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介孔碳
有序介孔碳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37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264149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化工进展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3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33届年会、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第九届全国皮革化学品学术研讨会等;有序介孔碳的相关文献由982位作者贡献,包括万颖、何建平、曾光明等。
有序介孔碳—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4149篇
占比:99.96%
总计:264255篇
有序介孔碳
-研究学者
- 万颖
- 何建平
- 曾光明
- 汤琳
- 李健生
- 王涛
- 王连军
- 钱旭芳
- 孙秀云
- 韩卫清
- 周耀渝
- 王佳佳
- 刘晓东
- 杨贵德
- 沈锦优
- 王欢
- 邓垚成
- 陆嘉星
- 李和兴
- 赵东元
- 冯翠苗
- 冯辉霞
- 周建华
- 张德懿
- 张盛
- 张蝶青
- 蔡叶
- 郑力文
- 刘蕾
- 孙志鹏
- 孙杰
- 孙盾
- 张校刚
- 薛海荣
- 郭春瑞
- 顾娟
- 何顺武
- 凌晓凤
- 刘瑞丽
- 力虎林
- 吕康乐
- 吴东清
- 孙新
- 宋伟明
- 屠波
- 师怡
- 张婧杰
- 张志霞
- 张辰
- 徐立洋
-
-
黄志航;
郝松源;
马伏林;
袁红
-
-
摘要:
为提高有序介孔碳的酸性和催化活性,根据有序介孔碳的结构特点和表面性质使用三步磺化法制备了具有高酸量的磺酸型有序介孔碳,并对合成磺酸型有序介孔碳的最佳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氮气物理吸附(N_(2)-BET)对磺化有序介孔碳(AOCS)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OCS经过一系列改性后仍具有序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227.4 m^(2)/g和8.41 nm。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元素分析对AOCS的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磺酸基成功接枝,且AOCS中S的质量分数可达16.07%。通过酸量测定,在最佳合成条件下AOCS的最高酸量可达21.2 mmol/g。
-
-
张青;
毛辉麾
-
-
摘要:
采用了简单的软模板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十二面体形状的有序介孔聚合物(OMP),在高温碳化下转化为有序介孔碳(OMC)。之后将有序介孔碳用氨气活化,制备得到有序介孔氮掺杂碳(OMNC)。通过TEM,SEM,BET,XPS,XRD,拉曼光谱仪等方法对制备的产品进行表征分析,探究氮掺杂过程对材料结构和性能影响。将不同活化温度下制备的OMNC负载钨酸铋,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对一定浓度的罗丹明B溶液进行光降解反应,探究在不同温度活化的OMNC负载相同量的钨酸铋的光催化效果,结合光催化反应的活性和效果揭示OMNC活化温度孔道结构光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
-
-
张志伟;
樊煜;
马志恒;
李润龙;
郝晨冉;
徐甲强
-
-
摘要:
介孔材料广泛应用于储能、催化和湿度传感领域.以有序介孔氧化硅材料SBA-15为模板,通过纳米铸造法制备出比表面积大于1000 m^(2)/g的CMK-3介孔碳材料,并采用过硫酸铵(ammonium persulfate,APS)氧化法对其进行了羧基功能化改性.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分析仪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化前后的CMK-3介孔碳材料都具有良好的有序介孔结构.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QCM)湿敏测试结果表明,在羧基功能化改性后该材料对不同的湿度环境均有较好的响应,材料的湿敏性能得到了显著增强,特别是在97%RH高湿度的测试中获得了高达1600 Hz的响应,在高湿度传感器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
朱小娟;
孙雅飞;
王丽丽;
吴萌萌;
万颖
-
-
摘要:
择形催化在精细化学合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序介孔材料具有相对大的孔径以及规整的孔道结构,探究其在有机合成中择形催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考察了有序介孔碳载AuPd合金催化剂的孔径对苄醇选择氧化和喹啉选择加氢反应中分子尺寸选择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序介孔碳催化剂介孔孔径与反应物分子尺寸之间存在明显的正依存关系。苯甲醇和喹啉等尺寸较小的底物分子可扩散进入3.5 nm的介孔孔道,在合金表面反应;而尺寸较大的分子如2-甲基苄醇和3,5-二叔丁基苄醇,内扩散受到限制,几乎不能发生转化。当孔径扩大至5.0 nm时,2-甲基苄醇可扩散进入孔道,催化氧化的转化频率(TOFPd)可达307 h^(-1);进一步扩大孔径至6.0 nm,尺寸更大的分子如3,5-二叔丁基苄醇也能被氧化,TOFPd达到140 h^(-1)。
-
-
樊静静;
程昊;
陈育蓉;
李学暖;
王桂香;
唐婷范
-
-
摘要:
以阿拉伯糖为碳源,介孔硅(SBA-15)为模板剂,用硬模板法制备有序介孔碳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Brunner Emmet Teller,BET)、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对材料进行表征.用滴涂法将有序介孔碳悬浊液滴在裸玻碳电极表面,得到有序介孔碳修饰电极.用循环伏安法来研究盐酸奈福泮在有序介孔碳修饰的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在最佳条件下,盐酸奈福泮浓度在1.0×10-8~1.0×10-5mol·L-1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2=0.9932,检出限为3.2×10-9 mol·L-1.对盐酸奈福片中盐酸奈福泮进行了检测,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84% ~102.50%,RSD<5.0%.
