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钙钛矿太阳电池

钙钛矿太阳电池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相关文献在2014年到2023年内共计410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833320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浙江理工大学学报、材料导报、太阳能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5中国光伏大会暨第十五届中国光伏学术年会、第十四届中国光伏大会暨2014中国国际光伏展览会、第一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等;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相关文献由96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生忠、李建生、张晓丹等。

钙钛矿太阳电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33320 占比:99.99%

总计:833434篇

钙钛矿太阳电池—发文趋势图

钙钛矿太阳电池

-研究学者

  • 刘生忠
  • 李建生
  • 张晓丹
  • 赵颖
  • 刘炳光
  • 戴松元
  • 李跃龙
  • 侯国付
  • 丁毅
  • 刘治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亚凌; 杨利营; 李岚; 印寿根
    • 摘要: 优化界面接触、增强界面处载流子传输对于提高钙钛矿电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适量二甲基亚砜(DMSO)添加到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空穴传输层中,改善了空穴传输层的导电性和空穴传输特性,有效提高了反式平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短路电流(J_(sc))从21.29 mA/cm^(2)提高到22.15 mA/cm^(2),填充因子(FF)从76.35%提高到80.09%,转换效率(PCE)从16.02%提高到17.01%。薄膜与器件性能综合测试结果表明,DMSO的掺入使PEDOT∶PSS发生适度相分离,形成更好的PEDOT导电通道,增强了PEDOT∶PSS的导电特性。稳态光致发光光谱呈现出显著的荧光猝灭效应,也表明掺杂DMSO后PEDOT∶PSS的空穴提取能力得到提高,钙钛矿活性层与阳极之间的空穴传输更加顺畅,有助于实现高达80%以上的填充因子。本研究为改善反式平面钙钛矿太阳电池或有机太阳电池光伏性能提供了一种高效、简便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 梁伟鄯; 谢友慧; 王一波; 宁维莲
    • 摘要: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光稳定性、热稳定性较差,且传统的电子传输层TiO_(2)需要高温制备,不利于制备柔性较好的电池器件。基于SCAPS设计以CsPbI_(3)为吸收层的全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其结构为:FTO/ETL/CsPbI_(3)/spiro-OMeTAD/Au。分别以TiO_(2)、CdS及IGZO作为电子传输层进行分析,通过数值仿真结果可知,IGZO作为电子传输层可获得更好的性能。探讨了CsPbI_(3)吸收层厚度、缺陷态密度、掺杂浓度以及IGZO厚度和掺杂浓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当CsPbI_(3)吸收层厚度为600 nm,缺陷态密度为10^(10) cm^(-3),掺杂浓度为10^(19) cm^(-3),而IGZO厚度和掺杂浓度分别为30 nm和10^(21) cm^(-3)时,电池输出特性为:V_(oc)=1.56 V,J_(sc)=20.08 mA/cm^(2),FF=81.21%,h_(PCE)=25.45%。为新型、高效全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思路。
    • 郭丽峰; 郝彦忠; 任英科; 裴娟
    • 摘要: 为解决钙钛矿太阳电池中MAPbI_(3)的不稳定性问题,提高电池性能,对以TiO_(2)纳米棒阵列作为电子传输层、Sb_(2)S_(3):P3HT共混物作为钙钛矿MAPbI_(3)修饰层的太阳电池进行了研究。首先,以SbCl_(3)作为锑源,Na_(2)S_(2)O_(3)作为硫源,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合适尺寸的Sb_(2)S_(3)纳米球;其次,通过超声分散法将Sb_(2)S_(3)与P3HT在氯苯溶液中共混得到Sb_(2)S_(3):P3HT共混物,将其旋涂于沉积了MAPbI_(3)薄膜的TiO_(2)纳米棒阵列上,形成FTO/TiO_(2)NR/MAPbI_(3)/Sb_(2)S_(3):P3HT复合膜,制备成TiO_(2)纳米棒阵列MAPbI_(3)/Sb_(2)S_(3):P3HT太阳电池;最后,采用SEM,XRD,J-V曲线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方法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结构为FTO/TiO_(2)NR/MAPbI_(3)/Sb_(2)S_(3):P3HT/Spiro-OMeTAD/Ag的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PCE)最高达到了14.73%,与未采用Sb_(2)S_(3):P3HT共混物修饰的TiO_(2)纳米棒阵列MAPbI_(3)太阳电池相比,能量转换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因此,Sb_(2)S_(3):P3HT共混物能避免出现钙钛矿MAPbI_(3)被氧化的不稳定性问题,可有效提高TiO_(2)纳米棒阵列MAPbI_(3)太阳电池的性能。
    • 肖黎; 吕杰; 周正
    • 摘要: 钙钛矿太阳电池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光伏器件,效率已高达25.7%,掌握钙钛矿太阳电池器件为理解各类太阳电池工作机制奠定基础。关键材料物理特性参数的选择在光伏器件相关课程设计实践中非常重要。钙钛矿太阳电池作为典型新型光伏器件,针对电子传输材料对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影响研究的实际案例开展,对于学生掌握光电器件设计要点、开展相关研究十分重要。
    • 肖建敏; 袁吉仁; 王鹏; 邓新华; 黄海宾; 周浪
