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纳米颗粒

金纳米颗粒

金纳米颗粒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3年内共计93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3篇、会议论文49篇、专利文献377266篇;相关期刊192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化学传感器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2016年中国贵金属论坛、2015全国小儿泌尿外科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化学问题暨第三届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等;金纳米颗粒的相关文献由2551位作者贡献,包括蒋兴宇、史向阳、闫兵等。

金纳米颗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3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4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77266 占比:99.89%

总计:377678篇

金纳米颗粒—发文趋势图

金纳米颗粒

-研究学者

  • 蒋兴宇
  • 史向阳
  • 闫兵
  • 黄维
  • 刘辉
  • 江翠娟
  • 汪联辉
  • 翟淑梅
  • 王卓
  • 刘定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甄博如; 张媛媛; 张聪; 张升晓
    • 摘要: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Fe_(3)O_(4)),其粒径大约在200~300 nm之间,利用聚多巴胺(PDA)对其进行包覆,再在其上原位还原生成金纳米颗粒,制得Fe 3O 4@PDA@Au复合材料,然后灼烧炭化制得Fe 3O 4@C@Au,考察其对Hg^(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Fe 3O 4@C@Au在溶液pH为1~7的范围内对Hg^(2+)都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其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最大吸附容量为473.9 mg·g^(-1),动力学数据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该研究为吸附去除Hg^(2+)开辟了新的道路。
    • 陈如冰; 胡永琴; 陈美珠; 安佳; 吕颖; 刘玉菲; 李东玲
    • 摘要: 开发高效、高灵敏度又适用于基层的简便、稳定、成本低的病毒标志物检测方法对病毒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通过制备同时具有催化和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双功能聚苯乙烯纳米球催化H_(2)O_(2)分解,剩余的H_(2)O_(2)通过交联剂诱导金纳米颗粒聚集,使溶液颜色从红色变为蓝色,实现对乙肝表面抗原的高效、高灵敏、高特异性可视化检测。肉眼检测限为0.5 ng/mL,借助酶标仪后的检测限为0.01 ng/mL。此外,HBsAg在血清中的回收率在88.17%~102.50%,相对标准偏差在2.01%~4.52%,表明所提出的免疫测定法适用于血清中的检测,在实际临床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唐嫒尧; 李鑫; 李明虓; 程洁; 黄成军
    • 摘要: 为提高气体传感器对苯系物的选择性,文中通过Au-S键的自组装作用和滴铸法制备了4-甲氧基苄硫醇(MTT)修饰的金纳米颗粒(AuNPs)化学电阻传感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设计了气体检测平台和数据采集系统,并对传感器的气敏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基于MTT功能化的AuNPs化学电阻传感器对苯类气体(甲苯、苯甲醛等)具有明显的吸附选择性,在室温条件下,可对体积分数低至5×10^(-8)的甲苯/苯甲醛气体产生响应,灵敏度分别为5.06×10^(-3)和3.46×10^(-3),响应/恢复时间随被测气体体积分数的增大逐渐减小,平均响应/恢复时间为(80.0±17.3)s/(117.1±30.0)s。
    • 汪志华; 张海宝; 林永兴
    • 摘要: 通过静电纺丝和溶液孵育处理构筑了聚酰胺66(polyamide 66,PA66)片晶间隔生长在聚酰胺66纳米纤维(polyamide 66 nanofibers,PA66 NFs)上形成的三维分级纳米结构,即同质聚酰胺66纳米纤维串晶(polyamide 66nanofibers shish-kebabs,PA66 NFSKs)结构,并对影响其形貌和结晶情况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PA66 NFSKs的形貌与孵育溶液的浓度密切相关,孵育溶液浓度越大,PA66 NFSKs中的kebab片晶的尺寸越大;PA66 NFSKs形成时不会改变PA66 NFs原有的晶型,长出的kebab片晶为α晶型结构。将制得的PA66 NFSKs用作模板,利用离子溅射技术在其上沉积一层金纳米颗粒(Au nanoparticles,Au NPs)制成新型三维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基底——Au NPs@PA66 NFSKs。探究了离子溅射处理时长和模板微观形貌对Au NPs@PA66 NFSKs拉曼信号增强能力的影响。优化条件下制得的SERS基底Au NPs@PA66 NFSKs0.01%-9 min对罗丹明6G(rhodamine 6G,R6G)的检测灵敏度高达10-14mol/L,同时表现出良好的信号再现性。
    • 田冰; 武煊; 钟玉洁; 杨吉霞; 陈应娟; 陶晓奇
    • 摘要: 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是一种具有类似天然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已被开发成比色传感器,特别是基于AuNPs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比色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检测领域。该文介绍了AuNPs的合成方法,总结了基于AuNPs过氧化物酶活性比色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列举了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实例,最后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张燕燕; 李灿; 苏睿; 李林泽; 位文涛; 李保磊; 胡建东
