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氯喹

氯喹

氯喹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3年内共计108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99篇;相关期刊288种,包括临床口腔医学杂志、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医药导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全国学术会议等;氯喹的相关文献由275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佛祥、杨恒林、叶宇平等。

氯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6 占比:44.0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46%

专利文献>

论文:599 占比:55.46%

总计:1080篇

氯喹—发文趋势图

氯喹

-研究学者

  • 陈佛祥
  • 杨恒林
  • 叶宇平
  • 张彤
  • 张治中
  • 杨建江
  • 刘德全
  • 尹小根
  • 杨品芳
  • 尚嘉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崇双; 肖云华; 梁清华; 黄学全; 何闯; 邓良余; 熊俊儒; 刘平平
    • 摘要: 目的观察氯喹(CQ)联合^(125)I粒子用于裸鼠肝细胞癌(HCC)移植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4只健康裸鼠,于右侧腹股沟皮下注射约1×107个HCC Hep3B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从中选择移植瘤大小接近的20只,随机分为CQ组、^(125)I粒子组(I-125组)、CQ联合^(125)I粒子组(CQ+I-125组)及正常对照组(NC组),每组5只,分别予注射CQ、植入^(125)I粒子、注射CQ联合植入^(125)I粒子及不作任何处理;对比观察4组移植瘤质量、细胞凋亡数量、LC3表达水平、CD31表达水平、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CQ联合^(125)I粒子用于移植瘤的效果。结果CQ组移植瘤质量、VEGF-A和Ang2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大于I-125组及CQ+I-125组而小于NC组(P均<0.05);I-125组移植瘤质量、VEGF-A和Ang2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大于CQ+I-125组而小于NC组(P均<0.05);CQ+I-125组移植瘤质量、VEGF-A和Ang2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小于NC组(P均<0.05)。光镜下各组移植瘤细胞凋亡数及LC3表达按降序排列分别为CQ+I-125组、I-125组、CQ组及NC组,以及I-125组、CQ+I-125组和CQ组或NC组。移植瘤MVD在CQ组及I-125组均大于CQ+I-125组而小于NC组(P均<0.05),在CQ+I-125组则小于NC组(P<0.01)。结论CQ联合^(125)I粒子可协同抑制裸鼠HCC移植瘤生长。
    • 韩晓晓; 邓国民
    • 摘要: 风湿性自身免疫病(rheumatic autoimmune diseases,RAD)是一组主要影响肌肉、关节、结缔组织和骨骼的免疫系统失调性疾病。抗疟药物氯喹(chloroquine,CQ)及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因其成本效益、安全性及有效性被广泛用于RAD的治疗,其作用机制也在被不断深入了解。CQ及HCQ可通过抑制内溶酶体的功能、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NADPH氧化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NOX)及钙(Ca^(2+))动员等多种方式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将CQ及HCQ对RAD的分子作用模式、引发的不良反应及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 岑建芳; 王慧晓; 周志强; 杨立云
    • 摘要: 氯喹(Chloroquine,CQ)是一种经典的自噬抑制剂,通过抑制溶酶体活性来抑制细胞自噬。该文利用多种光谱法,探究氯喹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Q能通过静态猝灭模式有效猝灭HSA的内源荧光。通过获取作用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可得到两者结合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且为自发反应。同时,CQ会造成HSA的色氨酸残基周围亲水性增大,并引起HSA二级结构的变化。
    • 唐海飞; 吴梅青; 陈丹; 颜涛
    • 摘要: 目的:深入研究氯喹分子反应活性位点,为分子水平理解氯喹的结构特点、药理作用及构效关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利用Gaussian 09软件对氯喹分子结构进行优化,再利用Multiwfn软件对表面静电势、平均局部离子化能、前线分子轨道、原子电荷及概念密度泛函活性指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喹啉环N原子、叔胺N原子及亚氨基N原子附近表面静电势较小,平均局部离子化能较低,为HOMO轨道,具有较多负电荷,较高f-值;亚氨基H原子具有较大表面静电势和较大原子电荷值。 结论: 氯喹分子主要存在亲电反应位点,氯喹分子中喹啉环N原子、叔胺N原子及亚氨基N原子为亲电反应活性位点。亲核反应活性位点亚氨基H原子及喹啉环部分C原子。
    • 张旺; 刘肖; 杨海芳; 田龙; 胡逸民
