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流密度

电流密度

电流密度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3年内共计260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电工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9篇、会议论文332篇、专利文献130141篇;相关期刊817种,包括功能材料、表面工程资讯、电源技术等; 相关会议266种,包括第三届中国铜工业科学技术发展大会、第16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第三届环渤海表面精饰发展论坛等;电流密度的相关文献由6181位作者贡献,包括叶芳、郭航、马重芳等。

电流密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9 占比:1.33%

会议论文>

论文:332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130141 占比:98.42%

总计:132232篇

电流密度—发文趋势图

电流密度

-研究学者

  • 叶芳
  • 郭航
  • 马重芳
  • 王政
  • 李宁
  • 冯勇
  • 孙伟锋
  • 时龙兴
  • 钱钦松
  • 黄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薛继军; 杨文波; 白哲; 上官丰收
    • 摘要: 如何提高电加热系统加热效果是空心杆电加热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以空心杆电加热系统为研究对象,仿真分析了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介绍了空心杆电加热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ANSYS Maxwell软件对空心杆和加热电缆所处电磁场进行模拟分析,得出空心杆上电流密度受频率、壁厚、电缆偏置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流频率不断增加,电流密度逐渐增大;壁厚越小,空心杆上加热效果越明显;当电缆处于中心位置时,可以实现对周围稠油的有效加热;选择规格为KG36的空心杆,当电流频率为1 000 Hz,空心杆壁厚为5.5 mm时,加热效果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空心杆电加热系统工艺设计及工艺参数选择提供参考。
    • 陈二霞; 张翮辉; 蒋良兴; 王再红; 高鹤; 霍玉龙; 孙海涛; 闫娜; 曲宝光
    • 摘要: 铅酸电池内部的电流密度分布与其电化学性能和循环寿命密切相关。为了指导板栅的结构设计以获得尽可能均匀的电流密度分布,结合电工学基本理论和塔菲尔方程提出了考虑电化学极化因素的铅酸电池电场分析数学模型。基于商业有限元分析软件平台ANSYS Workbench对铅酸电池的单个极板对进行了数值计算,总结了不同部件、不同部位的电流密度分布特征及其内在影响因素,并发现电化学极化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欧姆极化带来的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性。
    • 席光兰; 杜文; 吴玉清; 王菊琳
    • 摘要: 对经远舰牺牲阳极保护进行研究,获得不同数量铝合金牺牲阳极对沉船基体的保护效果,为经远舰沉船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测试沉船基体及铝合金牺牲阳极在模拟海水中的极化曲线,得到模拟计算所需参数。运用Comsol软件建立物理模型,设置边界条件,模拟计算沉船在海水中的阴极保护效果。根据不同数量牺牲阳极的沉船表面电位分布、局部电流密度及电极腐蚀速度,分析基体和牺牲阳极的腐蚀行为,得到牺牲阳极的使用寿命。结果表明:随着牺牲阳极数量减少,基体表面电位分布最低和最高电位同时减小,局部电流密度增大,阳极的腐蚀速率增大。当布置24块牺牲阳极时,基体局部电流密度和电极腐蚀速度最小,但表面最低电位超出标准保护电位范围,基体发生过保护;牺牲阳极数量减少到14块和12块时,基体表面电位分布在标准保护电位范围内;布置10块牺牲阳极时,表面最高电位不在标准范围内,基体处于欠保护。依据国家保护电位范围标准-0.95~-0.75 V(vs.Ag/AgCl)及牺牲阳极最长使用寿命,选择14块铝合金牺牲阳极作为沉船保护的最佳方案。
    • 黄嘉乐; 王启伟; 刘嘉楠; 朱胜; 陈利华; 李卫
    • 摘要: 在Cr5钢表面电沉积制备了Ni–W–SiC复合镀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基体的表面粗糙度,预镀层的种类和厚度,复合镀时的阴极电流密度,以及复合镀层厚度对其结合强度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拉伸试验后不同试样基体一侧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当基体表面粗糙度(Ra)为4μm,预镀1μm厚的纯Ni层后在电流密度0.8 A/dm^(2)下复合电沉积10μm厚的Ni–W–SiC复合镀层时,镀层体系具有最高的结合强度。
