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属纳米颗粒

金属纳米颗粒

金属纳米颗粒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899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655065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技术与市场、中国科学院院刊、科学中国人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上海市激光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四届中国光伏大会暨2014中国国际光伏展览会、第十届全国塑料光纤聚合物光子学会议等;金属纳米颗粒的相关文献由218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贵钟、郑在祐、黄小平等。

金属纳米颗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55065 占比:99.98%

总计:655223篇

金属纳米颗粒—发文趋势图

金属纳米颗粒

-研究学者

  • 李贵钟
  • 郑在祐
  • 黄小平
  • 江龙
  • 刘湘
  • 包信和
  • 王辉
  • 胡劲松
  • 邓德会
  • 刘根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童海航; 石德智; 刘嘉宇; 蔡桦伊; 罗丹; 陈飞
    • 摘要: 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表明暗发酵制氢是目前研究最热门的生物制氢方法,Fe、Ni、Co、Ag等金属纳米颗粒作为该领域研究热点可改善暗发酵制氢存在底物转化率与产氢效率均有待提高的难题。介绍了金属纳米颗粒的特点、生物相容性及其与酶、微生物细胞的作用机理,进一步从促进木质纤维素水解影响产氢、对水解酶的固定化影响产氢、提高氢化酶活性影响产氢、调控发酵微生物细胞代谢和促进细胞电子传递影响产氢、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多菌群协同产氢等几个方面对典型金属纳米颗粒辅助木质纤维素暗发酵产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金属纳米颗粒应用于暗发酵产氢存在的难点及前景方向进行了展望。
    • 刘浩东; 冉真真; 季生福
    • 摘要: 水滑石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无机功能材料,近年来在催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近年来水滑石催化剂材料的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特别是以层板过渡金属为催化活性组分催化氧化醇、酚和烷烃等化合物的反应;以插层阴离子作为催化活性组分催化烯烃和酯的环氧化反应;负载纳米金属颗粒作为催化活性组分催化氧化醇、烷烃和糠醛等化合物的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并对水滑石催化剂的应用前景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 李元和; 卓志瑶; 王健; 黄君辉; 李叔伦; 倪海桥; 牛智川; 窦秀明; 孙宝权
    • 摘要: 将InAs/GaAs量子点样品薄膜置于覆盖有直径为50 nm的金(Au)纳米颗粒的硅衬底上,可以调控量子点激子的自发辐射速率.实验发现,当量子点浸润层距离Au纳米颗粒表面15-35 nm时,激子自发辐射速率受到抑制,且距离为19 nm时抑制作用最大,导致量子点激子的自发辐射速率减小到没有Au纳米颗粒时自发辐射速率的10^(-3).基于经典的偶极辐射模型模拟计算的激子自发辐射速率与实验结果一致.
    • 摘要: 浙江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金属-有机框架(MOFs)复合材料,即双-MOFs。该双-MOFs可相互包裹不同性质的活性组分,根据不同MOFs的热稳定性差异,通过控制热解的方法将一种MOF转化为金属纳米颗粒并负载于另一种MOF的多级孔道内。通过调控两种MOFs的比例和分布,达到精准调控金属纳米颗粒尺寸、分布以及微环境的目的,实现炔烃加氢催化反应制烯烃的高活性和高选择性。该研究成果发表于《Research》杂志。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形成的多孔晶态材料,其前躯体经高温热解后制得高稳定性和优良导电性的金属纳米颗粒与多孔碳复合材料(MNPs@carbon)。
    • 赵天琛; 张晓磊; 楼柿涛
    • 摘要: 采用种子生长法制备了银纳米颗粒,通过电置换反应将单金属银颗粒转变为中空金银双金属纳米颗粒.电镜表征及吸收光谱的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种子溶液的加入量、超声时间和离心次数等条件,能够有效调控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以及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的共振峰位与目标分子匹配;进而可以利用配体交换反应在金属纳米颗粒表面包裹TDBC分子薄膜,实现表面等离激元-分子激子的强耦合.
    • 杜实之
    • 摘要: 介绍了显微镜表征技术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相关方法等主要金属纳米颗粒的表征手段,阐述了金属纳米材料在植物体内积累的影响因素和从根部及叶部进入植物体内的两种途径,探讨了金属纳米颗粒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宏观效应和光合作用等微观效应以及对植物毒性效应的作用机制,提出了金属纳米颗粒-植物体系的表征及毒性研究方面的瓶颈问题,并对未来金属纳米颗粒表征技术方面和毒性效应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金季也; 吴甘霖; 党菲
    • 摘要: 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合成的金属纳米颗粒已在农业生产、生物医药、个人消费品等领域广泛应用。同时,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植物也能介导金属纳米颗粒的合成。这些研究为制备金属纳米颗粒提供了新思路,但是,多数研究只局限于植物合成方法的表观描述,缺乏对过程及机理的深入研究。这不仅阻碍了金属纳米颗粒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理论认知,还限制了植物合成方法的大规模应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植物体内金属纳米颗粒的鉴别与表征方法及植物合成纳米材料的应用,重点对植物合成纳米颗粒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发现有机酸、还原性糖类、蛋白质等生物成分都会参与纳米颗粒的生成过程。今后需研发更多的表征手段,以原位技术全面揭示植物合成金属纳米颗粒的机制。
    • 摘要: 科学家研发可用于电子设备的新型复合材料据报道,葡萄牙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可用于电子设备的新型液态金属纳米复合材料。论文成果被选为《先进材料技术》期刊封面论文。这种石墨烯涂层的液态金属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可制造透明导体的新型双相复合材料。研究团队使用红外激光源,对氧化石墨烯涂层共晶镓铟合金薄膜进行同步激光烧结、减薄和烧蚀,并展示了它们在制造高分辨率半透明传感器中的应用。实验证明,氧化石墨烯涂层的液态金属纳米颗粒,可以通过快速、低成本和可扩展的激光加工技术转化为半透明导电电极。
    • 张妙月; 尹威; 王毅; 杨文俊; 汤叶涛; 仇荣亮
    • 摘要: 随着以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为代表的高精度质谱分析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重金属稳定同位素成为了示踪土壤环境介质中重金属地球化学循环的有效工具,在识别污染来源、解析关键过程、跟踪环境行为等方面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从同位素基本概念出发,系统介绍了利用重金属稳定同位素示踪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与归趋、土壤-植物体系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以及金属纳米颗粒的环境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总结了氧化还原、沉淀溶解、吸附解吸、络合反应、生物作用等影响重金属稳定同位素分馏的相关机制,最后针对当前应用和研究现状,提出了拓展稳定同位素示踪重金属环境行为的潜在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及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韩迪仪; 顾阳; 胡涛政; 董雯; 倪亚贤
    • 摘要: 将传统半导体材料与金属微纳结构相结合,利用其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可有效地增强复合结构的光电转换效率,使其广泛地被用于光电化学和光电探测等领域.本文以氧化铝纳米管为模板,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制备出高有序的TiO2纳米管,并通过电子束热蒸发技术在大孔径的纳米管薄膜中分别负载金、铝和双金属金/铝纳米颗粒,形成金属纳米颗粒/TiO2纳米管复合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纯TiO2纳米管,Au/TiO2复合纳米管在568 nm的可见光照射下,其光电流密度约有400%的提高;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Al/TiO2复合纳米管的光电流提高约50%;同时负载双金属Au和Al纳米颗粒的TiO2纳米管在整个紫外-可见光区域光电流均显著增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