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20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公路运输、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79366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大连交通大学学报、储能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相关文献由569位作者贡献,包括潘牧、衣宝廉、朱新坚等。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79366篇
占比:99.98%
总计:979585篇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研究学者
- 潘牧
- 衣宝廉
- 朱新坚
- 曹广益
- 邵志刚
- 俞红梅
- 杜新
- 毛宗强
- 王金龙
- 袁润章
- 韩明
- 余意
- 侯明
- 杨代军
- 詹志刚
- 陈涛
- 刘士华
- 明平文
- 朱科
- 罗志平
- 裴普成
- 郑宇
- 陈凤祥
- 侯俊波
- 侯永平
- 刘永峰
- 刘驰
- 华周发
- 唐浩林
- 姚圣卓
- 孙红
- 宋微
- 张妍懿
- 木士春
- 李洁
- 李静
- 杜明磊
- 沈卫东
- 王建立
- 王明华
- 田如锦
- 田建华
- 肖伟强
- 肖金生
- 胡鸣若
- 蔡永华
- 许思传
- 赵鑫
- 郝冬
- 阮喻
-
-
汪殿龙;
王梓鉴;
杨代军;
程旭峰
-
-
摘要:
活化可以进一步释放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性能。为评估活化对PEMFC的影响,并确定最优的活化工艺参数,必须进行电化学测试,但步骤繁琐且耗时长。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进化(DE)算法的PEMFC快速性能分析方法,利用DE算法对PEMFC不同活化节点的J-U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活化前后的性能信息,最后,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验证所提分析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能分析PEMFC的活化性能,且平均耗时不超过10 s。
-
-
赵鑫;
冀雪峰;
张妍懿
-
-
摘要: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易发生水淹、膜干等健康故障。合理的水故障诊断有助于对PEMFC内部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并及时应对。基于气体压力降的水故障诊断方法搭建PEMFC水故障在线诊断测试平台;介绍气体压力降的理论计算方法;针对某款PEMFC堆进行阴、阳极气体压力降和电压的测试研究及分析。由于实验过程中PEMFC内部水量的变化,前1 000 s时,阴极气体压力降快速升高,阳极气体压力降缓慢升高,电压值快速下降;1 500 s后,阴、阳极气体压力降和电压值趋于稳定。该方法能实现PEMFC水故障的在线诊断。
-
-
廖礼文;
杨小凡;
张振;
詹志刚
-
-
摘要: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物理耐久性主要受机械应力的影响。研究电池运行过程中膜电极在温度、湿度及气体进气压力交变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应力集中发生在边框与气体扩散层(GDL)的交界处;在相同温度下,湿度的影响明显,在85°C时,相对湿度(RH)从30%升至90%,最大应力从5.3 MPa升至6.3 MPa;在相同湿度下,温度的影响不明显;气体压力有一定的影响,在RH为70%、65°C时,气体压力由0增加至250 kPa,位于GDL下方质子交换膜的应力最大值增加了157.36%。考虑进口区域气体的周期性冲击及干湿循环的交变作用,材料交界可能是膜最易损坏的部位。
-
-
章俊良;
程明;
罗夏爽;
李慧媛;
罗柳轩;
程晓静;
闫晓晖;
沈水云
-
-
摘要:
“双碳”政策大大推动了氢能的发展,而燃料电池作为氢能利用的最佳方式,迎来了新一轮的研究与产业热潮,尤其是商业化较为成熟的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引发了众多关注。膜电极(MEA)和双极板(BPP)是PEMFC电堆的两大核心部件,决定了电堆的性能和成本。水热管理和低温启动技术对于电堆性能的实现和实际应用的推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全面深入地阐述了车用PEMFC膜电极、双极板、水热管理、低温启动等技术对电堆性能、寿命和成本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指出各项技术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车用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短期将围绕公共交通以及重型商用车等大型车辆开展,而乘用车对电堆的功率密度和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
刘鑫桐;
刘永峰;
裴普成;
张璐;
姚圣卓
-
-
摘要:
为了探究进气相对湿度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发电性能的影响,文章提出了PEMFC能量效率(GE)的数值模型。首先,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将GE模型添加到Fluent中对划分好的网格进行计算;其次,建立PEMFC试验系统,并将工况参数设置为工作温度为60°C、进气压力为10 kPa、进气相对湿度分别为50%和100%;最后,对GE模型、Fluent模型和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进气相对湿度为50%时,GE模型值的精确度比Fluent模型值提高了约15.18%;当进气相对湿度为100%时,GE模型值的精确度比Fluent模型值提高了约21.07%;PEMFC的能量效率随着进气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进气相对湿度为100%,功率密度增加到110.869 mW/cm^(2)时,PEMFC的能量效率为46.879%。
-
-
鲁大钢;
衣丰艳;
胡东海;
程善
-
-
摘要:
