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功率密度

功率密度

功率密度的相关文献在1966年到2023年内共计2803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0篇、会议论文139篇、专利文献187008篇;相关期刊609种,包括电源技术、国际电子变压器、变频器世界等; 相关会议111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第十届全国高功率微波学术研讨会、2015第二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等;功率密度的相关文献由565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道涵、陈林根、梁泊山等。

功率密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0 占比:0.71%

会议论文>

论文:139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87008 占比:99.22%

总计:188477篇

功率密度—发文趋势图

功率密度

-研究学者

  • 王道涵
  • 陈林根
  • 梁泊山
  • 孙丰瑞
  • 张强
  • 张勇
  • 程立明
  • 郑军林
  • 魏广科
  • 宁仁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巩启锐; 戈延林; 陈林根; 施双双; 冯辉君
    • 摘要: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基于已有文献建立的模型,以功率密度和有效功率为优化目标,分析工质比热随温度线性变化条件下,存在传热损失的内可逆矩形循环性能特性,得到循环无因次功率密度P_(d)、无因次有效功率W_(ep)与循环膨胀比γ和效率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循环P_(d)-γ和W_(ep)-γ关系曲线均为类抛物线型,P_(d)-η和W_(ep)-η关系曲线均为扭叶型;热机在最大功率密度工作点的效率小于在最大功率工作点的效率,在最大功率密度工作点的热机能够拥有更小的尺寸参数;热机在最大有效功率工作点的效率大于在最大功率工作点的效率。
    • 彭康; 刘俊敏; 唐珙根; 杨正金; 徐铜文
    • 摘要: 水系有机液流电池作为大规模储能技术,在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结合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研究现状,重点围绕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效率和循环寿命四个重要性能参数对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电化学活性分子进行综述,阐明了电化学活性分子溶解度、电势、电化学反应转移电子数及速率、尺寸、化学稳定性等对水系有机液流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与磷酸铁锂电池、铅碳电池、水系全钒液流电池等技术对比,展望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发展前景,认为能量密度≥30 W·h/L,最大放电功率密度≥300 mW/cm^(2),能量效率≥80%,循环容量衰减≤0.05%/d的水系有机液流电池有望参与长时储能市场竞争。
    • 施双双; 戈延林; 陈林根
    • 摘要: 基于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在前人建立的不可逆往复式Brayton循环模型基础上,引入新的目标函数——功率密度(功率与最大质量体积之比),研究了不可逆往复式Brayton循环的功率密度最优性能,分析了最大温比、传热损失、摩擦损失和内不可逆性损失对循环功率密度与压缩比性能关系的影响,并分析了上述四者对循环功率密度与热效率性能关系的影响。比较了最大功率与最大功率密度准则下对应的循环热效率、最大质量体积比和最大压比。研究成果可为实际热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 宋翔宇; 许威
    • 摘要: 随着集成电路(IC)特征尺寸的缩小,CMOS微电子器件发热功率密度急剧增加,相应热能在不同薄膜层内传输。为了助力IC芯片封装热管理及MEMS热学芯片的设计与优化,CMOS-MEMS薄膜热导率的测量尤为重要,然而现有技术很难在芯片实际工作中进行原位热导率测量。近期深圳大学许威助理教授联合香港科技大学LEE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巧妙的MEMS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案,可以有效复现芯片工作中薄膜热导率的测量。
    • 佟永丽; 武祥
