实验涉及纳米片、纳米棒和纳米球形貌的g-CN材料制备,光催化降解甲基蓝染料性能测试的基本实验操作,以及利用XRD、FT-IR、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表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并使用Origin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等。涵盖了半导体理论、光化学与催化反应以及材料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和微观结构分析等学科知识点。实验结果表明,g-CN纳米球的光降解性能最优,其对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94.5%。
    • 程婷; 陈晨; 张晓; 吴殿一; 彭明慧; 张文媛; 李龙
    • 摘要: 制备漂珠@氮化碳(P@C_(3)N_(4))光催化复合材料,通过利用XRD、SEM、XPS和UV-dis对材料的晶型、形貌和光响应进行表征,考察P@C_(3)N_(4)作为催化剂在可见光下降解亚甲基蓝(MB)与四环素的效果及动力学,对复合材料的重复使用性及降解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C_(3)N_(4)被成功负载在粉煤灰漂珠颗粒上,P@C_(3)N_(4)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吸收性能。光照条件下,P@C_(3)N_(4)复合材料可有效提高MB与四环素的降解效果,一级动力学模型可描述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过程。P@C_(3)N_(4)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空穴和羟基自由基很可能是P@C_(3)N_(4)复合材料在光催化作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基团。
    • 陈烽; 张成花; 金培岳; 赵才贤
    • 摘要: 采用原位光沉积-煅烧法制得了Z型α-Fe_(2)O_(3)/g-C_(3)N_(4)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分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电化学测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可见光下光解水产氢活性。结果表明:当α-Fe_(2)O_(3)的负载量为2.9%时,α-Fe_(2)O_(3)/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具有最优的产氢催化活性,产氢速率高达1841.9μmol·g^(-1)·h^(-1),约为g-C_(3)N_(4)的3.3倍。光催化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3方面:(1)高温煅烧过程中α-Fe_(2)O_(3)的形成,有效促进了氮化碳片层的热剥离,增大了比表面积,从而为光催化反应提供了更多反应活性位;(2)超细α-Fe_(2)O_(3)颗粒(5~8 nm)高度均匀地分散在g-C_(3)N_(4)表面,并且与其紧密结合,形成了高质量的Z型异质结;(3)Z型异质结不仅有效抑制地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同时极大地保留了g-C_(3)N_(4)导带电子的强还原性和α-Fe_(2)O_(3)价带空穴的强氧化性。
    • 肖柯; 李伟超; 周烈兴; 解林坤; 柴希娟
    • 摘要: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因制备成本低、无毒无害、物化性能稳定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不同前驱体制得的g-C_(3)N_(4)的产率和光催化活性也不同。分别以尿素、二氰胺、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采用热剥离法制备了氮化碳2D纳米片。系统考察了不同前驱体及热剥离温度对氮化碳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尿素为前驱体不经热剥离可以直接制得光催化性能优异的g-C_(3)N_(4)2D纳米片,其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最高,为60%,但其产率极低,约2%~3%。以二氰胺和三聚氰胺为前驱体制得的氮化碳再经热剥离处理可得到结构疏松、光催化性能优异的2D g-C_(3)N_(4)纳米薄片,其产率可分别高达32.5%和36.8%。其中,以双氰胺为前驱体在580°C处理4 h后制得的2D纳米薄片g-C_(3)N_(4)光催化活性最优,其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率可达91.1%,较未剥离样品提高了40%。经4次循环使用后,其降解率仍可保持在90%,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实用性。
    • 杨春; 吕旭初; 张跃华
    • 摘要: 采用逐步静电自组装及冰晶模板法制备了负载有金-钯双金属纳米颗粒(Au-Pd NPs)的Au-Pd/H-C_(3)N_(4)/Ti_(3)C_(2)T_(x)复合材料,并用于对核黄素(Rf)和槲皮素(Qu)的定量同步电化学检测研究。结果表明,Au-Pd NPs的引入进一步改善了材料的导电性和电催化活性,加快了H-C_(3)N_(4)与Ti_(3)C_(2)T_(x)之间的电子转移并提供了部分活性位点,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该复合材料对Rf和Qu具有良好的电化学传感性能,实现了对Rf和Qu的单独电化学检测。结合不同浓度比条件下Rf和Qu的电流响应矩阵模型及对应拟合方程,表明该复合材料能够实现对Rf和Qu的同步定量电化学检测,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Rf和Qu的检测限能够达到5.62 nM(Rf)和20.1 nM(Qu)。
    • 邸佳琦; 张帅正; 张占辉
    • 摘要: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是一种由C,N组成的具有固态石墨结构的新型非金属半导体材料,由于其较高的化学稳定性、独特的电子性能和光学性能,在生物传感、光催化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按反应类型总结了C_(3)N_(4)负载铜作为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所涉及的反应主要有氧化、还原、偶联和环化反应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