-
-
王常耀;
王帅;
段林林;
朱晓航;
张兴淼;
李伟
-
-
摘要:
采用原位限域生长策略制备了一系列有序介孔碳负载的超小MoO3纳米颗粒复合物(OMC-US-MoO3).其中,有序介孔碳被用作基质来原位限域MoO3纳米晶的生长.依此方法制备的MoO3纳米晶具有超小的晶粒尺寸(<5 nm),并在介孔碳骨架内具有良好的分散度.制得的OMC-US-MoO3复合物具有可调的比表面积(428~796 m2/g)、孔容(0.27~0.62 cm3/g)、MoO3质量分数(4%~27%)和孔径(4.6~5.7 nm).当MoO3纳米晶的质量分数为7%时,所得样品OMC-US-MoO3-7具有最大的孔径、最小的孔壁厚度和最规整的介观结构.该样品作为催化剂时,表现出优异的环辛烯选择性氧化性能.
-
-
薛沙;
赵蕾;
赵友全;
徐慧敏;
邓橙;
王尹;
蔡田雨;
朱孟府
-
-
摘要:
为了提高待测物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的检测性能,采用超声技术在有序介孔碳(OMC)上负载Ag和Au纳米颗粒(NPs)制备出OMC/Ag@Au NPs复合材料并以其作为SERS检测基底.通过TEM、SEM和XRD等技术对材料进行结构表征,以罗丹明6G(R6G)为探针分子,对材料的SERS检测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OMC/Ag@Au NPs复合材料的孔径为5.9 nm,比表面积高,为426.1 m2·g-1,对有机物分子表现出较强的吸附富集作用,R6G的检测限达到10-8 mol/L,拉曼位移在613 cm-1处峰值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7%,且该复合材料在室温条件下储存45 d后仍能保持高SERS活性.由此可见,采用超声技术制备OMC/Ag@Au NPs复合材料的方法简便,复合材料的SERS检测灵敏度高、均一性和稳定性好.这是由于:一方面,Ag和Au NPs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SPR)产生电磁增强作用;另一方面,OMC对R6G分子的吸附作用产生化学增强作用.该复合材料在有机物检测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
-
王来玉;
奚馨;
吴东清;
刘雄宇;
纪伟;
刘瑞丽
-
-
摘要:
柔性生物传感器在可穿戴电子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获得柔性电化学多巴胺传感器,作者在本工作中首先在镍泡沫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生长石墨烯,随后通过高温碳化嵌段共聚物与酚醛树脂在石墨烯表面共组装形成的薄膜制备了有序介孔碳/石墨烯/镍泡沫(OMC/G/Ni)复合材料.其中,镍泡沫可以为复合材料提供具有高导电性和良好柔韧性的金属骨架,而具有垂直排列介孔阵列的有序介孔碳层为复合材料提供了高的电活性表面积,且有利于活性位点的暴露.值得注意的是,夹在有序介孔碳层和镍泡沫之间的石墨烯极大地增强了各组分之间的相容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作为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工作电极,OMC/G/Ni体现出优异的多巴胺检测能力.不但具有宽的线性检测范围(0.05 ~ 58.75 μmol·L-1)和低检测限(0.019 μmo1·L-1),还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此外,OMC/G/Ni在弯曲状态下依旧能够保持对多巴胺的高检测能力,证明了其在柔性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潜力.
