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荧光特性

荧光特性

荧光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58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8篇、会议论文95篇、专利文献104759篇;相关期刊244种,包括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江苏农业科学、西南农业学报等; 相关会议79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饮用水安全控制会议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专业委员会第14届年会、黑龙江省2014年度烟草学术交流会等;荧光特性的相关文献由2060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泽孝、李为立、徐铁峰等。

荧光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8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95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04759 占比:99.55%

总计:105232篇

荧光特性—发文趋势图

荧光特性

-研究学者

  • 徐泽孝
  • 李为立
  • 徐铁峰
  • 聂秋华
  • 刘晓星
  • 曹立
  • 欧阳杰
  • 王志强
  • 王思童
  • 艾小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慧茹; 李建设; 闫思华; 高艳明
    • 摘要: 为阐明樱桃番茄整枝方式对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截获和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香妃3号为试验品种,设置4种整枝方式,测定樱桃番茄冠层光截获特性、荧光特性、冠层微环境以及植株生长状态和最终产量。结果显示,针对群体冠层光截获,三杆整枝处理的光合有效辐射(IPAR)和光截获率(CaR)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光透射率(PeR)显著(P<0.05)低于其他处理。针对叶片荧光特性,三杆整枝处理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和qP相对于其他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三杆整枝处理的地上部生长形态、冠层微环境和产量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研究表明,三杆整枝最利于形成合理的个体构型和群体空间排布,从而提高樱桃番茄的光能作用、生长状态和产量。
    • 牛永昆; 李军乔; 曲俊儒; 李晨芹; 王鑫慈; 田甜
    • 摘要: 为研究铁胁迫对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光合生理的影响,寻找适合蕨麻进行光合作用的铁浓度。以‘青海蕨麻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0(F_(0)),12.5(F_(1)),25.0(F_(2)),75.0(F_(6)),125.0μmol·L^(-1)(F_(10))共5个铁浓度,进行盆栽试验。测定5种铁浓度处理下蕨麻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部分生理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探究铁对蕨麻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F_(1)、F_(2)、F_(6)显著提高了蕨麻的相对叶绿素含量。铁浓度对蕨麻叶绿素荧光参数有较大影响,随着铁浓度的不断增加,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量子产量[Y(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先升高后降低,其中,Fv/Fm在F_(2)处理下有最大值,Y(Ⅱ)和qP在F_(6)处理下有最大值;随着铁浓度的升高,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逐渐增大,但供铁组Y(N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光响应拟合参数中,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在F_(6)处理时有最大值,F_(2)处理下半饱和光强(Ik)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对所有光合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后,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F_(6)>F_(2)>F_(1)>F_(10)>F_(0)。F_(6)(75.0μmol·L^(-1))处理时蕨麻的总体光合性能最优。合适的铁浓度可提高蕨麻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系统活性,并改善蕨麻的光合特性。
    • 李惠珍; 王天琦; 黄楠; 闫文彬; 罗雅琴; 黄子轩; 刘志英
