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真菌培养

真菌培养

真菌培养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410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7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83143篇;相关期刊187种,包括中国真菌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实验与检验医学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8届北京宠物医师大会、2009’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暨生物农药技术研讨会、第五届北京宠物医师大会等;真菌培养的相关文献由1128位作者贡献,包括尹立华、王惠、谭鸿波等。

真菌培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7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3143 占比:99.63%

总计:83454篇

真菌培养—发文趋势图

真菌培养

-研究学者

  • 尹立华
  • 王惠
  • 谭鸿波
  • 邓茂林
  • 饶小莉
  • 佘志刚
  • 冯秀霞
  • 刘玉香
  • 吕永康
  • 姜朝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立志; 孟凡珍; 崔华; 尹梅; 周玮
    • 摘要: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与血清两种GM实验检测标本对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拟诊肺部真菌感染住院患者37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GM试验、肺泡灌洗液(BALF)真菌培养及GM试验检查。通过分析GM试验的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标本对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诊断价值。结果374例入选病例中,曲霉菌培养阳性103例,这些患者的BALF样本中,75例(72.82%)GM实验结果I值大于2,I值小于0.5者2例(1.94%),0.5~1者6例(5.83%),1~1.5者8例(7.77%),1.5~2者12例(11.65%),平均I值结果为3.54±1.06;念珠菌阳性患者123例,培养结果阴性患者148例,念珠菌阳性组与培养阴性组GM实验I值结果均小于0.5,所占比例分别为74例(60.16%)与115例(77.70%),2组分别与相同I值的曲霉菌阳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判断BALF标本GM实验结果与IPA诊断符合率时,将GM值设定为1.369 ng/mL为最佳阈值,此时敏感性为89.30%,特异度为91.10%;在判断血清GM实验结果与IPA诊断符合率中,把血清GM实验阈值设定为0.512 ng/mL为最佳,诊断敏感性为54.40%,特异性为77.10%。结论在IPA诊断过程中,将BALF的GM实验结果I值设定为≥1.369 ng/mL为确诊患者,对于不能耐受气管镜的患者,将血清GM实验诊断阈值设定为0.512 ng/mL比较合理;肺泡灌洗液GM试验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更具有准确性。
    • 王星星; 孟涵; 李曙光; 王启; 王辉
    • 摘要: 多育节荚孢霉(Lomentospora prolificans)隶属于真菌界,子囊菌门真子囊菌纲小囊菌目小囊菌科节荚孢霉属(Lomentospora),虽然按之前分类归类于赛多孢属,但其在形态学和临床特征上与赛多孢属其他菌种并不相同[1-3]。多育节荚孢霉作为一种土壤腐生菌随处可见,常在温带和热带地区的土壤中被分离出[4],也在污水、腐物等受污染的环境中存在。其所引起的感染呈世界范围内分布,主要存在于澳大利亚、美国西南部和西班牙等地区[5-7]。与其他国家相比,澳大利亚感染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是由于澳大利亚有利于真菌生长的气候和环境,也有专家认为土壤pH值起了一定的作用[8]。研究显示西班牙、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土壤pH值范围与澳大利亚土壤相似[9],报告的病例主要来自这些地区。
    • 张丽; 李发增; 欧正发; 黎奇; 黄莓屏; 余江云
    • 摘要: 目的 了解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发病种类和病原学特点。方法 对2019年1月~2021年1月甘美医院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病例的临床资料、真菌镜检及培养进行分析。结果 6 904例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的病例,确诊为浅部真菌病3061例,确诊率为44.34%,其中足癣703例,甲真菌病608例,体癣496例,花斑糠疹481例,股癣378例,手癣169例,头癣129例,马拉色菌毛囊炎97例;真菌培养鉴定,皮肤癣菌582例(其中红色毛癣菌372例,占比33.88%,其他皮肤癣菌210例,占比19.13%),念珠菌90例,占比8.19%,酵母菌17例,占比1.55%,马拉色菌399例,占比36.34%,其他10例,占比0.91%。结论 足癣、甲真菌病、体癣、花斑糠疹、股癣是浅部真菌病的主要病种,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为主)、马拉色菌是主要致病菌。
    • 何梓阳; 陈信生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因“右小腿内侧反复溃疡4年”入院。患者4年前右小腿内侧近内踝处开始出现红色结节,后发展成溃疡,溃疡面逐渐增大,反复外用药物,系统使用抗菌素后,溃疡面可愈合,但愈合后均复发。4年前溃疡面积逐渐增大,形成直径约6cm类圆形溃疡面,溃疡部位及边缘正常皮肤3次组织病理均提示为溃疡及坏死样改变,伴有多种炎细胞浸润,未见明显血管炎、肿瘤等改变;局部细菌、真菌培养均考虑为定植菌或继发感染。因局部反复不愈,遂到我科住院治疗。患者否认其他基础疾病;无遗传病家族史,无特殊物质接触史,无其他特殊个人史。皮肤查体:右小腿下1/3皮肤触之轻度硬化,内侧近踝关节处见6cm×8cm类圆形溃疡,边界清楚,周围淡红斑,溃疡表面少许暗红色肉芽组织,可见黄色分泌物,伴有轻度异味。
    • 周晓丹; 杨玉倩; 徐强崧
    • 摘要: 目的:探究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菌属分布情况,分析影响其临床转归的主要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03/2021-03于我院就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02例,均先予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则行手术治疗。治疗前通过真菌培养分析致病菌菌属分布情况及不同致病菌患者手术率,并根据临床转归情况将纳入患者分为临床转归良好组(76例)和临床转归不良组(26例),探究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患者102例中真菌检查结果呈阳性74例(72.5%),药物治疗无效转手术治疗的患者13例(12.7%),不同致病菌属感染患者手术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镰刀菌属致病患者手术率显著高于其他菌属。与临床转归不良组比较,临床转归良好组患者病程更短,溃疡面积、浸润深度、前房积脓更小,居住地多为城镇,致病菌多为除镰刀菌以外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溃疡面积、浸润深度、前房积脓、致病菌属、居住地是影响临床转归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真菌性角膜炎主要致病菌有镰刀菌、曲霉菌等,镰刀菌属致病后药物治疗效果更差,病程、溃疡面积、浸润深度、前房积脓、致病菌属、居住地情况均可影响该病临床转归。