    • 李涛涛; 刘艳莲; 于瑞恩
    • 摘要: 银镀层可作为高档手工艺品的保护层,其组织结构关系到银镀层的防护性能,而电镀参数对其组织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电流密度对银镀层织构以及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0.1A/dm^(2)时,银镀层呈现为丝织构;当电流密度为0.2A/dm^(2)时,银镀层呈现和织构组分;当电流密度为0.3A/dm^(2)时,银镀层呈现为丝织构。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织构强度逐渐增强;当电流密度为0.1A/dm^(2)时,银镀层表面粗糙,呈暗灰色;当电流密度为0.2A/dm^(2)和0.3A/dm^(2)时,银镀层表面光滑,呈银白色。若银镀层较厚,建议其为丝织构;若银层较薄,银层可为丝织构。
    • 陈舒琦; 向文毓; 董婷; 韩旻媛; 韩乐
    • 摘要: 基于离子交换膜的电渗析工艺具有良好的离子选择性分离潜力,而实际应用中,面对波动的水质条件,如何通过调控电流密度及离子浓度等关键参数以高效分离不同价态反离子亟待明晰.本文探讨了标准型/选择型阳离子交换膜体系下,电流密度、离子总浓度和离子浓度比对单价/二价阳离子选择性分离的影响规律,并解析了其中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提升操作电流在任意膜体系下均可促进单价Na^(+)的优先迁移(二价离子选择透过系数减小5%~76%),这与扩散边界层中单价阳离子的较快迁移有关;溶液的离子浓度对选择透过系数的影响在选择性不同的膜体系下呈现相反的规律.本研究为电渗析工艺应用中离子间精准分离的实现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 张恒嘉; 张晓敏; 赵志鹏; 唐洪武
    • 摘要: 为了揭示金属互联结构在高电流密度下的晶粒尺寸梯度化对其力学与电学性能的潜在影响,采用考虑了电迁移效应的相场模型研究了电流密度梯度诱导的晶粒尺寸的梯度化路径,通过基于晶粒尺寸与位错密度的本构模型和Matthiessen准则对梯度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分别进行了定量表征。计算结果表明,梯度结构中细化的晶粒层有助于提高材料整体的强度,而粗晶层保证了良好的延展性,但过多的细晶层引起的晶界密度的提高会造成导电性的损失。
    • 叶青; 宋洁; 侯坤; 郭志远; 徐桂芝; 邓占锋; 李宝让
    • 摘要: 由于膜的吸水特性,高压质子交换膜(PEM)制氢(尤其是差压式,氢侧高压/氧侧常压)存在氢气渗透问题,影响电解堆的运行安全与效率.基于菲克定律描述的渗透通量与渗透率、分压差的关系,综述了温度/压力、膜水合程度、氢气分压差对氢气渗透的影响规律.在常规运行压力范围(3.5 MPa)内,扩散系数与溶解度主要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则渗透率增大;氢气渗透率随膜水合程度的增加而增大;氢气分压差对渗透的影响表现出线性(渗透池环境)与非线性(电解制氢环境)两种关系,非线性可能源于膜透水性提升与水通道结构改变引起的对流渗透.考虑到电解制氢实际工况存在电流,综述了电流密度对氢渗透的影响,氢气渗透率随运行电流密度的升高而增大,氢过饱和是可能的影响机理,高电流密度下氢过饱和度升高,导致氢气通过膜的渗透增加.
    • 李园园; 王锦霞; 谢宏伟; 尹华意; 宋秋实
    • 摘要: 为了阐明铸铁表面耐腐蚀铝涂层的电化学沉积机理,在AlCl_(3)-[EMIM]Cl离子液体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分别研究了铸铁表面铝电化学涂层沉积电极过程和形核生长机制。通过恒电流密度法电沉积制备铝涂层。利用交流阻抗、极化曲线和盐雾试验研究电流密度和沉积时间对沉积铝涂层铸铁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在铸铁表面的析出过电位小,几乎为零;沉积受传质过程控制,形核符合三维瞬时成核机制;沉积铝涂层的铸铁自腐蚀电位较纯铸铁的负移、且腐蚀电流明显变小。沉积电流密度是影响铸铁耐腐蚀能力的决定性因素,电流密度增大,铸铁耐蚀性能提高,当电流密度达到30 mA/cm^(2)时,沉积铝涂层的铸铁腐蚀电流较铸铁基体降低了1个数量级。当沉积时间为20 min时,晶粒小且耐蚀性优良。
    • 李小娟; 孟欢; 李韶瑜; 曹碧波; 贾晋; 梁文辉
    • 摘要: 随着变电站等级的不断提高,其所造成的电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研究处于整个变电站电磁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周围的电场强度分布具有重大意义。对此,结合模拟电荷法和有限元法,对处于500kV户外变电站变压器区域中的人体与周围电场强度分布以及人体内电流密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人体的存在降低了周围感应电位的分布,人体手臂对其下方的区域感应电位和感应电场强度的分布均有一定的屏蔽作用。其中,颈部和腿部的电流密度最大,这是因为颈部和腿部的相对截面积较小。变压器区域人体各部位的感应电流密度大小均未超过职业暴露的基本限值10mA/m^(2),工作人员可安全地在变电站变压器区域进行巡检工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