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氧化亚铜

氧化亚铜

氧化亚铜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4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268486篇;相关期刊260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电镀与涂饰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2017全国针织技术交流会 、2015中国涂料工业协会防腐涂料分会年会暨第四届中国涂料技术创新高峰论坛、第23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等;氧化亚铜的相关文献由354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龙、余颖、陆寅等。

氧化亚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4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68486 占比:99.81%

总计:268998篇

氧化亚铜—发文趋势图

氧化亚铜

-研究学者

  • 陈龙
  • 余颖
  • 陆寅
  • 张小琴
  • 张茂林
  • 于京华
  • 徐伟
  • 李宁
  • 朱丽萍
  • 葛慎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强; 赵一博; 李作鹏; 晋春; 王俊丽; 郭永
    • 摘要: 以Cu_(2)O与氮掺杂有序介孔碳(N-CMK-3)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氧化亚铜氮掺杂有序介孔碳(Cu_(2)O/N-CMK-3)复合光催化剂,并通过XRD、SEM、TEM、UV-Vis DRS和XPS对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可见光下Cu_(2)O/N-CMK-3对四环素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及主要活性物种。实验结果表明:当可见光辐照50 min时,含7%(w)N-CMK-3的Cu_(2)O/N-CMK-3光催化剂对四环素的降解率达到98.2%,优于纯Cu_(2)O;重复使用5次后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 冯淑芹; 吕品
    • 摘要: 文章采用自制大分子分散剂与活性剂对氧化亚铜(Cu_(2)O)进行修饰与分散,改善了Cu_(2)O的粒径、分散性与长效抗菌性,制备了一种聚乳酸/氧化亚铜(PLA/Cu_(2)O)复合纤维。通过对所制备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抗菌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发现:经过修饰后的Cu_(2)O平均粒径仅为522 nm,其与PLA具有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制备的PLA/Cu_(2)O复合纤维具有较好的亲水性、较高的断裂强度与模量,且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以上。
    • 付阳; 谢起贤; 武琳晓; 罗景山
    • 摘要: 近年来,由于化石燃料不断消耗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过量排放,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法,可回收废弃的二氧化碳并通过将其转化为可再生的燃料和化学品来最终实现碳循环.在各种还原产物中,多碳化学产物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商业价值而备受青睐.然而,由于涉及多个复杂的反应途径,设计对多碳产物高活性的催化剂仍然是一个关键挑战.铜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催化剂之一,它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来吸附CO中间体,从而促进后续C-C偶联成多碳产物.虽然Cu基催化剂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其内在的构效关系尚不清楚.本文对氧化亚铜纳米线进行不同处理,制备了纳米颗粒和纳米片形貌的预催化剂,并发现了预还原过程中形貌和晶面发生了重构,对多碳产物的产生表现出最好的选择性,其法拉第效率为67.5%.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纳米片衍生的铜催化剂在预还原后发生了晶面的重构,其中铜(100)晶面相对于其他两个晶面呈现大量暴露.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二氧化碳还原实验后三种电极的OH^(-)吸附曲线,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铜(100)晶面在预还原后大量暴露.由于丰富的铜(100)晶面的选择性暴露可以增强CO的吸附并提高表面*CO的覆盖率,进一步促进C-C的二聚,从而提高催化生成多碳产物的活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预还原后,表面铜均呈现零价和一价,没有二价铜的存在.本文还比较了三种催化剂的双层电容,并计算了它们的电化学活性面积,以研究三种催化剂的粗糙度效应对二氧化碳还原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有着相似的粗糙度,从而排除了由于粗糙度不同引起的二氧化碳还原产物不同分布的影响.此外,成功合成了铜(100)、铜(110)和铜(111)单晶电极,并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进行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研究.结果表明,铜(100)晶面更有利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中多碳产物的生成.综上可见,预处理和结构演变对铜基电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产物分布影响显著,为合理设计高效的二氧化碳还原电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 吴青; 张永江; 田欣哲; 郑先福