为使燃料电池汽车(FCV)更大程度回收制动能量,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动态降载特性,研究了一种FCV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建立燃料电池汽车动态特性模型,提出考虑PEMFC动态降载特性时基于协调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用自行搭建燃料电池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硬件在环(HIL)仿真平台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相比,本文提出的基于协调的控制策略下,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在城市工况下提高1.3%,在高速工况下,提高2.0%;对应的最大冲击度分别降低3.2%、2.1%。因而,燃料电池汽车回收更多的制动能量的同时,制动舒适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
-
张立昌;
蔡超;
谭金婷;
周江峰;
王园;
潘牧
-
-
摘要:
微孔层在启停、反极等高电位下的电化学腐蚀是影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寿命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微孔层的腐蚀研究多数是采用离线测试方法模拟反极过程的高电位,研究结果显示微孔层在高电位下碳腐蚀严重,接触角明显减小,且对电池性能造成严重影响。但是实际反极测试结果与离线测试结果相悖。本工作通过在线反极测试研究微孔层在反极过程中的耐久性,评价反极前后微孔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机制。此外,对比分析在线反极和传统的离线试验过程与结果发现,由于离线测试时微孔层是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电解质增加了微孔层的质子传导能力,从而加快了碳腐蚀速率,而在线反极试验过程中微孔层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碳腐蚀,因此传统的离线高电位腐蚀试验并不能模拟真实的反极电化学腐蚀过程。通过设计一种带有电解质的微孔层,进一步研究在线反极过程中电解质对碳腐蚀的影响,验证了在高电位下电解质的存在能够促进碳电化学腐蚀反应的发生。
-
-
王学科;
孙铁生;
高彦峰;
李洁
-
-
摘要: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存在寒冷环境下启动困难的问题。充分考虑电流密度、加载形式、膜水含量和冰体积分数等因素的影响,建立PEMFC一维自升温冷启动模型。对比验证仿真结果后,对模型进行不同电流密度、不同电流密度加载形式的PEMFC自升温冷启动分析。欧姆电压损失和活化电压损失对燃料电池电压的影响,分别在冷启动的初期和后期;增加电流密度可提高温升速率;倾角大的斜坡电流密度加载方式,可让燃料电池在寒冷环境(-20°C)下快速启动。
-
-
冯政恒;
陈涛;
王泽英;
陈金奇
-
-
摘要: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合适的温度分布对电池的安全运行很重要。为对PEMFC内部温度进行实时监测,采用可原位监测PEMFC电堆温度的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搭建温度监测平台,测量不同工况下的内部温度。随着工作电流密度的提高,PEMFC内部温度、温差和温度均匀性指数(IUT)均升高。将阴极过量系数从2.0提高到2.5,电堆内温差和IUT分别下降40.38%和28.10%,电压提高0.14 V,温度分布得到改善。
-
-
马俊杰;
刘航成;
陶泽宇;
刘建峰
-
-
摘要: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常用的催化材料是贵金属铂(Pt)。相较于纯Pt催化剂,金属、非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的掺杂都可在保证活性与稳定性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按Pt基合金催化剂掺杂元素的种类划分,从合成方法、结构设计与分析、催化活性、稳定性等方面,综述近几年Pt基合金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Pt基合金催化剂的高效利用提出建议。
-
-
郭建伟;
毛宗强;
徐景明;
叶丽霞
- 《第四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
| 2002年
-
摘要:
通过比较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局部电流的几种方法,本文认为部分膜电极法仅有利于确定局部电流的总体分布趋势,而子电池法、电流图示法及其衍生方法要求设备程度较高,同时提高了局部电流的测量精度,对局部电流的定量化研究更有利.电传感器方法在目前还不会作为一种主要的测量方法得到应用.
-
-
郭建伟;
毛宗强;
徐景明;
叶丽霞
- 《第四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
| 2002年
-
摘要:
通过比较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局部电流的几种方法,本文认为部分膜电极法仅有利于确定局部电流的总体分布趋势,而子电池法、电流图示法及其衍生方法要求设备程度较高,同时提高了局部电流的测量精度,对局部电流的定量化研究更有利.电传感器方法在目前还不会作为一种主要的测量方法得到应用.
-
-
郭建伟;
毛宗强;
徐景明;
叶丽霞
- 《第四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
| 2002年
-
摘要:
通过比较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局部电流的几种方法,本文认为部分膜电极法仅有利于确定局部电流的总体分布趋势,而子电池法、电流图示法及其衍生方法要求设备程度较高,同时提高了局部电流的测量精度,对局部电流的定量化研究更有利.电传感器方法在目前还不会作为一种主要的测量方法得到应用.
-
-
郭建伟;
毛宗强;
徐景明;
叶丽霞
- 《第四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
| 2002年
-
摘要:
通过比较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局部电流的几种方法,本文认为部分膜电极法仅有利于确定局部电流的总体分布趋势,而子电池法、电流图示法及其衍生方法要求设备程度较高,同时提高了局部电流的测量精度,对局部电流的定量化研究更有利.电传感器方法在目前还不会作为一种主要的测量方法得到应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