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炎作用

抗炎作用

抗炎作用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260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0篇、会议论文426篇、专利文献231842篇;相关期刊732种,包括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中国中医药科技、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289种,包括2016中国中药制剂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暨中南六省区中西兽医研究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等;抗炎作用的相关文献由7687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关红、刘杰等。

抗炎作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90 占比:0.85%

会议论文>

论文:426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231842 占比:98.97%

总计:234258篇

抗炎作用—发文趋势图

抗炎作用

-研究学者

  • 关红
  • 刘杰
  • 张丽
  • 季晖
  • 李培锋
  • 李娟
  • 沈映君
  • 胡庭俊
  • 刘志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素苹; 蔡迎春
    • 摘要: 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除降血糖作用外,其还被发现有促成牙本质分化、促成骨分化、抗肿瘤、抗炎等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促进根尖周病变组织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促进成骨分化与诱导牙髓细胞分化有关。应用二甲双胍辅助治疗的牙周炎患者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以及探诊出血指数等临床指标明显改善,其可能是通过促进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骨分化发挥防治牙周炎的作用。二甲双胍已被证实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等,在防治口腔肿瘤如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的研究仍处于体外和动物试验阶段,二甲双胍防治口腔疾病的具体分子作用机制尚未阐明;临床试验停留在对临床指标的评价方面,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长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 王素苹; 蔡迎春
    • 摘要: cqvip: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除降血糖作用外,其还被发现有促成牙本质分化、促成骨分化、抗肿瘤、抗炎等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促进根尖周病变组织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促进成骨分化与诱导牙髓细胞分化有关。应用二甲双胍辅助治疗的牙周炎患者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以及探诊出血指数等临床指标明显改善,其可能是通过促进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骨分化发挥防治牙周炎的作用。二甲双胍已被证实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等,在防治口腔肿瘤如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的研究仍处于体外和动物试验阶段,二甲双胍防治口腔疾病的具体分子作用机制尚未阐明;临床试验停留在对临床指标的评价方面,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长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 胡娈倩; 陈玉琪; 马昕; 曹玲君; 崔树娜
    • 摘要: 红藤败酱散是国医大师夏桂成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的主方,以红藤和败酱草为主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红藤和败酱草均具有抗感染、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然而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将近年来文献进行梳理,对红藤-败酱草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红藤-败酱草的物质基础研究和临床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 白路平; 乔向宇; 吉日木图; 明亮
    • 摘要: 目的:研究骆驼乳对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诱导的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N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Et)、骆驼乳高剂量组(EtCM_H,3 g/kg)、骆驼乳低剂量组(EtCM_L,1.5 g/kg)和阳性对照组(美他多辛,300 mg/kg)。试验8周,前4周仅饲喂专用饲料,不灌胃;后4周饲喂方式不变,灌胃乳或美他多辛,每日灌胃1次。灌胃结束后,按照5 g/kg剂量一次性灌胃31.5%酒精溶液,建立NIAAA模型。测定肝脏抗氧化、抗炎指标、细胞凋亡标志物活性、血清转氨酶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蓄积程度,TUNEL染色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骆驼乳能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降低小鼠肝组织丙二醛、甘油三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含量和半胱天冬蛋白酶-3活性,提高小鼠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白介素-10(IL-10)含量,减少肝脏内脂质蓄积,减轻肝细胞水肿,拮抗肝细胞凋亡。结论:骆驼乳对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诱导的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特点,高剂量优于低剂量。骆驼乳可能通过提高肝细胞抗氧化能力与抗炎因子水平,促进脂肪转运,进而使肝细胞结构和功能逐渐修复来实现这种保护作用。
    • 冯平; 胡文翔; 张新宇; 王梦瑶; 李刚; 吴晨晨
    • 摘要: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为豆科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半荒漠草地,在陕西的分布主要在陕西北部毛乌素沙地边缘,其分布面积广,蕴藏量大。苦豆子主要化学成分有生物碱和黄酮等,具有明显的抗炎、抗心律失常、抗癌、镇痛和抗变态反应等作用。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表现为长期或间歇性的腹泻、血便、黏液便和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西医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长期使用往往会引起多种副作用。因此,本文对苦豆子的分布、苦豆子生物碱的药理作用和苦豆子对结肠炎的治疗机制进行综述,为苦豆子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 蒋鹤飞; 杨小四
    • 摘要: 丹皮酚,亦称牡丹酚,是提取于中药牡丹皮或徐长卿干燥根茎中的一种活性物质,临床使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解热、抗炎、镇静、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是近年实验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探究丹皮酚是如何发挥其抗炎效果,本研究收集近5年来关于丹皮酚的实验相关研究文献,分析最新的研究动态,探讨其对于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牙周炎、急性胰腺炎、子宫内膜炎、结肠炎等疾病的抗炎作用和抗炎机制,并进行归纳总结,做一简要综述,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 刘广宁; 门炜
