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石墨化

石墨化

石墨化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210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9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649180篇;相关期刊261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工程、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第五届宝钢学术年会、第十八届华东六省一市热处理年会、第27届全国炭素经济信息交流会等;石墨化的相关文献由3683位作者贡献,包括谈树涛、宋志涛、张永军等。

石墨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9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5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49180 占比:99.92%

总计:649726篇

石墨化—发文趋势图

石墨化

-研究学者

  • 谈树涛
  • 宋志涛
  • 张永军
  • 黎应和
  • 韩静涛
  • 蒋新良
  • 谈嘉豪
  • 张凤英
  • 王国利
  • 王金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雷永珍; 晏倩倩; 温焕; 文平
    • 摘要: 目的选取月季花瓣和梧桐果实2种生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碳化,制备生物质基碳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为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电极材料提供实践指导。方法将采摘的月季花瓣和梧桐果实清洗后冷冻干燥,在氮气氛围下高温热解制得相应的生物质基碳材料,并用电化学工作站评价各碳材料的电化学储能性能。结果梧桐果实和月季花瓣在不同的温度梯度下热解后保持了原始的形貌结构,碳化的梧桐果实(CS)呈现出中空的纳米管状,而碳化的月季花瓣(CF)表现为多孔的交联纳米膜,最佳的热解温度分别为900和800°C,在电流密度为0.2 A/g时,CS-900和CF-800比电容分别为138.0和170.4 F/g。结论热解温度决定了生物质基碳材料的石墨化程度,石墨化越高、导电性越好;多孔的纳米片比中空的纳米管能提供更多的离子传输途径,表现出更优的储能行为。
    • 田雨华; 王象东; 王硕; 高昂; 刘辉
    • 摘要: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具备高模量、高导热性等特性,在航天、电子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山东瑞城实现了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产业化生产,本文对其所生产的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5K连续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1μm;强度为2400 MPa;模量为811 GPa;导热率达到600 W/(m·k)以上。
    • 李靖; 王路; 刘永旺; 栾进华; 张瑞刚; 张森; 王安民
    • 摘要: 煤及煤系石墨化利用对于增强石墨矿产的战略保障能力、促进煤系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和推动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在能源矿产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厘清川渝地区煤的石墨化潜势,在梳理分析煤的石墨化、煤基碳材料前驱体选择和川渝地区煤田地质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对川渝地区主要赋存煤类、煤质和显微组分特征的分析,从影响煤石墨化的内在因素和煤基碳材料的需求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川渝地区煤基碳材料前景和煤系石墨资源赋存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的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低灰、低硫,演化程度更高的无烟煤更易于石墨化,煤石墨化后的产物则是制备碳材料的极佳前驱体;根据主成分分析的定量评价结果,可将川渝地区煤系石墨资源潜力区带划分为Ⅰ级优势区、Ⅱ级良好区和Ⅲ级潜力区。四川雅安−攀西Ⅰ级区带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煤具有变质程度高、低灰、低硫特征,龙门山构造岩浆带是煤石墨化的外在条件,是煤系石墨矿产资源优势赋存区和制备煤基碳材料的优选资源;渝东北Ⅱ级区带和渝东南Ⅱ级区带具有构造条件复杂、煤演化程度高的特点,为煤系石墨资源赋存良好区;南桐松藻Ⅲ级区带和四川芙蓉−古叙Ⅲ级区带则为煤系石墨资源的潜力区。煤系石墨的潜力研究是能源矿产由粗放型利用向高端新型材料精细化应用转变的重要桥梁,为实现煤炭资源高价值、绿色开发利用提供了指导方向。
    • 孙善卫
