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半乳甘露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1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9688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中国野生植物资源、中国真菌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2012年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交流大会等;半乳甘露聚糖的相关文献由1029位作者贡献,包括蒋建新、刘燕静、张伟等。

半乳甘露聚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7 占比:1.24%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9688 占比:98.69%

总计:19950篇

半乳甘露聚糖—发文趋势图

半乳甘露聚糖

-研究学者

  • 蒋建新
  • 刘燕静
  • 张伟
  • 张卫明
  • 曹毅
  • 武建
  • 朱莉伟
  • 杨永利
  • 勇强
  • 袁江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俊垒; 边红芝; 胡建平
    • 摘要: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病人血清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表达水平及与半乳甘露聚糖(GM)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COPD病人136例,根据其是否合并IPA分为COPD合并IPA组47例,COPD未合并IPA组8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VCAM-1、E-Selectin水平及GM抗原。采用Pearson法分析COPD合并IPA病人血清IL-6、VCAM-1、E-Selectin表达水平与GM值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PD合并IPA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IL-6、VCAM-1、E-Selectin水平及GM值对COPD合并IPA的诊断价值。结果COPD合并IPA组病人血清IL-6[(59.57±16.43)ng/L比(6.31±2.05)ng/L]、VCAM-1[(716.93±232.09)μg/L比(364.28±156.41)μg/L]、E-Selectin表达水平[(76.52±24.05)μg/L比(41.34±15.36)μg/L]及GM值[(0.92±0.19)比(0.37±0.15)]均明显高于COPD未合并IPA组(P<0.05)。COPD合并IPA病人血清IL-6、VCAM-1、E-Selectin表达水平与GM值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IL-6、VCAM-1、E-Selectin、GM值高水平均是COPD合并IP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E-Selectin表达水平对COPD合并IPA发生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为最高。结论COPD合并IPA病人血清IL-6、VCAM-1、E-Select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GM值均呈正相关,可能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COPD合并IPA发生。
    • 王靖蕊; 彭佳敏; 代成; 李雁; 解新安
    • 摘要: 目的:研究半乳甘露聚糖对人血清白蛋白(HSA)光谱特性的影响及它们相互作用的机理。方法:本文利用光谱法判断半乳甘露聚糖和HSA的猝灭方式、结合位点数、结合作用力类型以及二级结构的变化,采用分子对接模拟技术得到结合作用力类型和长度,进一步研究半乳甘露聚糖和HSA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在半乳甘露聚糖的作用下,HSA内源荧光被有规律的猝灭,猝灭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机制为静态猝灭,结合位点数约为1,并且HSA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减少了7.7%。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半乳甘露聚糖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在HSA的亚结构域IIB中相互作用。结论:半乳甘露聚糖与HSA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并且结合是自发进行的。
    • 黄宛虹; 磨立达; 罗晓璐; 林英辉; 刘泽端; 陈松林
    • 摘要: 目的动态分析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患者治疗前后半乳甘露聚糖(GM)和(1,3)-β-D-葡聚糖(BG)水平变化。方法选取确诊或临床诊断的IPA患者63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进行外周血GM、BG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根据是否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分为HIV组(40例)和非HIV组(23例);根据不同CD4^(+)T细胞水平分为A组(CD4^(+)T细胞500个/μL)。比较各组BG、GM、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差异。结果63例IPA患者治疗3个月GM、BG均低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P<0.05)。HIV组治疗3个月GM、BG均低于治疗前(P<0.05),非HIV组治疗3个月GM低于治疗前(P<0.05)。不同CD4^(+)T细胞水平组中,A组、B组治疗3个月GM水平与治疗前、治疗1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GM低于B组同一治疗期(P<0.05)。结论IPA患者抗真菌治疗后,GM和BG 2项指标联合检测在IPA的诊断及疗效监测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黄宛虹; 磨立达; 罗晓璐; 陈松林; 刘泽端
    • 摘要: 目的构建不同免疫状态下肺烟曲霉菌感染的大鼠模型,研究免疫缺陷严重程度与肺烟曲霉菌感染的关系。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及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建立不同免疫状态的大鼠模型,经鼻滴1×107CFU/mL烟曲霉菌标准菌株孢子悬液引起肺烟曲霉菌感染,并于感染1、3、5、7、9 d分别随机处死每组1/5大鼠,收集大鼠血液标本,动态观察半乳甘露聚糖(GM)、(1,3)-β-D-葡聚糖(BG)、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CD4^(+)T细胞水平变化,同时取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组织检查和真菌培养。150只大鼠均分为6组,组1为正常对照组,组2为低剂量免疫抑制组,组3为高剂量免疫抑制组,组4为正常状态感染组,组5为低剂量免疫抑制感染组,组6为高剂量免疫抑制感染组。结果与组1比较,组4在感染1~5 d时WBC明显升高,组6则在感染1~7 d WBC明显降低,但在感染9 d时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6肺组织呈重度水肿、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等表现,较组4病变程度明显加重。病变程度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在肺烟曲霉菌感染中,GM水平先于BG水平明显升高,不同免疫状态下GM水平不一,正常及免疫力轻度受损者,GM水平出现一过性增高,肺组织轻度受损,重度免疫抑制者GM水平持续升高,肺组织损伤明显加重,即不同免疫状态可影响肺烟曲霉菌感染的发展和转归。
    • 卞筱嘉; 李睿; 贾鑫; 程永强
    • 摘要: 半乳甘露聚糖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增稠性及交联性,但存在分散过程长、溶解度低等缺点,对其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以优化理化性质和提高产品性能是当前研究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羧甲基改性得到的阴离子型衍生物,在溶解速度、水溶性、透明度等方面都有较为明显地改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半乳甘露聚糖的成分、结构,以及其在工业生产中存在的缺陷,阐述了改性研究的必要性和羧甲基改性的优势;然后总结了羧甲基半乳甘露聚糖的改性方法、表征情况和应用现状,重点概述了改性后的结构及流变学特性以及其作为缓释载体在医药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羧甲基半乳甘露聚糖研究现状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扩大我国半乳甘露聚糖资源的应用领域及深度提供参考。