    • 摘要: 植物多样性是影响牧草光合特性和生物量的重要因素,探究不同植物多样性水平下牧草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变化,对于优化多年生混播草地物种配置、提高持久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羊草、无芒雀麦、紫花苜蓿和扁蓿豆为对象,按照1、2、4个物种丰富度梯度,构建3个多样性水平的人工草地。结果表明,不同牧草及多样性水平下叶片的荧光参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单播豆科牧草的实际光合效率[Y(Ⅱ)]高于禾本科牧草26.16%,与各物种单播相比,2物种混播下羊草、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的Y(Ⅱ)分别增加了1.17%、14.23%、16.97%;4物种混播下羊草、无芒雀麦、紫花苜蓿和扁蓿豆的Y(Ⅱ)分别降低了4.48%、44.27%、1.70%、62.22%。2物种和4物种混播的地上生物量分别比单播增加了13.99%和15.03%,且禾本科牧草地上生物量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豆科牧草。扁蓿豆地上生物量与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综上,豆科与禾本科牧草两物种混播更利于牧草充分利用光能,并且有利于维持较高的牧草产量。这将为半干旱区人工草地建设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纪冰祎; 赵驰鹏; 吴玥; 宋吉青; 白文波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干旱生境中保水剂对黄瓜根系和叶片生理特征的影响,探讨其生长效应与土壤水分的内在联系,为保水剂的合理施用和农田科学灌溉等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方法]利用盆栽模拟试验,通过定量灌水,系统研究在3种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黄瓜根际水分、根系形态特征、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片气孔性状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①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处理的黄瓜根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相比,保水剂处理组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70%(FC_(2))和55%(FC_(3))时的总根长、平均根系直径、总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干重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3.4%,24.2%,62.1%,41.0%和51.6%以上。②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保水剂处理叶片的有效光合效率(F_(v)′/F_(m)′)和实际量子产量〔Y(Ⅱ)〕较对照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非光化学淬灭(NPQ)则呈相反的变化;尤其在FC_(2)和FC_(3)处理时,保水剂处理促使黄瓜叶片的光化学淬灭(q_(p))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5%和9.1%。③与保水剂相比,土壤水分条件对黄瓜叶片气孔开张比和气孔开张度的影响更大。[结论]土壤水分状况是决定保水剂能否缓解作物干旱胁迫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和55%时,保水剂反而会加重干旱胁迫对黄瓜根系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不利影响。
    • 方辉; 范贵强; 高永红; 丁银灯; 张永强; 周安定; 贾中立; 黄天荣
    • 摘要: 【目的】研究减氮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为氮高效利用型小麦品种资源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大田滴灌条件下,以冬小麦品种(品系)新冬20号、新冬40号、新冬57号、新冬60号、新粮801、新粮802和新粮803为材料,分析不施氮肥(N_(0))和正常施氮(N_(1))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减氮处理后,7个小麦品种的SPAD值表现为新冬60号>新粮803>新粮802>新冬20号>新冬40号>新粮801>新冬57号,新粮801的光合速率最高,达到17.07μmol/(m^(2)·s),新粮803的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导度均为最高,分别达到8.19 mmol/(m^(2)·s)、310.15μL/L和0.53 mol/(m^(2)·s);初始荧光强度(F_(O))最高的是新冬20号,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最高的是新粮803,产量则以新粮801和新粮802较高。【结论】减施氮肥显著降低了7个小麦品种的SPAD值,灌浆期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新粮801、新粮802和新粮803在减氮处理时有着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新粮803有较强的叶绿素荧光利用效能。
    • 许新瑶; 蒲晓; 高静; 董雪; 张玉虎; 胡延佳; 孟少康; 王健
