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选择性吸附

选择性吸附

选择性吸附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62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4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547979篇;相关期刊181种,包括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复合材料学报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 、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选择性吸附的相关文献由1820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建华、姚彩萍、李栋等。

选择性吸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4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47979 占比:99.95%

总计:548277篇

选择性吸附—发文趋势图

选择性吸附

-研究学者

  • 朱建华
  • 姚彩萍
  • 李栋
  • 王治科
  • 田庆华
  • 郭学益
  • 冯守爱
  • 宋丽娟
  • 范顺利
  • 邹克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航; 马蓉; 弓亮; 黄丽丽; 陈南春; 解庆林; 马丽丽
    • 摘要: 本工作采用硅藻作为基体材料,选取Cr(Ⅵ)离子为模板、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功能单体、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通过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合成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硅藻基Cr(Ⅵ)离子印迹吸附材料(DE/Cr(Ⅵ)-IIP)。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Zeta电位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探究了材料的形成过程。材料对Cr(Ⅵ)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材料表现出对Cr(Ⅵ)离子的高吸附率、高选择性和良好再生性。
    • 陶旭晨; 李林; 徐珍珍
    • 摘要: 为提升杯芳烃纤维对Pt(Ⅱ)的平衡吸附量,依次通过酰胺化、还原法和静电纺丝法制备了杯芳烃/还原氧化石墨烯(CrGO)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分析了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并采用吸附实验研究了纤维的吸附选择性、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模型。结果表明:CrGO纤维直径为(2±0.5)μm,具有褶皱的形貌,低水平的微观结构缺陷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在Na(Ⅰ)、Hg(Ⅱ)共存时,CrGO纤维呈现出对Pt(Ⅱ)的选择性吸附能力,且符合假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CrGO纤维的吸附行为主要归因于单分子层、化学型、吸热型、优惠型吸附;293 K温度下CrGO纤维在24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量为113 mg/g,较杯芳烃聚酰亚胺纤维提升了303%。
    • 张凯; 罗群; 王震涛
    • 摘要: 同时以氯化钴和氯化锰为印迹分子,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反相悬浮法结合制备了钴/锰印迹交联壳聚糖树脂(Co/Mn-CTS),并通过硫脲改性合成了钴/锰印迹硫脲-壳聚糖树脂(T-Co/Mn-CTS)。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干扰离子存在下Co^(2+)和Mn^(2+)的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树脂对Co^(2+)和Mn^(2+)的吸附主要发生在0.5 h以内,可实现快速吸附;T-Co/Mn-CTS较Co/Mn-CTS的Co^(2+)和Mn^(2+)吸附容量显著提高;干扰离子存在下,模板印迹壳聚糖树脂较非印迹壳聚糖树脂对Co^(2+)和Mn^(2+)的选择性吸附能力更强,干扰离子对壳聚糖树脂的Mn^(2+)吸附性能影响比Co^(2+)更大。动态实验结果表明:T-Co/Mn-CTS对Co^(2+)和Mn^(2+)混合溶液的穿透体积分别约为110 BV和14 BV,Co^(2+)的穿透曲线呈对称的"S型",Mn^(2+)的穿透曲线均呈不对称的"S型"。
    • 陈慕华; 魏尚; 李京润; 武嘉奕; 胡淇翔; 陈浩鹏; 付博
    • 摘要: 为从有机废水中选择性吸附四环素(TC),在水系条件下采取简便快速的方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67。采用多种手段对合成得到的ZIF-67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制备材料在TC与亚甲基蓝(MB)混合体系中的选择吸附性能,并考察了混合体系pH、污染底物配比、吸附体系中共存离子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98 K,pH=6.5,MB和TC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30、40 mg/L的条件下,ZIF-67对TC的吸附选择性能够达到93.5%。ZIF-67在混合体系中对TC的选择性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对TC的最大理论吸附量达735.3 mg/g。ZIF-67在有机废水中能够选择性吸附TC的主要机理推测为ZIF-67对阳离子染料MB具有静电排斥,而TC与ZIF-67则存在静电吸引及π-π相互作用,并且两者之间可能形成氢键,因此其对TC的吸附量远高于对MB的吸附量。与其他吸附剂相比,ZIF-67对TC具有更高的吸附量和较短的吸附平衡时间。
