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介孔碳

介孔碳

介孔碳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53662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实验技术与管理、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江苏省颗粒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江苏省化工环保技术2014研讨会、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暨第十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等;介孔碳的相关文献由2951位作者贡献,包括曾光明、汤琳、万颖等。

介孔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0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53662 占比:99.92%

总计:253858篇

介孔碳—发文趋势图

介孔碳

-研究学者

  • 曾光明
  • 汤琳
  • 万颖
  • 赵东元
  • 王佳佳
  • 周耀渝
  • 杨贵德
  • 林倩
  • 潘红艳
  • 蔡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付朝庭; 周倩; 邢波; 杨郭; 宋翔; 刘兴勇
    • 摘要: 以白酒糟为碳源、纳米SiO_(2)为模板剂,通过调控三聚氰胺添加量一步法制备了系列氮掺杂介孔碳(NMCs)。采用N;吸附/脱附、XPS、XRD、FT-IR、Raman等手段对NMCs的结构与表面性质进行表征,并将NMCs用于催化过硫酸盐(PS)处理盐酸四环素(TC)废水。结果表明,三聚氰胺投加量的不同,对NMCs的孔结构影响不大,孔径集中分布在3.8 nm附近,比表面积在138~184 m^(2)/g之间;NMCs催化降解TC的活性随着三聚氰胺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强,其增强与表面吡啶氮和石墨氮2种含氮官能团密切相关。NMCs活化PS降解TC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反应活化能为20.29 k J/mol;当三聚氰胺添加量为白酒糟质量的14.5%时,其催化活性最好。在反应温度为25°C,催化剂投加量为0.4 g/L,PS投加量为0.4 g/L和较宽的pH范围(4.0~11.0)条件下,50 mg/L的TC溶液在反应60 min后,降解率可达82.9%。自由基掩蔽结果表明,表面自由基反应起主要作用。催化剂循环使用4次后,通过高温再生,催化活性可恢复至原来的86.9%。
    • 张锋; 阿茹拉; 李斌
    • 摘要: 采用纤维素纳米晶(NCC)为模板,正硅酸甲酯为硅源前驱体,蒸发自组装、高温碳化制备了手性向列型介孔碳.SEM和BET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表明该介孔碳材料保持了NCC高度有序的左旋手性向列型微观结构,比表面积高达449 m^(2)g^(-1),孔体积为0.51 cm^(3)g^(-1),平均孔径5.43 nm.以手性向列型介孔碳为载体固定漆酶制备漆酶电极,研究了该漆酶电极对邻苯二酚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和催化氧化还原性能,并成功应用于邻苯二酚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邻苯二酚在漆酶电极表面能进行直接的电化学反应,该漆酶电极构成的生物传感器对邻苯二酚具有良好稳定的电流响应,线性检测范围为1.1~22.8μmol/L,选择灵敏度为0.016 A/(mol/L),检测限为0.217μmol/L.该漆酶电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测限,在废水邻苯二酚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王芳芳; 张金銮; 朱兆连; 钟维啸; 王凤婷; 王海玲
    • 摘要: 采用水热合成、高温炭化工艺制得酚醛树脂基有序介孔碳(OMC),通过Cu(NO_(3))_(2)溶液浸渍、中低温煅烧制备OMC负载纳米CuO_(x)(CuO_(x)@OMC)材料。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线衍射仪(XRD)和N_(2)吸附脱附法等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考察CuO_(x)@OMC材料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uO_(x)@OMC具有较好的有序介孔结构,在3.20和17.40 nm附近各有一个孔径分布峰,10.0~20.0 nm粒径的CuO_(x)较均匀地分散在OMC表面。CuO_(x)@OMC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性能明显高于OMC和CuO_(x),且吸附后容易脱附再生,体现出较好的循环使用效果。
    • 李蕊岑; 王懂帅; 袁彩霞; 冯玉升; 洪霞; 何海宁; 马文娟; 尤毅娜
    • 摘要: 该试验自主研发磁性纳米粒子负载十八烷胺功能化介孔碳复合材料,基于QuEChERS技术联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开发一种绿叶菜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快速检测样品前处理方法。该磁性介孔复合材料的表面结构特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磁强计、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净化剂相比,该磁性介孔材料能够很好地消除基质干扰,提高检测效率,操作简单。绿叶菜基质中1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在0.02~0.25μ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在0.9943~0.9997,在0.02、0.05、0.10 mg/kg添加水平下,绿叶菜基质中16种有机磷农药平均回收率在81.3%~94.0%,相对标准偏差<10%,检出限为0.01~0.08μg/mL。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绿叶菜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绿叶菜样品均符合有机磷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通用性强、准确度高、稳定性好、经济环保等优点,适用于其他蔬菜及水果中农药残留量检测样品前处理中。
