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G试验

G试验

G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8233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2249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中国真菌学杂志、健康之友、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等;G试验的相关文献由5000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伟、王磊、张磊等。

G试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2249 占比:99.95%

总计:182338篇

G试验—发文趋势图

G试验

-研究学者

  • 王伟
  • 王磊
  • 张磊
  • 张伟
  • 李伟
  • 张鹏
  • 王鹏
  • 王勇
  • 李强
  • 李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谭志军; 郑凤丽
    • 摘要: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G试验及GM试验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患儿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于贵港市人民医院PICU确诊的23例IPFI患儿设为研究组,2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设为对照组。采集所有患儿的血清标本和BALF标本,进行真菌学检查和G试验、GM试验。以真菌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BALF、血清G试验和GM试验对IPFI的诊断效能,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真菌学检查结果:白假丝酵母菌11例(47.83%)、曲霉菌6例(26.09%)、光滑念珠菌4例(17.39%)以及其他真菌2例(8.69%);对照组未发现真菌感染。研究组的BALF、血清标本中1,3-β-D葡聚糖及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IPFI患儿,尽早联合BALF G试验及GM试验可以最大程度提高真菌的检出率。
    • 俞晓晨; 郭大文; 孙妍; 陈淑兰; 关秀茹
    • 摘要: 目的分析血培养分离出的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分析,为临床念珠菌血症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血培养分离出的念珠菌的菌种分布、药敏试验结果及患者血培养分离出念珠菌前后96 h内的G试验结果。结果血培养中分离出念珠菌314例,阳性率2.1%,其中非重复分离株212例。检出率最高的是近平滑念珠菌(72株,34.0%),其次是白念珠菌(55株,25.9%)和光滑念珠菌(28株,13.2%)。念珠菌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ICU(62株,29.2%),其次是新生儿科(39株,18.4%)和血液科(20株,9.4%)。检出的212株念珠菌除一株近平滑念珠菌为两性霉素B的非野生株,其余均为两性霉素B的野生株。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率超过90%。但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较低。血培养分离出念珠菌的前后96 h内,G试验的阳性率为73.7%。结论本院念珠菌检出率前3位分别是近平滑念珠菌、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比较低,在经验用药时需要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G试验对念珠菌血症有较高的价值,需要对结果进行动态监测。
    • 黄日昇; 彭云娟; 李轶春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BDG]测定(G试验)反应主试剂溶解方式不同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北海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肺病科及肿瘤科拟诊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住院患者126例,按照IFI确诊标准分成感染组60例和未感染组66例,比较两组G试验反应主试剂手工振荡溶解与仪器振荡溶解实验检测的标准差、敏感度、特异度、室内质控数据分析及仪器振荡溶解时间推测,统计学分析两种溶解方式不同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G试验反应主试剂仪器振荡溶解方法较手工振荡溶解方法有较低的标准差,且两组两种溶解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试验(光度法)反应主试剂仪器振荡(振荡10 s即可)较手工振荡溶解方法能降低标准差,提高敏感度与特异度。
    • 赵万富
    • 摘要: 目的 探讨G试验联合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72例AECOPD患者,把单纯AE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把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22例).所有患者均行G试验和血清IL-6、IL-10、GM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患者G试验和血清IL-6、IL-10、GM水平检测结果,以真菌培养为金标准,分析血清IL-6、IL-10和GM水平检测联合G试验对AECOPD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1,3-β-D葡聚糖、血清IL-6、IL-10水平及A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试验联合血清IL-6、IL-10、GM水平检测对AECOPD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检测灵敏度较高,能降低早期诊断漏诊率.
    • 蔡利超
    • 摘要: 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GM试验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来院诊断治疗IPFI的患者85例,将其纳入观察组.另外选取我院同期治疗的肺部细菌感染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获取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G试验和GM试验.比较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G试验、GM试验结果,分析G试验、GM试验和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G试验、GM试验结果B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G试验诊断阳性结果中有79例符合病理学组织诊断阳性结果,将5例阴性病理学组织诊断结果误诊为阳性.80例符合病理学组织诊断阴性结果,将6例病理学组织诊断结果阳性诊断为阴性.灵敏度92.94%、特异度94.12%、阳性预测值94.05%、阴性预测值93.02%.GM试验诊断阳性结果中有75例符合病理学组织诊断阳性结果,将8例阴性病理学组织诊断结果误诊为阳性,77例符合病理学组织诊断阴性结果,将10例病理学组织诊断结果阳性诊断为阴性.灵敏度88.24%、特异度90.59%、阳性预测值90.36%、阴性预测值88.51%.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0.96%、灵敏度92.94%、特异性98.835,高于单纯G试验、GM试验诊断(P<0.05).结论 G试验联合GM试验可提升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价值,便于早期诊断.
    • 陈超; 顾典菊; 陈玲; 代凯红; 陶如玉