    • 摘要: 目的探讨氯喹(CQ)在Ⅳ期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同步放化疗(CCRT)中应用的最大耐受剂量(MTD)、药代动力学及对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36例Ⅳ期GBM患者分为试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替莫唑胺(TMZ)联合放疗的CCRT,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CQ治疗。试验组CQ试验包括:采用贝叶斯最优区间(BOIN)设计并确定MTD和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试验组中不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情况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结果按照BOIN设计将试验组18例患者平均分为3组,每日CQ剂量分别为100、200、300 mg,最终确定200 mg为MTD。200 mg CQ组患者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达峰时间(t_(max))为0.41(0.12~0.85)h,末端消除半衰期(t_(1/2))为(1.73±0.54)h,消除速率常数(λ_(Z))为(0.37±0.05)。试验组中EGFR(+、++、+++)患者的中位OS长于EGFR(-)患者(P=0.034),试验组患者的中位OS长于对照组(P=0.013)。结论CQ在体内吸收、消除较快。CQ联合CCRT延长了Ⅳ期GBM患者的OS,尤其是对于EGFR(+、++、+++)患者,CQ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林立营; 张文; 史要鹏; 姜梅荣; 张冬燕
    • 摘要: 目的观察氯喹对骨髓单核细胞(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并基于T细胞免疫调节因子1(TCIRG1)基因调控探讨相关机制。方法获取小鼠BMMs,分为对照组、氯喹1组、氯喹2组,分别加入0、5、10μmol/L的氯喹,用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BMMs分化;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分化情况,RT-PCR法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TCIRG1、T细胞活化核因子1(NFATc1)、Dc-stamp、MMP9、Oscar、IP3受体(IP3R)1、IP3R2、IP3R3 mRNA,Westernblotting法检测TCIRG1、NFATc1、IP3R蛋白,免疫组化法观察NFATc1的亚细胞定位,流式细胞术检测溶酶体酸化情况,RT-PCR法检测空泡型质子泵相关亚基ATP6 V0d2、ATP6 V1c1 mRNA。将BMMs分为A、B、C、D组,A组转染过表达TCIRG1的腺病毒并以10μmol/L氯喹刺激,B组转染空病毒并以10μmol/L氯喹刺激,C组仅给予10μmol/L氯喹,D组不转染也不添加氯喹;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TCIRG1、NFATc1、IP3R2蛋白,RT-PCR法检测TCIRG1、NFATc1、IP3R1、IP3R2、IP3R3 mRNA。结果氯喹2组TRAP阳性细胞体积小于氯喹1组;氯喹1组和氯喹2组细胞中NFATc1、Oscar、IP3R1、IP3R2、IP3R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氯喹2组Dc-stamp、MMP9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氯喹1组、氯喹2组细胞中TCIRG1、NFATc1、IP3R2蛋白表达依次降低(P均<0.05),氯喹2组细胞核中NFATc1表达减少;氯喹1组、氯喹2组相较对照组溶酶体酸度降低;对照组、氯喹1组、氯喹2组TCIRG1、ATP6 V0d2、ATP6 V1c1 mRNA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P均<0.05)。与B、C组相比,A组出现了一些体积较大的TRAP阳性细胞,但是数量和体积未超过D组;A组NFATc1、IP3R2 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B、C组,但低于D组(P均<0.05)。结论氯喹对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有抑制作用,TCIRG1过表达可部分逆转氯喹对分化的抑制作用;氯喹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CIRG1、IP3R、NFATc1表达有关。
    • 徐嘉萌; 韩继丽; 王格格; 陈国宁; 王佩龙; 傅强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发热性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截至目前,感染还在全球范围内继续蔓延.综合疫情发展紧急态势及新药研发周期长等客观因素限制,在已上市的药物中寻找有效安全的药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及时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之一.作为抗疟原虫感染的喹啉类生物碱药物氯喹、羟氯喹,已初步证明有抗SARS-CoV-2的活性,有望成为治疗COVID-19的药物.本文从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进展、治疗方案优化及光学对映体拆分方法等方面对氯喹和羟氯喹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作一概述,并总结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喹啉类生物碱治疗COVID-19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林琳; 吴开慧; 王文梅