    • 摘要: 多元硫化物Cd_(0.5)Zn_(0.5)S和氧化亚铜Cu_(2)O载流子迁移率较大,且其制作工艺相对于传统的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更为简单,因此这两种材料在钙钛矿太阳电池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本文利用SCAPS-1D软件对以Cu_(2)O和Cd_(0.5)Zn_(0.5)S为传输层、以铅基卤化物钙钛矿为吸收层的太阳电池进行模拟,主要研究了该器件的材料厚度、掺杂浓度、禁带宽度等因素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光吸收层(CH_(3)NH_(3)PbI_(3))厚度开始增大时电池性能逐渐提高,但是增大到一定厚度时,电池性能下降,光吸收层的最佳厚度为400 nm;当光吸收层的缺陷态密度小于1.0×10^(14) cm^(-3)时,缺陷态密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比较小;此外,铅基卤化物钙钛矿的禁带宽度对电池性能有重要影响,最佳禁带宽度为1.5 eV左右。通过模拟,得到了优化后的性能参数为:开路电压为1.010 V,短路电流密度为31.30 mA/cm^(2),填充因子为80.01%,电池转换效率为25.20%。因此,Cu_(2)O/CH_(3) NH_(3)PbI_(3)/Cd_(0.5)Zn_(0.5)S钙钛矿太阳电池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光伏器件。
    • 焦博新; 刘兴翀; 全子威; 彭永姗; 周若男; 李海敏
    • 摘要: 钙钛矿太阳电池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发展潜力而成为新能源领域研究热点,但仍然存在缺陷密度大、稳定性差等不足。本研究通过实验对比多种常见氨基酸的掺杂效果后,将小分子有机物L-精氨酸引入钙钛矿前驱体溶液,并通过二元两步法制备钙钛矿太阳电池。L-精氨酸掺杂提升了器件的光电性能,光电效率由18.81%提升到21.86%。L-精氨酸通过降低钙钛矿层缺陷密度(由4.83×10^(16) cm^(-3)降低到3.45×10^(16) cm^(-3)),减少了载流子非辐射复合,延长了载流子的平均寿命,且钙钛矿晶粒尺寸增大、晶界减少、薄膜吸光能力增强且稳定性提升,迟滞效应得到抑制。这是由于L-精氨酸的多种基团与钙钛矿材料作用钝化了缺陷造成的。本研究为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性能优化提供了一种借鉴方法。
    • 饶俊慧; 甘永进; 覃斌毅; 蒋曲博
    • 摘要: 基于SCAPS-1D,以CH3NH3SnI3为吸收层,以PCBM和NiO分别为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构建反式无铅钙钛矿太阳电池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金属背电极功函数逐渐增大,电子传输受到阻碍,电池性能下降;增加界面缺陷态密度,使得复合中心和陷阱增多,导致开路电压减小而影响器件性能。NiO和CH3NH3SnI3间的界面缺陷对电池性能影响更为明显;工作温度升高,电池性能不断下降,因此应尽量避免电池工作温度过高;ITO功函数越大,电池内部传输势垒越小,促进空穴运输,使得界面复合减弱,电池输出较佳性能。
    • 李永舫
    • 摘要: 能源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当前,我国的能源消耗主要依赖以煤和石油为主的化石能源,这带来了环境污染、二氧化碳排放超标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化石能源还存在资源有限的问题,不能支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开发低碳、低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太阳电池(或称太阳能电池)是实现太阳能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太阳电池包括晶体硅(单晶硅、多晶硅)太阳电池、无机半导体(非晶硅、铜铟镓硒、砷化镓等)薄膜太阳电池、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和有机太阳电池等。
    • 韩梅斗雪; 王雅; 王荣波; 赵均陶; 任慧志; 侯国付; 赵颖; 张晓丹; 丁毅
    • 摘要: 高效钙钛矿太阳电池中通常采用有机p型半导体材料作为空穴传输层.有机材料在湿度、温度、紫外照射等环境因素下会出现严重的性能衰退,加速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老化,成为实现其实际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提出采用无机硫氢酸亚铜(CuSCN)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并通过锂掺杂提高其空穴传输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聚[双(4苯基)(2,4,6-三甲基苯基)胺]修饰CuSCN表面,避免CuSCN和碘化铅(PbI_(2))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大晶粒、致密钙钛矿薄膜的制备,最终实现了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的有效提升.本工作为稳定、高效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制备提供了可借鉴的策略.
    • 余首柘; 涂洁磊; 李雷; 肖祥江; 徐伟燕; 吴佳豪; 吴昊; 谢雨岑; 杨艳云
    • 摘要: 采用一维太阳电池模拟软件SCAPS-1D系统探究了FTO/TiO_(2)/CsSn_(0.5)Ge_(0.5)I_(3)/Cu_(2)O/Au太阳电池中钙钛矿吸收层厚度、缺陷密度以及ETL/perovskite和perovskite/HTL界面层缺陷密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钙钛矿吸收层厚度过薄不利于材料对光的充分吸收,过厚增加薄膜的缺陷密度,均会导致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不同界面层缺陷密度对器件性能有不同影响.通过优化,当吸收层厚度为800 nm,缺陷密度为1×10^(15) cm^(-3),ETL/perovskite和perovskite/HTL界面层缺陷密度分别为1×10^(15) cm^(-3)和1×10^(16) cm^(-3)时,器件可取得25.43%的光电转换效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