    • 摘要: 植物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在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ABA在植物组织中含量较低,迫切需要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适配体识别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检测的ABA快速、定量检测方法。ABA适配体修饰的纳米金颗粒兼具SERS信号增强和选择性识别等特点,实现了复杂植物样品基质中痕量ABA的快速、灵敏检测。当ABA分子出现时,适配体将与ABA分子特异性结合,结合后的适配体折叠成G-四聚体结构,将ABA分子包裹在四聚体结构内,拉近ABA分子与金纳米颗粒之间的距离,获得增强并稳定的ABA分子SERS信号。在适配体浓度优化的条件下,该方法检测限为0.1μmol/L,线性相关系数R2=0.9855,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6.71%,且SERS增强基底的稳定性良好(>6个月)。特别是,该方法用于小麦叶片中ABA的检测,检测结果与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具有良好的吻合度(相对误差≤9.13%)。该研究为植物激素快速检测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 王秋祥; 刘奕辛; 葛昆; 张金超; 周国强
    • 摘要: 与有机和高分子纳米材料相比,无机纳米材料具有化学性质稳定、力学性能优良、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性良好等优势,是用于骨代谢调控的主要材料。文章分别从细胞、分子及动物水平总结了羟基磷灰石、稀土纳米材料、金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等无机纳米材料在骨代谢调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并对无机纳米材料在骨代谢调控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 罗倩; 鲁迨; 黄晨涛; 石星波
    • 摘要: 建立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吸附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比色传感方法特异性检测组胺的方法。利用组胺的双重作用,1)能与其适配体特异性识别,暴露AuNPs表面;2)多余组胺中的咪唑环结构能取代AuNPs表面的柠檬酸根离子,破坏AuNPs间的相互静电作用,导致聚集现象,进而引起从红到蓝的颜色变化,从而实现组胺的定量检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度计考察AuNPs的吸光度变化,得出比色方法的检测限为8.89 nmol/L,线性范围为50 nmol/L~1.2μmol/L(R^(2)=0.999)。同时,利用手机成像样品,并利用Image J软件分析各样品的红(R)、绿(G)、蓝(B)各通道的值,选用G/R作为检测信号,得出RGB方法的检测限为24.91 nmol/L,线性范围为150 nmol/L~1.0μmol/L(R^(2)=0.997)。此外,该方法对组胺具有很好的选择性,两种信号输出方式在水样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82%~102.27%、98.96%~102.89%;在鱼肉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9.77%~108.92%、88.96%~109.82%。本方法简单、快速、便携,尤其RGB方法无需借助精密仪器,即能实现现场即时分析样品的需求,以期该方法能推广于高灵敏监测动物源性食品的新鲜度。
    • 陈思怡; 孙端平; 陈垦
    • 摘要: 本研究利用溶剂热法制备锌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再通过电沉积法将金纳米颗粒(Au NPs)负载到ZIF-8上,构建无酶电化学传感器(Au NPs/ZIF-8/GCE)用于过氧化氢(H_(2)O_(2))的电化学测定。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修饰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该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并进一步研究不同扫速和不同H_(2)O_(2)浓度对修饰电极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H_(2)O_(2)的还原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在最佳条件下,采用计时电流法(i-t)测定H_(2)O_(2)浓度在0.01~59 m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20μmol·L^(-1)。该传感器制作简单,选择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将其用于血清样品中H_(2)O_(2)含量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8.6%~102.7%之间,为生物样品中H_(2)O_(2)的简单快捷检测提供了需要。
    • 沈艳丽; 史冰融; 吕浩; 张帅一; 王霞
    • 摘要: 石墨烯和纳米颗粒的复合材料具有新颖的光学和电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信息传感、光电转换、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石墨烯拥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可以实现对随机激光性质的调控,但目前实现特殊结构的石墨烯与金属纳米结构的复合过程复杂繁琐,利用石墨烯有效降低随机激光阈值仍存在挑战.本文利用便捷的化学还原及吸附法制备Au/石墨烯结构,以染料DCJTB为增益介质,使用旋涂法制备了均匀的薄膜样品;研究对比Au纳米颗粒和Au/石墨烯结构随机激光特性,分析了石墨烯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Au/石墨烯复合材料透射峰与增益介质的光致发光光谱峰最为接近,对于染料分子的能级迁跃起到了促进作用.在相同的增益介质中,石墨烯的加入不仅使得光子在无序介质中散射频次增加,促进了增益效果,而且增强了Au纳米颗粒表面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二者相互协同,展现出了优异的随机激光特性,阈值降低至2.8μJ/mm^(2);对样品重复测量可得样品的激射重复性较强、品质较高.本研究对促进随机激光应用、实现高性能的光电器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