    • 摘要: 目的:探究在深部真菌感染中用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联合(1,3)-β-D-葡聚糖(G试验)检测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到2020年我院收治的181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分别对其血清进行G试验、GM试验检测.结果:181例疑似感染患者中,GM试验阳性率45.86%、G试验阳性率62.43%、联合检测阳性率8.29%.G试验阳性率高于GM试验,联合检测试验阳性率低于单项检测(P<0.05).GM试验灵敏度为86.6%,特异度为61.9%;G试验灵敏度为80.1%,特异度为66.4%;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80.2%.联合检测特异度及灵敏度明显都高于G试验、GM试验单项检测(P<0.05).15例联合试验阳性患者中确诊患者为5名50岁以上老年人,均为念珠菌感染.结论:联合检测试验可提高深部真菌感染的检出率,适合选为临床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辅助检测项目.患有严重基础疾病或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为深部真菌易感人群,应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 万霞
    • 摘要: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内毒素(ET)及G试验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发热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ICU恶性肿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合并感染性发热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真菌感染组,每组30例,未发热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90例患者进行PCT、ET及G试验检测,分别比较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真菌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机体内含量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测量结果比较显示:细菌感染组PCT、ET含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真菌感染组PCT、G试验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真菌感染患者PCT水平与ET、(1,3)-β-D葡聚糖呈正相关(r=0.550,P<0.05;r=0.778,P<0.05).结论 PCT、ET、G试验对ICU恶性肿瘤感染性发热患者有较好的检测效果,能够给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治疗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刘锦; 邵国杰; 周鑫; 张佳侠; 张晶晶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联合尿真菌培养对泌尿系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05至2020-10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疑似泌尿系IFI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血清及清洁中段尿标本.采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血清G试验,并进行尿真菌培养,以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诊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相应症状转归情况作为诊断IFI的诊断标准,统计G试验、尿真菌培养检测结果,分析二者单独或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本组共135例疑似泌尿系IFI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泌尿系IFI患者52例;尿真菌培养检出泌尿系IFI阳性63例;G试验检出泌尿系IFI阳性64例;G试验联合尿真菌培养检出泌尿系IFI阳性43例.尿真菌培养共检出真菌63株,假丝酵母菌属61例,其中白假丝酵母菌最多,共45例(71.43%);2例为曲霉菌属.G试验联合尿真菌培养诊断泌尿系IFI的灵敏度[80.77%(42/52)]、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89.13%(82/92)]与二者单独诊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试验联合尿真菌培养诊断泌尿系IFI的特异度[98.80%(82/83)]、准确度[91.85%(124/135)]、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97.67%(42/43)]、约登(Youden)指数(0.796)均高于二者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诊断泌尿系IFI时采用G试验联合尿真菌培养,能提高诊断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
    • 金玉慧
    • 摘要: 目的:分析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应用G试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从青海油田医院择取61例侵袭性真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肺感染患者61名作为对照组,所选研究对象均实施G试验G试验联合真菌培养检查,对照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从检验结果来看,G试验联合真菌培养检查的真菌培养检查结果高于G试验单独检验,P<0.05;从诊断价值来看,G试验联合真菌培养检查的诊断敏感性(91.5%)和特异性(90.2%)明显高于G试验诊,P<0.05.结论: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应用G试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查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临床价值显著.
    • 张建玲; 潘强; 蒋杰; 魏莹; 陈萍; 陈敏; 应艳琴
    • 摘要: 目的 探讨肺部CT在儿童侵袭性肺真菌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同济医院儿科呼吸病房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断的侵袭性肺真菌病156例,对其肺部CT特征、G试验、GM试验及痰涂片、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依据病原学证据分为病原学阴性组和病原学阳性组,比较两组患儿肺部CT特征.结果 156例诊断为侵袭性肺真菌病患儿中,肺部CT表现为真菌感染特征而微生物学证据阴性者75例,占48.08%.微生物学证据存在一项或多项阳性者81例,占51.92%.大多数患儿肺部CT表现以斑片、结节及胸膜增厚等多种征象并存为主,极少仅有单一表现.肺部CT特征性表现由多到少依次为多发斑片影(64.74%)、单侧或双侧胸膜粘连增厚(27.56%)、单发或多发结节及团块影(21.15%)、条片影(16.67%)、磨玻璃样(14.10%)、肺实变(10.90%),肺不张和胸腔积液少见,分别占3.85% 和2.56%.病原阳性组和病原阴性组患儿肺部C T特征比较显示多发斑片影、结节及团块影以及肺实变胸膜增厚粘连等特征性改变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儿童侵袭性肺真菌病肺部CT影像学特征典型,检查方便快捷,可早于病原学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可提早显示病灶和病变范围,是早期诊断肺真菌病的有力手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