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念珠菌

念珠菌

念珠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108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7篇、会议论文65篇、专利文献82680篇;相关期刊601种,包括中国真菌学杂志、检验医学、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201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十二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等;念珠菌的相关文献由462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江野、邓音乐、刘维达等。

念珠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7 占比:1.82%

会议论文>

论文:65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82680 占比:98.10%

总计:84282篇

念珠菌—发文趋势图

念珠菌

-研究学者

  • 陈江野
  • 邓音乐
  • 刘维达
  • 孙秀云
  • 徐英春
  • 宋施豪
  • 李国辉
  • 李若瑜
  • 粟艳
  • 刘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陶海燕; 马雪萍
    • 摘要: 目的探讨益生菌辅助治疗对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克霉唑乳膏治疗,联合组在克霉唑乳膏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益生菌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真菌培养结果、阴道健康状态、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复发风险。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阴道健康状态联合组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治疗后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辅助治疗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调节炎症水平,降低复发率及复发风险,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王宏虹; 何静; 于桥爱; 蒋永江; 黄玉玲
    • 摘要: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新生儿早产率持续上升,因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侵袭性念珠菌病(IC)是导致早产儿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临床尝试小剂量使用氟康唑预防早产儿侵袭性念珠菌病,但在给药方案及安全性方面存在争议。本文就念珠菌的耐药现状,氟康唑的抗菌活性、药动学/药效学(PK/PD)特点及预防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性、安全性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俞晓晨; 郭大文; 孙妍; 陈淑兰; 关秀茹
    • 摘要: 目的分析血培养分离出的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分析,为临床念珠菌血症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血培养分离出的念珠菌的菌种分布、药敏试验结果及患者血培养分离出念珠菌前后96 h内的G试验结果。结果血培养中分离出念珠菌314例,阳性率2.1%,其中非重复分离株212例。检出率最高的是近平滑念珠菌(72株,34.0%),其次是白念珠菌(55株,25.9%)和光滑念珠菌(28株,13.2%)。念珠菌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ICU(62株,29.2%),其次是新生儿科(39株,18.4%)和血液科(20株,9.4%)。检出的212株念珠菌除一株近平滑念珠菌为两性霉素B的非野生株,其余均为两性霉素B的野生株。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率超过90%。但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较低。血培养分离出念珠菌的前后96 h内,G试验的阳性率为73.7%。结论本院念珠菌检出率前3位分别是近平滑念珠菌、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比较低,在经验用药时需要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G试验对念珠菌血症有较高的价值,需要对结果进行动态监测。
    • 黎小东; 宋卫忠; 曹文苓; 李平; 梁景耀; 李华平; 王焕丽; 王建琴
    • 摘要: 目的监测2013年至2019年广州地区生殖系统念珠菌分离菌株情况,及其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趋势。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性传播疾病门诊就诊的生殖系统念珠菌病患者共649例,其中男116例,女533例,年龄15~84岁。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 ID32C酵母菌鉴定反应板鉴定菌种和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不同菌型念珠菌的药敏趋势。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临床649株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患者中白念珠菌517株(79.66%)、光滑念珠菌72株(11.09%)、近平滑念珠菌33株(5.09%)和其他念珠菌27株(4.16%);7年间的年分离率:白念珠菌平缓无变化(χ^(2)=11.56,P>0.05),光滑念珠菌波动性升高、近平滑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均波动性降低(χ^(2)=13.72、19.28、14.76,均P<0.05)。念珠菌对7种药物敏感性为:制霉菌素99.69%(647/649)、酮康唑85.20%(553/649)和氟康唑72.57%(471/649),敏感性较高,而伊曲康唑52.23%(339/649)、咪康唑34.36%(223/649)、嗌康唑34.98%(227/649)和特比奈酚8.32%(54/649)的敏感性低。结论生殖系统念珠菌病以白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对多烯类药物敏感性高,唑类药物存在交叉耐药,不同菌型的药敏有差异。
    • 孙晓娟
    • 摘要: 目的研究妊娠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选取376例生殖道感染的妊娠期女性,均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分析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敏结果。结果376例女性中,念珠菌、支原体、加德纳菌、滴虫、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淋球菌的感染例数依次为215、195、92、47、13、8、6、1例,可见存在合并感染。其中念珠菌、支原体的感染率最高,依次为57.18%(215/376)、51.86%(195/376);淋球菌的感染率最低,为0.27%(1/376)。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氟康唑敏感率较高,依次为98.60%(212/215)、95.81%(206/215)、93.95%(202/215);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最高,为87.91%(189/215)。支原体对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依次为43.59%、40.00%、29.23%;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壮观霉素敏感率较高,依次为100.00%、99.49%、98.97%、98.46%、82.05%,可对临床治疗支原体提供有力依据。结论女性生殖道中具有许多感染菌种类,且其总的耐药性较高,临床中需要参照病原学、药敏等方面的结果,更具针对性地应用抗菌类药物。
    • 谢晶晶; 杨江科; 代江红
    • 摘要: 目前,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已造成4.9亿多人感染,617万多人死亡。由于新冠肺炎患者免疫力低下以及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机会性真菌感染明显增加,患者并发/继发真菌性感染。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新冠肺炎大流行中的真菌感染主要由曲霉、念珠菌和毛霉引起。鉴于新冠病毒高度适应人类、具有极强的传播能力以及目前市场缺乏特效药物和疫苗,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新冠病毒和真菌的合并感染将是临床医学和科学界的一个难题。
    • 杨卓; 杨欢; 于继凯; 周云; 岳剑; 李淑霞
    • 摘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消化道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多年来IBD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备受关注[1-2],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3]。IBD的发病机制是遗传易感性、环境影响和肠道屏障受损等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4-5]。
    • 何西建
    • 摘要: 白色念珠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夏季气候炎热潮湿,当鸡舍通风不良、环境卫生条件差、鸡群抗病能力低时,鸡群易感染白色念珠菌而发病,主要表现为嗉囊白色丘疹样病变,临床诊断时要重视病鸡嗉囊检查,正确诊断,对症治疗,消除致病因素,加强白色念珠菌病的防治。
    • 周国文; 柏志香; 丁钟灵; 王璐琦; 丁吉女; 解道宇
    • 摘要: 目的探讨耳内镜辅助下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对349例外耳道真菌病患者进行耳内镜检查并清理,分为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组(观察组,n=137)和无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组(对照组,n=212)。观察组对患耳依次行3%过氧化氢清洗、生理盐水清洗和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涂布,每天3次;对照组仅使用3%过氧化氢清洗或生理盐水清洗。分别于第3、7和14天复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复发率、耳内镜下清理外耳道次数和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耳内镜下清理外耳道次数和治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内镜下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外耳道真菌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解雨飞; 周培茹; 华红; 刘晓松
    • 摘要: 念珠菌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之一,好发于老年人群、癌症化疗、移植术后、HIV感染等免疫低下人群。研究显示,患有恶性肿瘤及接受过手术的老年患者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患病率分别可达73.7%及74.1%[1]。而HIV感染患者中口咽念珠菌病的患病率可高达79.4%[2]。此外,随着体内置管及心脏瓣膜等植入性生物材料的广泛应用,由生物膜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也日趋增多,并可导致40%~60%的高死亡率[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