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体压力

气体压力

气体压力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3年内共计112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电工技术、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1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267540篇;相关期刊241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农机使用与维修、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第八届中国金刚石相关材料及应用学术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压力计量与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第十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等;气体压力的相关文献由2486位作者贡献,包括孙俊贻、宁军、高永强等。

气体压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1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67540 占比:99.87%

总计:267887篇

气体压力—发文趋势图

气体压力

-研究学者

  • 孙俊贻
  • 宁军
  • 高永强
  • 魏志凌
  • 何晓婷
  • 杨军
  • R·A·博耶
  • 不公告发明人
  • 谢兴娟
  • A·谢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帅旗
    • 摘要: 空气压缩机也称空压机(下称空压机),是一种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化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装置。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冶金、水泥、远洋航运等行业。压缩机按照压缩方式分为容积式压缩机和速度式压缩机,其中国内市场螺杆压缩机(属于容积式)品牌主要以英格索兰、阿特拉斯、寿力、康普艾、复盛及国产品牌(开山、捷豹)等为主。这些压缩机厂家针对自己的产品提出了其对压缩机油性能指标要求,并推出了自有品牌的压缩机油产品。
    • 徐友刚; 曹基南; 孙进; 陈亚杰
    • 摘要: 为提高复杂电网环境中六氟化硫(SF_(6))气体压力预测的准确度,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ong-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的SF_(6)气体压力预测方法。该算法根据SF_(6)气体压力实测数据对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预测SF_(6)气体压力值,再将预测值与真实值的误差反馈给网络,以修正网络参数并提高预测准确度。仿真试验使用3个月的SF_(6)气体压力实测数据对LSTM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LSTM网络模型有效降低了SF_(6)气体压力预测误差。
    • 刘洋洋; 胡常乐; 孙羽; 王进; 胡水明
    • 摘要: 搭建了基于气体折射率方法的气体压力测量装置,测量区间为10—100 k Pa,采用双腔比对方法对装置进行了检验.通过将两个真空腔体分别控温,并且真空连通,保证了两个腔内气体压力相同.以高纯氮气(6N)为气体介质,在不同气体压力条件下,得到了双腔对比测量的初步结果.结果显示,基于光学方法的气体折射率压力计重复度高于30×10^(-6),显著好于商用电容式薄膜压力计,说明该方法具有很大潜力.本文还分析了测量中的误差来源,并计划通过改进系统设计以提高测量精度.
    • 王满; 姜永东; 王英伟; 李喜员; 周凤
    • 摘要: 为了揭示CH_(4)/CO_(2)混合气体在煤中的竞争吸附特性,开展了5种不同比例CH_(4)/CO_(2)混合气体在煤中的等温吸附试验。试验表明:纯CH_(4)、纯CO_(2)吸附量与气体压力的关系满足Langmuir方程,相同条件下,煤吸附CO_(2)是CH_(4)的2倍;不同比例CH_(4)/CO_(2)混合气体吸附量总是介于单组分CH_(4)和CO_(2)之间,煤对混合气体不是独立吸附,而是竞争吸附,CO_(2)在竞争吸附过程中占优势;随混合气体中CO_(2)体积分数增加,吸附选择性系数增大,且始终大于1,表明注入CO_(2)驱替CH_(4)是可行的,即CO_(2)-ECBM/CO_(2)封存是可行的;BET多组分气体吸附模型更适合预测煤吸附CH_(4)/CO_(2)混合气体的量。
    • 廖礼文; 杨小凡; 张振; 詹志刚
    • 摘要: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物理耐久性主要受机械应力的影响。研究电池运行过程中膜电极在温度、湿度及气体进气压力交变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应力集中发生在边框与气体扩散层(GDL)的交界处;在相同温度下,湿度的影响明显,在85°C时,相对湿度(RH)从30%升至90%,最大应力从5.3 MPa升至6.3 MPa;在相同湿度下,温度的影响不明显;气体压力有一定的影响,在RH为70%、65°C时,气体压力由0增加至250 kPa,位于GDL下方质子交换膜的应力最大值增加了157.36%。考虑进口区域气体的周期性冲击及干湿循环的交变作用,材料交界可能是膜最易损坏的部位。