    • 摘要: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绿色储能器件,因其具有较大的功率密度、价格低廉、绿色环保等特征而备受关注。电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都会影响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其中电极材料是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制备高性能的电极材料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工作通过方便的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金属有机框架结构衍生的Co_(3)O_(4)纳米叶结构。所制备的产物呈现多孔蓬松结构。通过优化溶液浓度和反应时间,研究了Co_(3)O_(4)样品的生长机理。三电极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反应时间为4 h时,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在电流密度为0.5 A/g时,其容量可达到156 F/g。经过6000圈循环后,其80%的初始容量能够被保留。组装器件在能量密度为157.5 W·h/kg时,其功率密度可达到22.5 W/kg。经过8000圈循环测试后,器件比容量保持率为83%。本研究通过模板诱导制备的电极材料为超级电容器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陈港欣; 孙现众; 张熊; 王凯; 马衍伟
    • 摘要: 高功率快放型锂离子电池是目前锂离子电池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为了获得具有高功率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须具有较高的电压和较高的电子与离子导电率,正极材料主要包括高电压钴酸锂、镍锰酸锂和高电压三元材料,负极材料包括碳系材料、钛基材料和金属氧化物材料,以及为提高首效和降低负极电位而采用的预嵌锂方法,并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用锂盐、溶剂和添加剂进行了综述.最终总结了功率密度测试方法,并对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行展望.
    • 刘子恒; 孟凡易; 王晨菲; 马凯学
    • 摘要: 为了解决高频谐振功率转换器功率密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绝缘体上硅(SOI)工艺平台和氮化镓(GaN)功率晶体管的三维集成的单开关全谐振升压转换器,开关频率为500 MHz.转换器主体采用传统Class-E放大器的衍生电路结构-并联式Class-E拓扑,栅极驱动器采用单管谐振式驱动拓扑.转换器中的谐振电感元件采用SOI工艺中提供的平面螺旋电感实现,谐振电容元件采用GaN功率晶体管的米勒寄生电容实现,硅基芯片与GaN芯片通过三维倒装技术连接.围绕电路参数设计、谐振元件的实现和版图结构设计进行详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当输入电压为12 V时,片上转换器的最高功率密度为1.481 W/mm^(2),满载效率为60%,最高效率为89%.本设计为实现高功率密度、高集成度的功率转换器提供了新思路.
    • 段鑫
    • 摘要: 开关磁阻电机作为1种高性能节能电机,逐步被市场认可,但是制约其发展1个重要因素就是功率密度只能和异步机相当。文章针对开关磁阻电机内部热源进行分析,从开关磁阻电机热传导方式进行论述,提出了1种改善电机散热的工艺方法,从而达到增加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密度的效果。
    • 章俊良; 程明; 罗夏爽; 李慧媛; 罗柳轩; 程晓静; 闫晓晖; 沈水云
    • 摘要: “双碳”政策大大推动了氢能的发展,而燃料电池作为氢能利用的最佳方式,迎来了新一轮的研究与产业热潮,尤其是商业化较为成熟的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引发了众多关注。膜电极(MEA)和双极板(BPP)是PEMFC电堆的两大核心部件,决定了电堆的性能和成本。水热管理和低温启动技术对于电堆性能的实现和实际应用的推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全面深入地阐述了车用PEMFC膜电极、双极板、水热管理、低温启动等技术对电堆性能、寿命和成本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指出各项技术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车用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短期将围绕公共交通以及重型商用车等大型车辆开展,而乘用车对电堆的功率密度和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黄强
    • 摘要: 本研究采用自制两室的MFC装置,通过利用污泥浓缩池所驯化的厌氧微生物作为阳极生物,以模拟的含铬废水作为阴极液,考察了在不同的pH值、Cr(Ⅵ)初始浓度、外接电阻和电解质条件下,Cr(Ⅵ)的去除效果和产电性能。结果表明,pH值越低,有利于Cr(Ⅵ)的去除,在pH值为2时,初始浓度为10mg·L^(-1)的Cr(Ⅵ)在72h的去除率可达到60%左右;pH值的增高,会抑制开路电压(OCP)和输出功率;Cr(Ⅵ)初始浓度的增加,会降低其降解速率,但能促进输出功率的增加,不过对OCP值的影响不大;在一定范围内,外接电阻越小,越有利于Cr(Ⅵ)的去除;以Na Cl作为协同电解质,反而会降低Cr(Ⅵ)的去除率。将Cr(Ⅵ)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电子受体,不仅可以有效的去除Cr(Ⅵ),还可以产电,得到一定的能量输出,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