    • 摘要: 氯喹/羟氯喹同为4⁃氨基喹啉类的经典抗疟药物,两者化学结构相似,作用机制相近,由于羟氯喹的毒性和副作用低于氯喹,目前临床应用以羟氯喹为主,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氯喹和羟氯喹因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光保护等作用而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氯喹/羟氯喹免疫抑制作用的主要机制包括:抑制溶酶体活性和自噬;抑制免疫反应的信号通路;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氯喹具有稳定溶酶体膜,减少溶酶体酶释放的作用;同时其作为前列腺素拮抗剂,减少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的生成,从而发挥抗炎作用。氯喹/羟氯喹可通过抑制病毒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受体糖基化,在病毒复制的早期阶段抑制增殖,发挥抗病毒的作用。目前发现羟氯喹在盘状红斑狼疮、口腔扁平苔藓、慢性唇炎、落叶型天疱疮、干燥综合征等口腔疾病中均有显著疗效,然而眼部损害是羟氯喹最需关注的不良反应,其发生与药物的累积剂量有关。
    • 李佳冰; 赵发雪; 胡晓宇; 陈牧文; 邱瑜
    • 摘要: 目的:探究二氯乙酸钠、氯喹和表达整合素β3、β5亚单位的shRNA的重组病毒协同抗肿瘤作用.方法:探究二氯乙酸钠、氯喹和表达整合素β3、β5亚单位的shRNA的重组病毒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皮下异种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试验检测药物对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凋亡、增殖的影响.结果:在小鼠HepG2皮下移植瘤体内试验中可见单用氯喹对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弱于单用二氯乙酸钠或两者合用,两药联合使用对肝癌细胞株HepG2产生的小鼠皮下移植瘤具有良好的抑制生长作用,并且使得小鼠能够很好地耐受氯喹,荷瘤所致的小鼠体重下降也得到缓解.单用表达整合素β3、β5亚单位的shRNA腺病毒对肿瘤抑制作用弱,合用两个化合物和表达整合素β3、β5亚单位的shRNA腺病毒则对小鼠HepG2移植瘤生长产生持续抑制作用,并减少单用表达整合素β3、β5亚单位的shRNA腺病毒对体重的影响.HE染色结果显示,给药后各组细胞结构被破坏,CD31和Ki67染色显示用药各组同步减少,TUNEL染色显示用药后各组细胞凋亡增加,其中二氯乙酸钠/氯喹/整合素β5和β3 shRNA腺病毒组最为明显,结果表明二氯乙酸钠/氯喹/整合素β5和β3 shRNA腺病毒联用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生长作用,其机制是降低肿瘤的微血管密度、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增加肿瘤细胞凋亡.结论:二氯乙酸钠、氯喹和表达整合素亚单位的shRNA的重组病毒进行组合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为联合用药的设计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 李良庆; 方祥建; 林淳; 潘敦; 郑光威
    • 摘要: 目的 观察胃癌MKN-45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3,5-二氟苯乙酰基-L-丙氨酰基-L-2-苯基甘氨酸叔丁酯(DAPT)对自噬的影响及自噬抑制剂氯喹(CQ)对Notch信号通道的影响,探讨DAPT联合Cq对MKN-45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MKN-45细胞分成4个组,对照组(Control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氯喹组(CQ组,含40μmol/L氯喹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γ-分泌酶抑制剂组(DAPT组,含80 μmol/L DAPT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联合用药组(Comb组,含40 μmol/L CQ和80 μmol/L DAPT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应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应用透射电镜、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自噬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Notch信号通路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MTT结果显示,Comb组[(55.09±1.38)%]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DAPT组[(78.83±1.74)%]和Cq组[(64.82±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514、7.185,P<0.01).流式细胞结果显示,Comb组[(43.43±2.30)%]凋亡率明显高于DAPT组[(27.26±3.02)%]和CQ组[(22.16±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39、11.415,P< 0.01).Western blot、RT-PCR结果显示,DAPT组自噬相关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苄氯素1(Beclin1)、自噬相关基因7(ATG7)信使核糖核酸(mRNA)、自噬相关基因12(ATG12) mRNA的相对表达量(0.587±0.030、1.503±0.066、1.797 ±0.110、2.433±0.111)明显高于Control组(0.333±0.002、1.137±0.068、1.000±0.000、1.00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893、6.695、12.527、22.446,P<0.01).CQ组Notch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0.932±0.061)明显高于Control组(0.477±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90,P<0.01).结论 胃癌MKN-45细胞中自噬与Notch信号通路存在交叉对话,两者相互调节,DAPT联合CQ可以使胃癌MKN-45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率提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