    • 摘要: 该文以Cu_(2)O为催化剂,实现了苄醇与亚铁氰化钾的新反应,为芳腈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新方法.该方法优化了溶剂、催化剂、温度、氧气压强等反应条件,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合成了16个芳腈化合物,分离产率为62%~87%.该文提出了该反应的机理:苄醇首先发生需氧氧化脱氢生成芳基甲醛,然后转化为芳腈.与文献报道的方法相比,该方法使用的反应物苄醇价格更便宜,且Cu_(2)O为多相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良好,降低了反应成本.
    • 陈旭东; 崔康平; 海子彬; 匡武; 王玲玲
    • 摘要: 介绍了一些有关抑制Cu_(2)O光腐蚀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改变晶体形貌,发现(110)和(111)面相对于(100)面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活性;通过控制晶体粒径,表明与纳米粒子相比,微晶Cu_(2)O的稳定性更好;通过构建异质结结构,可以有效地将电子或空穴从Cu_(2)O光催化剂中分离,增强了Cu_(2)O的光稳定性。以上策略的共同点都是改善载流子从Cu_(2)O到反应物或其他催化剂的转移,以避免载流子在颗粒内聚集,从而达到抑制Cu_(2)O光腐蚀的目的。认识与光腐蚀有关的载流子迁移过程及影响因素对于优化Cu_(2)O及复合光催化剂设计以提高性能至关重要。
    • 肖建敏; 袁吉仁; 王鹏; 邓新华; 黄海宾; 周浪
    • 摘要: 多元硫化物Cd_(0.5)Zn_(0.5)S和氧化亚铜Cu_(2)O载流子迁移率较大,且其制作工艺相对于传统的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更为简单,因此这两种材料在钙钛矿太阳电池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本文利用SCAPS-1D软件对以Cu_(2)O和Cd_(0.5)Zn_(0.5)S为传输层、以铅基卤化物钙钛矿为吸收层的太阳电池进行模拟,主要研究了该器件的材料厚度、掺杂浓度、禁带宽度等因素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光吸收层(CH_(3)NH_(3)PbI_(3))厚度开始增大时电池性能逐渐提高,但是增大到一定厚度时,电池性能下降,光吸收层的最佳厚度为400 nm;当光吸收层的缺陷态密度小于1.0×10^(14) cm^(-3)时,缺陷态密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比较小;此外,铅基卤化物钙钛矿的禁带宽度对电池性能有重要影响,最佳禁带宽度为1.5 eV左右。通过模拟,得到了优化后的性能参数为:开路电压为1.010 V,短路电流密度为31.30 mA/cm^(2),填充因子为80.01%,电池转换效率为25.20%。因此,Cu_(2)O/CH_(3) NH_(3)PbI_(3)/Cd_(0.5)Zn_(0.5)S钙钛矿太阳电池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光伏器件。
    • 杜冀川; 严达利; 夏曙光; 范琳; 李申予
    • 摘要: 为研究氧化亚铜/多孔硅(CuO/P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以沉积时间为变量,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p型多孔硅(PS)上沉积不同含量的氧化亚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CuO/PS复合材料样品的形貌和结构,利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循环伏安(CV)、恒流充放电(CP)和交流阻抗(IMP)等电化学性能测试,采用BET测试法表征样品的比表面积.结果表明:CuO晶粒在多孔硅的孔壁和表层沿(111)和(200)晶面择优生长,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CuO晶粒聚集成珊瑚状.复合材料展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当充电电流为0.01 mA时,沉积时间为90 min的复合材料样品的比容量为1 149 mF/g,约为多孔硅的26倍.
    • 孙雪山; 刘双双; 王娟; 李斌栋
    • 摘要: 提出了一种间二氯苯水解制备间苯二酚的新方法。实验以间二氯苯为原料,氧化亚铜为催化剂,在弱酸性体系和高温高压条件下水解制备间苯二酚。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反应体系pH、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获得最优的实验参数。并通过分析仪器对产物结构进行了定性分析。在最优实验参数下,原料转化率和产物收率和选择性均高于目前发表的实验结果,并进一步比较了几种间苯二酚合成工艺,本工艺具有很高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 摘要: 本发明专利拥有以一款空心微珠为载体制备纳米光催化剂的核心技术。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吸附能力强,且可以在自然光下将室内污染物吸附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
    • 摘要: 本发明专利拥有以一款空心微珠为载体制备纳米光催化剂的核心技术。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吸附能力强,且可以在自然光下将室内污染物吸附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本发明专利研发的产品“光洁士”,采用先进的制备工艺,实现环保无污染且性价比高。如用于替换烟嘴中的爆珠,可降低吸烟者有害物质的吸入,而且弃掉的烟嘴具有净化环境的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