    • 摘要: 选取北京市4个公园(南海子公园、圆明园、陶然亭公园和龙潭公园)的景观用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水体DOC的荧光组分和分子量分布特征,并对不同分子量DOC与Cu^(2+)、Pb^(2+)分别进行荧光猝灭滴定实验,确定络合态重金属含量、参与络合的荧光组分、络合参数等,以表征不同重金属离子与DOC的络合特性。结果显示,北京市4个公园水体DOC中鉴定出3种荧光组分,其中C1和C2为类腐殖质物质,C3为类蛋白色氨酸类物质。对DOC进行分子量分级,分级后DOC中鉴定出2种荧光组分,其中C1为类腐殖质物质,C2为类蛋白质色氨酸物质。荧光猝灭滴定实验后,<1 kDa DOC形成的络合态重金属含量最多,与Cu^(2+)、Pb^(2+)络合时的络合稳定常数也最大。络合形成的DOC-Pb浓度(16.91~99.15μmol·L^(-1))大于DOC-Cu(12.42~95.99μmol·L^(-1)),但Cu^(2+)对组分C1、C2的猝灭程度和络合稳定常数均强于Pb^(2+)。Cu^(2+)对组分C1的猝灭作用强于C2,表明Cu^(2+)更倾向于与类腐殖质组分络合,而Pb^(2+)则没有明显倾向性。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景观水体的水质维护和潜在污染治理提供指导。
    • 张凯歌; 王晓东; 马永杰; 韩聪颖; 张雪艳
    • 摘要: 【目的】研究柠条堆肥结合不同翻耕深度下土黄瓜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为西北地区农业废弃资源利用,设施农田科学管理及稳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日光温室连续进行4茬,共设5个处理(CK:传统鸡粪+翻耕15 cm, T1:柠条堆肥+免耕,T2:柠条堆肥+翻耕15 cm, T3:柠条堆肥+翻耕35 cm, T4:柠条堆肥—翻耕45 cm)。测定黄瓜长势、荧光参数、果实和产量等指标。【结果】翻耕和柠条堆肥结合对黄瓜植株生长有显著影响,且茬口、翻耕和底肥有互作影响。株高和茎体积相对生长率、光化学转化率(F_(v)/F_(m))和产量有显著季节性差异,春茬高于秋茬。T1、T3和T4处理在秋茬的株高和茎体积相对生长率显著低于CK,T2处理在春茬的株高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CK。不同处理的F_(v)/F_(m)在秋茬与CK无显著差异,但T4处理在春茬的F_(v)/F_(m)显著高于CK。柠条堆肥结合不同翻耕在春茬显著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秋茬果实有机酸含量,全年对果实糖酸比有显著增加效果,且在春茬T3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和糖酸比最高。果实产量随翻耕深度呈降低趋势,T4处理在秋茬的果实产量显著低于CK。采用主成分分析得出,春茬T3综合得分最高,秋茬T2综合得分最高。【结论】春茬柠条堆肥结合深翻(35 cm)和秋茬柠条堆肥结合浅耕(15 cm)有利于维持较好的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形成。
    • 郑治洪; 刘剑东; 邹芳
    • 摘要: 以金钗石斛为试验材料,研究金钗石斛在不同季节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和不同施肥措施的条件下随着季节变化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均值变化。结果表明,在春、夏、秋、冬四季金钗石斛叶绿素荧光参数F_(o)值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F_(m)、F_(v)/F_(m)、F_(v)/F_(o)值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不同施肥措施中随着季节变化需肥情况相近,在氮、磷肥适中高钾的情况下最大荧光值(F_(m))、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和PSⅡ最大光能转化潜力(F_(v)/F_(o))较高。
    • 刘新越; 曹乐怡; 朱亚男; 潘建顺; 吴宏越; 李琳琳
    • 摘要: 钨酸钙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是良好的基质材料。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aWO_(4):Tb^(3+)荧光粉,使用X射线衍射(XRD)对荧光粉的纯度进行检测,使用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得到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并对两个光谱进行分析,得到结论:最佳激发波长为375 nm,主要发生^(7)F_(6)→^(5)D_(3)跃迁;发射光谱用255 nm的光激发,得到最佳发射波长为545 nm,主要发生^(5)D_(4)→^(7)F_(5)跃迁。观察不同浓度Tb^(3+)掺杂的钨酸钙荧光粉发射光谱发现,相对发光强度先提高,达到峰值后由于发生浓度猝灭而下降,当x=0.03时,CaWO_(4):xTb^(3+)的发光强度最高,是最佳掺杂浓度。
    • 陈琦; 李富翠; 彭钰梅; 刘卓成; 汪梦寒; 贾辰雁; 韩烈保
    • 摘要: 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物质,为研究公路对沿线土壤DOC的影响,本试验以距G109格尔木至拉萨段公路不同水平距离(20 m,100 m,400 m)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DOC含量,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在同一海拔高度下,公路显著影响了土壤DOC分布的空间格局,距公路不同距离土壤DOC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400 m>100 m>20 m;公路影响了土壤的芳香化程度和疏水性组分,距离公路越近,土壤有机质越不稳定;结合荧光特征指数得出,土壤DOM主要属于微生物源输入,且腐殖化程度较低。因此,对公路周边环境进行生态修复时,要特别注意距离公路较近处,可以通过提高植被覆盖度的方式,增加土壤碳储量及稳定性,保护生态环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