    • 毕圣君; 宋先亮
    • 摘要: 以丁烷四羧酸制得的酯化半乳甘露聚糖(EGM)为纸张增强剂,Sb_(2)O_(3)和Mg(OH)_(2)为阻燃剂,研究其复配方式对阻燃纸物理性能和阻燃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EGM能提高阻燃纸的抗张指数、耐破指数、耐折度,控制Sb_(2)O_(3)用量为15%,当添加1.5%EGM和15%Mg(OH)_(2)时,阻燃纸的抗张指数达到56.2 N·m/g,耐破指数达到了3.37 kPa·m^(2)/g,耐折度达46次,相比未添加EGM的阻燃纸分别增加了14.7%、12.0%和119.0%。当Sb_(2)O_(3)用量为15%、Mg(OH)_(2)为25%时,纸张的阻燃效果达到最佳,阻燃纸的炭化长度为16.8 mm,续燃时间为0.43 s,灼燃时间为25.96 s。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表明:Mg(OH)_(2)和Sb_(2)O_(3)成功附着在纸张纤维中,且EGM的添加增强了Mg(OH)_(2)和Sb_(2)O_(3)在纸张表面的留着率,增强了纸张纤维之间的黏合力。TGA分析表明:添加Sb_(2)O_(3)与Mg(OH)_(2)使纸张的初始分解温度提高,在600°C的残炭量由对照样的0.34%提高到了15%。
    • 丁静; 魏希强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诊断阈值的肺泡灌洗液(broncho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试验和血清GM试验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淮北市人民医院122例COPD患者,根据EORTC/MSG诊断标准,将确诊、临床诊断、拟诊IPA患者39例纳入IPA组,非IPA组83例。取外周静脉血和BALF进行GM试验,血清GM值≥0.5为阳性,BALF阈值选取0.5、0.8、1.0,分别计算其诊断IPA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结果IPA组与非IPA组血清、BALF的GM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PA组BALF的GM值高于血清G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M试验敏感度66.67%,约登指数0.57,BALF阈值取0.5、0.8、1.0的敏感度分别为94.87%、84.62%、64.10%,BALF0.5、0.8、1.0阈值的约登指数均高于血清GM,其中0.8阈值的约登指数最高,为0.82。结论对于COPD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诊断,肺泡灌洗液GM试验较血清GM试验具有更高的敏感度,BALF-GM试验诊断阈值选择0.8比1.0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 周景坤; 杨彩虹; 冯涛; 崔华英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GM)对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128例。根据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其中包括确诊病例12例,临床诊断病例29例),对照组82例。抗曲霉菌药物治疗前分别检测两组血清GM和BALF-GM,绘制两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在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曲霉菌病中的诊断价值,使用ROC曲线确定血清和BALF-GM的截断值。结果血清GM和BALF-GM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65μg/L(ROC曲线下面积AUROC 0.856,敏感度65.4%,特异度88.5%),和0.93μg/L(AUROC 0.929;敏感度80.4%,特异度95.0%)。当截断值为1.50μg/L时,血清GM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曲霉菌病的敏感度为11.5%,特异度为100%。在截断值2.0μg/L时,BALF-GM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曲霉菌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9.2%和100%。结论BALF-GM在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曲霉菌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血清GM,BALF-GM检测,可以协助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曲霉菌。
    • 于颖; 任昕淼; 付晓丹; 肖梦诗; 程佳莹; 朱常亮; 牟海津
    • 摘要: 半乳甘露聚糖具有改善肠道微生物及代谢性疾病的作用,但其低分子量产品在提高肠道中双歧杆菌的丰度和改善肥胖方面的机制尚不清晰。通过酶解瓜尔豆胶获得低分子量(2 kDa~10 kDa)的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o-polysaccharide,GMPS),单糖组成为甘露糖(M)和半乳糖(G)(M∶G=1.75∶1,摩尔比)。建立体外模拟肠道发酵模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GMPS对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结构的影响;通过16S rDNA鉴定及BOX-聚合酶链式反应(BOX-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型,从粪便样品中挖掘潜在靶点菌株。结果表明,GMPS的干预促进了粪便样品中菌群产生乙酸和丙酸等短链脂肪酸的水平,改变了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显著提高了产乳酸的肠球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丰度,使假长双歧杆菌成为优势菌株,同时降低了梭菌属、气单胞菌属等条件致病菌的丰度(p<0.05);并从粪便样品中筛选出5株假长双歧杆菌,证明假长双歧杆菌是对GMPS高度响应的特征性菌株。揭示了GMPS对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挖掘了作为GMPS潜在靶点的假长双歧杆菌菌株,为GMPS和假长双歧杆菌作为新型益生元和益生菌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 黄娟; 张华根; 温雅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1,3-β-D葡聚糖(G)试验及真菌培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及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有急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2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入院后均行GM、G试验,以真菌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M、G试验及二者联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及效能。结果2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真菌培养确诊急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168例,确诊率为60.87%。GM试验检查确诊146例,检查准确度为84.06%;G试验检查确诊156例,检查准确度为89.86%;GM联合G试验检查确诊164例,检查准确度为95.65%;GM联合G试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中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试验(均P<0.05)。结论GM、G试验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能获得较高检出率,且二者联合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较高,能指导临床诊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