    • 林佳伟; 吴绍杰; 王占举; 张福兴
    • 摘要: 活塞式压力计是目前唯一能在宽量程范围内溯源至SI基本单位的压力计量仪器。目前大多数活塞式压力计采用液压油作为工作介质,通过手动的方式进行加压和加码。液体式存在种种弊端:粘稠度受温度变化大、准确精度低、压力输出稳定性差、容易产生泄漏等。气体活塞压力计可对压力表的表压、绝压、真空压力等进行测量和校准,气体灵敏度高、流动性能强、摩擦产生阻力小、误差值小、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国内气体活塞式压力计研究较少,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并适应市场需求,设计一款使用气体作为工作介质的全自动气体活塞式压力计,通过对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程序的编写,本文设计的全自动气体活塞式压力计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高压气体在0~6 MPa的任意气体压力的输出。最后通过与同规格液体活塞式压力计进行压力输出稳定性对比,验证了该气体压力计设计的有效性。
    • 张添; 史伟杰; 杨传辉; 高公如; 叶桂友
    • 摘要: 为充分利用气动系统管路产生的压力冲击,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材料的正压电效应压电俘能器,搭建了基于该俘能器的实验测试系统,研究了气体压力、换向时间对该俘能器俘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体动载荷激励下,压电俘能器内的压电片产生了弯曲形变,俘能电压与形变变化密切相关;气体压力值增大时,峰值电压、峰值功率升高;而随着换向时间的改变,峰值电压、峰值功率未有显著变化。
    • 关书文; 刘世昌; 时坚; 岳野; 高鹏; 魏彦鹏; 成京昌; 于波
    • 摘要: 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气体雾化制粉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雾化气体压力对气雾化制粉过程中雾化流场和金属粉末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雾化气体压力为3.5 MPa、4.0 MPa、5.0 MPa时,雾化粉末中值粒径分别为79.3μm、64.5μm、41.6μm,与试验得到的粉末中值粒径87.63μm、70.13μm、53.93μm对比,误差为9.5%、8.0%、22.8%。综合分析,增大雾化气体压力可以细化粉末粒径、提高细粉收得率。
    • 阮天林
    • 摘要: (上接2022年第4期)b)活塞环异常振动引起的窜气及其危害活塞环随着活塞的往复运动而作上下运动,这是正常的。但是,当发动机转速升高或活塞环的弹力不足时,便容易发生作为活塞环所不希望有的上、下运动。发动机实际工作时,因活塞速度、环的惯性力以及气体压力的大小等等缘故,活塞环不一定象上面所讲的经常与环槽的侧面接触,而是有时会呈现悬浮状态。那么到底有哪些因素会促使活塞环处于悬浮状态呢?
    • 张博涵; 杨军; 黄乾坤; 谢兴娟
    • 摘要: 气体压力光学非接触测量是目前激光技术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其中气压测量过程中温度耦合问题是现在面临的研究难点。故而提出一种光谱测量技术与激光干涉技术组合测量方法,通过积分吸光度和折射率融合的方式实现气体压力、温度解耦的目的。分析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光谱技术(TDLAS)的直接吸收法测量原理和基于折射率的激光干涉测量原理,建立基于吸收光谱的气压测量模型和基于折射率的激光干涉气压测量模型,通过利用三次多项式拟合吸收谱线强度函数的方式,建立了基于积分吸光度和折射率的气体压力、温度解耦的数学模型。实验搭建了基于TDLAS技术和激光干涉技术的气体压力检测系统,采用中心波长为2004 nm的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和波长为632.8 nm的激光干涉仪,气室长度为24.8 cm,将CO 2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高精度压力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分别作为压力温度参考值,以真空为背景信号,在室温环境中测量并计算出气体压力变化后积分吸光度值和折射率值,进而解算得到气体压力和温度值。实验结果显示:压力测量结果最大相对误差为3.61%,最小相对误差为0.5%,测量平均相对误差为1.99%;在以开尔文温度为前提下,温度解算结果最大绝对误差为7.66 K,最小绝对误差为0.78 K,测量平均绝对误差为3.29 K,测量结果与参考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该研究可为以后光学法测量气体压力温度影响分析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