    • 摘要: 使用KH550为分散助剂,采用剪切、研磨的分散工艺分散微米级碳酸钙,研究对苯二胺(PDA)添加量、碳酸钙添加量对聚酰亚胺薄膜性能的影响,以及由该聚酰亚胺薄膜经碳化、石墨化所得石墨膜的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当ODA∶PDA摩尔比为70∶30,碳酸钙添加量为1.5%时,所制得的聚酰亚胺薄膜拉伸强度达237 MPa,其碳化、石墨化后所制得的石墨膜导热率达1295 W/(m·k),具有良好的柔韧性。
    • 摘要: 近日格瑞芬拟与兰州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碳材料项目合同书》,格瑞芬拟在兰州新区新设控股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5000吨碳纳米管粉体、3万吨碳纳米管浆料(含相关产业链配套)和15万吨硅碳、石墨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生产项目”。项目计划投资总额6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1.8亿元。
    • 朱胜; 盛建; 贾国栋; 刘汉鼎; 李彦
    • 摘要: 介孔碳纳米材料因具有快速传输通道、优异的导电性、极高的比表面积和出色的化学稳定性在众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实现介孔碳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和精准改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基于此,本文分析总结了这类材料的制备和改性方法,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 陈子豪; 蔡云飞; 张腾飞; 王启民
    • 摘要: 目的系统研究聚酰亚胺(PI)膜在高温碳化、石墨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变,以及PI膜厚对石墨膜结构和导热性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二步法制备2种不同厚度的PI薄膜,对其进行高温碳化、石墨化和压延处理,并系统研究薄膜高温结构演变规律和及其导热性能。结果涂布法制备出的PI膜膜厚分别为32、67.5μm,经1000°C碳化后,薄膜从无序结构转变无定形碳,并在2800°C高温石墨化过程中转变为高度有序的层状石墨结构,经压延工艺处理后,其石墨膜厚度分别为17、40μm,压延工艺减少了石墨膜疏松孔洞和片层间间距,显著提高了石墨膜面内导热系数。结论在一定范围内,薄膜越薄,越有利于杂质元素脱除和提升石墨化程度。所制得的17μm石墨膜面内热导率可达1465 W/(m·K)。
    • 李雪莲; 曾华; 徐芮; 王丽
    • 摘要: 铝电解废槽衬是铝电解工业产生的一种危险固体废弃物,含可溶的氟化物和氰化物,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危害。介绍了铝电解废槽衬的形成原因、废阴极炭块的综合回收利用工艺以及废耐火材料的无害化处理技术。总结了废槽衬中有害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分布位置,分析了电解铝过程中钠的渗透行为以及阴极炭块石墨化过程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 雷骏; 黄豪贤; 习鑫鑫; 程艳玲; 林华泰
    • 摘要: 针对有机合成过程中碳及碳化物的残余,传统方法中普遍使用除碳的工艺,而很少有文章针对非晶碳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为此,本文采用高尿素含量的前驱盐体系,通过在氮气保护气氛中煅烧获得AlN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850~1500°C温度范围内煅烧获得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对AlN合成过程中含碳产物结构形貌的变化,以及AlN和含碳产物之间相互的依存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lN生长的过程中伴随着无定形碳的石墨化转变,AlN颗粒的形貌也受含碳残余产物形貌的影响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
    • 卢康; 许竞翔; 孙强; 褚振华
    • 摘要: 金刚石材料的石墨化行为降低了其加工难度,因此,研究诱导金刚石石墨化的因素有望为金刚石加工技术的革新与开发提供新的线索。总结了激光参数和应力对金刚石石墨化的诱导机制。激光诱导金刚石石墨化主要是指短脉冲激光在金刚石加工过程中的升温诱导,即高能激光引起温度的急剧升高,使金刚石的碳碳键断键重连而形成石墨结构的过程;此外,激光能量密度、脉冲宽度、脉冲数量、激光功率和扫描速率在激光加工过程中相互关联,共同影响金刚石石墨化的过程。应力诱导主要是指抛光或压痕加工过程中,通过增加压力来改变金刚石立方晶体结构的键长和键角而使金刚石结构变得不稳定,随后的再减压过程使碳原子从被压缩的不稳定金刚石相转变为稳定石墨相;此外,过渡金属如铁、铬、钴、镍、铂、钛等对金刚石石墨化相变的催化作用主要表现在金属价层结构中存在的未配对电子和金刚石表层原子的电子配对形成化学键使碳原子移动重构为石墨结构。基于金刚石石墨化诱导机制提出如何改进金刚石材料加工过程中的效率,并根据石墨化特点改善金刚石材料的表面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