    • 摘要: 背景白果内酯对胃溃疡胃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白果内脂通过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通路改善乙醇诱导胃溃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不做处理),模型组(B组,乙醇诱导的急性胃溃疡模型),对照组(C组,20 mg/mL奥美拉唑),低剂量组(D组,1 mg/mL白果内酯)、中剂量组(E组,2.5 mg/mL白果内酯)和高剂量组(F组,5 mg/mL白果内酯),每组10只,比较不同组别大鼠的胃液pH值、胃泌素、胃蛋白酶以及溃疡指数(ulcer index,UI)等,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腹主动脉血清以及眼眶血清中的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IL-18和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WB)法以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胃组织中NLRP3相关通路中NLRP3、白介素-18(IL-1β)、IL-1β、Caspase-1和调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 associated blotch-like protein,ASC)的表达量变化.结果B组UI、胃泌素、总酸度和胃蛋白酶总活性均明显高于A组(P<0.01),C组,E组和F组的UI、总酸度和胃蛋白酶总活性均低于B组(P<0.01).C组,D组,E组和F组大鼠血清中SOD值和GSH值较B组明显升高(P<0.01).B组大鼠MDA值、NLRP3、Caspase-1、IL-18、IL-1β、Caspase-1和ASC蛋白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组(P<0.01).C组,D组,E组和F组大鼠胃组织中MDA值、NLRP3、Caspase-1、IL-18、IL-1β、Caspase-1和ASC蛋白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均低于B组(P<0.01).结论白果内脂可通过NLRP3通路抗炎机制达到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 李宏宇; 吴艳艳; 白朝辉; 王乐; 罗丽; 祁兴顺; 郭晓钟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放射技术的发展,放射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根治性治疗和姑息性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盆腔、腹腔及腹膜后肿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治疗作用,但辐射对肿瘤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是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腹部放射治疗会诱发肠黏膜的炎症反应,进而对肠壁造成急性或慢性损伤^([1])。尽管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生存时间延长,但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2]),严重影响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王文萱; 张云封; 罗扬淦; 廖晗婧; 刘莉; 张仕林; 屠鹏飞; 朱枝祥; 李军
    • 摘要: 目的研究血人参中异甘草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 assay,MTT)检测异甘草素对小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活化模型,给予无细胞毒剂量的异甘草素处理细胞;通过格里斯法(Griess)检测异甘草素对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itric oxides,NO)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异甘草素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mRNA转录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d assay,ELISA)检测异甘草素对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异甘草素对中性粒细胞活化和释放活性氧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异甘草素对巨噬细胞中受体激活蛋白(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NF-κB),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i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s)、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 factor 3,IRF3)和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家族(signaling and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proteins family,STATs)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结果异甘草素在无细胞毒剂量下能显著抑制巨噬细胞释放NO,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MIP-1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和干扰素-β(interferon-β,IFN-β)等炎症因子的mRNA转录,同时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6、MCP-1和IFN-β的分泌;另外对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氧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异甘草素能够抑制应激活化蛋白激酶1/2(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2,JNK1/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1/2,ERK1/2)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ignaling and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proteins 1,STAT1)的磷酸化。结论血人参中异甘草素能够通过抑制JNK1/2、ERK1/2和STAT1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 徐佳萌; 孔祥峰; 崔亚东; 胡新; 冯子安; 谷鹏飞; 王德云
    • 摘要: 为了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肠炎模型的保护作用,将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LPS造模组(灌胃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灌胃5μg/mL地塞米松)、中药复方制剂高剂量组(灌胃200 mg/mL中药)、中剂量组(灌胃100 mg/mL中药)和低剂量组(灌胃50 mg/mL中药)。每组小鼠预防性灌胃7 d,最后一次给药后除空白对照组,其他组小鼠立刻腹腔注射2 mg/mL的LPS,注射6 h后观察小鼠整体状况和粪便状态,评估疾病活动指数。同时检测小鼠血清生化指标,测定血清和肠组织中炎症因子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小肠组织形态。结果:与LPS组相比,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制剂均能够改善小鼠的整体状况及粪便状态,疾病活动指数显著降低(P<0.05)。此外,与LPS组相比,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制剂组小鼠的血清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显著下降(P<0.05),血清和肠组织中炎性因子的释放量显著降低(P<0.05),肠组织形态趋于正常。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制剂能够缓解LPS诱导的小鼠肠炎,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