-
-
徐莹;
高荣;
金士威
-
-
摘要:
阿莫西林是废水中一类典型的药品与个人护理品类新型有机污染物,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以蔗糖为碳源、以SBA-15为模板制备有序介孔碳(OMC).采用动态吸附法研究其对阿莫西林的吸附行为,并与常规吸附材料商用活性炭(GAC)作对比.探讨了废水中阿莫西林的初始浓度、温度及流速对动态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OMC的吸附能力远强于GAC,以OMC为吸附剂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阿莫西林类新型有机污染物.
-
-
Yunpeng LIU;
刘云朋;
Jie ZHOU;
周洁;
Zhongjian LI;
李中坚;
Lecheng LEI;
雷乐成
- 《2013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33届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以SBA-15为模版,蔗糖为碳源,高温碳化后再经HF去除氧化硅得到有序介孔碳(OMC).经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低温N2吸脱附(BET)等测试表明,所得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2404m2/g和2.952cm3/g,平均孔径为4.9nm.以OMC为吸附剂对单组份的苯酚(Phenol)、2,4,6-三氯酚(TCP)、五氯酚(PCP)和3种混合污染物进行选择性吸附研究,结果表明:Phenol、TCP、PCP的吸附动力学都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PCP的起始吸附速率是TCP起始吸附速率的2倍,去除率是Phenol的4倍; TCP和PCP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多组分吸附中,TCP和PCP的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为98.91mg/g和113.25mg/g,低浓度平衡浓度时,PCP的吸附量远大于TCP的吸附量,说明制备的OMC对酚类废水中的PCP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
-
-
-
-
-
-
吴张雄
- 《第十三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有序介孔碳材料由于具有排列规整的介孔结构、可调的孔径大小、超高的比表面积以及大的孔体积,在能源储存与转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介孔碳材料碳墙壁的石墨化程度普遍较低,这导致其导电性与石墨、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等材料相比较低.为了提高其石墨化程度,人们采取了超高温处理、金属原位催化局部石墨化、采用特殊的碳源等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其制备往往较复杂,比表面积降低,介孔结构可能会遭到破坏.因此,如何提高有序介孔碳的石墨化程度仍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另外,在石墨化碳材料中可控地引入金属纳米颗粒,可以进一步提升碳材料的功能、拓展其应用范畴.
-
-
张志霞;
吴迪;
元静;
王欢;
陆嘉星
- 《第十五届全国有机电化学与电化学工业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有序介孔碳(OMC)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规则排列的孔结构、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电导率、热导率和优良的吸附性能,能够使物质在其孔隙内吸附并进行反应,同时能够保持自身物理化学稳定性,能很好的提高富集效率和扩散速度,因此将其用于制备修饰电极在电化学方面会有很好的应用.负载金属纳米粒子是一种对碳材料改性的重要方法,但目前对这种材料的制备大多需要进行各种预处理,再进一步负载金属纳米粒子,工艺复杂,且所得材料中的金属纳米粒子粒径不均匀,品质有待提高。本文采用一步合成制备了有序介孔碳/镍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并将其应用于电合成催化。
-
-
张志霞;
蒙王军;
杜艳芳;
王欢;
陆嘉星
- 《第十五届全国有机电化学与电化学工业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有序介孔碳(OMC)和它的复合材料具有高度有序和开放的孔道结构,其优良的导电性能有利于电子的传递,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提供较多的表面催化位点,在电化学领域显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电化学家的关注.负载金属纳米粒子是一种对碳材料改性的重要方法,因此本论文尝试通过一步法制备有序介孔碳/银纳米粒子(OMC/Ag)修饰电极.苄基卤化物是一类有剧毒、催泪、易腐蚀、难生物降解的环境污染物,使用电催化技术还原苄基卤代物,利用电化学这一绿色方法可以对环境有污染的苄基卤化物转变成为有工业应用价值的物质。为研究上述方法制备的修饰电极的催化效果,将其初步应用到恒电位电解催化还原溴苄的反应中。结果表明,以OMC/Ag修饰电极为阴极材料,镁棒为阳极材料,Ag/Agl/l-为参比电极,电位为-0.65V,反应温度为25°C,当通过1F.mol-1电量后,目标产物联苄产率目前可达76%,比普通Ag电极高出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