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原胶

黄原胶

黄原胶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7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8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493篇;相关期刊408种,包括企业科技与发展、安徽农业科学、发酵科技通讯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2016年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 、第二届糖业科技与发展高峰论坛、2013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等;黄原胶的相关文献由3007位作者贡献,包括凌沛学、杜鹏、李树标等。

黄原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8 占比:63.57%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3.72%

专利文献>

论文:493 占比:32.71%

总计:1507篇

黄原胶—发文趋势图

黄原胶

-研究学者

  • 凌沛学
  • 杜鹏
  • 李树标
  • 李仲谨
  • 詹晓北
  • 卢拥军
  • 司书锋
  • 张丽萍
  • 王伟
  • 陈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尚平
    • 摘要: 将0.2%和0.4%的黄原胶添加到米糠蛋白制备的水包油乳状液中,研究不同pH对水包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测定了ζ-电位、粒径、黏度、分层指数以及过氧化物的含量。结果表明,0.4%黄原胶制备的乳状液稳定性显著高于0.2%黄原胶制备的乳状液。乳状液的pH在等电点附近时粒径最大、负电荷最少。pH 5.0时,乳状液发生了广泛的液滴絮凝使其具有最大的分层指数,并且生成的过氧化物含量最多。在pH高于5.0时,乳化液滴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增加,使乳状液带更多的负电荷,乳状液的稳定性更好。
    • 刘冉; 曾庆华; 梁明; 王雷; 程霜
    • 摘要: 以黄原胶(XG)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为试验原料,通过超声波预处理和葡萄糖酸内酯诱导的方式制备XG-SPI复合凝胶,采用流变测试和扫描电镜等方式研究不同浓度XG对SPI凝胶粘弹性能、自修复能力、热稳定性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PI凝胶是典型的粘弹材料,具有较强的频率依赖性。随着XG浓度(1%~5%)的增加,复合凝胶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随之增加,损耗因子随之减小,凝胶强度不断增强。XG的添加影响了SPI凝胶的自修复能力,虽延长了修复时间,但可以提高恢复率。SPI单一凝胶经加热(25~100°C)后结构破坏严重,发生了凝胶-溶胶状态的转变,而XG-SPI复合凝胶热稳定性明显提高。SPI单一凝胶和XGSPI复合凝胶在电镜下未观察到微观结构上的显著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具有改良质地的新型大豆分离蛋白凝胶产品提供重要信息。
    • 陈永利; 王雷; 李沅; 谭凤芝; 孙岩峰
    • 摘要: 以酶解木质素与黄原胶为前驱体,棉纤维为骨架,经悬浮分散、冷冻干燥、限氧炭化、疏水改性制备木质素基炭气凝胶,并对木质素基炭气凝胶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测试了木质素基炭气凝胶对常用有机溶剂及油品的吸附性能。在木质素、棉纤维、黄原胶质量比为10∶4∶4,体系固含量为2%,NaOH浓度为0.025 mol/L,炭化温度为600°C条件下,经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疏水改性后,木质素基炭气凝胶对油水混合体系中的油性物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对常用油品和有机试剂的吸附倍率为24~57 g/g。采用水蒸气蒸馏回收吸附的油品,木质素基炭气凝胶循环使用7次后对CCl_(4)的吸附倍率为原始吸附倍率的90%,表明木质素基炭气凝胶对吸附低沸点有机物时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效果。
    • 姜宗伯; 徐军; 石芬; 梁秋杨; 陈星; 白新鹏
    • 摘要: 本实验采用乳液模板法制备了不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黄原胶(XG)浓度的初榨椰子油凝胶,对所得乳状液和油凝胶进行了粒径分析、微观结构观察、流变测定、油损失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探讨HPMC和XG浓度对初榨椰子油凝胶形成和物理性能的影响。微观结构和粒径分析结果表明:高浓度HPMC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获得油滴粒径较小的稳定乳液;XG浓度变化对油滴粒径的影响不显著。流变学结果表明:随着HPMC或XG浓度的增加,乳状液和油凝胶的机械强度也得到提高,所有油凝胶都表现出对时间的依赖性和结构的回复性。油损失结果表明:HPMC浓度的增加对油凝胶损失的影响尤为明显,变化幅度从19.6%降低为3.6%;XG浓度的增加也使油损失从9.62%降低为4.4%。但HPMC和XG浓度的变化对油凝胶的XRD图谱影响不明显。本实验为初榨椰子油凝胶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 金小琳