    • 秦蕾; 王旭珍
    • 摘要: 微纳碳球基表面分子印迹吸附材料(SMIP@CS)用于液相环境体系中有机化合物的吸附脱除与富集回收时,可以满足高效、深度、选择性、无损性和可回收性的分离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近十年来应用于生态环境领域的各个典型的SMIP@CS进行归纳总结,对SMIP@CS的一般制备方法与评价指标加以概述,并通过分析比较具有不同孔结构的微纳碳球作为基质材料时所获得的SMIP@CS吸附脱除各类小分子的吸附性能,探究和确证基质微纳碳球材料的结构性能对相应SMIP@CS制备及吸附行为的影响规律,推断印迹材料吸附机理,为接下来深入研究SMIP@CS的基质筛选、印迹方法、吸附效果优化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 陈永灏; 彭祺龙; 姜豪; 孙辉; 沈本贤; 张健; 李文龙; 刘英杰; 郭龙
    • 摘要: 以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三氯化钛为钛源,采用水热法合成了Na-ETS-4材料,并通过Sr^(2+)交换和热处理制备了不同Sr^(2+)交换度的改性Sr-ETS-4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RF)、热重-差热(TGA-DSC)和拉曼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实验测定结合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改性前后分子筛样品对N_(2)和CH_(4)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Na-ETS-4与Sr-ETS-4样品均呈现片状堆叠的晶体结构;随着Sr^(2+)交换度的增加,改性Sr-ETS-4样品的热稳定性提高,N_(2)吸附速率增加,Sr-ETS-4-0.10-270样品的吸附速率常数较Sr-ETS-4-0.02-270样品提高了32倍,且N_(2)平衡吸附量逐渐上升。模拟计算结果也表明,Sr^(2+)交换改性可以增加ETS-4分子筛对N_(2)的吸附容量与N_(2)/CH_(4)分离因子。离子交换和热处理对ETS-4分子筛的调控显著提升了N_(2)/CH_(4)的平衡及动力学选择性,有助于实现天然气中N_(2)的选择性吸附分离。
    • 丁子卯; 刘子森; 邹羿菱云; 王柔; 吴振斌; 张义
    • 摘要: 受污染水体中富含磷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等多种污染物。如何排除其他阴离子干扰,从水体中靶向性吸附磷酸盐成为了高效除磷技术的研究热点。文中综述了选择性吸附除磷的作用机制以及改性吸附材料选择除磷的研究进展,为水体高效除磷提供借鉴。
    • 张志超; 段亮
    • 摘要: 通过键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水处理剂—氯甲基聚苯乙烯树脂固载的功能化离子液体[PS-CH_(2)-(CH_(2))_(16)Im],选取Cr(Ⅵ)和甲基橙(MO)为模型阴离子污染物,采用静态与动态柱试验对其选择性去除水中阴离子污染物的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PS-CH_(2)-(CH_(2))_(16)Im对阴离子污染物选择性吸附性能良好,30 min可达吸附平衡,对Cr(Ⅵ)与MO的静态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0.9和62.8 mg/g,可有效去除低至0.004 mg/L的Cr(Ⅵ)。PS-CH_(2)-(CH_(2))_(16)Im易于再生,5次重复使用后吸附性能无显著降低。通过测定缔合常数,明确PS-CH_(2)-(CH_(2))_(16)Im对阴离子污染物的吸附机理为离子缔合作用。
    • 李爱雪; 刘彦韬; 谷盼盼; 刘瑶; 王勃翔; 李佳
    • 摘要: 为了有选择性地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镉,采用离子表面印迹技术与紫外光接枝法相结合,以镉(Cd)离子为模板离子、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制备出交联接枝率为220%的镉印迹PP棉。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平衡吸附法考察镉印迹PP棉的选择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竞争离子(Cu^(2+)、Pb^(2+)、Zn^(2+))存在下,镉印迹PP棉对Cd^(2+)的相对选择性系数(k′)是非印迹PP棉的2倍多,说明镉离子表面印迹PP棉对Cd^(2+)具有更强的选择吸附性。
    • 孙也; 侯诗宇; 刘宇松; 朱天乐
    • 摘要: 该文设计了以载人航天器等密闭舱室为应用场景的碳基吸附剂选择性吸附净化甲苯和萘综合实验。以甲苯和萘的分子极性、分子尺寸差异为依据,制备不同孔结构的碳基吸附剂,开展吸附性能评价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氮吸附、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进行吸附剂表征,探究吸附剂孔结构和表面性质对甲苯和萘的选择性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碳基吸附剂对甲苯和萘的吸附选择性取决于孔径与吸附质分子尺寸之间的关系,随着孔径的增大,萘的吸附选择性高于甲苯。而且微孔含量越高,萘的吸附性能受甲苯影响越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