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血清白蛋白

人血清白蛋白

人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药学、生物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9篇、会议论文60篇、专利文献118576篇;相关期刊267种,包括中国药学杂志、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分析测试学报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物理化学学报》创刊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四届编委会会议、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等;人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文献由2599位作者贡献,包括金坚、于在林、富岩等。

人血清白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9 占比:0.56%

会议论文>

论文:6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18576 占比:99.39%

总计:119305篇

人血清白蛋白—发文趋势图

人血清白蛋白

-研究学者

  • 金坚
  • 于在林
  • 富岩
  • 梁宏
  • 杨峰
  • 张国文
  • 张莲芬
  • 何丽君
  • 霍彩霞
  • 宋玉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丽娟
    • 摘要: 通过光谱法研究了三种磺化酞菁(α位四磺化酞菁、β位四磺化酞菁和α位单取代磺化酞菁)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HSA对α位四磺化酞菁的存在状态(单体、聚集体)影响显著,而对β位四磺化酞菁和α位单取代磺化酞菁的存在状态没有明显影响。磺化酞菁与HSA均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且四磺化酞菁与HSA的结合作用较α位单取代磺化酞菁强。通过温育交换法,制备出α位四磺化酞菁ZnPcE4和HSA的非共价复合物,复合物中两者的摩尔比约为1∶1。吸收光谱表明,复合物的Q带最大吸收波长从692 nm红移至695 nm,展现出比相应的游离磺化酞菁更明显的单体特征吸收峰。光动力抗癌活性测试表明,复合物ZnPcE4-HSA的光动力抗癌活性强于相应的游离磺化酞菁,该类复合物有望发展为靶向型的抗癌光敏剂。
    • 岑建芳; 王慧晓; 周志强; 杨立云
    • 摘要: 氯喹(Chloroquine,CQ)是一种经典的自噬抑制剂,通过抑制溶酶体活性来抑制细胞自噬。该文利用多种光谱法,探究氯喹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Q能通过静态猝灭模式有效猝灭HSA的内源荧光。通过获取作用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可得到两者结合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且为自发反应。同时,CQ会造成HSA的色氨酸残基周围亲水性增大,并引起HSA二级结构的变化。
    • 刘浩; 樊世萌; 欧阳敬禹; 尤祥宇; 苏江涛; 李玲玲; 肖红卫
    • 摘要: 通过使用荧光光谱、分光光度法以及等温滴定量热法等方法,研究了人血清白蛋白(HSA)与雷公藤红素的结合方式,采用分子对接的方式分析相互作用模式。荧光光谱结果可知,雷公藤红素与HSA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并且雷公藤红素猝灭HSA内源荧光的机制为静态猝灭,同时两者的结合过程主要受温度影响。在两者的结合过程中,会导致HSA的构象与微环境发生微小的改变。结合分子对接结果可知,两者的结合过程可能主要是通过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等弱相互作用进行结合。为雷公藤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及传递提供了理论支持,对深入理解雷公藤红素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 亓文霞; 王胜兰; 杨桁; 孙钰迪; 王云腾; 徐美琳; 张静
    • 摘要: 目的以全反式维甲酸(RA)修饰白蛋白为载体构建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给药系统,探讨其对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效果。方法将R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共价结合,构建载体材料HSA-RA,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其结构进行确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RA偶联度;自组装法制备负载抗肿瘤药物紫杉醇(PTX)的载药纳米粒PTX@HSA-RA,纳米粒度仪检测其粒径分布和表面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其形貌;HPLC法研究其药物负载和释放行为;以HepG2细胞为模型,MTT法考察PTX@HSA-RA的体外细胞毒性,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其体外细胞摄取情况;利用HepG2细胞构建3D细胞模型(MTCSs),考察PTX@HSA-RA对其体外生长抑制作用。结果PTX@HSA-RA呈规整的球形,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HSA与RA投料摩尔比为1∶20时制备得到的PTX@HSA-RA平均粒径为(155.2±2.9)nm,表面Zeta电位为(-20.9±1.0)mV,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pH值敏感性药物缓释效果。PTX@HSA-RA可被HepG2细胞快速、持续摄取,且表现出较游离PTX更强的HepG2细胞体外增殖抑制效果和HepG2-MTCSs生长抑制作用。结论PTX@HSA-RA可实现对PTX的有效负载和胞内递送并改善其体外抗肿瘤效果,有望成为肝癌治疗的新型给药系统。
    • 周家羽; 周光明; 陈蓉; 罗丹
    • 摘要: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以金纳米颗粒(AuNPs)作为增强基底,归属正壬酸香草酰胺分子(OC)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特征峰,确定了其在基底表面的吸附方式。通过对比与人血清白蛋白(HSA)识别前后OC分子SERS光谱的变化情况,推测OC分子通过甲氧基与HSA进行结合,在AuNPs基底上的吸附方式也由垂直吸附转为倾斜吸附。热力学结果显示,氢键、疏水作用力以及范德华力是OC-HSA复合物稳定性的主要推动力。荧光光谱结果揭示,OC分子主要作用于色氨酸残基附近的亚结构域IIA疏水空腔内部,从而使HSA的构象发生变化,导致色氨酸残基周围疏水性升高。这些信息不仅可为研究药物与血浆或血清白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提供参考,还为了解人体中药物的代谢提供了指导。