    • 黄娟; 张华根; 温雅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1,3-β-D葡聚糖(G)试验及真菌培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及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有急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2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入院后均行GM、G试验,以真菌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M、G试验及二者联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及效能。结果2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真菌培养确诊急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168例,确诊率为60.87%。GM试验检查确诊146例,检查准确度为84.06%;G试验检查确诊156例,检查准确度为89.86%;GM联合G试验检查确诊164例,检查准确度为95.65%;GM联合G试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中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试验(均P<0.05)。结论GM、G试验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能获得较高检出率,且二者联合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较高,能指导临床诊疗。
    • 董蓉; 张泽; 张静; 王姣贤; 李艳君
    • 摘要: 目的评价荧光染色法在真菌镜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16例临床标本,同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荧光染色镜检和真菌培养,3种方法中任意一种为阳性认为该标本真菌检测阳性,并以此标准,计算3种方法的真菌检出率,革兰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的差异,对比革兰染色与荧光染色镜下特点。结果216例临床标本,革兰染色法、荧光染色法和真菌培养法的真菌检出率分别为11.57%、37.50%和42.13%,革兰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灵敏度分别是23.15%和75.00%,阴性预测值分别是56.54%和80.00%,革兰染色法与荧光染色法或真菌培养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染色法比革兰染色法镜下真菌形态更清晰易辨。结论荧光染色法是快捷、准确的真菌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锦芳; 郑永平
    • 摘要: 目的:分析真菌镜检与真菌培养对甲真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118例甲真菌病患者临床资料,均先后进行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比较真菌镜检与真菌培养的阳性检出率,并分析致病菌的种类.结果:真菌培养的阳性检出率低于直接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镜检确诊的92例阳性患者进行真菌培养后,有69例培养结果为阳性,共检出80株致病菌,按所占比例的高低依次分为皮肤癣菌(46.25%)、酵母菌(30.00%)、非皮肤癣菌性霉菌(23.75%).结论:直接镜检法具有简单、快捷、阳性检出率高的特征,是诊断甲真菌病的首选;而真菌培养虽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但其可鉴定致病菌种类,二者对甲真菌病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何君华; 贾丽萍
    • 摘要: 目的:探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炎症指标表达及真菌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110例为观察组,包括普通霉菌性阴道炎94例,复杂性霉菌性阴道炎16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清晨采集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及阴道分泌物,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以及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fferon-γ,INF-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4、IL-6、IL-10、IL-12水平,同时采用真菌快速检测卡检测病原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TNF-α、INF-γ、IL-2、IL-12水平均较低(P<0.05),IL-4、IL-6及IL-10水平均较高(P<0.05).与普通霉菌性阴道炎相比,复杂性霉菌性阴道炎TNF-α、INF-γ、IL-2、IL-12水平均较低(P<0.05),IL-4、IL-6及IL-10水平均较高(P<0.05).真菌培养结果显示,普通及复杂性霉菌性阴道炎白色念珠菌占比最高,分别为58.51%、68.75%.结论: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炎症指标异常表达,且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病原体.
    • 朱韧; 高荣樑
    • 摘要: 目的 对医务人员手术鞋的血液及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为手术鞋的清洗消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4—5月,连续3周从某院手术室内随机挑选清洗消毒后的手术鞋共80双,按照鞋子所属工作人员的类别(手术医生、护士、麻醉师和保洁人员)分为4类,采用肉眼观察与隐血测试两种方法调查鞋面血渍污染情况,以及采用接触印迹法对鞋底采样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 隐血测试结果显示50.00%(40/80)的手术鞋被血液污染,其中手术医生的鞋面被血液污染的比率最高,达63.33%.细菌菌落计数显示保洁人员的手术鞋微生物污染严重,细菌和真菌计数均位于首位,分别为93、58 CFU/cm2.评估隐血测试与肉眼观察两种方法,结果显示胶体金免疫层析隐血测试方法的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为70.00%.有6只鞋为假阴性,12只鞋为假阳性.肉眼观察的阳性率为57.50%,隐血试验的阳性率为50.00%,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务人员手术鞋血液和微生物污染严重,需加强清洁与消毒,重视手术鞋作为病原微生物隐匿宿主传播的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