    • 朱胜; 盛建; 贾国栋; 刘汉鼎; 李彦
    • 摘要: 介孔碳纳米材料因具有快速传输通道、优异的导电性、极高的比表面积和出色的化学稳定性在众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实现介孔碳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和精准改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基于此,本文分析总结了这类材料的制备和改性方法,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 郭倩妮; 解玉龙; 叶发萍; 本措吉; 郭丽芳
    • 摘要: 以磷酸为磷源,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软模板,通过简单的低温水热法制备了磷掺杂介孔碳(PMCs)。通过透射电镜、能谱仪等多种测试方法以研究磷掺杂对介孔碳形貌结构的影响,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研究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PMC-4的比表面积为645.95 m^(2)/g,平均孔径为4.0 nm。电化学测试表明,通过调整磷掺杂量可获得最大比电容。在电流密度为0.5 A/g下,PMC-4容量可达172 F/g。磷原子的引入能提高介孔碳的电催化活性,增强电解质和电极之间界面的润湿性以改善介孔碳的电化学性能,合成的磷掺杂介孔碳材料可作为很有潜力的电极材料。
    • 摘要: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江河清带领的膜分离与催化研究组与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发出一种氮掺杂介孔碳负载钌(Ru)单原子和纳米团簇催化剂。该催化剂在碱性和酸性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析氢性能,能够在低过电位下实现工业化水平的大电流密度。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催化剂中Ru主要以四氮化钌结构以及Ru纳米团簇的形式存在,二者之间存在电子转移现象。
    • 何顺武; 田洪松; 李莹; 叶恩彤; 张丽; 林倩; 潘红艳
    • 摘要: 以壳寡糖(COS)为碳前驱体,三嵌段共聚物(F127)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模板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的原位氮掺杂介孔碳材料(COS-NMC-x)。借助质谱仪、TG-DTG、XRD、Raman光谱、N_(2)吸附/脱附、XPS、FT-IR、亲水性以及电化学评价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以研究材料的物化性质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OS-NMC-x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容、氮原子数分数随超声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超声时间为15 min时,样品的比表面积、孔容、氮原子数分数到最大,接触角最小,分别为144.94 m^(2)·g^(-1)、0.19 cm^(3)·g^(-1)、7.59%和23.16°。同时对COS-NMC-x进行了电化学性能评价,在电流密度为0.5 A·g^(-1)时,样品的比电容为189 F·g^(-1),远高于同组其他材料,说明较大的孔隙结构和氮原子数分数等有利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升。在10 A·g^(-1)下经过5000次循环之后,该材料的电容保持率达到114%,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超级电容器应用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 杨婷婷; 杨红婷; 王娇
    • 摘要: 有机染料废水因色度大、成分复杂、难于生物降解且具有强酸、强碱性,因此净化处理过程难度较大。以P123为模板剂,酚醛树脂为碳源,FeSO_(4)·7H_(2)O、CaCl_(2)、MgSO_(4)分别为铁、钙、镁源,采用水热合成—蒸发诱导自组装的路线制备了Ca/Mg掺杂介孔碳,并探究了其对甲基橙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介孔碳的吸附过程受到吸附时间、染料初始含量、吸附剂的吸附饱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引入金属氧化活性位点Ca/Mg后,介孔碳对染料的吸附性能得到显著提高,且吸附性能Mg掺杂较Ca掺杂理想。pH对甲基橙在此三种吸附材料上的吸附影响甚微,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导,是自发的放热过程。通过Mg掺杂,其吸附甲基橙的最大吸附量由6.88 mg/g增加至49.12 mg/g。因此,镁基掺杂在提高介孔碳对有机染料吸附方面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后期应进一步探究其制备控制过程,提高吸附量。
    • 吴林媛; 穆林玲; 陈炷霖; 贾双珠; 林倩
    • 摘要: 以脱乙酰度85%壳聚糖为碳源、F127为致孔剂、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利用软模板法制备介孔碳材料.通过FTIR、Raman、N2吸附/脱附分析仪、XRD、XPS以及TEM等手段对介孔碳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乙酸浓度对介孔碳孔结构的影响及对单宁酸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乙酸浓度为0.17mol·L-1,碳源与致孔剂、交联剂质量比为1:0.5:0.25时制备的介孔碳总孔容、比表面积以及平均孔径分别为0.41cm3·g-1、237.2m2·g-1、5.01nm,单宁酸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可达110.2mg·g-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