    • 王靖蕊; 彭佳敏; 代成; 李雁; 解新安
    • 摘要: 目的:研究半乳甘露聚糖对人血清白蛋白(HSA)光谱特性的影响及它们相互作用的机理。方法:本文利用光谱法判断半乳甘露聚糖和HSA的猝灭方式、结合位点数、结合作用力类型以及二级结构的变化,采用分子对接模拟技术得到结合作用力类型和长度,进一步研究半乳甘露聚糖和HSA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在半乳甘露聚糖的作用下,HSA内源荧光被有规律的猝灭,猝灭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机制为静态猝灭,结合位点数约为1,并且HSA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减少了7.7%。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半乳甘露聚糖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在HSA的亚结构域IIB中相互作用。结论:半乳甘露聚糖与HSA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并且结合是自发进行的。
    • 刘媛媛; 张雅鑫; 冀召帅; 毛乾泰; 艾超
    • 摘要: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人血清白蛋白(HSA)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使用HSA的住院患者1 257例,统计基本信息、科室、出入院诊断、用法用量及使用前血清白蛋白指标等信息,以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UHC)《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简称《UHC指南》)和《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简称《国内指南》)为依据对HSA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与评价。结果共使用HSA 11 122支,HAS使用科室主要分布在肝胆胰外科(47.09%)和重症医学科(31.51%)。1 257例患者中,HSA主要适应证有低蛋白血症(44.23%)和大手术期间白蛋白补充(15.04%);符合《国内指南》适应证的占63.64%,符合《UHC指南》适应证的占21.56%;使用HSA前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25 g/L的占11.22%,在25~40 g/L范围内的占86.15%。结论该院HSA的临床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和使用误区,医院应加强管控不合理应用的原因,促进其合理使用,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张舒茜; 赵红; 谢雯
    • 摘要: 人血清白蛋白是人体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参与调节多种机体功能。晚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循环中“有效白蛋白”水平降低。因白蛋白具有渗透性和非渗透性方面的生理功能,白蛋白溶液被应用到肝病的各种并发症的治疗中。目前人白蛋白溶液已被推荐用于大量穿刺放液术、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治疗。此外,研究表明白蛋白治疗可能对肝硬化合并高容量低钠血症、非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感染、脓毒症和肝性脑病的患者有潜在的益处。白蛋白在止血、肝硬化性心肌病、白蛋白透析的潜在应用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去验证。长期应用白蛋白可减少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多个临床试验均提出,不同肝病及肝硬化阶段中白蛋白治疗的剂量、频率和疗程尚需探讨。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肝硬化患者白蛋白的应用。
    • 胡尚玖; 王莹; 张国宁; 朱梅; 王明华; 王菊仙
    • 摘要: 目的制备人血清白蛋白(HSA)与美登素衍生物mertansine(DM1)的偶联物,评价其体外抗胰腺癌细胞活性。方法以安丝菌素为原料经还原、酯化等反应制得美登素衍生物DM1,以N-羟基琥珀酰亚胺与马来酸酐为原料反应制得连接子SMCC,通过连接子SMCC将DM1与人血清白蛋白偶联制得偶联物HSA-DM1,采用HPLC、MALDI-TOF对其进行表征并计算平均偶联比。采用CCK-8法测定偶联物对MIA PaCa-2、PANC-1和BxPC-3三种胰腺癌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法测定其对MIAPaCa-2和PANC-1细胞的促凋亡能力。结果成功制备偶联物HSA-DM1,其平均偶联比为3.32,对MIAPaCa-2、PANC-1和Bx PC-3三种细胞系的IC50值分别为(48.2±6.5)、(55.0±4.7)、(84.0±11.8)nmol/L,同时其对MIA PaCa-2和PANC-1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呈剂量依赖。结论偶联物HSA-DM1具有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的活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杨宇航; 丁鑫末; 崔玉; 段任静; 杨洋; 戴捷
    • 摘要: 苯甲醛苯甲酰腙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农药应用价值,但也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借助荧光光谱技术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邻硝基苯甲醛2,4-二氯苯甲酰腙(NCH)与人血清白蛋白(HAS)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与结合方式,以期为新型农药的开发提供参考。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NCH可使HSA发生荧光猝灭,且其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相关热力学参数ΔS>0,ΔH<0,说明NCH与HSA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但氢键和范德华作用力也不可忽视。位点竞争实验和分子模拟结果表明:NCH与HSA的结合部位为HSA的SiteⅠ部位。同步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NCH使HSA酪氨酸微环境发生变化,说明NCH改变了HSA的构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