    • 摘要: 黄原胶是一种高分子的微生物胞外多糖,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质,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可持续发展材料。为了提高黄原胶的物理化学性质,人们对黄原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性。本文综合讲述了对黄原胶的不同改性方法及近年来黄原胶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 房平; 刘康; 张汉沛
    • 摘要: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原料,氧化石墨烯(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添加剂,黄原胶(XG)作为凝胶浴,通过非溶剂相转化(NIPS)法制备改性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接触角等表征手段,探究了组合添加剂对PVDF膜结构和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以黄原胶(XG)作为凝胶浴且GO/MWCNT的最佳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3%/0.4%时,改性膜的渗透性能最好,水通量达到了2936.64L·m^(-2)·h^(-1),相比纯膜提升了92.3%。更重要的是,改性膜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具有很好的截留率,并且具有较好的抗污染性能。
    • 左晨希; 孙树林; 黄曼捷; 高诗钦; 张岩
    • 摘要: 为改良黄土强度低、易变形破坏的工程特性,在黄土中掺加黄原胶和玄武岩纤维,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究黄原胶含量和玄武岩纤维加筋率及养护龄期对黄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素土相比,分别掺加黄原胶和玄武岩纤维均能提高土体抗压强度和一定程度延性;混合掺加黄原胶和玄武岩纤维时,土体的抗压强度和延性都会提高明显。根据正交试验得到,掺加1.5%黄原胶和0.6%玄武岩纤维时,改良土体的抗压强度最大。
    • 苏杨; 邹晨; 高敏杰; 谢明辉; 周国忠
    • 摘要: 黄原胶是一种微生物多糖,是通过黄单胞杆菌发酵获得的新型发酵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石油、医药等多个行业。目前传质与混合成为除菌种自身生产能力限制外多糖发酵过程工业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利用150 L生物反应器的发酵数据,结合50 L反应器建立的传质与混合模型,进行360 m^(3)工业规模的大型生物反应器的传质与混合计算,建立了大型发酵过程放大的搅拌设计方法。氧传质系数与单位体积功率、表观气速以及有效黏度进行关联,放大过程中氧传递速率还需要考虑静压对饱和溶氧的影响。在特定的黄原胶浓度,混合时间与单位体积功率关联,同时需要考虑高径比对混合的影响。成功进行了国内最大的360 m^(3)工业规模黄原胶发酵过程的放大,达到了实验室的发酵水平。
    • 郑玉霞; 左梦迪; 殷茂力; 刘颖; 任学宏
    • 摘要: 结合聚乙烯醇(PVA)和黄原胶(XG)的优点,添加甘油为保湿成分,采用共混法,将N-卤胺抗菌剂1-氯-2,2,5,5-四甲基-咪唑啉哃(MC)以乙醇为溶剂添加到PVA/XG混合体系中,并通过溶液浇筑法制备了一种新型抗菌膜PVA/XG-MC。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对膜的外观、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率、储存状态稳定性以及氯含量的影响,确定了各成分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制得的膜进行了表征。抗菌测试结果显示,所制氯含量为8.30×10^(17) atoms/cm^(2)的PVA/XG-MC膜可在5 min内杀灭6.12 lo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6.04 log的大肠杆菌,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体外细胞毒性测试发现,所制PVA/XG-MC膜不具有细胞毒性,可作为医用敷料。
    • 林泓民; 卫仁杰; 李亮亮; 温智力; 彭劼
    • 摘要: 为了改进MICP过程的不均匀性问题,将黄原胶作为外加剂引入MICP过程.研究了黄原胶对于细菌的影响,发现黄原胶会延缓细菌生长速度,但对活性没有影响.设置六种不同梯度的黄原胶添加量,对添加了上述黄原胶含量的胶结液进行了黏度测试,结果发现黄原胶含量越高,胶结液黏度越大.由于不同粒径的砂样持水能力不同,故设置三组不同粒径的砂样,进行了胶结液留存量、流出液Ca^(2+)含量、碳酸钙含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黄原胶不利于小颗粒尺寸砂样的成型;对于颗粒较大的砂样,引入适量的黄原胶,能有效增加胶结液的留存量,提高Ca^(2+)利用率,并且能够提高砂样上、中部的碳酸钙含量,以此改善成型效果,大幅提高砂样的固化强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